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密曼荼羅,異彩紛呈,彪炳千古——朝拜法門寺地宮出土聖物所得啓示▪P2

  ..續本文上一頁運正隆,重行面世,有騰今爍古,普震叁界,輝耀人寰。如此祥瑞,不但唐密之大慶幸,也是國之慶幸;不但整個佛教界之大慶幸,也是整個世界衆生之大慶幸。

  

  

  ⑴ 封門石

  ⑵ 平臺

  ⑶ 第一道門

  ⑷ 文碑

  ⑸ 物帳碑

  ⑹ 隧道

  ⑺ 前室

  ⑻ 中室

  ⑼ 後室

  ⑽ 捧真身菩薩

  ⑾ 唐密曼荼羅佛真骨舍利

  如此重要的五重寶函,卻安置于地宮後室的特設秘龛中,是根據法理的措施。因爲寶函中的金剛界八十一尊曼荼羅,是最高法界,是昆盧遮那(大日如來)自受用法身,非大菩薩不能參與,非十地菩薩所能見聞。更非天人一般衆生所能知曉。所以特設秘龛,使在外面不能見,以示雖存而隱,隱而仍存。另一方面秘龛在後室中,與後室外表設置的密壇(曼荼羅)關系密切,是後室主體的根本。所以以此措置更突出表示其中精深的法理。

  二、泯胎曼之相,發胎曼之用,手眼精妙至極

  顯現于後室中是八重寶函。由內計起,其中心是一枚佛影骨舍利,置于單檐四門純金塔內。其外二重和叁重,都是珍珠裝飾珷玞石函。第四重是純金寶函,第五重是鎏金銀寶函。這兩重寶函四面都錾刻有佛菩薩圖像。此兩重的背面主尊,皆持智拳印,坐白蓮臺上。此與金界大日如來相同。惟其身光線條硬直,威力熾盛,應是日輪的表示,與大日如來較柔和的月輪不同。且頭戴金剛寶冠,別于大日如來之五佛寶冠。可知此兩尊皆是與大日如來同體之大日金輪。如此則這八重寶涵,當以大日金輪爲最高主持者。大日金輪和大日如來的法理不同,大日如來月輪表智,大日金輪日輪表慧。日輪威力強,表功德盛;其行度速,表成就疾。一般來說,大日如來之德在“放”,將其功德全部開顯而成曼荼羅,遍周法界。大日金輪之德在“收”。此尊一現,則一切性相都被斂入涅槃,諸聖衆都隱沒,其功德皆收歸此一尊。當年,釋迦佛在菩提場曾一演此法,場內觀音與金剛手兩大菩薩皆悶絕僻地;其他外金剛部諸尊,皆呆若木雞,手上金剛杵墮地亦不自知。菩提場經雲:“若有人持誦處,五百由旬內(一由旬叁十至六十裏)一切明(真言),世出世間不流通、不成就。”所以在此尊主持下,金胎兩界曼荼羅皆隱,這也與設置秘龛隱起金曼有關。另一方面,菩提場經又雲:“若才憶念此真言,一切世間出世間真言,悉皆成就。”所以此尊又有斷壞他法,助成我法之作用。因此收起內境,自然轉而向外,則由自受用轉成他受用,以度地上菩薩,使十地菩薩皆得感見本尊“常樂我淨”之莊嚴淨土。胎藏界本是大日如來他受用身曼荼羅,其目標主要在度地上菩薩證理法身或大菩薩位。但在大日金輪影響下,亦當隱而不彰,然以金輪作爲助緣,卻可助他尊之法迅速成就。若此,其化度力用,當比胎曼有過之而無不及。此正是法門寺地宮後室之八重寶函,不用大日如來而用大日金輪之精妙所在。

   此第四重寶函的左面主尊跏跌于月輪蓮臺上,左托缽盂,右持錫杖,與唐時古圖藥師如來相合。左右跏跌于蓮臺上之兩脅待,當是日光月光兩菩薩。寶函的左面主西半球,頂上肉髻隆起,右手施無畏,左手仰掌置跻前,跏跌月輪蓮臺上,當爲釋迦如來無疑。左右兩脅待,盤坐蓮座上,當爲普賢文殊二菩薩。藥師如來是東方發菩提心門之佛,與寶幛佛同體,以藥療菩提心諸疾,使速得除蓋障叁昧。釋迦作爲羯靡代表,加強度生作用。函正面是六臂如意輪觀在菩薩,可知此重是以其功德爲重。六臂如意輪表六道同度,可突出地作爲悲門度生代表。如此,其意易見。大日金輪與釋迦表佛部。六臂如意輪觀音表蓮花部。藥師如來表金剛部。叁部同時發動以度衆生,其效大顯。所以雖非胎藏界曼荼羅,卻能將胎曼主要的佛蓮金叁部功能,深刻地表現出來,而且無任何牽強附會的迹像。唐密如此特殊的手眼,當可輝耀于今古。

   第五重槃頂銀寶函,正面主尊無佛冠而肉髻隆起。右手吉祥印,左手施願印。此乃化身釋迦佛像(非釋迦金輪)。左面主尊乘雄獅,童仆如雲,當爲文殊菩薩。右面主尊乘大象,童仆無數,當爲普賢菩薩,可見此重的作用,與胎曼中的釋迦院相同,其標的在度地前菩薩及天人衆生。至此,就完滿反映了金胎兩界之德,由人天、而菩薩,而大菩薩,而入佛位。層層升化,淨化人生,莊嚴國土。

   第六重是素面銀寶函,其上全無錾刻,看來此函之設,亦存法意。因第七重乃四大天王,屬外金剛部護法諸天,未脫輪回,仍有分段生死。和第四第五兩重中已脫輪回的佛菩薩不同。其中有世出世間之別。所以特用第六重素面函將其隔開來,以示衆生與佛菩薩雖然不二,而兩者仍有差別,不可混淆,可見其設計毫厘不爽。

   此八重寶函之最外第八重是木製品,在地宮中已朽成碎片。據說,殘片中有釋尊說法圖,有禮佛圖,還有描繪西方極樂世界等的殘迹。這顯然屬于顯教的內涵。而密教圖像外圍有顯教,這表明唐密不但重視顯教,而且有顯密交融,解行相應的特點。

   顯露在八重寶函上面的鎏金帶座佛像,左手作托物勢,舉至平胸。右手施無畏印。頂上螺髻高聳。按此特點,既不似釋迦,更不同大日,當是藥師如來。所以特使其顯于八重寶函面上,顯然是爲適應唐懿宗“聖壽萬春,聖枝萬葉”祈求的需要。以藥師如來特性,最易使“聖躬安綏”得到實現。

   綜上所述,可知地宮中五重寶函和八重寶函,反映出一個法界大總體,既通無量佛身,複通無邊國土,一多相容,具足無礙,玄機重重,義訓深廣。其生生不息之至尊性,既透徹寰宇而萬德莊嚴。其層層攝受之加持力,複綸叁世而升華人格,使人類本具而潛伏不彰的機能,隨菩提而漸顯,俾衆生無我而服務人群之功德,依法性而具增。如此法寶,造福人類,當萬古而不朽。

  叁、其 他

  地宮中室長方形,其正中有一漢白玉石靈帳,相當高大。此靈帳曾于706年武則天用于供奉迎到洛陽宮中的佛骨舍利。是唐代的寶物。此外有銅熏爐,金線繡的袈裟、拜墊、衣物、綢緞衣料等等。北面有兩金剛和象征唐懿宗的捧真身菩薩。從捧真身菩薩及袈裟、拜墊、衣物、綢緞衣料這些日常用具中,反映唐皇室對釋迦如來真身舍利和唐密曼荼羅極度崇敬和極度虔誠供養,但這已經是曼荼羅外的情況下。

   地宮前室,內有方形阿育王塔,說是公元前叁世紀,印度阿育王用以安裝佛骨舍利來中國的工具。塔四面有門。每門有二金剛守護。塔內有銅浮屠,精致玲珑,不知何時所造。浮屠內有鎏金銀棺。棺內置有一枚佛骨舍利。這一室的目的,在表明佛真骨舍利的來源。而浮屠(塔)與銀棺並用,是古印度供養舍利方式與中國墓葬製度相合的産物。這也表現唐密體系的特點。

  四、結 語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密及其曼荼羅的光輝,確是異彩紛呈,不一而足。唐密不但大盛于唐,大大發展了印度傳來的正純密宗,居于世上的領導地位;而且傳之于朝鮮日本等國,並又由日本傳至歐美,而成爲世界性的佛教教派;給人類認識自己,開發自身潛在機能,提供一條路徑,使生活更趨完善。可見唐密文化對世界人類有重大的貢獻和影響。其光輝“彪炳千古”絕非溢美之詞。這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國家的榮耀。雖因某些緣故,唐密在國內曾失傳長達幾百年,而終于1926年前後,又由王弘願、顧淨緣阿阇梨等,于唐密的分支日本東密中,重行移植回國。唐密宗風遂重播于神州,到現在已超過一甲子。不但恢複唐密名號,而且恢複唐密手眼的特點:

   (一)唐密有兩部大法,胎藏界依般若性而行,金剛界依薩埵而行,皆以叁摩地菩提心爲依據,以六大緣起爲究竟。

  (二)以性理爲傳授事相核心,相應速疾。

  (叁)解行相應。既不空談教理,也不盲目實踐;別于某些密宗,偏重理解而相對忽視實踐的偏向,或偏重實踐而忽視理解的偏向。

  唐密之于古代或今世,比任何教派,毫不遜色。法門寺地宮唐密曼荼羅之出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和發展,有很大作用,而且影響及世界。這是我們應該珍惜的。

  (全文完)

  1995年10月脫稿于廣州

  

《唐密曼荼羅,異彩紛呈,彪炳千古——朝拜法門寺地宮出土聖物所得啓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