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二▪P6

  ..續本文上一頁壞的,如果涅槃的境界是滅盡一切的話,那麼,也就是說滅了生死,然後涅槃才生。但生與滅是相對法,所謂入涅槃者,仍然是爲另一種生滅法所縛了。如果涅槃的境界是壞滅的話,應該還在于有爲的範圍,因爲有所壞滅,仍然是有爲法的—種。所以涅槃是遠離生死和壞滅等作用和現象,是一切正覺修行者之所歸依的。再說,涅槃境界,雖然沒有一法可得。但也沒有一法可舍。既非斷滅見,也非恒常見。既非有處,也非彼岸。又不是清淨,或圓寂等等所可以概括,也不是其中含有若幹種義理和內容,這才名爲涅槃。其次,聲聞緣覺等二乘的涅槃境界,只是覺悟自我和舍離貪著外境等的愛染,因此便舍離習氣,再不敢生起顛倒亂動妄想等的謬見,他們只是把這種修持,作爲涅槃的境界罷了。”

  佛又說:“大慧啊!還有兩種自性相。①就是言說自性相的執著。與②事自性相的執著。所謂言說自性相的執著,部是由于無始以來的言語理論等的習性,累積而來,因此産生虛僞的執著習氣,所以就固執成見和形成先入爲主的主觀觀念等等。所謂事自性的執著,都是由于不覺自心妄想所現的各種差別境界,反認爲這些都是事實。”

  (這一段所謂的言說自性相,和事自性相兩種;其所以沒有和上面已經講過的言說問題相提並論,並無其他特別意義。佛說涅槃境界以後,又跟著再說出言說和事的自性相,是爲了教人勿被入涅槃等名詞和觀念所困惑,然後才能親證涅槃,因此才在此處再講解言說自性相和事自性相的原因)

  複次大慧,如來以二種神力建立,菩薩摩诃薩頂禮諸佛,聽受問義。雲何二種神力建立?謂叁昧正受,爲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及手灌頂神力。大慧,菩薩摩诃薩初菩薩地,住佛神力。所謂入菩薩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爲現一切身面言說。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薩摩诃薩。大慧,是名初菩薩地。菩薩摩诃薩,得菩薩叁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積習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諸地對治所治相,通達究竟,至法雲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诃薩眷屬圍繞,衆寶璎珞莊嚴其身。如黃金薝蔔,日月光明。諸最勝子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坐上,而灌其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大慧,是名菩薩摩诃薩二種神力。若菩薩摩诃薩住二種神力,面見諸佛如來。若不如是,則不能見。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凡所分別,叁昧神足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來二種神力。大慧,若菩薩摩诃薩離佛神力,能辯說者,一切凡夫亦應能說。所以者何?謂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樹木,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喑啞,無量衆苦,皆得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衆生。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應供等正覺,菩薩摩诃薩住叁昧正受時,及勝進地灌頂時,加其神力。佛告大慧:爲離魔業煩惱故,及不墮聲聞地禅故。爲得如來自覺地故,及增進所得法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鹹以神力建立諸菩薩摩诃薩。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則墮外道惡見妄想,及諸聲聞,衆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是故,諸佛如來鹹以神力攝受諸菩薩摩诃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神力人中尊 大願悉清淨 叁摩提灌頂 初地及十地

  如來神力和正修行菩薩道的關系

  佛又說:“如來以兩種神力,才使一切大菩薩們的疑問得到真解。是哪兩種神力呢?第一,是使衆生入于叁昧正受的住持之力,而顯現各種形象、言語等的神力。第二,是如來法身手摩其頂,使其得自悟自證的遍身法樂,得到灌頂的住持之力。大慧啊!當大菩薩們開始證入菩薩的初地(歡喜地)的時候,就是如來的神力所住持,那時,就入于菩薩境界的大乘照明叁昧。在這種叁昧的境界中,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都以神通能力,爲他顯現各種形象說法。例如金剛藏大菩薩們,都是如此成就各種功德的,這也就是修行菩薩們曆劫累積善根所得的結果。依此上進,漸漸地逐步了解菩薩各地修法的偏差和對治法門,以及所要對治的現象。到了究竟通達,一直到菩薩第十地的法雲地時,就得到種種殊勝難得,不是世間習慣知識所能了解的神變境界。那時,就可以證得如來神力灌頂的境界了,大菩薩們得到這兩種神力,才能見到諸佛如來。其次,大菩薩們,對于各種叁昧和神通等的境界,凡是有所分別發揚,也都是如來的兩種神力所住持。如果菩薩們,根本不需要如來的神力加持而能夠辯說發揚,那麼,一切凡夫,也就應該能沒無上精義了,須知山石樹木等無知之物,遇如來神力加持時,自然都會發出聲音,何況有心的人類呢?如果他們真見如來,如有聾盲喑啞等苦,當下就可以得到解脫了,所以說如來是具有這樣無量的神力。可以使一切衆生安樂。”大慧大士又問:“爲什麼當大菩薩們住在叁昧正受的時候,以及達到灌頂地時,如來就要以神力來加持他們呢?”佛回答說:“爲保護他們,使他們遠離魔業煩惱障的散亂心,使他們不墮在聲聞等禅定中,而得到內證如來地的正覺,所以用神力來加持他們。”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神力人中尊。大願悉清淨。叁摩提灌頂。初地及十地。

  (這個偈語,原文文字的意義,已經說得很明白,不需要再說了。不過在講解證入涅槃正智之後,就跟著說出如來的神力,是極有意義的。須知佛和如來的名詞,具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佛和如來,是指法界的法身自性,借用現代語來說,是指宇宙萬有形而上的本體。大菩薩們的修證自性,也就是內證這個形而上的本體。所以菩薩們的修持境界中,自然都是如來神力的加持。一切衆生們,也都是法界自性法身如來的神變所生,所以衆生從本以來,都在如來的神力之中,也可說都是如來神力的所化。用這個道理,歸到狹義的某一佛和某—如來加持其人,自然也就可以相通了。所以說:“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所謂心佛衆生,性相平等,就是同體之慈,無緣之悲。依體言用,哪裏有時間的叁世可得,和空間的人我之分呢?因此所謂聾盲喑啞者,若能見自性法身的如來之體,就當下一念清淨,領受自性如來神力的滋潤了。借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說,如來神力也就是本體功能之力,它可以發生宇宙萬有。其中道理,既不能作神秘主宰的神變來看,但也不是絕對沒有這種神秘的力量。唯有自證知者,然後才了解平凡處即爲不可思議的神變。不可思議的神變,原來是最平凡的。所謂“鏡裏魔軍。空花佛事。”到此言說文字,皆無用處了。參!參!)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即是說因緣,不自說道。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大慧複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無性者,言說不生。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佛告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論則壞。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說。言說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刹土,或動搖。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界,普賢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及殊勝叁昧。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衆生無有言說,而各辦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虛空兔角 及與槃大子 無而有言說 如是性妄想

  因緣和合法 凡愚起妄想 不能如實知 輪回叁有宅

  緣起性空的理論實際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您所說的世間事物,都是緣起的,所謂都是因緣所生,那當然不是在說自心體相的道理。但是,外道學者們,也說世間事物,是由因緣而生。例如他們有的說是由一至高無上的自在天主所造,或時間爲萬有的主因,也有的說都是從微塵物質所生,這些等等,也那是強調另有一個能生之性;那麼,您所謂因緣生法,諸法又無自性,是另有深義存在?或是沒有義理作根據呢?並且外道學者們也說:有無相生,然後才有世間事物,您也說:本來就是無生,即使生起,當生起也已滅了;例如您所說:無明爲因,所以無明緣行(活動)→行緣識→識緣名色(名相和實質)→名色緣六入(六根)→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就以這個道理來說:也是主張無因的理論?您的意思是說:有了這個,所以才有那個。假使不是這樣的,而是說同時成立,不是逐漸地互相對待而生,那因緣的道理,就不能成立了。例如外道學者們的說法,他們認爲另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勝因,當然這與佛的說法不同。因爲外道們說:最初的因,並不是從緣而生,而是另有所生之處。你卻說:果是和因相對待的,觀因就有了事的果。但因又有因,果又有果,這樣說來,因緣就雜亂無定,輾轉無窮,彼此就互爲因果了。那麼,所謂有了這個,才有那個,就根本是無因的理論了啊!”佛回答說:“大慧啊!我不是說萬法是無因而生的,也不是因緣雜亂的。所謂有了這個,才有那個,也只是…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