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法選擇顯宗、密宗的上師
想學佛的人,學佛入門必知
修學佛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指導修行,而依止有正知正見正行的上師,是弟子修學佛法,樹立正知見的重要前提。
但是社會複雜,有上師稱號的人們中也是魚龍混雜,如果真假不分,如何能夠依止到真正的明師做上師?如果學佛時皈依了邪見外道做上師,很可能沒有學到佛法,而是外道邪見。自己不但無法解脫,反而造下極大罪業,譬如誹謗佛法,對自己今後的解脫成就、度化衆生造成極大違緣。
因此需要先學觀察上師的方法。詳見《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密宗斷惑論》、《事師法五十頌》、《智者喜晏-灌頂寶蔓前行略論 蔣揚親繞 著》等論著。
堪布索達吉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開示:
『 首先觀察上師:
本來凡夫人很容易爲友伴等暫時的因緣所改變,所以我們當于一切時處依止上師和善友。譬如,普通的一節樹木落到瑪拉雅的檀香樹林中,經過數年後,就熏染上了栴檀木的妙香。于是,這節普通的木材也會發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樣,若依止具相的高僧大德,也會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一切威儀也將成爲大德那樣(如理如法)。如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雲:「如瑪拉雅樹林中,漂落普通一節木,枝葉滋潤出妙香,依止上師亦隨行。」
如今處于五濁惡世,雖然圓滿具足衆多續部寶典中所講的一切法相的上師極爲難得。
但是,對于人們所依止的上師必須具備(以下)這些功德:
1、未違犯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密乘叁昧耶戒--相續清淨;
2、通曉經續論典——廣聞博學;
3、對無邊的衆生如母對獨子般慈愛——具大悲心;
4、精通外叁藏、內密四續部的儀軌--(通達顯密);
5、依靠修持實義于自相續中現前殊勝的斷證功德--(現前斷證);
6、以布施、愛語、同行、共事四攝事攝受具善緣的弟子--(圓滿四攝)。
如《功德藏》雲:「圓滿諸勝法相者,濁世力致故難得,叁戒清淨之大地,多聞大悲潤心續,精通如海顯密儀,斷證淨慧果豐富,四攝鮮花奇爭豔,善緣弟子如蜂集。」
尤其是宣說密宗金剛乘之甚深竅訣要點的上師,必須具足諸續部寶典中所講的(下列條件):
1、獲得不間斷能成熟的灌頂--成熟相續;
2、沒有違犯灌頂時所受持的誓言和其他戒律--淨持律儀;
3、煩惱和分別念微弱--相續調柔;
4、精通一切密宗金剛乘基、道、果的一切續部意義--精通顯密;
5、面見本尊等念修之相皆已圓滿--念修圓滿;
6、現量證悟實相之義--解脫相續;
7、心相續周遍大悲心--唯求利他;
8、斷除了今生世間的貪執--瑣事鮮少;
9、爲了來世精進憶念正法--精進修持;
10、現見輪回的痛苦,生起強烈厭離心,並且勸勉他人(趨入正法)--厭世勸他;
以各種各樣善巧方便攝受調伏弟子--攝受弟子;
依照上師的言教行持,具有傳承之加持--具有加持。
應當依止如此一位上師。如《功德藏》雲:「尤其宣講竅訣師,得灌淨戒極寂靜,通達基道果續義,念修圓滿證自解,悲心無量唯利他,精進念法瑣事少,極具厭離亦勸他,善巧傳承具加持,依如是師速成就。」
除此以外,應當舍棄的上師之法相:
雖然自相續中無有少許聞思修的功德,卻自以爲我乃是某某上師的兒子或者貴族子弟84等,種姓方面已勝過其他人,並且現在我的傳承也是那樣的。這種如同婆羅門世襲相傳的門第觀念(並非佛教中所說的具相上師);或者雖然具有少許聞思修的功德,但不是以希求來世的清淨心而修持,而是擔心自己在某處失去上師的地位等。所作所爲只是爲了今生的目的,此師稱爲如木磨85之上師。
有些上師不能調伏弟子的相續,自己的相續也與凡夫人無有差別,無有絲毫特殊功德。但是其他一些愚笨之人對他生起信心,未經觀察便將其置于高高的位置,他獲得名聞利養後,自相續已改變,充滿了我慢,見不到聖者的功德,這種上師稱爲如井蛙之上師。據說從前,有一只年邁的青蛙長期居于井底。一天,一只來自大海的青蛙到它面前。井蛙問:「你是從哪裏來的?」海蛙回答:「我從大海來。」「你的海有多大呢?」「大海非常大。」「那麼,有此井的四分之一大嗎?」「不止。」「那麼,有沒有一半大呢?」「不止。」「那麼,有此井這麼大嗎?」「不止不止。」「不可能有那麼大吧?那麼,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于是,兩只青蛙一同前去,見到大海時,井蛙(嚇得)昏倒了,頭頂裂開而死。
未曾依止過智者上師,也沒有精進修學經續,孤陋寡聞;相續中煩惱粗重,無有正知正念,違犯戒律破誓言;相續比凡夫人還低劣,而行爲卻如大成就者一樣,所做所爲高如虛空;嗔恨和嫉妒心粗重,斷掉了慈悲心的吊索,這便是所謂的如瘋狂向導之上師,將弟子引入邪道。尤其是無有勝過自己的少許功德、遠離慈悲心菩提心的上師,乃稱爲如盲人向導之上師,不知道打開(弟子)取舍之雙眼。如《功德藏》雲:「猶如梵志護門閥,顧慮失毀自地位,聞思非爲來世果,猶如木磨之導師。雖與凡夫性不違,愚者起信置高位,獲得利養心傲慢,猶如井蛙之上師。孤陋寡聞破律誓,心劣行爲高如天,折斷慈悲之吊索,若依狂師增罪惡。尤無勝己之功德,依無悲心名聲師,如依盲主大錯誤,欺詐相伴漂暗處。」邬金蓮花生大士也說:「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上師是生生世世的皈依處,也是開示取舍道理的導師。如果不善加觀察,遇到邪知識,將毀壞信士一生的善資糧,並且將失毀已得的暇滿人身。譬如,一只毒蛇盤繞于樹下,某人以爲是樹影而前去乘涼,結果被毒蛇害死。如《功德藏》雲:「若未詳細觀察師,毀壞信士善資糧,亦毀閑暇如毒蛇,誤認樹影將受欺。」
因此,善加觀察並且無誤辨別後,應當依止一位具足前面所講的諸功德的上師,並且恒時不離上師爲真佛之想。如此圓滿一切功德的上師乃是十方諸佛大悲與智慧的本體,僅僅是爲了利益所化衆生而顯現補特迦羅的形象。如《功德藏》雲:「圓滿德相之上師,諸佛智慧大悲體,所化前現士夫相,悉地之根即無上。」
如此殊勝的上師,爲了引導所化衆生,他暫時的行爲好象與所有的普通人相同。但是,從了義上來講,其已安住于佛的密意中,所以又與一切世人的行爲相違。上師的一切所做所爲都是爲了隨順所化衆生相續具有密意的行爲,所以他又超勝于一切凡夫。他善巧遣除弟子的懷疑,並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憂勞,如獨子之母一般。如《功德藏》雲:「不了義隨一切衆,了義相違諸衆生,具密意故勝有情,善遣疑忍憂邪行。」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寫到:
『所依善知識之相:
「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此複說爲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故其尊重能調他者·須先調伏自類相續。若爾須一何等調伏·謂若隨宜略事修行·于相續中有假證德名·全無所益。故須一種順總佛教·調相續法·此即定爲叁種寶學·是故論說調伏等叁·
其中調伏者·謂屍羅學。別解脫雲·「心馬常馳奔·恒勵終難製·百利針順銜·即此別解脫。」又如分辨教雲·「此是未調所化銜。」如調馬師·以上利銜調〔
* 龍〕〔
* 戾〕馬·根如〔
* 戾〕馬隨邪境轉·若其逐趣非應行時·應製伏之。學習屍羅·調伏心馬·以多勵力製令趣向·所應作品。寂靜者·如是于其妙行惡行·所有進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發起內寂靜住·所有定學。近寂靜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觀擇真義發起慧學。如是唯具調伏相續·叁學證德·猶非完足·尚須成就聖教功德。言教富者·謂于叁藏等·成就多聞。善知識敦巴雲·「言大乘尊重者·謂是須一·若講說時·能令發生無量知解·若行持時·于後聖教·能成何益·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達實性者·是殊勝慧學·是謂通達法無我性·或以現證真實爲正。此若無者·說由教理通達亦成。
如是雖能具足教證·若較學者或劣或等·猶非圓足·故須一種德增上者。親友集中作如是說·「諸人依劣當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勝者獲尊勝·故應親近勝自者。所有具最勝·戒近靜慧尊·若親近是師·較尊勝尤勝。」如樸窮瓦雲·「聞諸善士史傳之時·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雲·「我于惹珍諸耆宿所·而作目標。」是須一種目向上望增上德者。如是六法·是自所應獲得之德·諸所余者是攝他德。此亦如雲·「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衆生苦·非移自證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脫。」若除爲他說無謬道攝受而外·無有以水洗罪等事。其中四法·善巧說者·謂于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悲愍者·謂宣說法等起清淨·不顧利養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說·是須猶如博
瓦告慬哦瓦雲·「黎摩子·任說幾許法·我未會受贊一善哉·以無衆生非苦惱故。」
具精勤者·謂于利他勇悍剛決。遠離厭患者·數數宣說而無疲倦·謂能堪忍宣說苦勞。博朵瓦雲·「叁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
黎響尊滾·既無多聞複不耐勞·雖酬謝語亦不善說·具前五德故·誰居其前悉能獲益。咛敦·全無善說·雖說施願·唯作是念今此大衆皆未解此·余無所知·然有前五·故誰近能益。」如是若于諸所學處·不樂修行·唯贊學處所有美譽·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則不堪任爲善知識。宛如有…
《如何如法選擇顯宗、密宗的上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