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品》敘明經中教主薄伽梵乃“常恒叁世一切時,身語意業金剛大毘盧遮那如來”。宋施護譯是經,名《佛說偏照般若波羅蜜經》序文中亦說此經乃大毘盧遮那所說。爲加持力故,大毘盧遮那如來本身功德,分別表現爲諸佛各各相當本德而演說法。因此調伏難調本德之釋迦牟尼如來龍去脈。與自性清淨法性如來……,等等,依次說本德法門。如此乃用密教所說“一切佛皆毘盧遮那如來分身”之義。顯教常言“叁身即一,于應身诠法報身”。實則,其中有總相和別相之差別,有總體和部份不同。一切應化身佛,其根源都在于法身佛,而其中仍有差別。大毘盧遮那如來報身盧舍那佛與釋迦佛的關系,梵網經中,有一段極其清楚的描述:
“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複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
這是描述大毘盧遮那的自受用身盧舍那,分出一千個他受用身以渡地前菩薩。又由每個他受用身分出百億化身佛,以渡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自受用身則與其眷屬大菩薩共享法樂,非大菩薩不能參與。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出生于印度之釋迦牟尼佛,即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之一,可知非“釋迦之外,無大日如來”也。
也有菩薩變現化身佛者。《觀無量壽經》雲:“觀世音菩薩……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佛”。可見釋迦牟尼佛並非大日如來了。
由大日如來千百億化身之理,可進一步具體說明釋尊是怎樣成道的及與大日如來關系。
曾曆劫修行之印度迦毘羅國淨飯王之太子悉達多,于無量劫前發菩提心,行菩薩行,隱受大日如來法流加持,卒得化身如來燃燈佛授佛記,居兜率而爲補處。後見時機成熟乃八相成道:一降兜率。二入摩耶夫人胎。叁住胎,四出胎。五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六終于成大日如來應化身,于菩提樹下得道,成釋迦牟尼佛。七轉*輪,經五十多年說法普度人天。八入滅,八十歲于娑羅雙樹下入涅槃。(一說無住胎而于出家與成道之間加降魔)所以釋尊也可入大日如來法位,不過必由大日如來加持而來,所以,以大日如來是釋尊之極位而生之果相,這是顛倒,是推理上之錯誤,是無根據的。
在佛經中,大日如來(毘盧遮那佛)乃叁世常住,無始無終之覺皇,乃周遍法界萬德莊嚴輪圓具足之體性。而釋迦如來則示同人法,住壽八十年。其法亦將經曆正法象法末法時期而消失。此兩者之差別是極其明顯的。若釋迦之外無大日,則釋迦未成道前,大日應未存在;釋迦入滅後,大日應同入滅。然而事實卻非如此。釋迦未成道前有大日如來化身佛燃燈佛爲釋迦授記;釋尊滅後,則有以大日如來爲教主之密教出現。事實證明,釋迦大日不二之說是不能成立的。皆由牽強附會而使然。
一些叁乘教人的文章,不但辱罵王法師和密教,也辱罵日本弘法大師。以爲判爲顯密二教是從日本空海和尚開始的。而密教實創自集佛大成之千部論主、大乘佛教六宗之祖之禅宗印度十四代祖師龍猛菩薩(舊譯龍樹)。該菩薩在極則禅基礎上,進一步創立密教;以大日如來爲教主;于釋尊之教外,另創一受用法身法門;以叁密之用與自性法身和受用法身相應;以得法身佛菩薩之加持力,可以即身成佛。釋尊當年說法華經;曾提龍女成佛,然未示即身成佛之法;對于真言,也偶有所授,但無系統,也無實踐層次。而密教卻有一套完整即身成佛法門;對法華經,也有一套法華儀軌,指導如何成佛。至于成諸佛和諸大菩薩自性法身受用法身等法,在釋尊系統中更是缺如。所以密教之興,實是將佛法提升一級。這是一大貢獻。弘法大師之“十住心論”“辯顯密二教論”,王弘願法師之“密教十不同十殊勝論”不過就顯密二教的客觀實際,說明二教之差異,警惕叁乘菩薩轉入一乘。其實會叁歸一,也是釋尊大願。有何錯過可爭議的?固然佛教有叁乘一乘之分,有化身法門與報身法門之異;所以見地不同是必然的。那可實實在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如果老是扇歪風、擾亂視聽,只是害已害人而已。
(二) 攻擊密教之文章中之另一方法,是用對比法將顯密二教訛成“無有差別”。甚至說密教“咒印儀軌,不過成此(空性緣起)之修證方便耳”。故意將密教說成叁乘教附屬。如法舫文章中謂,密教“曼荼羅總義與天臺之百界千如義,賢首之四界十玄義,法相之唯識義,互相彰顯,無二無別、一體平等,無有高下”。關于此點,在本篇上文論“緣起”說時,已略有所及,說明密教比天臺華嚴都深入一步。已可證明法舫之說之錯誤。至于曼荼羅中之真實境界,固非叁乘教人所能知,在此不必多說,而曆來各家判教,未有判天臺華嚴法相叁宗一體平等無有高下者。即如賢首一宗,便判法相宗屬于大乘始教。與華嚴圓教有天淵之別。那與法舫之說有尖銳矛盾,爲何未見法舫撰文及駁可知已是定論。法舫之說,戲論而已。
況且,片面強調“平等”以評論事物,這是一個根本性大錯誤。因爲“平等”只是指萬法一如之體性。這是入真如法界時,一切皆空之境界,只屬于“空谛”“真谛”之一面,平常說:“魔佛衆生叁平等”、“一切法平等”,只是說共性平等,並非無二無別,無有高下。而“俗谛”中的現象,必有差別;其層次必有深淺,義理必有高下。因爲平等與差別,原是同時並存的一體兩面。所以必須“叁谛圓融”。如果只談平等一面,不談差別一面,事物的真相便被掩沒,在佛學中,便一向稱此全離差別之平等爲“惡平等”。非佛理也。這種理論,只可引入誤入歧途,破壞佛教。因爲其似是而非,則其流毒是無可估計的。
此外,法舫法師更有驚人之論:謂密教兩部曼荼羅別義與法相唯識義,完全相攝。並謂“真言門之所談,乃不離于法相唯識”。“緣生唯識,主伴互成,世出世法,全盡于此。除此以外,若有說者,是爲外道”。
法舫法師之口氣是這麼大,一句便貶盡了唯識宗以外的一切宗派。究竟有何確據?
法舫謂:“此(指密教)曰平等差別,曰理界,智界;唯識別有諸法性相義,真如正智義。此曰五大,色法;識大,心法;在唯識則有五蘊五位之唯識色心義”。……等等。並列表以表其相攝。以真如理攝胎藏理法界。以四智菩提攝金剛界智界。以色蘊攝五大,以受想行識四蘊攝識大……如此等等。這就不難看出,作者對世出世法,根本無分別。泯滅了真如門和生滅門之差別,泯滅之此岸法和彼岸法之差別。(五蘊是生滅世法,六大是真如出世法)。這正是“惡平等”之體現;一切蒙混不清;不再有事物之真相存在。這是違反佛理的。而法舫法師竟籍唯識之名,發表如此不經之論。真令人扼腕也。
誠然,法相唯識宗之建立,在佛教史上,曾是一大貢獻。玄奘叁藏在我國立宗,解決許多前所未決之教理問題,貢獻亦大。然而不能說:“世出世法,全盡于此,若有他說,是爲外道”。事實上,瑜伽行派法相唯識宗建立不久,就受到主張“緣生無性”的龍樹系法性宗中觀學派,清辨、月稱等人的批判。今且不論其正確程度如何,而此是緣生唯識之外之學說,卻是佛教中的主要學說之一,能看作外道麼?在我國,華嚴宗便判法相唯識宗,只屬五時教中的大乘始教,是權教;未達大乘終教、頓教和圓教。于緣生唯識外,有真如緣起說,性具緣起說,法界緣起說,六大緣起說等等,都是唯識外之說,能都指爲外道麼?緣生唯識說,認爲能變之識是真實,其所變之境是虛幻,在理論上也很難說得通。又依《起信論》,真如有不變,隨緣二義。唯識宗只著重說明“萬法皆阿賴耶生”,“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所以被華嚴宗大加攻擊。圭峰宗密甚至說:慈恩一宗“唯求名相,風氣澆薄”。當然和唯識說抵觸了。至于密宗,則判法相唯識屬于十心判教中第六之“他緣大乘心”。“其說未到心源,但遮心外之迷、無開秘藏之寶”。此與密宗第十之“秘密莊嚴心”,有此岸與彼岸相距之遙。如此等等,皆緣生唯識外之他說。若法舫之說成立,則不但密宗被判作外道,而且,天臺、華嚴、禅宗及唯識宗以外之一切佛教宗派,都成了外道。真是豈有此理。
又法舫法師所說:“真言門之所談,乃不離法相唯識”。是亦誣蔑之詞。唯識學之“五位唯識”乃從橫面研究識之類別,表諸法雖無量無邊,然總不出此五位範圍。“五重唯識”乃從縱面研究識之歸源。雖重重轉勝。然總不離相。故唯識學要旨在對諸識觀察分明,而泯相證性,以得入瑜伽之道。對真如之體相用若何?及如何開展功德?如何緣起一多法界,卻非法相唯識學之所及。而密教要旨,卻在于論列實證佛菩薩身土之道。簡而言之。法相唯識唯談此岸入道之方。真言密教乃述彼岸證道之境。差別曆然,故密乘之六大緣起,唯識家從何而能知?密教之叁密四曼之實體及妙用,唯識家從何而能會?密教之全部系統,唯識家從何而能曉?當年,法舫法師以颟顸之見,對密教作不擇手段之攻擊,則其言只是天大妄語,其文只可大扇歪風而已。
不過,我得申明:我非低貶唯識一宗。我們認爲,唯識之宗義和宗要,是有理的。其中攝相歸性義,轉識成智義,且爲密宗接引傍機時,所加采用。但不能誇大說“世出世法、皆盡于此”。尤其我要說明:我現在所評論的只是法舫法師文章中的歪風,並非評價唯識宗之高下。只因解決問題,不能不根據實際,並提一下諸宗意見,以證實非“緣生唯識”之外“若有說者,是爲外道”。我們一向認爲,諸宗各有特點,當機者尚。金剛經雲:“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平等”乃對“差別”而言;必越差別,始達圓滿之平等;否則,便成歪理了。
溯自歪風之起,到現在已超過整整一甲子。事實證明,如此歪風,只能破壞,而對任何一方都無好處的,而且一切宗派都受打擊。尤其流毒所至,一切都成戲論,還有何真理可言?只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是事實教訓。恐怕也是我國“佛法微”原因之一。此正一切真誠佛教徒所扼腕而長歎息者。爲此,不才想重複進言:“如此歪風應該停止了!”“如此歪風應該停止了!”但願佛徒四衆,獲佛護念,捐棄我見,一切以佛理爲依歸,精進不懈,共扶大教,早證菩提。馨香禱之。
(全文完)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日脫稿
《如此歪風應該停止了——讀臺灣《菩提樹雜志· 近代佛門人物志》之十六,書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