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安立而有的,可是我們都不會這樣覺得吧!總覺得,好像身心之上有一個實有之我。而事實上,這種實有之我從來就不曾存在過的。
我要依賴五蘊,這是沒錯的,這是事實,可是執五蘊之上有一個真實實有的我,這樣的執著,就是我執的行相,是所要破除的。如果一個人不貪著有一個實有的我,根本就不會産生貪滇的。月稱菩薩說,因爲在五蘊之上顯現有一個實有的、自性的我,于是對這個實有的我産生、貪著、執著的緣故,所以當別人利益你的時候,就生起實有的「我」被利益到了的感覺,所以那個人是我的、親友,啓發貪心;當別人傷害到自己的時候,實有的我被傷害到了,安立傷我的人是敵人,産生滇心。由我的實有執著産生貪滇,然後造業、輪回生死。
換句話說,所謂的輪回根本就是薩逝耶見(壞聚見),它是什麼?就是你觀待身心二蘊上有一個很實有的我,執著有這樣實有的我,就是所謂的我執,就是壞聚見。在你不斷此見之前,一定輪回。乃至你對蘊體産生實有的執著之時,都會産生我的實有執著。所以如果你對五蘊的「法我執」沒有的話,你就不會産生「人我執」。法我執的執著就是對五蘊的執著,在這個之上,再進一步産生對人的執著(即「人我執」),由于人的執著而産生貪填等煩惱,然後造業、流轉生死。(即先生起法我執,再生起人我執。)
西藏的小孩子很怕毒蠍。如果一個小孩認爲房子有毒蠍進來,在黑暗中,他在房裏自我安慰說,根本就沒有毒蠍。這樣他是無法去除害怕的,因爲他並沒有看到有毒蠍出去,根本不確定房子裏還有沒有毒蠍。該怎麼辦?他應該把燈點亮,然後照照看角落裏,如果確定沒有的話,他對毒蠍的畏懼就可以去除。這比喻什麼呢?你說諸法是無我的,這樣去觀想無我,並不能把我執去除的,要能夠尋求「這個我是怎麼現起來的?我到底是什麼?我在何處?我到底是怎麼安立起來?」在這個之上,透過方法來對治、去除的話,那無我就是一切法無我,才真正是無我,這個比喻所要說明的是這個意思。否則基于我執的分別心,你說無我,只是講講罷了,並不知道我的內涵爲何?也不尋求,只是想說一切法是無我,這樣破不了我執。
就像毒蠍的畏懼可以去除一般,對我的執著也是可以去除的,要先去尋求「我」是什麼?並沒有所謂的不觀待我的身與心的蘊體而有一個實有的我。如果這個我是實有的話,那麼在我的身與心上能否找到?如果身上也沒有,心上也沒有,那表示我們執著爲實有的這個我就沒有了,就可以去除對我的執著了。唯有遮破這個不觀待五蘊的實有之我,才是所謂的空無一物,所以叫做「等持觀法如虛空」的修法。等持的時候,觀察諸法境上沒有實有,遮破境上實有的這一點,就是所謂的如虛空一樣的,觀法如虛空,空無一物。比方我們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該地強盜出沒十分頻繁。有一次你去的時候天快黑了,而該地方又有很多石頭,因爲你很害怕強盜,懷疑強盜會出沒,所以看到遠方的石頭,就以爲是好幾個強盜在那邊站著,結群要阻擋你,生起好害怕的心理。就在你害怕的時候,己經走近了,才發現「啊!那是一堆石頭,不是強盜。」當你生起這是一堆石頭,就把剛剛那個執石頭爲強盜的心去除了。就像這個比喻一樣,先前你有怎樣的一個執著呢?一開始,你認爲那地方有強盜,生起對強盜的防備和畏懼心,到了那個地方才發現,原來是一堆石頭罷了,整個的防備心、畏懼心都去除了,那執著的心就沒有了。如果所對境真的是實有,去觀察,應該可以找得到,結果找不到,就把前面那個執境上爲實有的這個顛倒心,去除、遮破了。
黎明之際,看到一條花繩,你執花繩爲蛇,一條好可怕的蛇在那邊,那花繩盤起來就像蛇狀,還有花斑;天色不明,生起顯現爲蛇的相,然後你執它是蛇,而産生畏懼。這不過是執著花繩爲蛇的心,安立它爲蛇罷了!事實上境上哪裏有蛇啊?是你的心把它假名安立上去而已。就像這個比喻,諸法也是一樣的。執花繩爲蛇、執-堆石頭爲強盜,還有房子裏頭有毒蠍,都不過是心把它假名安立上去,産生畏懼的分別心罷了,事實上,境上這些都沒有。
有這樣的故事,宗喀巴大師有一個很有名的弟子,就是創設下密院的慧師子大師。他的智力很好,聽受大師空性方面的理則教授時,因爲聽到說,我的存有不過是唯名言假立罷了!很害怕,既然我是唯名言假立,我去哪裏了?大師就對他講說,不是沒有我,名言有的我,還是有的,只是我的自性是沒有。唯名言唯假立的定義並不是說我是沒有的,只是說我的自性沒有,而不是說沒有名言的我,不是這樣的。
有一位祖師是這樣證空性的。他說:就像我們幻想手中拿著金寶瓶,我們認爲手中的金寶瓶是那麼的珍貴;同樣的,顯現在我的身心之上有一個實有的我「不觀待身心二蘊,有個真實實有的我」,我們認爲就像我們手中拿著金寶瓶一樣那麼珍貴,那麼真實。事實上,手中哪有金寶瓶?從頭到腳,都找不到寶瓶、金瓶。就像這樣,你執爲真實自性實有的我,壓根兒就沒有過,這樣去遮破,認識之後把它遮止,然後證得無我。
可能各位聽得很艱澀吧!但是不說又不行。今天可能大家都聽不懂,不過這是基礎,以後大家還是要廣閱經典去學習。空性的證悟不透過問別人而證悟的,而是要自己思惟,一定要思惟。而且證空性是講不得。因爲不可思議,不可言說,尊者密勒日巴說,證空性的人是啞巴吃黃連,怎麼回事,根本說不出來。對啞巴來說,他上街,看到市場上各式各樣的東西,問他說「你看到什麼?」他講不出來,啞巴嘛!空性怎麼證呢?講不出來。巧克力是甜的,怎麼個甜法,講不出來,只有自己吃吧!滋味怎麼個好法?說不出來的。
通達教理之上,聽聞而且要善用譬喻,思惟譬喻,比如說如水中月、如陽焰、如谷響,這樣去思惟,然後思惟一下法義,就可能越來越靠近空性的證悟。鏡中的影像,若不照鏡子的話,不會有臉的影像,那不過是我的臉孔照著鏡子,鏡中才顯現出臉孔的影像。就像這樣,諸法不過是假名安立罷了,諸法的本身沒有所謂「境土實有的」,可是可以合理的安立一切作用。這個鏡中沒有所謂真正的臉孔,不過要有一張臉孔現前,這個鏡上才映出臉孔,對不對?可是鏡中臉孔的影像卻是可以有作用,它可以讓你看到自己的臉孔有沒有病?有沒有黑,髒不髒,可以有這些作用吧!雖然境上沒有實有,可是可以有作用,就像鏡中的臉孔不是真正的臉孔,可是它可以有作用,可以有功效。在自性無之上可以有我走路、我吃飯、我工作,這是有的,我可以有作用。
說完一場,各位對空性應該也是多少有點了解吧!以後如果有上師、仁波切,或者格西來,就可以再繼續的修學!大家人手一冊的《廣論》裏面勝觀講得很清楚。
講到(四五七頁)「正理所斷(理)及」道所斷(事),道所斷就是「煩惱障」與「所知障」;正理所斷就是我執,這個分清楚之後再去慢慢的抉擇。《心經》中講說「觀見五蘊自性皆空」,這意義很大,經上所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菩提道次第綱要》勝觀部分摘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