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須知此身密、口密、意密,于上述的體大及相大上,必然有存在的業用。宇宙萬有,一切作用,不出此身口意叁種之範圍。故有佛界之叁密,及有衆生界之叁密。但佛界之叁密,理想的叁密也。如來身、口、意、之叁種作用,微妙不可思議,凡夫不能容易測知,故稱之爲叁“密”。至于衆生界,則佛法之叁密與衆生界之叁密祗是原來所作妄想戲論的叁種業力作用,故稱之爲叁“業”。然在真言密教之觀點,如來與衆生,本質上一體平等。故如來叁密,其衆生叁業,亦平等平等。衆生不過在迷,錯誤運用身、口、意,以致如來之叁密,不能顯現而已。故實踐上的叁密,殊屬必要。
實踐上之叁密
實踐上之叁密者,即親證佛界理想上之叁密也。如來以大慈悲,藉諸經軌中,宣示諸尊之印契(身體)、真言(言相)、觀念(心德)等軌範。行者依軌修持,即可將衆生界自己的叁業淨化,而證得如來叁密妙行。即是手結印契,口唱真言,心則憶念如來。
加持感應
如是修持,乃衆生與如來彼此間融會吻合,由此即可發生加持的作用。而感應隨之矣。何謂加?如來之力,加之于行者上謂之“加”,亦即“應”也。何謂持?行者自己之力,與如來所加之力同化,謂之“持”,亦即“感”也。譬如天上之明月,影落水中,不能忘謂月已下來,居于水內也;水中月影,反映明月,不能妄謂水飛天上,捉得此月也,須知月之與水,實爲感應道交,彼此一體。衆生叁業,如來叁密,加持感應。衆生之日常行爲、言語、思想、則自然而然成爲如來之叁密活動。此實爲我們所感到的如來無限之絕對力量。我們本身微弱有限的力量,由此一變而發展爲無限的大威力,此乃“加持感應”一語的最明白解釋。我們應知:真言密教特色,重在實踐。故我們深信我們日常一言一行,真與無限大的宇宙,互相感應。日常生活,必能成爲正直強大無疑。
13、本宗之教主
教主大日如來稱號之由來。本宗之教主,稱爲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梵名,爲摩诃(大)毗盧遮那(遍照)怛他揭多(如來)。“摩诃毗盧遮那”稱爲大日之理由,在善無畏叁藏“大日經疏”第一,已說明之。據謂如來具有“除暗遍明”、“能成衆務”、及“光無生滅”之叁種功德。世間太陽,當然能照遍黑暗,煦育萬物,常恒光明,各點與如來相似,故以之譬喻如來,稱之爲大日。實則此中仍有區別,因大日如來之大光明,乃無限之絕對光明,世間太陽之光明,不能相比。故“大”之一字,應加詳釋。弘法大師“大日經開題”:謂此“大”字應就“大”、“多”、“勝”、叁義解釋之。
除暗遍明
初、除暗遍明。表明大日如來大智之功德,其智慧之光明,無內外、方所、晝夜之分、普照十法界,消除一切衆生之種種迷妄。
能成衆務
次、能成衆務。表明大日如來大悲之功德,其慈悲之光明,遍照衆生,令其種種善根,萌芽開發。世間出世間善業,皆得成就。
光無生滅
末,光無生滅。表明大日如來大定之功德,其定力之光明,遍照衆生,令其永不落迷悟,同異,增減之二邊。永遠在萬有之上光輝照耀。
以上之叁義,在大日如來之立場上,系貫徹叁世,有無量壽的時間性,又遍滿十方世界,有無礙光的空間性。其慈悲廣大無邊,常恒化益一切衆生。
大日如來與釋迦世尊之關系
一切佛教,皆從釋尊開始。真言密教教主大日如來,與釋尊之關系,似有說明之必要。古來有同別兩說,今依“付法傳”第一雲:“是故甘露一味,逐器而殊色。摩尼(珠)一相,隨色而分影。能說之心,轉則平等,所潤之意,解則千殊。一、叁、五、乘,源一派別。法、報、應化、體同用異”。此弘法大師之提撕,說明大日之與釋尊,祗是“內證”與“外用”之相異而已。
14、曼荼羅之名義
曼荼羅舊譯爲“壇”,指“方壇”或“圓壇”而言。印度作壇之法,積土使表面平坦,上以大白牛糞塗固,七日作壇,嚴肅周到,在其表面描繪佛身,如法禮贊,布置圖繪器物,莊嚴壇所。今新譯“圓輪具足”,乃曼荼羅本質上的意譯,表明一切衆生本有之淨菩提心,具足佛之功德,並無少欠。故在壁上或絹上或紙上,圖繪佛菩薩一定之式樣,而稱之爲曼荼羅。所以一般通稱之曼荼羅,乃指圖畫之曼荼羅而言。在衆生自心實相中,大日如來,緣觸機應,分身無數,出現于十方世界,此乃如來萬德中之一德尊身,應緣顯現,決不是存有些微多神教的意義。因所顯現的尊身,祗是如來一德之無盡加持身而已。所以曼荼羅,是以大日如來爲中心的組織湊合。弘法大師“吽字義”雲:“塵刹海會,即是我寶”。此說明凡夫之淨菩提心中,完全具足一切功德,有如曼荼羅圖上所顯現。
兩部曼荼羅
此等圖繪所表現之曼荼羅,真言密宗最爲尊重。對兩部曼荼羅廣施禮拜。所謂兩部者,即金剛界曼荼羅,與胎藏法曼荼羅也。象征理念之世界者,胎藏法曼荼羅是也。表現自覺之境地者,金剛界曼荼羅是也。若分別言之,金剛界曼荼羅者,就佛邊而顯如來之智德,此是智曼荼羅,亦名果曼荼羅,亦名修生曼荼羅。至于胎藏法曼荼羅,就衆生邊而示理德,此是理曼荼羅,亦名因曼荼羅,亦名本有曼荼羅。因其各個立場不同,故分爲二樣。實則二而一,一而二,兩者一體也。試觀曼荼羅圖繪,象征智的金剛界曼荼羅,以月輪爲主,蓮華居于月輪之中。象征理之胎藏法曼荼羅,以蓮華爲主,月輪居于蓮華之上。月輪中之蓮華者,智中之理也。是乃心即色之義。蓮花上之月輪者,理中之智也。是乃色即心之義。金剛、胎藏,若理、若智,融合不二。不過于其上,顯示一表一裏。金剛胎藏兩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斯乃真言密宗之根本義也,讀者宜深切思之。
金剛界之名義
因此之故,金剛界稱爲智曼荼羅;胎藏法稱爲理曼荼羅。金剛界叁字,譯自梵語:“[口+縛]曰羅,(金剛)馱都(界)”。金剛指金剛杵,其自體極爲堅牢,乃古代印度之銳利武器,堪以摧破怨敵。以喻如來之智慧,其體性堅固不可壞,能打破一切煩惱,蓋以世間之金剛杵,喻如金剛之堅固之佛智也。
胎藏法之名義
次胎藏法者,譯自梵語“[草/檗][口+縛](胎)俱舍(藏)達磨(法)。人們常常以胎藏界與金剛界對稱,但胎藏稱“界”,殊非正當的稱謂。胎藏者,喻世間之母胎內,居有嬰兒,必要保護覆育,以得長養。世間凡夫之肉體,實乃如來一切功德所藏。必須攝持之,生養之,一如母之護胎兒也。
現圖曼荼羅
以上乃曼荼羅種類之解釋,其如何安立座位,分供尊數,則應研究現圖曼荼羅。此現圖曼荼羅,乃唐惠果和尚,特爲弘法大師,請畫工作依惠果和尚之設計,而繪成者也。下章分就兩部曼荼羅之現圖組織及其內容,述明簡要。
15、金剛界曼荼羅
金剛界曼荼羅者,“金剛頂經”之所詳述。所謂金剛界九會之組織是也。會者,與曼荼羅同義之名辭。古來稱曼荼羅爲會,蓋古者意譯,今則音譯也。
凡在覺悟位,有向衆生教化之責任者,爲向下門。凡行者修行轉升佛果者,爲向上門。如此二種意義,初者乃就佛邊而說明,次者則就行者邊而說明者也。
今將金剛界九會之現圖,略示如下:
上乃金剛界九會之界圖,所以便讀者閱讀而已。如欲瞻仰金剛界現圖曼荼羅,非親詣真言宗道場,祈求親見不可。
一、羯磨會
羯磨會,又稱成身會,又稱根本會。所謂羯磨者,梵語“事業”之意。如來智慧之發現,及表達其與衆生之作用是也,此乃就向下門而言。至成身會者,行者五相、叁密之妙行,終得成就佛身之意,則就向上門而言。此會乃大日如來智慧之開示,是乃金剛界曼荼羅中心之根本會也。第二以下諸會,乃表示其總體。叁十七尊色相莊嚴之曼荼羅,與大日如來所具之大曼荼羅及叁、法、羯之叁種曼荼羅,皆同時具足。
如前所述之羯磨會,實乃九會之根本會也。阿阇梨(軌範師)付法于弟子,引其入灌頂道場,授弟子以洞開心眼之法,俾其得見曼荼羅,即是開發其心中本來具有無盡莊嚴之曼荼羅。由是而喚起“我即佛”之自覺,親證自身即佛身,則自身之行業,亦即佛之行業,從此生紹隆佛種之作用。此等組織之內容,于左圖示出,並就中加以解說。
羯磨會之圖如下:
上曼荼羅圖五個月輪,表五解脫輪。其中央之輪,金剛界大日如來爲中尊,其四方之各尊,東(前)南(右)西(後)北(左)次第,表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次第。金、寶、法、羯、之四女身菩薩,乃大日如來之四親近。其四佛者,乃示現供養大日如來者也。東方之月輪,以阿(門@人人人)如來爲中尊,其四方前、右、左、後、之次第,乃薩、王、愛、喜、四親近菩薩,一如世間親近者之配列。南方之月輪,以寶生如來爲中尊,同樣次第,配列寶、光、幢、笑、四親近菩薩。西方之月輪,以阿彌陀如來爲中尊,四方則配列法、利、因、語、四親近菩薩。北方之月輪,以不空成就爲中尊,四方則有業、護、牙、拳、之四親近男身菩薩。如是四方之四親近,乃慧門之十六大菩薩。大金剛輪內四隅之尊,爲嬉、(東南)鬘、(西南)歌、(西北)舞、(東北)之內四供養的菩薩天女使。第一重四方四隅之尊,爲香、(東南)華、(西南)燈、(西北)塗、(東北)之外四供養的菩薩天女使,皆供養大日如來四佛之所示現。又四方月輪接近之尊、爲鈎(東)索、(南)鎖、(西)鈴、(北)之四攝智菩薩天女使。皆所以表示大日如來出四門,引入一切衆生至理想智曼荼羅之世界的過程,及法身如來化他功德之象征。以上四波羅蜜、八供、四攝之天女,乃定門之十六大菩薩。而圖繪男女二身者,所以表示金剛界曼荼羅,智慧之中,而具足定慧不二者是矣。此定慧二門,共叁十二尊,加五佛而爲叁十七尊,乃金剛界之根本諸尊,亦大日如來智德之開顯也。
表示如下:
二、叁昧耶會
由此叁昧耶會起,以至供養會…
《真言宗綱要(黃繩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