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宗纲要
黄绳曾居士編著
罗序
河有源委,学有古今;内外诸宗,糜不如是。密法导源于南天铁塔,衔空有两轮奥义,而开始胎金二界之传,是为古学。流衍既广,成就者多,师资相授,经轨叠出,汇萃于超岩寺,广上下四部之续,而特崇无上瑜伽,是为今学。古学简而质,今学繁而缛;行持或异,义解微殊,要皆以从“本不生”义流出,速疾圆满福智资粮为宗趣也。
开元中,三大士赍古学以东来,辗转流入扶桑;今学则由中印晚期诸德,盛弘扬于西藏,递及汉土。蒙古入主,优礼蕃僧;藏传密宗,盛行朝野。转播既广,流弊滋生。不肖之徒,乘机搀入。度生不足,殃民有余。明太祖御世,矫枉过正,诏禁安坛授法。自尔大日潜辉,金刚隐迹。满清入关,亦崇密法,唯流传祗限乎皇族,醍醐不施于汉人,民国肇建,密教重兴,古学反哺乎中华,称为唐密;今学盛于申蓟,称为藏密,慧光晔煜,典籍纷披。
欧阳竟无先生曰:“学有概论,乃有系统。”将欲修一宗之学,而无概论之书,是犹入林寻宝而不资地图也。今汉译藏密概论,有宗喀巴“金刚道次第广论”,克主“密宗道次第略论”,洵美且都!唐密概论,汉文本除权田雷斧“密宗钢要”等一二种外,余多自夸门户,或獭祭成书。即权田之书,亦复语焉不详,未广抉择;安得大善知识,撷唐密之精粹,汰门户之粗见,编为完善之概论,以惠学人也哉。
黄绳曾居士,权田第子黎乙真之门人,承远流于空海,吸晨露于丰山,慕宗喀巴之遗风,糅唐密诸家概论,以成“真言宗钢要”,学密之士,得其门而非寡矣。
罗时宪 序
公元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李序
佛教是一种不断演进的文化体系,与外道的相摩相荡以为外因,自教教义的日新不已以为内缘,于是当其处于不同的时代,对向不同的根机,便有不同的宗派出现。如来灭度而后,原始佛教不得不演进而成部派之学,小乘之教又不得不有大乘之发展与之呼应,大乘中观亦不得不有瑜伽的建立与之相辅,如是有“报应二身”所说的显教,亦不得不有“法身”(自性受用佛) 所说的密教与之对待;何况佛灭后千二白年,佛教即渐次衰微,失势中印,至佛灭后千七百年,则印度佛教全拂地而无足称道,婆罗门教中兴,窃佛法以庄严,却收以矛攻盾之效,而佛教曲就其范,至有混合之“真言密宗”的出现(此处多用吕澄先生语) 。
如是真言密宗,结合佛家的精神与婆罗门的事相而别成体系。于事则特重仪轨,于教则唱“六大缘起”,“如来五智”与“四种法身”等义,是故真言密教,除却成佛度生的究竟义外,于境于行,都与显教诸颇为异处。虽有开元三大士,善宏此宗于中土,然始自唐末,经疏散逸,便趋式微;迄乎近世,方有空海(弘法大师) 所传的东密,从日本还归汉域,与西藏所传的藏密分别映照,骎骎乎自有闇热而日章之势。独惜本宗汉译经疏虽在,然较为完备的入门之作诚不易得,未能有解于时人对真言密教的疑惑。
今黄绳曾先生,汲密教经疏之精义,契时贤徒众的根机,编述“真言宗纲要”一书;拜读之余,综其特色,略有数竭端:
一者:黄氏虽说:“此教相原理,事相实践,乃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万不能偏于一方”,但纵观“纲要”的内容,实详于教相的阐释,而略于事相的诠表。此无他,“二不可偏”者,乃从修养的指引而言,若作知识的传播而论,则详析教相原理,正“开行者之慧眼”,反收明宗辨惑之功,以补“事相家,祗手指屈伸,竟同儿戏”之弊。
二者:显宗谈“三身”,其中如来“法身”(唯识家名为“自性身”) 体即真如,诸佛同有;真言宗亦说“三身”,且强调“真言是法身如来之真实语言”。显宗以“法身”为绝对之体,而真言密宗,则兼之以为相对之用。如是体用异途,义理乖角,难免招引时人不解之惑。今“纲要”一书,把“四种法身”,别为一品(第十八章) ,乃知“真言密教”之所谓“法身”者,是从广义立言,细分则有“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之目;如是体用兼赅,辨而析之,庶几可得解乎“真如起用”的疑惑。
三者:显宗论成佛历程,须经三阿僧祗劫,历“资粮”,“加行”,“通达”,“修习”,“究竟”等五重阶位,而真言密教,则唱“即身成佛”义。如是一顿一渐,一难一易,亦使学人难起胜解。今读此书第二十三章,得知“即身成佛”亦有三种差别:“即是理具成佛,凡夫位也;加持成佛,菩萨位也;显淂成佛,佛果位也”。如此或从因言,或从果言,或因果不二言,便有“修生之成佛”与“本有之成佛”的分别。言非一端,义各有当,细玩之,亦悉见其对调解显密异说,已提供了一点富有启发的意义。
四者:显教或遮或表,多从因位为言,善能体验人生的众苦,于是厌离生死的心情特殷,分析烦恼的功夫特细;三论辨证,施八不以显中道,法相敷陈,立百法以明门,唯识种子,施设名言,宇宙人生,有漏无漏,得所建立,俱畅然而有序,密教经疏,则从果位立论,直指“三密加持”的成佛大道,故此今“真言宗纲要”一书,目次虽分二十五章,内容则涵摄释名、圣典、判教、教相、事相及修行证果等各部分,对真言宗教义,编述颇为周备,但对有漏的有情世间与器世间则略而不肯详说。由此观之,显密二教,自因位与果位的别出,其说教的轻重详略亦各有异。虽然,真言密宗亦与显教有异中之同者:不离“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义,同契乎佛家的三法印,此其一;“纲要”一书,强调“以大悲为中心,不求个人的成佛,而求一切人类共同觉悟之世界进步发达,在现实之人间社会内,建设佛之理想世界”。这便同乎大乘的“无住涅槃”的崇高理想,此其二。且“在现实之人间社会内,建设佛之理想世界”一语,更富有时代精神,应与“即身成佛”之义,互相参照细玩。
总此四端,可见黄绳曾先生,“真言密纲要”一书,自是一本颇为完备的入门之作。对真言宗徒,则详析教相,以补偏研事相者之弊;对他宗佛子,则提供启发意义,以开调解异说之门;对文化学人,则能提挈纲维,把真言宗的独特理论介绍出来,以作探研文化思想者之参考。
后学李润生谨序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真言宗纲要
据日本真言宗丰山派宗务所昭和四十五年三版本 黄绳曾述
1、宗
唐不空三藏译“圣位经”云:“谓真言陀罗尼宗者,盖示一切如来秘奥之教也”。本宗取义,实出于斯。至于“秘密藏”、“密教”、“秘密曼荼罗教”、“真言密教”等,乃因其场合不同,而异其称谓。大抵均指佛教之秘密部而言。日本之称“真言宗”,则始于弘法大师空海和尚自唐归日本后十八年顷,即日本弘仁十四年(西纪八二三年) 。
意义
“真言”者,谓法身如来之真实语言也。此教乃如来自心内证之境界,直捷指归,并非世间语言,曲巧雕饰,此其一。复次,陀罗尼之梵语,一字一文,具足无量无边意义。而真言者,译作“总持”,即总其无量无边意义,而保持之。此其二。弘法大师“心经秘键”云:“一字之小,义含千里”。又“吽字义”云:“吽之一字,一切佛所说法,义皆该摄”。况所谓陀罗尼者。“明”也。“咒”也。如是种种深义,乃特示如来语密之陀罗尼,以立宗名也。如上所引“真言陀罗尼宗”是也。弘法大师略去重复之“陀罗尼”三字,而直称“真言宗”。
又说明“宗名”,乃就“语密”一法而建立。但须注意者,法身如来之身、语、意、三密,平等无碍。单举一密,而三密之全体俱摄,斯乃真言密宗之深旨,不可不知。
2、教相与事相
真言宗,内容分类为:“教相”与“事相”二门。何谓“教相”?“大日经疏”第七云:“阿字门等者,乃真言之教相也”。何谓“事相”?“大日经疏”第八云:“秘密宗中,托事相之因缘,喻秘密之深旨”。由来谓“教相”者,乃教理方面的研求;事相者,乃实践修行的法则。换言之:“教相”者,乃“事相”上原理的说明。“事相”者,乃“教相”中原理的实践。故“教相”与“事相”之二门,实乃“原理”与“实践”二门之取摄。违逆“事相”之“教相”,则为邪义,不符“教相”之“事相”则为妄传。此“教相”原理,“事相”实践者,乃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有密接不离之关系。善于运用此二相,乃真言宗最深理趣之开演。万不能偏于一方。大凡教相家,多怠于事相之实践,而好作理论之空谈。而事相家,则每忘于教相之深求,祗手指屈伸、竟同儿戏,殊为可惜。须知“教相”所以开行者之慧眼,“事相”所以发学人之行足。二者不能偏废,不可不知。
口传密授
真言宗行法,应由阿阇梨(轨范师) 选定学人之堪承教法者,口传面授。至于言说布教,书本流通,仅示纲要而已。
3、秘密
秘者,秘奥。密者,隐密。总而言之,秘密者,显露的对待语也。真言秘教,乃如来所说自心内证法门之真实教,所演者乃金刚三密之宗要,语通世间出世间,其意义重重,隐而不露。弘法大师之“辩显密二教论”,解释众生秘密,与如来秘密如下:
众生秘密与如来秘密
众生秘密者,众生无明妄想,累世积习,对于如来法身之身、语、意三无尽境界,藉大悲力之所示现,竟蒙昧不知。此皆由众生慧眼闭塞之故。譬如日轮辉耀,盲者不得而见。雷霆乍惊,聋者不得而闻。此乃众生之秘密也。如来秘密者,如来所说自心内证之法门,本可生起大用,但倘受者不应根机,则无益反害。譬如铦利刀剑,无知小儿得之,则不特伤已,亦可杀人。故如来大悲,暂时隐藏,斯乃如来之秘密也。
但所谓秘密者,并不是永恒的秘密。须知众生藉如来加持之力,能使多生积习之烦恼盖障,顿然消除。由此而心光明朗,慧眼洞开,对于无上秘密曼荼罗风光,亦可照见。更进而积功累德,努力修行,终至消除…
《真言宗纲要(黄绳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