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略說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

  ---圓覺經略說

  如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

  叁種淨觀以何爲首

  可以隨便閉關嗎

  爲何要忏悔罪業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接著是圓覺菩薩出場提問題。圓覺菩薩的名號與本經的經題相同,本經的重點也在這裏。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

  大慈大悲的佛啊!您已經爲我們講了十種問答,解答了十位菩薩所提的問題,講述了如何使我們悟道,如何淨化一切煩惱而覺悟成佛的種種方法,使將來的衆生得到最大的利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叁種淨觀,以何爲首?唯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

  我們聽了佛的開示之後,已經明白開悟了。假如佛走了以後,末世的衆生也要學佛,但是沒有開悟,如何安居?如何找一個清淨道場住下來修?爲什麼要蓋廟子?給出家人安居修道之用。安居很難,例如大家都有房子住,請問那一位對自己所住的地方感到百分之百滿意?有沒有?我看一千個之中只有一兩個。一般人組成家庭之後,都會存錢買房子,爲什麼?爲的是安居。所以,中國人講“安居樂業”,管你什麼主義,只要你讓我“安居樂業”,讓我有個工作,好好的幹,有口飯吃,有個地方住,少來幹擾就好了。再加上八個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就是政治上最高的理想了。安居很難,不只是自己一個人能夠安居,天下一切衆生都能夠安居。如此的話,就不用去殺豬、殺牛。人業造得很大,你看!河裏的魚不曉得犯了什麼罪?刮了鱗,還要加上蔥花。牛也不曉得犯了什麼罪?我們喝牠的奶,吃他的肉,牛皮還拿來做鞋子穿。假如一切衆生都能安居的話,那就是現成的極樂世界。如何安居是個大問題,所以,圓覺菩薩在這裏問如何安居好好修道。

  圓覺菩薩再問:“此圓覺中,叁種淨觀,以何爲首?”記住!圓覺之路是沒有先後的,“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是如來禅的頓悟法門,大家還記得嗎?很重要喔!假如不懂的話,把它背下來,當咒子念,總有一天念通。再其次,假如不能做到頓悟,則有叁種漸修法門,那叁種?修止、修觀、修禅那。此叁種配合起來,一共廿五種。這叁種修法,以那一種開始呢?“唯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爲我們現場大衆以及未來的衆生,指示一條路,讓大家得到大利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講完了,五體投地,跪下來拜,如是再叁行禮。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令谛聽,當爲汝說。】

  此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圓覺菩薩說:好的,好的,你們能夠詢問這些問題,來幫助衆生得到大利益,你們現在好好注意聽,我來爲你們解說。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圓覺菩薩聽到佛願意解答,非常高興,其它大衆也都靜默耹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居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

  佛說一切衆生,不只是我們人類,包括禽獸遊魚在內,在佛活著的時候,所謂正法時代;或者,在佛涅槃以後,所謂像法時代,經教佛像還在;或者,在末法時代,一切經典佛像都沒有了。到了最後末法時代,末法盡管末法,佛法的正法仍然存在,衆生一樣有佛性,也一樣有了不起的人。“有諸衆生具大乘性”,具備了大乘道的根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圓覺經”是不是密宗?這裏又沒有傳個咒子。什麼是秘密?禅宗六祖講得很清楚,“密在汝邊”,秘密在你自己那裏,怎麼說呢?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佛性在那裏?在你那裏,但是,找不出來,這就是大秘密。天下最大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明白告訴你,可是你不懂,這就是大秘密。佛在這裏說,圓覺法門就是大密宗。

  假如有心想修行的人,“若在伽藍”,伽藍就是清淨道場,另外有個名稱“阿蘭若”也是清淨道場,單獨住茅棚的叫阿蘭若,團體共修的叫伽藍。“安居徒衆”,大家住在伽藍裏好好共同修行,早晚課中稱爲“伽藍聖衆”,徒衆包括四衆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若再加上沙彌及近事男、近事女,則稱爲七衆弟子。剛出家的叫作沙彌,即使一百歲,也是同樣的稱呼;在家人中受過五戒,介于沙彌與居士之間叫作近事男、近事女。“有緣事故”,心中有所緣,例如想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想即生成就。“隨分思察”,很多人學佛都搞錯了,以爲學佛修行就是什麼思想念頭都不要有,那是學豬,不是學佛。什麼都不想,最高的成就是外道無想定,差一點的成就就是畜生道,我說的是真的,不是開玩笑,很嚴重喔!真正學佛是用智慧,叫作正思惟修,禅那的意思是正思惟,“瑜伽師地論”裏說周遍尋思,周遍伺察,禅宗就叫作“參”,參並不是不用心、不用思想。如何尋思呢?“如我已說”,佛前面已經講過了。

  【若複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

  假如沒有其它的事情,就馬上建立修道的場所,而且應當立下一個期限,如果是長期的話,以一百二十天爲標准,中期一百天,短期八十天,安靜下來修行用功,以求證果。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日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叁七日,一向攝念。】

  假如佛在世的時候,只要聽佛說法,好好去研究,用“正思惟”修。若佛逝世以後,就要設置佛像,這並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他立我,利用佛像使自己起恭敬心、謙卑心、慈悲心。“心存日想”,心中作日輪觀,在心窩與肚臍之間觀想一個太陽,在日輪中加上一尊坐姿或立姿之佛也可以。“生正憶念”,就是時時刻刻心中有佛,心中想著一個佛,這就是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這一切的修行就如同佛還在世間一般,如同中國儒家所謂的“敬神如神在”,拜佛的時候,就如同佛活生生地在前面一樣,一念至誠,自他相應。以前有個外國朋友過世,我叫一個同學給他買一部紙棚的汽車,還有冰箱,洋房也要。另外一個朋友問我,你也相信這一套?我說你不信啊?我信得很,燒完就不信了,燒的時候,絕對相信,一念至誠,自他相應,過後即空。你說這是紙做的,真有用?就有用,誠則靈。假如你拜佛的時候,心不恭敬不誠懇,當作是運動,即使拜一萬次也沒有用,千萬注意!道理就在一個“誠”一個“敬”。

  “懸諸幡花”,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十種供養,樣樣俱全。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都可以拿來供養。注意!供佛也要像剛才所講的誠懇恭敬,如同泡一杯茶給我最敬愛的爸爸媽媽,不可以隨隨便便。否則,不要供,沒有用,不但沒有用,還有罪過。“經叁七日”,經過二十一天,“稽首十方諸佛名字”,頂禮膜拜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誠誠懇懇,恭恭敬敬。“求哀忏悔”,誠誠懇懇地忏悔以前的一切罪過,洗淨自己以前所造的汙垢,淨化自己的心靈,如此日日夜夜誠敬禮拜忏悔,持續二十一天。注意!要專心,晝夜都在幹唷!對不起!這句話不恭敬,應該說晝夜都在拜!(衆笑),我隨便慣了,先向諸位求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如此誠敬禮拜忏悔,身心自然起反應,並與諸佛菩薩感應,頭頂發生清涼,百病消除,而且覺得有光自頂上灌過來。佛在別的經典告訴我們,假如佛過世以後,找不到一個善知識的話,你就皈依佛,佛親自給你灌頂,給你清涼灌頂,給你光明灌頂。“過叁七日,一向攝念”,再過二十一天,收攝身心,修行止觀法門。

  【若經夏首,叁月安居,當爲清淨菩薩住止,心離聲聞,不假徒衆。】

  在佛教出家衆有個名稱叫作“結夏安居”,就是在夏天的時候,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修行,不能出門。尤其在印度,夏季就是雨季,出家人出去化緣不方便,而且在雨季也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出去化緣容易踩死許多小生命,所以,佛規定在這個時候結夏安居。

  現在,在這裏正是講到結夏安居,爲期叁個月,應當與清淨的大菩薩們一起專修,“心離聲聞”,爲什麼呢?聲聞是小乘道,菩薩道是大乘道,大乘道並不是不要小乘,而是包括了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學佛的第一步是先學做人,人做好了之後,行一切善,止一切惡,達到天人境界。雖然到達了天人境界,但是,仍然沒有跳出叁界外。因此,要修跳出叁界外的法門,那就是聲聞道,甚至要完全出世,出世的話,當然最好是出家,出家就是離情棄欲,杜絕拖累。這樣專修,證得四禅八定,乃至于永遠在清淨無爲中,這還是屬于聲聞緣覺小乘道。

  大乘菩薩則不然,不離人間,甚至,不離叁惡道,菩薩願意來做畜生,願意來做惡鬼,願意下地獄,以一切衆生相來度一切衆生。所以,像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以叁十二應化身度衆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譬如說這個人喜歡打牌,菩薩度衆生,先要學會打牌,應以打牌身得度者,即現打牌身而爲說法。菩薩要有這種本事,又如應以王者身得度者,你就要現王者身而爲說法,你是總統,我也是總統,而且我這個總統還比你高明一點。普門品有叁十二應化身,密宗也有二十一度母,例如白度母,紅度母、綠度母......等等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原理相同。

  這是最偉大的教育,依一切衆生性向的不同,而顯現不同的性向,與他共事,因…

《圓覺經略說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