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胜观部分摘要▪P3

  ..续本文上一页安立而有的,可是我们都不会这样觉得吧!总觉得,好像身心之上有一个实有之我。而事实上,这种实有之我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

  我要依赖五蕴,这是没错的,这是事实,可是执五蕴之上有一个真实实有的我,这样的执着,就是我执的行相,是所要破除的。如果一个人不贪着有一个实有的我,根本就不会产生贪滇的。月称菩萨说,因为在五蕴之上显现有一个实有的、自性的我,于是对这个实有的我产生、贪着、执着的缘故,所以当别人利益你的时候,就生起实有的「我」被利益到了的感觉,所以那个人是我的、亲友,启发贪心;当别人伤害到自己的时候,实有的我被伤害到了,安立伤我的人是敌人,产生滇心。由我的实有执着产生贪滇,然后造业、轮回生死。

  换句话说,所谓的轮回根本就是萨逝耶见(坏聚见),它是什么?就是你观待身心二蕴上有一个很实有的我,执着有这样实有的我,就是所谓的我执,就是坏聚见。在你不断此见之前,一定轮回。乃至你对蕴体产生实有的执着之时,都会产生我的实有执着。所以如果你对五蕴的「法我执」没有的话,你就不会产生「人我执」。法我执的执着就是对五蕴的执着,在这个之上,再进一步产生对人的执着(即「人我执」),由于人的执着而产生贪填等烦恼,然后造业、流转生死。(即先生起法我执,再生起人我执。)

  西藏的小孩子很怕毒蝎。如果一个小孩认为房子有毒蝎进来,在黑暗中,他在房里自我安慰说,根本就没有毒蝎。这样他是无法去除害怕的,因为他并没有看到有毒蝎出去,根本不确定房子里还有没有毒蝎。该怎么办?他应该把灯点亮,然后照照看角落里,如果确定没有的话,他对毒蝎的畏惧就可以去除。这比喻什么呢?你说诸法是无我的,这样去观想无我,并不能把我执去除的,要能够寻求「这个我是怎么现起来的?我到底是什么?我在何处?我到底是怎么安立起来?」在这个之上,透过方法来对治、去除的话,那无我就是一切法无我,才真正是无我,这个比喻所要说明的是这个意思。否则基于我执的分别心,你说无我,只是讲讲罢了,并不知道我的内涵为何?也不寻求,只是想说一切法是无我,这样破不了我执。

  就像毒蝎的畏惧可以去除一般,对我的执着也是可以去除的,要先去寻求「我」是什么?并没有所谓的不观待我的身与心的蕴体而有一个实有的我。如果这个我是实有的话,那么在我的身与心上能否找到?如果身上也没有,心上也没有,那表示我们执着为实有的这个我就没有了,就可以去除对我的执着了。唯有遮破这个不观待五蕴的实有之我,才是所谓的空无一物,所以叫做「等持观法如虚空」的修法。等持的时候,观察诸法境上没有实有,遮破境上实有的这一点,就是所谓的如虚空一样的,观法如虚空,空无一物。比方我们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该地强盗出没十分频繁。有一次你去的时候天快黑了,而该地方又有很多石头,因为你很害怕强盗,怀疑强盗会出没,所以看到远方的石头,就以为是好几个强盗在那边站着,结群要阻挡你,生起好害怕的心理。就在你害怕的时候,己经走近了,才发现「啊!那是一堆石头,不是强盗。」当你生起这是一堆石头,就把刚刚那个执石头为强盗的心去除了。就像这个比喻一样,先前你有怎样的一个执着呢?一开始,你认为那地方有强盗,生起对强盗的防备和畏惧心,到了那个地方才发现,原来是一堆石头罢了,整个的防备心、畏惧心都去除了,那执着的心就没有了。如果所对境真的是实有,去观察,应该可以找得到,结果找不到,就把前面那个执境上为实有的这个颠倒心,去除、遮破了。

  黎明之际,看到一条花绳,你执花绳为蛇,一条好可怕的蛇在那边,那花绳盘起来就像蛇状,还有花斑;天色不明,生起显现为蛇的相,然后你执它是蛇,而产生畏惧。这不过是执着花绳为蛇的心,安立它为蛇罢了!事实上境上哪里有蛇啊?是你的心把它假名安立上去而已。就像这个比喻,诸法也是一样的。执花绳为蛇、执-堆石头为强盗,还有房子里头有毒蝎,都不过是心把它假名安立上去,产生畏惧的分别心罢了,事实上,境上这些都没有。

  有这样的故事,宗喀巴大师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子,就是创设下密院的慧师子大师。他的智力很好,听受大师空性方面的理则教授时,因为听到说,我的存有不过是唯名言假立罢了!很害怕,既然我是唯名言假立,我去哪里了?大师就对他讲说,不是没有我,名言有的我,还是有的,只是我的自性是没有。唯名言唯假立的定义并不是说我是没有的,只是说我的自性没有,而不是说没有名言的我,不是这样的。

  有一位祖师是这样证空性的。他说:就像我们幻想手中拿着金宝瓶,我们认为手中的金宝瓶是那么的珍贵;同样的,显现在我的身心之上有一个实有的我「不观待身心二蕴,有个真实实有的我」,我们认为就像我们手中拿着金宝瓶一样那么珍贵,那么真实。事实上,手中哪有金宝瓶?从头到脚,都找不到宝瓶、金瓶。就像这样,你执为真实自性实有的我,压根儿就没有过,这样去遮破,认识之后把它遮止,然后证得无我。

  可能各位听得很艰涩吧!但是不说又不行。今天可能大家都听不懂,不过这是基础,以后大家还是要广阅经典去学习。空性的证悟不透过问别人而证悟的,而是要自己思惟,一定要思惟。而且证空性是讲不得。因为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尊者密勒日巴说,证空性的人是哑巴吃黄连,怎么回事,根本说不出来。对哑巴来说,他上街,看到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东西,问他说「你看到什么?」他讲不出来,哑巴嘛!空性怎么证呢?讲不出来。巧克力是甜的,怎么个甜法,讲不出来,只有自己吃吧!滋味怎么个好法?说不出来的。

  通达教理之上,听闻而且要善用譬喻,思惟譬喻,比如说如水中月、如阳焰、如谷响,这样去思惟,然后思惟一下法义,就可能越来越靠近空性的证悟。镜中的影像,若不照镜子的话,不会有脸的影像,那不过是我的脸孔照着镜子,镜中才显现出脸孔的影像。就像这样,诸法不过是假名安立罢了,诸法的本身没有所谓「境土实有的」,可是可以合理的安立一切作用。这个镜中没有所谓真正的脸孔,不过要有一张脸孔现前,这个镜上才映出脸孔,对不对?可是镜中脸孔的影像却是可以有作用,它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脸孔有没有病?有没有黑,脏不脏,可以有这些作用吧!虽然境上没有实有,可是可以有作用,就像镜中的脸孔不是真正的脸孔,可是它可以有作用,可以有功效。在自性无之上可以有我走路、我吃饭、我工作,这是有的,我可以有作用。

  说完一场,各位对空性应该也是多少有点了解吧!以后如果有上师、仁波切,或者格西来,就可以再继续的修学!大家人手一册的《广论》里面胜观讲得很清楚。

  讲到(四五七页)「正理所断(理)及」道所断(事),道所断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正理所断就是我执,这个分清楚之后再去慢慢的抉择。《心经》中讲说「观见五蕴自性皆空」,这意义很大,经上所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菩提道次第纲要》胜观部分摘要》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修空性略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