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唐密曼荼罗,异彩纷呈,彪炳千古——朝拜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所得启示

  唐密曼荼罗,异彩纷呈,彪炳千古

  ——朝拜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所得启示

  唐普式

  

  本年七八月间,因应陕西法门寺博物馆之邀,我们得有机会到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朝拜地宫出土的佛指真骨舍利及唐密曼荼罗。这对我们唐密弟子,无异上了一次复习大课,昭示唐密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

  一、唐密宗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光辉重耀

  法门寺地宫,由踏步漫道,进入隧道,然后一道贯串三室。其中后室,外视方形。四隅置四瘀伽瓶(水瓶)。中央有银炉。北方置八重宝函一个,函上有鎏金带座菩萨。西北、东北两隅,有两金刚。室内有锡杖、如意、手炉等等各种法器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供养品。肯定这是唐密坛场的布置。这是地宫的主体,已无疑义,不必多说。

  后室北壁下藏有方形小秘龛,于后室内也不能看见。龛中有鎏金五重宝函。其中有佛真骨舍利一枚。此宝函之盝顶顶面所錾刻的图像,经核对:最中是毗卢遮那如来(即大日如来)。如来四方乃金、宝、法、羯四波罗蜜菩萨;四隅乃嬉、鬘歌、舞四内供养菩萨;外层为钩、索、锁、铃四摄,香、花、灯、涂外四供养菩萨,及地水火风四大神和四大明王(降三世、金刚军荼利、大威德、金刚药叉)。宝函周围四面为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及其亲近的十六大菩萨。这是后室主体的核心,决定地宫中曼荼罗的性质。

   对此图像,我们最初误认为是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的成身会。但后来想到:成身会没有四大明王;又想到可能是金胎合曼,金胎合曼大日如来及佛菩萨应持理印,而图像中的佛菩萨皆持智印,所以都不合。究竟是何曼荼罗?

  原来,唐密曾有三个金刚界曼荼罗。那是现图金刚界九会曼荼罗。金胎合曼曼荼罗和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金胎合曼曼荼罗,在我国虽未发现,但在朝鲜佛国寺和日本佐渡长谷寺都有金胎合曼之大日如来雕像。其特点是在金界曼荼罗中,其佛菩萨持理印(智印左右手互换乃理印)。即为金胎合曼。日本然《在唐记》:“入毗卢遮那院礼拜大日尊,见其智拳印在左拳在上”。(按即理拳印)可证我国原有单一大日如来金胎合曼曼荼罗,日本朝鲜的金胎合曼单一大日如来造像皆由我国传入。但是完整的金胎合曼图像,从来未有出现。

  

  地宫出土又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缩减而成的四十五尊曼荼罗宝函展开图(文字图示)

  据密教教内相传,现图金刚界九会曼荼罗,是金刚智祖师定中感见而如实纪录下来,表示出诸金刚智之手。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也是金刚智所创造的。据日本材料记录说:“唐开元十一年(公历723年)初,金刚智三藏手成,由弘法大师请来。”可见,这也是中国所原有,且也传之于日本。

  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与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的成身会,同是金刚界曼荼罗的根本会。在外形上大同小异。两者的核心同为三十七尊,且所在方位相同;地火水风四大神及其所在方位也相同;外金刚部二十大天皆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八十一尊曼荼罗以贤劫十六尊代替成身会贤劫千佛。此外,再加金刚界四大明王,共成八十一尊曼荼罗。而成身会则总共有一千零六十一尊。

  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上的四十五尊造像分明是因要由原平面安置的八十一尊变为受宝函盖约束的图像,而经去粗取精变相存性的处理,比较主般性的贤劫十六尊及外金刚部的二十大天,便未出现在图像上。但这两部却是金刚界的总体曼陀罗所必具有的,依法理虽未现亦存在,载不影响曼陀罗性质。所以虽未錾刻贤劫诸佛及外金刚部诸尊。但从三十七尊加四大神及金刚界四大明王这特点上考察,当可断然肯定,这不是金界九会曼荼罗中的成身会,也不是金胎合曼,更不是别有所谓四十五尊总体曼陀罗,而是金刚界八十尊曼荼罗。将这曼荼罗刻在安置佛骨舍利的宝函上,中含佛骨舍利,那是表示佛指骨舍利与唐密曼荼罗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释尊乃贤劫千佛之一,圆寂后入金刚界成身会,所以金刚界八十一尊曼陀罗应摄有释尊在内。这种关系,切合显密教理,在地宫八重宝函图像中,表示得很清楚。

  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的体相用又如何呢?其所表法理,真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广大精微,无可比拟,诚难以言语道尽。勉强说之,只可扼要拟其仿佛。

  (1)曼荼罗中,以四隅四大神环抱中台。此是表示“六大缘起”。其“空大”无碍性具于地火水风四大及中央大日如来之中,无形无迹,存而不可以形相表之。中央大日如来、主要表“识大”。地火水风空识六大无碍,又任何一大中都具足其他五大,如此六大和合缘起整个法界(宇宙)。“六大缘起”是佛教中最究竟的学说。

  (2)大日如来及诸佛菩萨皆操智印,表示此是智法身曼荼罗。识大转而为智。中央大日如来表根本法界体性智,阿閦 佛表大圆镜智,宝生佛表平等性智,阿弥陀佛表妙观察智,不空成就表成所作智。金刚界佛菩萨主要能利用其中一智。大日如来则能运用五智,以操纵地水火风四大法界性,为自身受用,与三十六尊共享法乐,故称自受用法身。自受用法身中的三十七尊皆佛和大菩萨,非十地菩萨所能见闻。

  (3)金刚界大日如来,周围有四佛四波罗密菩萨,以及四摄和内外八供养菩萨;四佛周围各有四大菩萨;共三十六尊,重重围绕。构成三十七尊的整体,唐密称之为金刚持身。此中任何一尊,皆可作为中尊,周围有三十六尊围绕,构成金刚持身。如此金刚持身重重叠叠,永无止境,一多相含,而构成无量无边法界,此即大日如来一大总体法界身。亦即密严净土。身土合一,此乃最高法界。

  (4)金刚界大日如来曼荼罗,乃智法身相大。此智法身遍周法界,所有一切佛菩萨,都是大日如来分身,亦都为大日如来所摄。五佛分摄一切佛,三十二大菩萨分摄一切菩萨。一切法性作恰当而有条不紊,周密完备之排列,而圆备无缺,则成为曼荼罗。故曼荼罗外无佛菩萨。

  (5)各曼荼罗,诸佛菩萨自性身的排列,称为大曼荼罗;以其三昧耶形代替自性身排列,则称三昧耶曼荼罗;以诸尊的种子或真言排列,称为法曼荼罗;以诸尊度生时所现完整的身形排列,则称羯磨曼荼罗。此四种曼荼罗。乃一体之四面,互相摄受,永不分离。所以本无形迹的自性身大曼荼罗,因不离羯磨曼荼罗,所以有身形示现;因不离三昧耶曼荼罗,所以诸尊手中,皆持有三昧耶形标志;因和法曼荼罗不离,所以有诸尊种子字及其真言,以表示与其法性相适应之言音。所以一个根本大曼荼罗,已经统摄四曼。而且,真言及种子,皆法性体,非世间声尘与文字可比。这也是口密建立的依据。任何一曼,必伴有他三曼,称四曼不离。

  (6)此曼荼罗中贤劫十六尊,表示大日分身中,由自性法身贯彻到应化法身。贤劫诸佛中,包括释迦牟尼如来,皆是大日如来的应化法身。所以一动而三身同动。佛真骨舍利和金刚界整个曼荼罗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7)此曼荼罗中,亦具足三种轮身。五佛皆自性轮身。十六人菩萨及十六女菩萨皆正*轮身。四大明王则为教令轮身。菩萨因以佛正法感化众生而相度,故称正*轮身。如果众生持强难化,正*轮身之菩萨则变为教令轮身,以武力降伏之,使遵教令而受化度。这就是明王的作用。唐密仪轨乃以教令轮为开道先锋。

  (8)明王以武力降伏持强难度之众生,也不过象征之语。事实上,明王主要不是降伏一般众生,而是降伏行者身内众生。亦即破除行者身中的尘结,或所知障、或微细执等等。三乘教因无教令轮身法,非历劫修行不可,所以一生不能成佛。密教以教令轮三昧,可迅速破一切执障,可速证法空真如,自性可玲珑活现而可速成后得四智。以父母所生身,可证无上大觉位。这是密教殊胜的地方。所以密教胎藏界,有持明院之明王;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亦有降三世明王会和降三世三昧耶会,以度菩萨入大菩萨位或入佛位。

  (9)现图金刚界九曼荼罗,只以金刚萨埵为正*轮身,以降三世明王为教令轮身,只具备从东方金刚部发心门而证入金刚界之法门。这当然是很精妙的法门。而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中,则具备金刚界东南西北四大明王,即是除降三世明王外,还有南方宝部之教令轮身金刚军荼利明王,所以有从南方福德门入之法门;还有西方莲花部之教令轮身大威德明王,所以包含有从智慧门入之法门;还有北方羯磨部之教令轮身金刚药叉明王,所以也包含有从精进门入之法门。总持此四明王者,为中央佛部之不动明王,虽未现形于曼荼罗中,然四明王已全现,则不动明王应存于大日如来座下,以表直从法界性入法门。若此,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实概括了金刚界全部快速成就法门,非如九会曼荼罗只反映金刚顶经初会之金刚界品和降三世品可比;更非一门之尊或某部某会之曼荼罗可比。

  (10)曼荼罗中包含外金刚部诸天,这显示六大为体的大日如来一法界身,包含宇宙万法。《大日经》五卷,秘密曼荼罗品中说:“六大能生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众生界器界、诸法相等等,次第而成立。”所以曼荼罗中也包含器世间、众生世间和智正觉世间之三世间。又由于“六大无碍常瑜珈”和六大中任何一大皆具足他五大,故“色法与心法不二”,迷悟一体,体性无异,“众生六大与佛六大不二”所以生佛平等,其差别只在于众生因“执”而遂妄,佛已破障而会真,众生只要依法认真修行,自能显真破妄,速成五智法身。这就是唐密提倡“即身成佛”的法理依据。

  此唐密特有的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自建立(723年)至法门寺地宫最后封闭时(874年),已在国内流通了一百五十多年。其后情况如何,现未详考。而此最高法界之曼荼罗与佛真骨舍利,同眠地下,已经一千一百一十三年,已成历史至宝,希世奇珍。今以国…

《唐密曼荼罗,异彩纷呈,彪炳千古——朝拜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所得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