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真言宗纲要(黄绳曾)▪P2

  ..续本文上一页三毒之覆盖,而登身、口、意,三无尽庄严之宝所。转固执实我之凡夫,而证见本来具足之佛德。至此,又何秘密之可言?至于如何洞开三密之秘键,具详本宗各圣典。

  4、本宗之圣典

  弘仁十四年(西纪八二三年) 十月十日,弘法大师制定真言宗徒学习之规模。以“真言宗所学经律论目录”,上进朝廷,此即现今简称之“三学录”是也。实一百八十八部,四百五十六卷。而大正新修大藏经中,秘密部之经轨达六百十七部,九百六十三卷之多。但本宗正所依之圣典,有“大日经”及“金刚顶经”。即一般所称两部大经是也。

  “大日经”

  具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弘法大师“大日经开题”云:“此经总有三本:一、法尔常恒本,诸佛曼荼罗是也。二、分流广本,龙猛所传十万颂经是也。三、略本,有三千余颂”。现时流布之“大日经”乃善无畏三藏于唐开元十二年(西纪七二四年) 至开元十三年顷,所译三千余颂之略本,共七轴三十六品。其后善无畏三藏记忆十万颂之广本,而以其所译之略本为基础,加以讲述,由一行阿阇梨笔记之,遂成二十卷。题之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疏”。全七卷讲译,前六卷三十一品注书。东密对于此疏,一脉相承。其住心品之疏,谓之“口疏”。具缘品以下之疏,谓之“奥疏”。皆事教二相之根本宝典也。此经卷七有供养次第法之注书,乃新罗僧不思议法师闻善无畏三藏之口说而作。世称“不思议疏”。而二十卷之疏则世称“大疏”云。

  “金刚顶经”

  “义诀”分“金刚顶经”为法尔常恒本,塔内安置之无量颂本,分流之广本,四千颂之略本。此乃金刚顶经之四种不同本也。现行之金刚顶经,乃第四种略本之节译。如金刚智三藏于开元十一年(西纪七二三年) 所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及不空三藏于天宝十二年(西纪七五三年) 所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皆真言密教肝心之经典也。

  三部秘经与五部秘经

  真言宗有所谓“三部秘经”与“五部秘经”者。列表如次:

  真言宗有此三部五部秘经,犹净土宗之有三经也。

  杂部密教

  本宗乃大日如来所说密教,称为纯密。至于释尊所说显教,亦杂有密教在内,称为杂密。此等杂部密教之法门所结集的经典,如预知良辰吉日之“星曜经”,祈愿国土安稳四海宁谧之“仁王经”,及“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等属之。弘法大师“三学录”,将经藏分为金刚顶宗经,胎藏宗经,杂部真言经。其杂部真言经,竟收载六十三部之多。

  十卷章及二十五卷章

  弘法大师据如上经典撰述数十部章疏,所谓十卷章,及二十五卷章,为后世之所称道。列表如次:

  以上皆弘法大师所撰之章疏。

  理趣经及秘藏记

  本宗最多诵读之经典,迨为不空三藏所译之“般若理趣经”一卷,及惠果和尚口说,弘法大师笔录之“秘藏记”一卷。皆属重要之宝册。前者果位之大日如来智身,住于因位之金刚萨埵三昧,以说五秘密(金刚萨埵、欲、触、爱、慢) 之内证境界。明迷相之一切众生,具足五智。后者则凡事相、教相之种种事项,加以解说。

  修学之顺序

  以上各经典,凡欲知晓真言宗者,非加以研究不可。学者先读“大日经”之“住心品”,以示教相之初步,次则读“具缘品”,以知事相之次第。所谓先学教相,后习事相是也。须知如斯教相,乃三位祖师之所提撕,而本宗之真理趣,又为弘法大师详尽发挥。“释摩诃衍论”,乃至“大日经疏”,弘法大师已将经论深义疏释清楚。学者宜先以“十卷章”为开始研究之目标,次则“释摩诃衍论”,再次则“大日经疏”,更进而“五部密经”。然后进而探求野泽流诸派事相之秘奥,此乃学者基础也。

  5、本宗之判教

  所谓宗派者,乃该宗派所占的独立地位,以宣示该宗派独特的见解,斯实为必要之举,并非以立门户引斗诤为目的也。中国、日本之佛教各宗,皆系试图显明自己之立脚点,将佛之一代教义,分类整理,并对之作一种批判,此即佛教诸宗派祖师之判教论所由发。

  大师以前之显密思想

  本宗由弘法大师判教,旗帜原极鲜明。但弘法大师之前,其在中国之祖师,如龙猛菩萨、不空三藏、善无畏三藏以次,既无判教的人,又并无判教之说。其显教之祖师,则立三乘教之说,而对密教之“大日经”及“金刚顶经”,则列入大乘诸经中,以秘密教称之。所谓三乘教,乃指对一乘教而言,如果华严,天台两宗,列入一乘教,则弘法大师别立之真言密教,自然可以相容。

  大师之判释

  因此,弘法大师所著作之“辩显密二教论”二卷,对佛教的显教与密教,厘然大别。所谓密教者,限指真言宗。其他佛教各宗,则属之于显教。此可概括的竖立显密二教之不同立场,并显明此显密二教之特征。弘法大师所著之“十住心论”十卷,及“秘藏宝钥”三卷,乃述出人类宗教心向上趋进过程的十种区分。当其时,所存在之一切宗教,及道德思想,不祗佛教各宗,连儒教、道教、印度思想,均加以网罗,裁定其地位,作一大判释。最后,就人类之宗教心理终极的倾向,以真言密教为大乘佛教中最胜宗教,作微细的阐明。前者谓之横的判教,后者谓之竖的判教。

  6、显教与密教

  弘法大师立教开宗之最大用意,为将显密二教,严加判别,使学者不至迷其归趋。大师以释尊所说教法,判为显教;显教以外,更树密教幢旗。如斯判别显密,所谓横的判教也。释尊所说:如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四家大乘之显教,可以概括之。而真言密教,则直与显教比较对辩。此大师“辩显密二教论”之骨子概说。

  一、能说之佛身

  弘法大师“辩显密二教论”开卷第一,即曰:“夫佛有三身,教则二种。应化开说,名曰显教。言显略逗机。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显教契经,部有百亿。藏则有一十、五十一之差。言乘则有一、二、三、四、五之别。谈行六度为宗,告成三大为限。是则大圣分明,说其所由。若据秘藏,金刚顶经说:如来变化身,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说,三乘教法,他受用身为地上菩萨说。显一乘等,并是显教也。自性受用佛,自受法乐,故与自眷属各说三密门,谓之密教。此三密门者。所谓如来内证智境界也。等觉十地,不能入室,何况二乘凡夫,谁能升堂?故地论释论称其离机根,唯识中观,叹言断心灭。如是绝离,并约因位谈,非谓果人也”。余全录此段文,拟引学者兴趣,延请博通各宗之大善知识,详加讲说。余为真言宗弟子,应避卖花赞花香之嫌也。

  约略言之、弘法大师谓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之不同,报身、应身,逗众生之根机,而说方便之显教。但法身所直超越根机,即将众生纳入法身如来自性证得真实具体活动的境界。故谓之密教。前者是耳闻教化而开悟,后者是循设计的方法,用心力证得之最高理想,前者能说之佛身是报身、应身。后者能说之佛身、是法身,即大日如来是也。

  二、所说之教法

  显教诸宗的教法,皆是就生死迷界(因分) 而说的,其于悟界(果分) 之风光,全不说出。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也。果分不可说,法身不可思议,人皆知之,但学者对宗教向上趋进之强烈要求,岂能就此而止?必也,对此绝对的境地,离言说的世界,乃至如何到达的生活行为本质,发生无限的向往。于此真言密教,则直以果分作立脚地,俾学者直至其地,领受果分之风光,获自证之法乐。故弘法大师主张:以真言密教为最优良之法门也。

  三、成佛之迟速

  显教之修行者,要历尽多世生死,经三大无数劫,(即无限长时间) ,积无数之难行苦行,方能逐渐一一灭除烦恼,以完成其修行者的人格。但真言密教之修行者,藉三密不思议的加持力,得成就其一点一滴的愿望,即凭现在父母所生血肉之身,而达到成佛的最大愿望。此弘法大师所持成佛之理论,及修行之方法,其意特强调真言密教所存之特质。欲更详求义蕴,请读弘法大师所著之“即身成佛义”一卷。

  四、教益之胜劣

  弘法大师引“六波罗密经”下卷,谓:对真言陀罗尼法门,能一生信念者,设使犯重罪,亦能销灭,且对解脱生死,能究竟悟得。皆因三密加持之法门,其力甚强,故能成就甚深功德。此点实为显教所不及。弘法大师在其所著“梵网经开题”及“性灵集”第十,皆开示真言密教之教益,超越余教。

  弘法大师之显密思想,继承之者有兴教大师,觉鍐上人。上人所著“五轮九字明秘密释”,“显密不同章”,“显密不同颂”,皆于此方面细为阐释者也。

  7、十住心

  弘法大师于天长年中(西纪八二四-八三三) ,著『十住心论”十卷,于是建立显密二教横的判教。表示如下:

  十住心之宗趣

  此十住心法门,就其所显示的义趣,古来所说,皆谓修行者的净菩提心,向上转趋,展开十种阶段的历程。“大日经”中,“如实知自心”一句。弘法大师盖就如实知自心的种种相状,浅深之次第,建立体系。但一面观“如实知自心”的次第转升,亦必须将宗教道德逐一包容,而加以教义上优劣差别的批判。弘法大师“十住心论”第十,对“如实知自心”一句的解释云:“此是一句含无量义,竖显十重之浅深,横示尘数之广多。”又此“十住心论”第一云:“今依此经(大日经)显真言行者住心次第,显密二教差别,亦在此中”。可见一般人类之实际生活,自我发现对宗教向上的顺序,而同时亦可测定显密诸教之胜劣浅深,作为判教之用焉。

  8、十住心之大要

  十住心之解释,其说甚繁。今以弘法大师之“秘藏宝钥”为基础,以概观各住心之思想内容,而作九显一密之对辩。表示如下:弘法大师最初建立十住心之名称,随即附以极简单的说明。

  第一异生羝羊心:“凡夫狂醉,不悟吾非。但念淫食,如彼羝羊”。

  第二愚童持斋心:“由外因缘,忽思节食。施心萌动,如谷遇缘”。

  …

《真言宗纲要(黄绳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