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二▪P7

  ..續本文上一頁根據自心而來。反觀自心的能取和所取的作用,就根本沒有絕對的自性。所謂因緣生法,也無非是自心的現識境界而已。如果執著能取和所取的作用,而不覺得都是根據于自心的現識境界而來,相反的卻向外探求,追究外物是有自性的呢?或無自性的呢?這就是他們所犯的錯誤。與我所說的緣起道理絕不相同,我雖常說世間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並非說是無因而生的!”

  理論言語是根據什麼

  大慧又問:“那麼,言語和理論,都是空談了;難道言語和理論的本身,就沒有固定的性能,也不能表示萬法本有性的性嗎?如果根本沒有自性,那言語理論的本身,也不會産生作用。但是,言語理論確實有它的性能,因此一切萬法,也有它的自性啊!”佛回答說:“如果根本沒有自性,就沒有言語和理論的産生,但是,世間上的事物,確有許多雖無事實,卻有它的抽象名詞存在啊!那些抽象的名詞和語句,根本就沒有它絕對性的,卻有它不同的理論。當然喽!如果一定要徹底探究它的本身,也無非都是徒有空言而已。你說言語和理論,一定有它的確實自性,但依據上述所說,你的理論,就沒有根據了。

  一切言語理論的原始

  大慧啊!並非一切刹土世界都有言語的。所謂言語,只是人們造作出來的。在另外有些佛國的世界裏,只要互相看了一眼,彼此就知道意思,並不一定需要言語。而是有的世界裏,只用動作來表示,也就可以彼此互通意思了。例如人們有時只需揚眉瞬目,或微笑一下,或欠伸一下,乃至咳嗽一聲,都會彼此了解意思。甚之,彼此心靈也可以互相感通,彼此身體,也可以互相感應。再說:香積世界(注二十九)普賢如來的國土裏,只需要瞻視佛身,就可以使菩薩們得無生法忍,以及一切難得的殊勝叁昧。試問難道不靠言語理論,就不能了解真義嗎?所以我說:不能以爲言語和理論,是有它的絕對性,更不要以爲必須靠言語,才能了解自性。大慧啊!你當然看得見這個世界上,有蚊、蟲、蟻等,它們雖然沒有像人一樣的言語,但是它們也可以互相傳達心意,彼此分工合作啊!”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如虛空兔角。及與槃大子(注叁十)。無而有言說。如是性妄想。

  (這是說:人們的意念當中,可以産生抽象的事物。例如:兔子有角,石女生兒,明明沒有的東西,卻可用言語來描述它,但這無非都是人們自心的妄想所生而已。)

  因緣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實知。輪回叁有宅。

  (這是說:世間事物,那是因緣和合,才生起萬有的道理。但它們雖然緣起卻無自性。只因凡夫們,不自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要想把握不能把捉的現實,所以輪回在叁界的火宅之中,而受痛苦的煎熬了。)

  (上面這些話是從演說如來的法身神力而來,到此又引起因緣生法和言語理論的真實可靠性的辨別。殊不知法身自性雖然體空,卻具無量神力,這正說明形而上本體的功能,是具足萬法的。至于物質世間的生起,就是本體功能的顯現,但卻依因緣和合而生,生已還滅。如果以物質世間因緣的法則,來推求形而上的本體自性,那便是大大的錯誤了。所以佛又提出自心現量的重點。無非提醒我們用物質世界的言語理論法則,是不能推求形而上的本體自性的。這裏所說的心,也就是萬法唯心的如來藏性的另一名稱,不能只當作這個妄想心來看。如果一定要堅執言語理論的法則,是有絕對性的,是可以推求形而上的本體自性的,那就是一種偏差和錯覺了。所以才在言語之外,提出許多不借言語而可以通有無的事實等等。到此明白指出自性體空的功能,並非言語文字可以了解,但也不是不能自覺自悟證得的。這正是通貫四種禅後,指出涅槃自性,和如來神力的總結論。歸之于“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不易定則,平凡處爲最奇特,奇特就是基于平凡。其中各點,如果推而廣之,就可以觸類旁通了,在這裏也不須多廢言辭,唯在學者們自己占領悟。)

  (注二十九)香積世界:衆香世界,有香積佛住持。

  (注叁十)槃大子:即石女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說。佛告大慧:爲惑亂。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大慧,如春時焰,火輪垂發,揵闼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現。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非惑亂作無常。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大慧,雲何離性非性惑亂?謂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如彼恒河餓鬼見不見故。無惑亂性。于余現故,非無性。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是故惑亂常。謂相相不壞故。大慧,非惑亂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亂常。大慧,雲何惑亂真實?若複因緣,諸聖于此惑亂,不起顛倒覺,非不顛倒覺。大慧,除諸聖于此惑亂,有少分想,非聖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說,非聖言說。彼惑亂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謂聖種性,及愚夫種性。聖種性者,叁種分別。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雲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謂自共相計著,起聲聞乘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大慧,即彼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謂即彼惑亂自共相不親計著,起緣覺乘種性。雲何智者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謂覺自心現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種性。是名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爲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亂爲有爲無。佛告大慧:如幻,無計著相。若惑亂有計著相者,計著性不可滅。緣起應如外道,說因緣生法。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亂如幻者,複當與余惑作因。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過故。大慧,幻不起過,無有妄想。大慧,幻者從他明處生,非自妄想過習氣處生。是故不起過。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計著,非聖賢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聖不見惑亂 中間亦無實 中間若真實 惑亂即真實

  舍離一切惑 若有相生者 是亦爲惑亂 不淨猶如翳

  複次大慧,非幻無有相似,見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世尊,爲種種幻相計著,言一切法如幻。爲異相計著。若種種幻相計著,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如幻者。所以者何?謂色種種相非因。世尊,無有因色種種相現,如幻。世尊,是故無種種幻相計著相似,性如幻。佛告大慧:非種種幻相計著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不實一切法,速滅如電,是則如幻。大慧,譬如電光刹那頃現,現已即滅,非愚夫現。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觀察無性,非現色相計著。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幻無有譬 說法性如幻 不實速如電 是故說如幻

  大慧複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一切性無生,及如幻。將無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耶。說無生性如幻。佛告大慧:非我說無生性如幻,前後相違過。所以者何?謂生無生,覺自心現量。有非有,外性非性,無生現。大慧,非我前後說相違過。然壞外道因生,故我說一切性無生。大慧,外道癡聚,欲令有無有生,非自妄想種種計著緣。大慧,我非有無有生。是故我以無生說而說。大慧,說性者,爲攝受生死故,壞無見斷見故,爲我弟子攝受種種業,受生處故。以聲性,說攝受生死。大慧,說幻性自性相,爲離性自性相故,墮愚夫惡見相希望,不知自心現量。壞因所作生,緣自性相計著。說幻夢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惡見,希望計著,自及他一切法,如實處見,作不正論。大慧,如實處見一切法者,謂超自心現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生作非性 有性攝生死 觀察如幻等 于相不妄想

  萬有現象就是唯心現量的境界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佛說:“有的聲論學派,他們爲什麼說聲是常住的呢?”(這是指古印度聲論學派而說。)佛說:“這是因爲他們缺乏智慧,被宇宙物理的現象所惑亂, (惑是指被外境和現象界所迷,亂是指在惑中發生的亂想) 不能看見心性自體的功能。不過,已經證道的聖者,雖然也同樣地處在物理現象的惑亂之中,但他們比心卻不會被現象界所顛倒。大慧啊!我不是已經說過,物理世界裏的萬有現象,都如沙漠曠野裏的炎陽反映,産生各種事物和色相的幻象嗎?我已用如夢、如幻、如海市蜃樓等等譬喻來說明,現在不需再費言辭了。如果堅持物理世間的現象是真實的,那就是惑亂顛倒,沒有大智慧,所以不得解脫。但不是說得到智慧解脫,現象界就不存在了。當然羅!物理界,仍然會有種種現象的發生,只有得到大智慧解脫的人,知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不會再被它所惑亂。爲什麼呢?因爲這些萬有現象,雖然有它的各別性質,卻沒有它們的真實自件,只是一切凡夫愚癡,自心執著而産生種種境界的緣故。例如恒河之水,在餓鬼看來,並不是水,卻是一片大火。所以智者雖能不被現象所惑,但是惑亂的現象, 仍然存在, 所以我們也不能否定它們的各別現象。只是已經證道的聖者,自己遠離顛倒妄見,所以再不會被現象界所惑亂顛倒罷了。其所以說惑亂的現象界有常性的原因,乃是因爲物理現象與心理現象的比較而來。心理現象,隨時隨地變易破滅;而物理現象卻較爲持久,所以就顛倒惑亂,認爲它是有常性的了。大慧啊!怎樣又說現象界的惑亂現象,是自性的真實功能呢?因爲現象界的一切,那是因緣所生,緣起性空,並無自性。一切聖者,在此惑亂的現象界中,再不生起顛倒的妄想,但並非不見顛倒的情形。如果已經證道的聖者,對于惑亂現象,還有些許的覺想存在,就不是聖者大智慧解脫的境界了。大慧啊!凡是說有法可得的,都是無智凡夫的妄言,並非聖言之說。如果對于惑亂自性,分別它的顛倒和不顛倒,就可以生起兩種種性,那就是凡夫種性與聖人種性。但聖人種性也有叁種不同的差別:那…

《楞伽大義今釋 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