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文化导论·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提纲)▪P2

  ..续本文上一页  [六凡]

  【六凡】(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都是凡夫位,所以叫做六凡)

  [天]

  【天道】(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因其依处在诸趣之上,故名为天,身有光明,故名为天,果报最胜,故名为天)

  [人]

  【人道】

  [修罗]

  【修罗】(阿修罗的简称,是一种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

  [畜生]

  【畜生】(有畜生业因者死后所趣之道途)

  [饿鬼]

  【饿鬼】(时常遭受饥饿的鬼类。其中略有威德者,能得祭品或人间弃食;无威德者,则常不得食,甚至口 渴出火。饿鬼道:造作饿鬼业因的人所走的道途)

  [地狱]

  【地狱】(为罪恶众生死后堕落的地方)

  【十八层地狱】(喻最黑暗、最痛苦的地方)

  【拔舌地狱】(佛教为毁谤佛法者而准备的地狱)

  【刀山剑树】(地狱里的酷刑)、刀山火海

  【阿鼻地狱】(意为无间地狱。在地狱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惨,而没有间歇)

  【六道轮回】(六道的众生都属于迷的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像车轮一样的转,永远转不出去,故名六道轮回)

  超凡入圣(超出六道轮回,进入四圣之位)

  六、时空观

  【世界】(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有东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灭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大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浩劫】(劫是不能用年数来计算的漫长的时间概念。磐石劫 用一件轻软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试一次方广数十里的磐石,直到此石销磨尽,谓一小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在劫难逃】(每一个劫都以毁灭性的灾难而告终,所以劫这个时间名词后来被误释为劫数——厄运,注定的灾难。命中注定的事,躲也躲不开)

  【劫后余生】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七、礼仪、仪轨

  【佛要金妆】 像教

  【庄严】(佛像、法师的神态端庄肃穆)

  【晨钟暮鼓】(举行法事时集众而用的法器。因而晨昏撞钟击鼓已成为中国佛寺的一种传统。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以为悬挂钟鼓之用)

  【顶礼膜拜】(顶礼,也叫顶礼佛足,头面礼足,是佛教最高的敬礼——跪伏在地上,用头顶去触及受礼者的脚。膜拜,口称南膜而拜)

  【五体投地】(用左右膝、左右肘、头顶等五个部位着地行礼,是佛教里最为敬重的礼节)

  八、大乘精神

  【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十字街头,灰头土面】(犹言蓬头垢面,形容肮脏相。也写作“灰头土脸”。大乘佛教指出,修行成就后,还要发大悲心,返回尘世中去救度众生。灰头土面即指应众生缘而化现的凡夫形象)

  【娑婆往来八千度】(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现身说法】(佛菩萨均有法、报、化三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变现自在,度化众生,千百亿化身)

  【普渡众生】

  九、佛教的传授

  【导师】(引路的人。佛为众生指点迷津,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称“大导师”)

  【正宗】(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学派为正宗。宗,指禅宗。禅宗自称“宗门”、“宗下”,称其他佛教流派为“教”。后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正派。

  【法门】(佛的教化方式和内容,称为法门)

  【昙花一现】(佛经中用来比喻佛法难闻)

  【如是我闻】 我闻如是

  【空中楼阁】(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

  【醍醐灌顶】(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统治四海的权力。密宗沿用此法作为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的仪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正法眼藏】(正法即佛陀的正法;眼,表示佛法朗照宇宙;藏,表示佛法包含万有)

  拈花微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心心相印】(印是契合、符合的意思。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印可】(证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赞美许可)

  【衣钵相传】(禅宗师徒间传法,常以衣钵为信)

  【投机】(合乎佛祖的心机)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

  【单刀直入】(不依经论文句,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

  【当头棒喝】(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用棒,或用喝,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

  【应病与药】(佛为医王,对症下药)

  【天花乱坠】

  【顽石点头】(说理透彻,使没有悟性的人也心悦诚服。顽石:无知觉的石头)

  广长舌、海潮音(海潮声势壮阔,涨落有时,常用来比喻佛、菩萨应时对机的说法)

  【辩才无碍】(佛、菩萨具有广长舌,善于说法)

  十、其他(略)

  -------------------------------------------------------------------------

  参考书目

  (1)《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2)《佛教成语》(朱瑞玟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佛教文化导论·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提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曹洞宗禅诗研究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