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文化導論·佛教語言與漢語詞彙(提綱)▪P2

  ..續本文上一頁  [六凡]

  【六凡】(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因此六者都是凡夫位,所以叫做六凡)

  [天]

  【天道】(天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等諸天,因其依處在諸趣之上,故名爲天,身有光明,故名爲天,果報最勝,故名爲天)

  [人]

  【人道】

  [修羅]

  【修羅】(阿修羅的簡稱,是一種常與帝釋天戰鬥的鬼神)

  [畜生]

  【畜生】(有畜生業因者死後所趣之道途)

  [餓鬼]

  【餓鬼】(時常遭受饑餓的鬼類。其中略有威德者,能得祭品或人間棄食;無威德者,則常不得食,甚至口 渴出火。餓鬼道:造作餓鬼業因的人所走的道途)

  [地獄]

  【地獄】(爲罪惡衆生死後墮落的地方)

  【十八層地獄】(喻最黑暗、最痛苦的地方)

  【拔舌地獄】(佛教爲毀謗佛法者而准備的地獄)

  【刀山劍樹】(地獄裏的酷刑)、刀山火海

  【阿鼻地獄】(意爲無間地獄。在地獄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慘,而沒有間歇)

  【六道輪回】(六道的衆生都屬于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在六道裏頭轉來轉去,像車輪一樣的轉,永遠轉不出去,故名六道輪回)

  超凡入聖(超出六道輪回,進入四聖之位)

  六、時空觀

  【世界】(即有情衆生所住的國土。佛經以過去現在未來爲世,東西南北上下爲界,由此可見有情衆生所居住的國土,不但有東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滅的,不是永恒存在的東西)

  【大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叁禅叁天,爲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因爲這中間有叁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爲叁千大千世界)

  【浩劫】(劫是不能用年數來計算的漫長的時間概念。磐石劫 用一件輕軟的天衣,每隔叁年去拂試一次方廣數十裏的磐石,直到此石銷磨盡,謂一小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在劫難逃】(每一個劫都以毀滅性的災難而告終,所以劫這個時間名詞後來被誤釋爲劫數——厄運,注定的災難。命中注定的事,躲也躲不開)

  【劫後余生】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七、禮儀、儀軌

  【佛要金妝】 像教

  【莊嚴】(佛像、法師的神態端莊肅穆)

  【晨鍾暮鼓】(舉行法事時集衆而用的法器。因而晨昏撞鍾擊鼓已成爲中國佛寺的一種傳統。唐宋以來,我國各大寺院多在佛殿兩側建鍾鼓樓以爲懸挂鍾鼓之用)

  【頂禮膜拜】(頂禮,也叫頂禮佛足,頭面禮足,是佛教最高的敬禮——跪伏在地上,用頭頂去觸及受禮者的腳。膜拜,口稱南膜而拜)

  【五體投地】(用左右膝、左右肘、頭頂等五個部位著地行禮,是佛教裏最爲敬重的禮節)

  八、大乘精神

  【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十字街頭,灰頭土面】(猶言蓬頭垢面,形容肮髒相。也寫作“灰頭土臉”。大乘佛教指出,修行成就後,還要發大悲心,返回塵世中去救度衆生。灰頭土面即指應衆生緣而化現的凡夫形象)

  【娑婆往來八千度】(娑婆華譯爲堪忍,因此世界的衆生堪能忍受十惡叁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現身說法】(佛菩薩均有法、報、化叁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變現自在,度化衆生,千百億化身)

  【普渡衆生】

  九、佛教的傳授

  【導師】(引路的人。佛爲衆生指點迷津,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稱“大導師”)

  【正宗】(佛教禅宗稱初祖達摩所傳的嫡系學派爲正宗。宗,指禅宗。禅宗自稱“宗門”、“宗下”,稱其他佛教流派爲“教”。後泛指學業技術的嫡傳正派。

  【法門】(佛的教化方式和內容,稱爲法門)

  【昙花一現】(佛經中用來比喻佛法難聞)

  【如是我聞】 我聞如是

  【空中樓閣】(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

  【醍醐灌頂】(醍醐是從牛乳中反複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大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征新王已享有統治四海的權力。密宗沿用此法作爲僧人升任阿阇黎(規範師)時的儀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

  【正法眼藏】(正法即佛陀的正法;眼,表示佛法朗照宇宙;藏,表示佛法包含萬有)

  拈花微笑(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心心相印】(印是契合、符合的意思。心與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印可】(證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贊美許可)

  【衣缽相傳】(禅宗師徒間傳法,常以衣缽爲信)

  【投機】(合乎佛祖的心機)

  【天女散花】(維摩诘經)

  【單刀直入】(不依經論文句,斬盡葛藤〈分別雜念〉,故以單刀直入爲喻)

  【當頭棒喝】(禅門認爲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動念即乖。爲了打破學人的迷執,不少禅師用棒,或用喝,作爲施教的一種方式)

  【應病與藥】(佛爲醫王,對症下藥)

  【天花亂墜】

  【頑石點頭】(說理透徹,使沒有悟性的人也心悅誠服。頑石:無知覺的石頭)

  廣長舌、海潮音(海潮聲勢壯闊,漲落有時,常用來比喻佛、菩薩應時對機的說法)

  【辯才無礙】(佛、菩薩具有廣長舌,善于說法)

  十、其他(略)

  -------------------------------------------------------------------------

  參考書目

  (1)《俗語佛源》(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2)《佛教成語》(朱瑞玟編,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佛教文化導論·佛教語言與漢語詞彙(提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曹洞宗禅詩研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