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运正隆,重行面世,有腾今烁古,普震三界,辉耀人寰。如此祥瑞,不但唐密之大庆幸,也是国之庆幸;不但整个佛教界之大庆幸,也是整个世界众生之大庆幸。
⑴ 封门石
⑵ 平台
⑶ 第一道门
⑷ 文碑
⑸ 物帐碑
⑹ 隧道
⑺ 前室
⑻ 中室
⑼ 后室
⑽ 捧真身菩萨
⑾ 唐密曼荼罗佛真骨舍利
如此重要的五重宝函,却安置于地宫后室的特设秘龛中,是根据法理的措施。因为宝函中的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是最高法界,是昆卢遮那(大日如来)自受用法身,非大菩萨不能参与,非十地菩萨所能见闻。更非天人一般众生所能知晓。所以特设秘龛,使在外面不能见,以示虽存而隐,隐而仍存。另一方面秘龛在后室中,与后室外表设置的密坛(曼荼罗)关系密切,是后室主体的根本。所以以此措置更突出表示其中精深的法理。
二、泯胎曼之相,发胎曼之用,手眼精妙至极
显现于后室中是八重宝函。由内计起,其中心是一枚佛影骨舍利,置于单檐四门纯金塔内。其外二重和三重,都是珍珠装饰珷玞石函。第四重是纯金宝函,第五重是鎏金银宝函。这两重宝函四面都錾刻有佛菩萨图像。此两重的背面主尊,皆持智拳印,坐白莲台上。此与金界大日如来相同。惟其身光线条硬直,威力炽盛,应是日轮的表示,与大日如来较柔和的月轮不同。且头戴金刚宝冠,别于大日如来之五佛宝冠。可知此两尊皆是与大日如来同体之大日金轮。如此则这八重宝涵,当以大日金轮为最高主持者。大日金轮和大日如来的法理不同,大日如来月轮表智,大日金轮日轮表慧。日轮威力强,表功德盛;其行度速,表成就疾。一般来说,大日如来之德在“放”,将其功德全部开显而成曼荼罗,遍周法界。大日金轮之德在“收”。此尊一现,则一切性相都被敛入涅槃,诸圣众都隐没,其功德皆收归此一尊。当年,释迦佛在菩提场曾一演此法,场内观音与金刚手两大菩萨皆闷绝僻地;其他外金刚部诸尊,皆呆若木鸡,手上金刚杵堕地亦不自知。菩提场经云:“若有人持诵处,五百由旬内(一由旬三十至六十里)一切明(真言),世出世间不流通、不成就。”所以在此尊主持下,金胎两界曼荼罗皆隐,这也与设置秘龛隐起金曼有关。另一方面,菩提场经又云:“若才忆念此真言,一切世间出世间真言,悉皆成就。”所以此尊又有断坏他法,助成我法之作用。因此收起内境,自然转而向外,则由自受用转成他受用,以度地上菩萨,使十地菩萨皆得感见本尊“常乐我净”之庄严净土。胎藏界本是大日如来他受用身曼荼罗,其目标主要在度地上菩萨证理法身或大菩萨位。但在大日金轮影响下,亦当隐而不彰,然以金轮作为助缘,却可助他尊之法迅速成就。若此,其化度力用,当比胎曼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正是法门寺地宫后室之八重宝函,不用大日如来而用大日金轮之精妙所在。
此第四重宝函的左面主尊跏跌于月轮莲台上,左托钵盂,右持锡杖,与唐时古图药师如来相合。左右跏跌于莲台上之两胁待,当是日光月光两菩萨。宝函的左面主西半球,顶上肉髻隆起,右手施无畏,左手仰掌置跻前,跏跌月轮莲台上,当为释迦如来无疑。左右两胁待,盘坐莲座上,当为普贤文殊二菩萨。药师如来是东方发菩提心门之佛,与宝幛佛同体,以药疗菩提心诸疾,使速得除盖障三昧。释迦作为羯靡代表,加强度生作用。函正面是六臂如意轮观在菩萨,可知此重是以其功德为重。六臂如意轮表六道同度,可突出地作为悲门度生代表。如此,其意易见。大日金轮与释迦表佛部。六臂如意轮观音表莲花部。药师如来表金刚部。三部同时发动以度众生,其效大显。所以虽非胎藏界曼荼罗,却能将胎曼主要的佛莲金三部功能,深刻地表现出来,而且无任何牵强附会的迹像。唐密如此特殊的手眼,当可辉耀于今古。
第五重槃顶银宝函,正面主尊无佛冠而肉髻隆起。右手吉祥印,左手施愿印。此乃化身释迦佛像(非释迦金轮)。左面主尊乘雄狮,童仆如云,当为文殊菩萨。右面主尊乘大象,童仆无数,当为普贤菩萨,可见此重的作用,与胎曼中的释迦院相同,其标的在度地前菩萨及天人众生。至此,就完满反映了金胎两界之德,由人天、而菩萨,而大菩萨,而入佛位。层层升化,净化人生,庄严国土。
第六重是素面银宝函,其上全无錾刻,看来此函之设,亦存法意。因第七重乃四大天王,属外金刚部护法诸天,未脱轮回,仍有分段生死。和第四第五两重中已脱轮回的佛菩萨不同。其中有世出世间之别。所以特用第六重素面函将其隔开来,以示众生与佛菩萨虽然不二,而两者仍有差别,不可混淆,可见其设计毫厘不爽。
此八重宝函之最外第八重是木制品,在地宫中已朽成碎片。据说,残片中有释尊说法图,有礼佛图,还有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等的残迹。这显然属于显教的内涵。而密教图像外围有显教,这表明唐密不但重视显教,而且有显密交融,解行相应的特点。
显露在八重宝函上面的鎏金带座佛像,左手作托物势,举至平胸。右手施无畏印。顶上螺髻高耸。按此特点,既不似释迦,更不同大日,当是药师如来。所以特使其显于八重宝函面上,显然是为适应唐懿宗“圣寿万春,圣枝万叶”祈求的需要。以药师如来特性,最易使“圣躬安绥”得到实现。
综上所述,可知地宫中五重宝函和八重宝函,反映出一个法界大总体,既通无量佛身,复通无边国土,一多相容,具足无碍,玄机重重,义训深广。其生生不息之至尊性,既透彻寰宇而万德庄严。其层层摄受之加持力,复纶三世而升华人格,使人类本具而潜伏不彰的机能,随菩提而渐显,俾众生无我而服务人群之功德,依法性而具增。如此法宝,造福人类,当万古而不朽。
三、其 他
地宫中室长方形,其正中有一汉白玉石灵帐,相当高大。此灵帐曾于706年武则天用于供奉迎到洛阳宫中的佛骨舍利。是唐代的宝物。此外有铜熏炉,金线绣的袈裟、拜垫、衣物、绸缎衣料等等。北面有两金刚和象征唐懿宗的捧真身菩萨。从捧真身菩萨及袈裟、拜垫、衣物、绸缎衣料这些日常用具中,反映唐皇室对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和唐密曼荼罗极度崇敬和极度虔诚供养,但这已经是曼荼罗外的情况下。
地宫前室,内有方形阿育王塔,说是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用以安装佛骨舍利来中国的工具。塔四面有门。每门有二金刚守护。塔内有铜浮屠,精致玲珑,不知何时所造。浮屠内有鎏金银棺。棺内置有一枚佛骨舍利。这一室的目的,在表明佛真骨舍利的来源。而浮屠(塔)与银棺并用,是古印度供养舍利方式与中国墓葬制度相合的产物。这也表现唐密体系的特点。
四、结 语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密及其曼荼罗的光辉,确是异彩纷呈,不一而足。唐密不但大盛于唐,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正纯密宗,居于世上的领导地位;而且传之于朝鲜日本等国,并又由日本传至欧美,而成为世界性的佛教教派;给人类认识自己,开发自身潜在机能,提供一条路径,使生活更趋完善。可见唐密文化对世界人类有重大的贡献和影响。其光辉“彪炳千古”绝非溢美之词。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国家的荣耀。虽因某些缘故,唐密在国内曾失传长达几百年,而终于1926年前后,又由王弘愿、顾净缘阿阇梨等,于唐密的分支日本东密中,重行移植回国。唐密宗风遂重播于神州,到现在已超过一甲子。不但恢复唐密名号,而且恢复唐密手眼的特点:
(一)唐密有两部大法,胎藏界依般若性而行,金刚界依萨埵而行,皆以三摩地菩提心为依据,以六大缘起为究竟。
(二)以性理为传授事相核心,相应速疾。
(三)解行相应。既不空谈教理,也不盲目实践;别于某些密宗,偏重理解而相对忽视实践的偏向,或偏重实践而忽视理解的偏向。
唐密之于古代或今世,比任何教派,毫不逊色。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出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有很大作用,而且影响及世界。这是我们应该珍惜的。
(全文完)
1995年10月脱稿于广州
《唐密曼荼罗,异彩纷呈,彪炳千古——朝拜法门寺地宫出土圣物所得启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