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第叁嬰童無畏心:“外道生天,暫得蘇息。如彼嬰兒,犢子隨母”。
第四唯蘊無我心:“唯解法有,我人皆遮。羊車叁藏,悉攝此句”。
第五拔業因種心:“修身十二,無明拔種。業生已除,無言得果”。
第六他緣大乘心:“無緣起悲,大悲初發。幻影觀心,唯識遮境”。
第七覺心不生心:“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
第八如實一道心:“一如本淨,境智俱融,知此心性,號曰遮那”。
第九極無自性心:“水無自性,遇風即波,法界非寂,蒙警忽進”。
第十秘密莊嚴心:“顯藥拂塵,真言開庫!秘寶忽陳,萬德即證”!
淺釋如下:
第一異生羝羊心
異生者,一類衆生,由于業報,生而相貌狀態,異乎人類,故名。羝羊者,牡羊也。祗識食與生殖,並無道德上或宗教上的覺醒,純依賴本能的生活,此種單一的精神狀態,歸入第一住心。倘人類而住于此心,則急切的道德救濟,及宗教救濟,實爲必要!
第二愚童持齋心
愚童者,凡夫之一類,但能善自反省,善自尊重,遠離奢侈,明了節食旨趣,因節約而存有余物資,則聽善友之誘導,向他人施與。此種對一切衆生所發之同情心,歸入第二住心。此即提倡人道德孔子儒教的階段也。
第叁嬰童無畏心
嬰童與愚童,同屬凡夫。無畏者,離怖畏之謂。此類凡夫,對做人之道,已普遍明了,但未感滿足。故更上進一段,以求宗教在其心靈上之安慰。彼等深信死後可以生天,故對于死無所怖畏。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老子學說,及道教,皆屬此階段。
(以上爲世間叁住心)
第四唯蘊無我心
此一階段,乃初聞佛法,明了一切因緣,不外乃物質原素(色蘊),及精神要素(受想行識四蘊) ,集合而成。倘人之所以爲人,亦是此五個假和合物~五蘊法~因緣所成,則可以悟出人的身體與心靈,實際上並無固定的個體。導致此一住心者,乃聲聞乘之階段。
第五拔業因種心
對于人世間苦的根本,窮追探索,而發現“無明”。此無明乃一切煩惱之所生。煩惱一生,隨即造業,此業乃招致生死苦果。如是了了覺知,則做成人世間苦惱根本原因的無明種子,不能不切志去拔除之。住此一心者,則緣覺乘之階段也。
第六他緣大乘心
他緣者,與無緣同一意味。絕不考慮其緣故,祗住于同體大悲之中,對一切人類不分彼此,廣施救濟。此即生大乘菩薩心之狀態,此乃法相大乘教之階段也。
第七覺心不生心
覺心不生者,應解釋爲覺悟了,心本不生這件事。自心實相,本來是不生不滅。所謂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徹悟此八不正觀者,乃此第七住心的精神狀態,此乃叁論宗之階段。
第八一道無爲心
所謂一道者,一切衆生之自心中,原具本來清淨的妙理。無爲者,離造作之謂也。凡所有造作,必生對立,離于對立,安住于一道的絕對境界。如斯乃在第八住心的精神狀態,強調一如一道的天臺山智者大師之階段也。
第九極無自性心
澈悟一切法常常生起轉變,固定的自性,了無可得。諸法的根源,就在法性的緣起。在此第九住心,即說性起法門的華嚴宗之階段也。
第十秘密莊嚴心
身、口、意、之叁密妙行,是我們心中本來潛在之秘密莊嚴曼荼羅的開顯。在此精神狀態,乃第十住心真言密教當位。弘法大師之宗教的極致也。
(以上第四至第十爲出世間住心)
建立的正意
以上九顯一密的十住心判釋,乃對他宗宣示真言密教的地位,及其宗門之活動也。亦所以顯示出人間生活進步發展的次第情形。前九個階段中,第九住心,乃必然階梯。各個住心淺深不同,但終極至于洞開秘密眼,以體驗宇宙的神秘。如是,必需活用大日如來所開示的秘密妙法,順序修行,此乃人類對宗教向上進展心的當然步驟。“十住心論”第叁雲:“若解真言實義,則若天若人,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秘密佛乘。”弘法大師所述之深意,不可不察也。
9、叁大
上述橫豎之判教,首先說明真言宗在佛教諸宗中所占之位置。其次隨之而發生之問題,乃是如何追索真言密教思想的內容。所謂密教思想,乃弘法大師真言密教之中心點,“即身成佛”是也。弘法大師,建立其即身成佛教義,以叁大之理說明之。故叁大之理,乃本宗教義之根源。
即身成佛之原理
叁大者,體大、相大、用大也。體、相、用,乃一般存在論哲學所包含之範疇。斯語始見于“大乘起信論”。弘法大師以華嚴思想,解釋其義。即作爲“釋摩诃衍論”之叁大思想基礎,而組織成的叁大圓融論,成爲真言密宗。體則成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相則成四曼“大、叁、法、羯”,用則成叁密“身、口、意”。但仍然此體、相、用、叁者,圓融無礙,以示衆生與佛本來不二之道理。由此可知:我雖凡夫之身,亦大有成佛之可能,其理甚明也。
10、六大體大
所謂六大者,即指地、水、火、風、空、識、六種而言。前五大,物質的元素,第六識大,精神的總稱。顯教以抽象的“真如”稱諸法之體,真言密宗,則以此六大爲不生不滅體,遍于六凡(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十法界。大至無邊,廣周沙界,皆是六大之所成。
顯教之六大說
五大之中,地、水、火、風、四大是宇宙萬有的本質,早在古代之GRAECIA(今希臘)及印度之婆羅門,已有是說。及至原始佛教經典,亦說地、水、火、風、空、識六種。小乘論部,稱之爲士夫之六界。主要是說明構成人體要素的原質。
六大體大說乃弘法大師的創見
弘法大師在真言密宗的教義上,高唱六大緣起說。弘法大師在其所著“即身成佛義”,對于六大之說明,列舉“兩部大經”,多所引證,以明其義。可知六大體大之說,實弘法大師之創見。
法爾之六大及隨緣之六大
六大有法爾之六大,與隨緣之六大二種。初,法爾之六大,乃能造之六大。所謂六德性是也。六德性者,即謂堅、濕、暖、動、無礙、了知。如是六德性,乃諸法自然具足的本性。我們可以憑借五官感覺而能認知。其次,隨緣之六大,指地、水、火、風、空、識、所構成之六界而言。此乃所造之六大。能造之六大,與所造之六大,相對而言。所造之六大,乃現實上的認知,而能造之六大,則是訴諸五官的感覺,而加以捕捉。能造之六大,乃本體方面設定之六大。所造之六大,乃現象方面之六大。但並非謂二者完全分別不同,實乃一六大而分兩方面去說明之而已。法爾之六大,亦即隨緣之六大。弘法大師所著“即身成佛義”有雲:“雖有能所,二生都絕。能所法爾道理,有所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號。執常途淺略義,不可作種種戲論”!讀者應領悟其深意。
能造(法爾)所造(隨緣)等名稱,應視爲說明絕對法爾之體相的秘密符號。不能與母胎(能生)及兒子(所生)之場合比較。如以此淺近之理譬喻之者,即是落於戲論。稍佳之譬喻,應爲日月(體大)及光明(相大、用大)。然仍含前後次第,至于真言密教之能所,雖名能所,但超越能所,決無本末始終之區別,此不可不注意也。
六大所表之旨趣
如上六大所表之旨趣爲根?乃說明在世界觀觀點上,“現象即實在”是也。但單就世界觀觀點,佛教學者必不能滿足,應有更深入的追探。于是體驗到宗教上,“聖凡不二”的奧理。由是提出作爲根據的理論。其旨趣相同,但表現法不同。真言密宗,胎藏之理世界,金剛之智世界,兩者二而不二,即此理論之根據也。
五輪塔婆
真言密宗之塔婆,在其五論表面的各個位置,書寫佉,诃,羅,縛,阿,五字。在裏面則書鍐字,此塔婆者,六大之所表現也。此五輪塔婆,又稱爲法界塔婆,乃表示宇宙的整體。並非單指六大。興教大師曾指出,一基于五輪塔婆,則六大之法身完全象征,此不可不知也。
11、四曼相大
四曼者,通稱四種曼荼羅。此語見于不空叁藏所譯“理趣經釋”。弘法大師更將四曼荼羅義,擴大詳說。所以對于本體方面,可以考察前章六大的說明,對于現象方面,則考察本章四種曼荼羅的分類。即大曼荼羅,叁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是也。曼荼羅梵語,意即“圓輪具足”。雖分四種,但個個含藏宇宙間功德,並無少欠。
大曼荼羅。大者,廣大之義,指形相的總體。叁昧耶梵語,意即“本誓”。顯示形相本來的特質。譬如商人手持的算盤,此即表示商人特質的物也。法曼荼羅。所以明法之生起,顯示事的意義,而令人知覺之謂。譬如世間之有教師,此即表示諸法顯揚的意義也。羯磨曼荼羅。羯磨者梵語,意即“作業”,顯示形相的活動。譬如世間之運動家,此即顯示人類活潑的形相。總之凡一物以上,必有“總相”、“特質”、“意義”、“作業”,此乃四曼相大的簡釋也。
若就具體的密教行儀上立場而說明之,則有如下述:
大曼荼羅
初、大曼荼羅者,乃指一一佛一一菩薩相好具足之身,繪畫尊像集會之圖而言。亦廣而包括十法界一切有情,切屬此大曼荼羅。
叁昧耶曼荼羅
次、叁昧耶曼荼羅者,一一佛一一菩薩,其手中所持之刀劍、輪寶、及金剛杵、蓮華等,一切器具。乃至其手指所結之印契,廣而包括山川、草木、國土、均屬此叁昧耶曼荼羅。
法曼荼羅
複次、法曼荼羅者,一一佛一一菩薩之種子真言,指各尊之種子梵字,在曼荼羅本位上所書寫之圖而言。廣而包括一切經典、文義,乃至十法界一切有情之語言、文字,均屬此法曼荼羅。
羯磨曼荼羅
最後,羯磨曼荼羅者,一一佛一一菩薩垂手舉足,取舍屈伸,所有動作之相狀。不特圖繪爲然,即土木金石之類,所造諸尊形像,多驅集會,以顯示立體的活動事業。廣而包括十法界一切有情之行、住、坐、臥、種種威儀,均屬此羯磨曼荼羅。
12、叁密用大
所謂叁密者,身密、口密、意密也。…
《真言宗綱要(黃繩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