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法选择显宗、密宗的上师
想学佛的人,学佛入门必知
修学佛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见指导修行,而依止有正知正见正行的上师,是弟子修学佛法,树立正知见的重要前提。
但是社会复杂,有上师称号的人们中也是鱼龙混杂,如果真假不分,如何能够依止到真正的明师做上师?如果学佛时皈依了邪见外道做上师,很可能没有学到佛法,而是外道邪见。自己不但无法解脱,反而造下极大罪业,譬如诽谤佛法,对自己今后的解脱成就、度化众生造成极大违缘。
因此需要先学观察上师的方法。详见《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密宗断惑论》、《事师法五十颂》、《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 蒋扬亲绕 着》等论着。
堪布索达吉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开示:
『 首先观察上师:
本来凡夫人很容易为友伴等暂时的因缘所改变,所以我们当于一切时处依止上师和善友。譬如,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的檀香树林中,经过数年后,就熏染上了栴檀木的妙香。于是,这节普通的木材也会发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样,若依止具相的高僧大德,也会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成为大德那样(如理如法)。如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云:「如玛拉雅树林中,漂落普通一节木,枝叶滋润出妙香,依止上师亦随行。」
如今处于五浊恶世,虽然圆满具足众多续部宝典中所讲的一切法相的上师极为难得。
但是,对于人们所依止的上师必须具备(以下)这些功德:
1、未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相续清净;
2、通晓经续论典——广闻博学;
3、对无边的众生如母对独子般慈爱——具大悲心;
4、精通外三藏、内密四续部的仪轨--(通达显密);
5、依靠修持实义于自相续中现前殊胜的断证功德--(现前断证);
6、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事摄受具善缘的弟子--(圆满四摄)。
如《功德藏》云:「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大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果丰富,四摄鲜花奇争艳,善缘弟子如蜂集。」
尤其是宣说密宗金刚乘之甚深窍诀要点的上师,必须具足诸续部宝典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1、获得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成熟相续;
2、没有违犯灌顶时所受持的誓言和其他戒律--净持律仪;
3、烦恼和分别念微弱--相续调柔;
4、精通一切密宗金刚乘基、道、果的一切续部意义--精通显密;
5、面见本尊等念修之相皆已圆满--念修圆满;
6、现量证悟实相之义--解脱相续;
7、心相续周遍大悲心--唯求利他;
8、断除了今生世间的贪执--琐事鲜少;
9、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精进修持;
10、现见轮回的痛苦,生起强烈厌离心,并且劝勉他人(趋入正法)--厌世劝他;
以各种各样善巧方便摄受调伏弟子--摄受弟子;
依照上师的言教行持,具有传承之加持--具有加持。
应当依止如此一位上师。如《功德藏》云:「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除此以外,应当舍弃的上师之法相:
虽然自相续中无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却自以为我乃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或者贵族子弟84等,种姓方面已胜过其他人,并且现在我的传承也是那样的。这种如同婆罗门世袭相传的门第观念(并非佛教中所说的具相上师);或者虽然具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但不是以希求来世的清净心而修持,而是担心自己在某处失去上师的地位等。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目的,此师称为如木磨85之上师。
有些上师不能调伏弟子的相续,自己的相续也与凡夫人无有差别,无有丝毫特殊功德。但是其他一些愚笨之人对他生起信心,未经观察便将其置于高高的位置,他获得名闻利养后,自相续已改变,充满了我慢,见不到圣者的功德,这种上师称为如井蛙之上师。据说从前,有一只年迈的青蛙长期居于井底。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青蛙到它面前。井蛙问:「你是从哪里来的?」海蛙回答:「我从大海来。」「你的海有多大呢?」「大海非常大。」「那么,有此井的四分之一大吗?」「不止。」「那么,有没有一半大呢?」「不止。」「那么,有此井这么大吗?」「不止不止。」「不可能有那么大吧?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于是,两只青蛙一同前去,见到大海时,井蛙(吓得)昏倒了,头顶裂开而死。
未曾依止过智者上师,也没有精进修学经续,孤陋寡闻;相续中烦恼粗重,无有正知正念,违犯戒律破誓言;相续比凡夫人还低劣,而行为却如大成就者一样,所做所为高如虚空;嗔恨和嫉妒心粗重,断掉了慈悲心的吊索,这便是所谓的如疯狂向导之上师,将弟子引入邪道。尤其是无有胜过自己的少许功德、远离慈悲心菩提心的上师,乃称为如盲人向导之上师,不知道打开(弟子)取舍之双眼。如《功德藏》云:「犹如梵志护门阀,顾虑失毁自地位,闻思非为来世果,犹如木磨之导师。虽与凡夫性不违,愚者起信置高位,获得利养心傲慢,犹如井蛙之上师。孤陋寡闻破律誓,心劣行为高如天,折断慈悲之吊索,若依狂师增罪恶。尤无胜己之功德,依无悲心名声师,如依盲主大错误,欺诈相伴漂暗处。」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上师是生生世世的皈依处,也是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如果不善加观察,遇到邪知识,将毁坏信士一生的善资粮,并且将失毁已得的暇满人身。譬如,一只毒蛇盘绕于树下,某人以为是树影而前去乘凉,结果被毒蛇害死。如《功德藏》云:「若未详细观察师,毁坏信士善资粮,亦毁闲暇如毒蛇,误认树影将受欺。」
因此,善加观察并且无误辨别后,应当依止一位具足前面所讲的诸功德的上师,并且恒时不离上师为真佛之想。如此圆满一切功德的上师乃是十方诸佛大悲与智慧的本体,仅仅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而显现补特迦罗的形象。如《功德藏》云:「圆满德相之上师,诸佛智慧大悲体,所化前现士夫相,悉地之根即无上。」
如此殊胜的上师,为了引导所化众生,他暂时的行为好象与所有的普通人相同。但是,从了义上来讲,其已安住于佛的密意中,所以又与一切世人的行为相违。上师的一切所做所为都是为了随顺所化众生相续具有密意的行为,所以他又超胜于一切凡夫。他善巧遣除弟子的怀疑,并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忧劳,如独子之母一般。如《功德藏》云:「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写到:
『所依善知识之相: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
* 龙〕〔
* 戾〕马·根如〔
* 戾〕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如是唯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其中四法·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是须犹如博
瓦告慬哦瓦云·「黎摩子·任说几许法·我未会受赞一善哉·以无众生非苦恼故。」
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
黎响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愿·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宛如有…
《如何如法选择显宗、密宗的上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