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第三婴童无畏心:“外道生天,暂得苏息。如彼婴儿,犊子随母”。
第四唯蕴无我心:“唯解法有,我人皆遮。羊车三藏,悉摄此句”。
第五拔业因种心:“修身十二,无明拔种。业生已除,无言得果”。
第六他缘大乘心:“无缘起悲,大悲初发。幻影观心,唯识遮境”。
第七觉心不生心:“八不绝戏,一念观空。心源空寂,无相安乐”。
第八如实一道心:“一如本净,境智俱融,知此心性,号曰遮那”。
第九极无自性心:“水无自性,遇风即波,法界非寂,蒙警忽进”。
第十秘密庄严心:“显药拂尘,真言开库!秘宝忽陈,万德即证”!
浅释如下:
第一异生羝羊心
异生者,一类众生,由于业报,生而相貌状态,异乎人类,故名。羝羊者,牡羊也。祗识食与生殖,并无道德上或宗教上的觉醒,纯依赖本能的生活,此种单一的精神状态,归入第一住心。倘人类而住于此心,则急切的道德救济,及宗教救济,实为必要!
第二愚童持斋心
愚童者,凡夫之一类,但能善自反省,善自尊重,远离奢侈,明了节食旨趣,因节约而存有余物资,则听善友之诱导,向他人施与。此种对一切众生所发之同情心,归入第二住心。此即提倡人道德孔子儒教的阶段也。
第三婴童无畏心
婴童与愚童,同属凡夫。无畏者,离怖畏之谓。此类凡夫,对做人之道,已普遍明了,但未感满足。故更上进一段,以求宗教在其心灵上之安慰。彼等深信死后可以生天,故对于死无所怖畏。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老子学说,及道教,皆属此阶段。
(以上为世间三住心)
第四唯蕴无我心
此一阶段,乃初闻佛法,明了一切因缘,不外乃物质原素(色蕴),及精神要素(受想行识四蕴) ,集合而成。倘人之所以为人,亦是此五个假和合物~五蕴法~因缘所成,则可以悟出人的身体与心灵,实际上并无固定的个体。导致此一住心者,乃声闻乘之阶段。
第五拔业因种心
对于人世间苦的根本,穷追探索,而发现“无明”。此无明乃一切烦恼之所生。烦恼一生,随即造业,此业乃招致生死苦果。如是了了觉知,则做成人世间苦恼根本原因的无明种子,不能不切志去拔除之。住此一心者,则缘觉乘之阶段也。
第六他缘大乘心
他缘者,与无缘同一意味。绝不考虑其缘故,祗住于同体大悲之中,对一切人类不分彼此,广施救济。此即生大乘菩萨心之状态,此乃法相大乘教之阶段也。
第七觉心不生心
觉心不生者,应解释为觉悟了,心本不生这件事。自心实相,本来是不生不灭。所谓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彻悟此八不正观者,乃此第七住心的精神状态,此乃三论宗之阶段。
第八一道无为心
所谓一道者,一切众生之自心中,原具本来清净的妙理。无为者,离造作之谓也。凡所有造作,必生对立,离于对立,安住于一道的绝对境界。如斯乃在第八住心的精神状态,强调一如一道的天台山智者大师之阶段也。
第九极无自性心
澈悟一切法常常生起转变,固定的自性,了无可得。诸法的根源,就在法性的缘起。在此第九住心,即说性起法门的华严宗之阶段也。
第十秘密庄严心
身、口、意、之三密妙行,是我们心中本来潜在之秘密庄严曼荼罗的开显。在此精神状态,乃第十住心真言密教当位。弘法大师之宗教的极致也。
(以上第四至第十为出世间住心)
建立的正意
以上九显一密的十住心判释,乃对他宗宣示真言密教的地位,及其宗门之活动也。亦所以显示出人间生活进步发展的次第情形。前九个阶段中,第九住心,乃必然阶梯。各个住心浅深不同,但终极至于洞开秘密眼,以体验宇宙的神秘。如是,必需活用大日如来所开示的秘密妙法,顺序修行,此乃人类对宗教向上进展心的当然步骤。“十住心论”第三云:“若解真言实义,则若天若人,若鬼畜等法门,皆是秘密佛乘。”弘法大师所述之深意,不可不察也。
9、三大
上述横竖之判教,首先说明真言宗在佛教诸宗中所占之位置。其次随之而发生之问题,乃是如何追索真言密教思想的内容。所谓密教思想,乃弘法大师真言密教之中心点,“即身成佛”是也。弘法大师,建立其即身成佛教义,以三大之理说明之。故三大之理,乃本宗教义之根源。
即身成佛之原理
三大者,体大、相大、用大也。体、相、用,乃一般存在论哲学所包含之范畴。斯语始见于“大乘起信论”。弘法大师以华严思想,解释其义。即作为“释摩诃衍论”之三大思想基础,而组织成的三大圆融论,成为真言密宗。体则成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相则成四曼“大、三、法、羯”,用则成三密“身、口、意”。但仍然此体、相、用、三者,圆融无碍,以示众生与佛本来不二之道理。由此可知:我虽凡夫之身,亦大有成佛之可能,其理甚明也。
10、六大体大
所谓六大者,即指地、水、火、风、空、识、六种而言。前五大,物质的元素,第六识大,精神的总称。显教以抽象的“真如”称诸法之体,真言密宗,则以此六大为不生不灭体,遍于六凡(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十法界。大至无边,广周沙界,皆是六大之所成。
显教之六大说
五大之中,地、水、火、风、四大是宇宙万有的本质,早在古代之GRAECIA(今希腊)及印度之婆罗门,已有是说。及至原始佛教经典,亦说地、水、火、风、空、识六种。小乘论部,称之为士夫之六界。主要是说明构成人体要素的原质。
六大体大说乃弘法大师的创见
弘法大师在真言密宗的教义上,高唱六大缘起说。弘法大师在其所著“即身成佛义”,对于六大之说明,列举“两部大经”,多所引证,以明其义。可知六大体大之说,实弘法大师之创见。
法尔之六大及随缘之六大
六大有法尔之六大,与随缘之六大二种。初,法尔之六大,乃能造之六大。所谓六德性是也。六德性者,即谓坚、湿、暖、动、无碍、了知。如是六德性,乃诸法自然具足的本性。我们可以凭借五官感觉而能认知。其次,随缘之六大,指地、水、火、风、空、识、所构成之六界而言。此乃所造之六大。能造之六大,与所造之六大,相对而言。所造之六大,乃现实上的认知,而能造之六大,则是诉诸五官的感觉,而加以捕捉。能造之六大,乃本体方面设定之六大。所造之六大,乃现象方面之六大。但并非谓二者完全分别不同,实乃一六大而分两方面去说明之而已。法尔之六大,亦即随缘之六大。弘法大师所著“即身成佛义”有云:“虽有能所,二生都绝。能所法尔道理,有所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号。执常途浅略义,不可作种种戏论”!读者应领悟其深意。
能造(法尔)所造(随缘)等名称,应视为说明绝对法尔之体相的秘密符号。不能与母胎(能生)及儿子(所生)之场合比较。如以此浅近之理譬喻之者,即是落於戏论。稍佳之譬喻,应为日月(体大)及光明(相大、用大)。然仍含前后次第,至于真言密教之能所,虽名能所,但超越能所,决无本末始终之区别,此不可不注意也。
六大所表之旨趣
如上六大所表之旨趣为根?乃说明在世界观观点上,“现象即实在”是也。但单就世界观观点,佛教学者必不能满足,应有更深入的追探。于是体验到宗教上,“圣凡不二”的奥理。由是提出作为根据的理论。其旨趣相同,但表现法不同。真言密宗,胎藏之理世界,金刚之智世界,两者二而不二,即此理论之根据也。
五轮塔婆
真言密宗之塔婆,在其五论表面的各个位置,书写佉,诃,罗,缚,阿,五字。在里面则书鍐字,此塔婆者,六大之所表现也。此五轮塔婆,又称为法界塔婆,乃表示宇宙的整体。并非单指六大。兴教大师曾指出,一基于五轮塔婆,则六大之法身完全象征,此不可不知也。
11、四曼相大
四曼者,通称四种曼荼罗。此语见于不空三藏所译“理趣经释”。弘法大师更将四曼荼罗义,扩大详说。所以对于本体方面,可以考察前章六大的说明,对于现象方面,则考察本章四种曼荼罗的分类。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是也。曼荼罗梵语,意即“圆轮具足”。虽分四种,但个个含藏宇宙间功德,并无少欠。
大曼荼罗。大者,广大之义,指形相的总体。三昧耶梵语,意即“本誓”。显示形相本来的特质。譬如商人手持的算盘,此即表示商人特质的物也。法曼荼罗。所以明法之生起,显示事的意义,而令人知觉之谓。譬如世间之有教师,此即表示诸法显扬的意义也。羯磨曼荼罗。羯磨者梵语,意即“作业”,显示形相的活动。譬如世间之运动家,此即显示人类活泼的形相。总之凡一物以上,必有“总相”、“特质”、“意义”、“作业”,此乃四曼相大的简释也。
若就具体的密教行仪上立场而说明之,则有如下述:
大曼荼罗
初、大曼荼罗者,乃指一一佛一一菩萨相好具足之身,绘画尊像集会之图而言。亦广而包括十法界一切有情,切属此大曼荼罗。
三昧耶曼荼罗
次、三昧耶曼荼罗者,一一佛一一菩萨,其手中所持之刀剑、轮宝、及金刚杵、莲华等,一切器具。乃至其手指所结之印契,广而包括山川、草木、国土、均属此三昧耶曼荼罗。
法曼荼罗
复次、法曼荼罗者,一一佛一一菩萨之种子真言,指各尊之种子梵字,在曼荼罗本位上所书写之图而言。广而包括一切经典、文义,乃至十法界一切有情之语言、文字,均属此法曼荼罗。
羯磨曼荼罗
最后,羯磨曼荼罗者,一一佛一一菩萨垂手举足,取舍屈伸,所有动作之相状。不特图绘为然,即土木金石之类,所造诸尊形像,多驱集会,以显示立体的活动事业。广而包括十法界一切有情之行、住、坐、卧、种种威仪,均属此羯磨曼荼罗。
12、三密用大
所谓三密者,身密、口密、意密也。…
《真言宗纲要(黄绳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