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例,不聞正法,可以說知見都不正!他對于真理當然懷疑,這是一類。
這二類是見師邪行。譬如拿世間法來說,漢朝的大儒馬融,這個諸位都曉得,鄭康成的老師,鄭玄的老師,真正大學問家,他的私生活好象不檢點,他教學的時候,還要搞一班女樂在那裏唱歌跳舞,他在那兒欣賞,他那個講堂,這一面對著學生,這裏有一個布幕,有一個布簾拉起來,後面就是他的歌女們在唱歌跳舞,他在欣賞;所以有些學生上課就不用心,老師是這樣的,所以大家眼睛,心都注意到後面去了,他有這個愛好。可是鄭康成在他那個地方叁年,也坐在底下聽講,從來沒有往後面看一眼,所以鄭康成在那個地方叁年,回家去了之後,他給學生宣布,得到他的東西只有一個人,鄭康成一個人。馬融心量很小,鄭康成回去之後,他就派人在半路上行刺,想把他殺掉,不希望將來有人比他高,這馬融心量很小。鄭康成很聰明,小路溜掉了,高明,老師嫉妒學生,邪行,就不相信。可是鄭康成人家是君子,漢朝一代的大儒,他對他的老師還是尊敬,不管老師對他怎麼樣,他總是把他看著老師看待,這個是對的。
那麼在佛法裏面,老師邪行,這也是常見,不能因爲這個就不相信了,就懷疑了,障礙了自己。譬如羅什大師,當年到中國來弘法的時候,因爲他太聰明了,所以那個時候,姚興作皇帝,送給他十個宮女去侍候他,他也不能不接受,不接受人家不讓你弘法。好,爲了要弘法利生,接受。學生不服氣了,你教我們要遠離女色,你還有十個漂亮的女孩子來天天陪著你。不服氣了。所以他表演了,羅什吞針,但是這個事情是真是假?只有傳說,究竟是不是有這個事情?我們也不曉得,很難考證。像這些事情要能信得過老師,如果對于這些信不過的時候,損失是自己。如果講到密宗裏面,那個邪行就更多了,你要是這樣也看不慣,那樣也看不慣,你對老師起了懷疑,那你什麼都學不成。密,爲什麼密?就是很多地方是反常的,是不合乎禮法的,不能讓人知道的,就是不能公開那個修行法的。他爲什麼不能公開?實在講,是大家程度不到,程度到了,佛法哪有秘密?沒有秘密!諸位曉得,佛法裏頭沒有秘密,就是那一類的修行方法,是我們一般人觀念裏面不能允許的,但是人家是修行,是一種高水平的修行方法,我們看到了會發生誤會,會以爲那是邪行。
所以我們讀《華嚴經》,諸位應該曉得,我們這一次《華嚴經》,上次我跟大家講,歡迎諸位複印,現在也不必要複印了,人家發了大心,一個獨資印一千部,全部精裝,將來我們同修當然一個人可以送一部。而且這個《華嚴經》,我昨天晚上動了一個念頭,既然人害這麼發心,我們也作一個特別的發起,我們這個《華嚴經》的名稱,昨天晚上徐醒民到我這兒來,我跟他研究一下,叫他作一篇序文,我們這個版本,將來是《華藏連氏九九華嚴》,我們也不是《八十華嚴》,也不是《四十華嚴》,也不是《六十華嚴》,我們是《九九華嚴》,九十九卷。這個怎麼來的呢?所以一定要寫個序文。爲什麼「連氏」呢?就是連居士他一個人發心的,這個印法是從這裏才開始,過去沒有印過,《八十華嚴》取前面的五十九卷,後面接《四十華嚴》,這樣子合起第一部《華嚴經》,一共是九十九卷。這個提倡的,是弘一大師提倡的,你們也許很多人看到過,弘一大師華嚴集聯,《華嚴經》裏頭集的對聯,他裏面有一篇《華嚴經》的讀誦方法,所以他的提倡就是我們讀《華嚴》,應當是從八十華嚴第一卷念到五十九卷,然後接著念四十華嚴,這樣一共是九十九卷,是我們中文本裏面,最完全的譯本。所以我們圖書館過去印過《八十華嚴》,也印過《四十華嚴》,可是沒有想到把這個合起來印,所以這次印,我們把它合起來,訂的題目就是《華藏九九華嚴》的版本,從我們這個地方開始。將來在印經史我們也會入名的,我們是《九九華嚴》,九九是從這兒來的,這是最完整的版本,也是最珍貴的版本。連居士很難得,發這個大心。
《華嚴》裏面諸位讀,這叁章都讀過,我們看到邪行,善財童子是學生,勝熱婆羅門愚癡行,貪瞋癡,他就是愚癡,甘露火王瞋恨,密娑伐多女貪欲,這叁位善知識表現的是貪瞋癡,清涼大師在勝熱婆羅門章裏面,一開頭就解釋,貪瞋癡就是戒定慧,所以佛門裏講煩惱即菩提,生死印涅槃,他們所修的是高級的修行法,但表現的呢?邪行!而且是極端的邪行。善財童子參訪甘露火王那一章你們細細去看看,他看到那一章的時候,都有一點不大敢接近,都懷疑了,諸天天神多少次的勸他,他才相信,才不再懷疑。因爲甘露火王對人,簡直是就跟地獄一樣,殺害衆生太殘酷了,接觸之後,甘露火王是大慈大悲,但是在形相上看起來,那是暴君,不講理的,獨裁、專製,哪裏曉得他是大慈大悲?所以這個也是很能教人誤會,使人退心。
還有一種就是知見不圓,也是懷疑,見到他所信、所受的種種意見差別,這個普遍呈現在我們現前佛教界裏。譬如初學的人,他去見幾個法師了,走了幾個道場了,看到每個人講法都不一樣,每個人作法也不一樣,他懷疑了,這個就是知見不圓。所以學佛初學的人,你看自古以來主張是一個老師、一個道場,就怕這個。你走多了、聽多了、看多了,問題都來了,就産生障礙了,到最後沒有法子教。
第四種就是自己太笨了,太愚癡了,俗話說不開竅,老師怎麼跟你講,就是不覺悟,這也是很困難。第五種這是講佛法它有甚深的法性,絕不是一天、兩天,幾年功夫就能夠了解的,就能夠透徹的。第六條從教相來說,是博大精深,確實也叫人很難相信,所以有這六種原因,一切衆生起這個疑罩,障礙了自己學佛。這個五條就是見思煩惱裏面的見惑。
惡見,開出來五大類,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我們簡單說一說,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是很大的錯誤,孰不知身不是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是一切衆生的通病,而且是堅固的執著,這一個執著不打破,不但你無法入道,那個道的門在那裏都不曉得,所以你看小乘須陀洹,這是入門,入門的資格就是把這個五種見,這個惡見統統都斷掉了,這個分配在叁界裏面一共是有八十八品,我們曾經詳細的給諸位說明過,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才證個小乘須陀洹果,小乘入門了,那麼這五種見惑要是不斷掉,在門外,小乘的門外。那大乘更不必說了,大乘的入門,還得要破一品法執,我執斷盡了,還要破一品法執,這才能叫大乘入門,我們要是以《金剛經》來說,破四相,小乘破我相就可以了,就入門了,這就證須陀洹果,大乘怎麼樣呢?還要破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才能入大乘之門,大乘之門是圓教初住菩薩,這是大乘入門,小乘入門須陀洹果,那就是要這個見惑,把根本煩惱這六大類統統斷盡了,證小乘阿羅漢果,在我們念佛人講,得事一心不亂,由此可知,五見五條統統都破掉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一個功夫成片,帶業往生,也能夠預知時至,有這個能力。所以怎麼樣說,都得要破身見,這個五種是錯誤的見解,一定要遠離它。
相對的見解,凡是屬于相對的都是邊見,執的是兩邊,這也是一種執著。底下舉出一個例子,譬如說執著斷、常、空、有,斷常這是兩邊,斷是一邊,常是一邊;空是一邊,有是一邊,凡是這樣的見解,都叫作邊見,我們也可以講是偏見,見解不圓滿。第叁種叫邪見,邪見特別是謗無因果等,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是邪見,因爲因果報應確確實實是有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古人常說,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一定有果報的。還有一個解釋就是除了這四種見解之外,一切不正確的見解,都可以歸納在這個裏面,所以邪見的範圍,包括的很廣。
底下兩種,我們要特別注意一下,因爲這個在佛法裏是說的很多的。一個叫見取見,一個叫戒取見,特別是歐陽大師,就是歐陽竟無,他老人家說所有的宗教,都是戒取見,所有的哲學,都是見取見,他在民國十二年發表這個講演的時候,一般人都不服氣,要跟他辯論,可是他說的還是有道理,換句話說,所有宗教、哲學都無所取,所以他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就是從這說的,所有宗教都是戒取見,所有哲學都是見取見,這個都是我們佛教不要的,都是要遠離的,你們看看他那兩篇講演,《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裏頭,說得透徹,講得很有道理,這個「見取見」跟「戒取見」都是成見,這兩種都是成見,都是錯誤的執著;一個是在因上的執著,一個是在果上的執著。
見取見呢?經論裏頭一般的解釋是非果計果,其實那不是一個究竟的果報,一般誤會當做果報,譬如說一般宗教,以爲天堂就是永生的地方了,到那個地方就不生不滅了,所以追求這個果報,那裏曉得,天也不是究竟的,也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不是究竟的;印度許多外教,把四空天、四禅天當作涅槃,這個也是誤錯的,到壽命完了的時候,自己又發生了疑惑,我證到涅槃,怎麼還會退墮呢?怎麼還會輪回呢?那裏曉得那根本不是涅槃,所以這個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確確實實不是果報,誤會以爲是果報,這個講的是一般哲學,所有的哲學到今天,他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結論,都有問題,都不是究竟的,都不是真實的。那麼爲什麼說宗教是戒取見呢?
戒取見是講修因,非因計因,換句話說,錯誤的修行的方法,譬如我們就拿宗教來說,一般人說要升天堂,我們信了上帝就能夠升天堂,這是錯誤的,沒有這個道理,你要想升天堂,天堂是有,去天堂有去天堂的條件,絕不是信了上帝就可以去的,這個是錯誤的,欲界天要修十善業道,欲界夜摩天以上還得要加一點定,是未到地定,並沒有修成功,它是要以十善業道作基礎,你要再往上面色界天去,那一定要修四禅八定、四無量心,所以絕不是說信了上帝就可以去,沒有這個道理。同樣的道理,今天的佛法真的變成宗教了,本來不是宗教,…
《《百法明門論》講解 第八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