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纲要》胜观部分摘要▪P2

  ..续本文上一页竟安立中道,能够真实的远离断常二边,不堕有见及无见,只有应成派的见地才圆满。

  虽然嘴巴这样讲,也这样想,了解应成派的主张就是远离断常二边,诸法的存在不过是心对它名言假立罢了,可是你还是摸不到空性是什么。四世班禅大师说:「凡夫的心中,所现的一切都是自性实有的。」所以若你还找别人自性实有,这是不对的。要从自己现在所现的一切都是自性实有处来找,这才是我们所破的对象。否则去找很远的所破对象,却不如道,自己现在所显现的,都是所应破除的对象,那就不对了。

  不过缘起见,则是四宗派共同承认的。虽然见地都是缘起,但什么是缘起的粗分与细分各派的差别很大,四宗由粗渐次到细。像唯识派所说的缘起是很粗糙的;进一步更细的是自续派;最深细的缘起见只有应成派才有。最深细的缘起见就是说,诸法是依心显现的,所以取决于心,法的存在不过是在心的显现之上,用个名言将它安立而已。由心将名言假立在法上。法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而存在,这是最深细的缘起。如果认同这一点的话,就可以把那种「诸法不需要观待缘起,而是境本身实有」的这种主张给遮破掉了。

  说诸法存在是由心名言假立,并不是说连对象也没了。名言不能随便假立的,还是要有条件的。必要假名安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安立,一种是不可能安立的。比如说,没有的,你却说有,这不行,不是这样说。

  假名安立必须有个规范,这样假名安立出来,才是真正的存有。诸法如果只是由心把它假名安立,就可以有的话,那我说人是狗,可以吗?人不会变成狗的。一定先要有个符合一般认知的施设对象。比如说,国家的行政首长,虽然说人民选他出来,安立他为行政首长,可是那个人本身必须具有一些功德及学识,才能变成行政首长。行政首长并不是自性实有的,为什么?因为如果行政首长是实有的话,他应该生下来就是行政首长,也不需要经由学校教育,好好学习,才有相当的学识,而且还要透过选举,由人民来安立他为行政首长,才能成为行政首长。

  那如何假名安立呢?比如说「我」的存在方式,不过是由心假名安立这个「我」罢了。可是我们一直都执着这个显现自性实有的我,然后贪着它。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存在,只不过是在我的五蕴上给它一个假名说:

  「喔!这是我。这才是真正的我,其他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有微尘许的实有,可是我们没有想过这一点,也不认为「我」是自己的心将它假名安立罢了。直到亲证无我,你会说,虽然我还是显现为实有的,可是它不过是虚假的(显现而自性空),像幻术、魔术一样的,或是像镜中的影像,没有自性实有。镜中影像虽然现出脸孔,但不过是幻化而已。而这种在身或心上,执有一个实有的我,我们称作俱生我执。三界众生包括小虫都有的俱生我执。譬如说,有一条虫在蠕动,你弄根棍子在它眼前,它马上停止不动,这是它有俱生我执的特征。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它们怕受到伤害。这是它心中有俱生我执,我不要痛苦。而这个我被当作是实有的,实有的我不想痛苦,这就是俱生我执!讲说我不要痛苦,表示有个实有的我的执着。那你执有

  「实有的我」在哪呢?有人会觉得说,在我的身上吧!有人说,在我的心上吧!另有人会觉得是在身心二俱之上有。

  俱生我执不容易发现,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比如说,在你快从悬崖掉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到那个我,好害怕的那个我。那时你好像觉得,不需观待任何假名安立,在身心上就有一个很实在的我,像水和牛奶混在一块一样,是实有的。我快要掉下去,很害怕,那个我,就是俱生我执。这是我们所要遮破的对象。那个时候应该有一部份的心跳出来,去看这个俱生我执的心,是怎么样执取的。这很困难,可是必须这样去观察,才有办法发现它。

  一般的我是有的,不能说没有我啊!可是自性实有的我,是没有的,这点要分开来。我是有的,但自性实有的我是没有的。自性实有的我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法或这个我,不需要观待任何因缘条件的组合,就有其体性存在,这就是自性实有的意思。若不能够善巧、圆满的安立「所遮品」,如安立得太过,或者安立得太少,都不能证空性。

  现起所遮品的那个心,并不是从我执的心显现起来的,是它的一方观察的心。心能显现好几个部份,由观察的心所遮品现起,才能观察它,若不现起怎么遮破?在具有我执的心时,还能够现起观察俱生我执的心,是不容易的。能够用另外一个观察的心去观察俱生我执的我那个实有的我,不要太过也不要太少,刚刚好,这是不容易。如果这个可以现起来的话,空性的证悟就不难。就是现不出来,所以要净罪集资。为了要让观察的心中能够现起如量的所遮品,所以需经年累月的辛苦。

  《入行论》这样讲:「若不知是物,何以知非物?」你不知道这个是物,怎么知道什么不是物呢?,比如说你要摧破我,要证得无我,首先一定要知道「我」,知道所破的「我」是什么?你一定要对这个空无的「我」。有了解,也就是说,你心中一定要能够圆满如量的现起「那个从来就没有过的所遮品」就是自性实有的我。这个「我」是我们执着出来的,本来就没有过的。这个「我」是什么?要能够如量的将它现出来,现出来之后,要遮破它就容易。空性见的修学是遮破所遮品,空性的修学并不是很困难,主要是心中能如理圆满的现起所要遮破的所遮品「我」、所执着的我,但这很困难,需要长时间才能让它现起来,否则没办法证空性。证无我要很小心,它就在你心中,你一定要对自己总的所遮品的行相、如量所遮品的内涵很清楚,然后把它遮破才行。如果你心中都没有安立任何所遮品的量或是内涵,然后说一切是空的,那不是修空性。

  若心中没有现起如理如量的所遮品,就说:「诸法自性本空,空无物。」也不晓得什么叫自性,什么叫实有,这样会成断见、顽空。有人说身上找不到我,心上找不到我,所以是无我的。可是你不知道什么是「我」的内涵,这不叫缘起见。

  刚才讲的,我是有的,不能说没有我,只是说,自性实有的我是没有的,要破除的是自性实有的我。去找这个,把这个所遮品自性实有的我、如量如理的所遮品--像本尊一样的把它祈求起来,像修本尊法一样的明现出来。然后以它当所缘境这样去等持修,好几个月这样去修。

  这样修是有传承的。像我们听了止然后听胜观,就很想修胜观,马上就说要去修空性。祖师的作法是先把所要遮破的这个法根本就没有过的我,像本尊一样的,如量的把它现起,以它当所缘境去修止,这样很长时的去现起,坚固着。经若干时候,当它现起来之后,再去修四决定义,以这个去修就很快,因为所遮品的安立己经具足,很清楚了,所以马上就可以证空性。

  四决定义是指所遮品决定义,所以刚才讲到,要把所遮品决定下来,安立的很具量如量。第二是说周遍决定义,如果这个所遮品「自性实有的我」是有的话,他与我的身心,是一或者异?有没有第三类?这样叫周遍决定义。第三个决定义,是指这个所遮品「自性实有的我」,与我的身心五蕴不是一,不是本质的一。第四个是指,不是本质的异。后面的几个如果要成立的话,第一个所遮品的决定义一定要有,否则就不能安立。

  能证悟空性固然很好,是可喜的事情,即使没办法证悟,能够阅读阐述空性理则典籍,能够思惟而种下种子,今世虽然没办法能够证空性,但种子已种下,来世就很容易导向正路。佛讲《大般若经》或空性的经典时,都用很多譬喻。如诸法如幻、如梦、水中月、阳焰、如谷响、如闪电之类的,这样的譬喻很多。譬喻有时候是为帮助了解意义,有时候是为方便寻求所遮品,这样互相运用,一直循环的去运作,就很容易证悟空性。

  我常常喜欢以百元美钞比喻。一百元的美金,是怎么安立出来的,不是本来就有的。-开始世界上的货币,都是金银铜铁,好像没有纸钞。美钞是什么时候来的呢?拿-张纸印一些图案,印-干块的字就是一千块,印-百块的字就变成一百块。所谓-百块美金,只是在一张纸之上假名安立它是一百块美金,它就变成一百块美金了。如果说百元美钞上,真正有百元美钞的话,你去分析各部份,像是上面的印章、文字、图案等,你找不到百元美钞的存在,但是合在一起,百元美钞成为实有的对象。所以很明显的,是在那张纸上把它假名安立为一百元美钞,就变成一百元美钞。

  我们寻求自性空或自性无的譬喻,来自于我尊贵的上师赤绦仁波切,他常常这样比喻,「洛桑」是一个人的名字,你问那个人:「你是谁?」他答:「我是洛桑。」可是洛桑的存在方式,只不过是在现存这个人之上名言安立的,并不是他本身有个洛桑的。[问:如果有个洛桑,有什么问题呢?]如果本身有一个实有的、本自有的洛桑的话,就不需要把他假名为洛桑,他-出生就是洛桑才对,可是没这回事,是命名上去的。

  比如说总统,你问他说:「你是总统嘱?」「是的,我是总统。」他还会生起一种总统的自性实有的执着。但他的总统是人民透过选举将他假名安立上去的。他认为「我是总统」、「我就是很实有的总统」,这变成所遮品。有一天,有人批评毁谤他的时候,他会说人家批评我这个总统了,这是自性实有执。从另一方面说,由假名安立总统,在这不名位上所有的一切作用与权力是有的,不能说没有。但是执为说:「我这个总统是自性实有的。」这是错的。自性实有的总统是从来没有过的。

  讲「我存在」,只不过是在自己五蕴之上、身心二蕴(相较于五蕴的分法,二蕴是粗分)之上,安立一个我(这是佛教的安立方式);至于离开五蕴,不需观待这个身与心,还有一个实存的我,则是外道的说法(即「离蕴之我」)。我因五蕴而存在,是…

《《菩提道次第纲要》胜观部分摘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修空性略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