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講解 第六卷▪P6

  ..續本文上一頁生大慈大悲,那就是俗話講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不但你那個慈悲叫濫慈悲,對自己沒有利益,而且害慘了衆生,這是沒智能,完全感情用事,還以爲自己是大慈大悲,所以祖師提出來,告訴我們“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諸佛菩薩都大慈大悲,那諸佛菩薩還是禍害下流嗎?人家有智能爲基礎,所以諸位修行必須著重在叁學,叁學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戒定慧,然後進一步才能夠修慈悲方便,因爲慈悲方便統統是從智能裏面生的。

  好,那我們想取法乎最上,我們既然有這個因、有佛性,我們現在取佛的緣,佛的緣裏頭,第一個條件,是真慈平等,菩提心裏面特別提出大悲心,這個大悲心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位要曉得,感情用事就是假的,真心是從平等、清淨裏面流露出來的,這是真的,所謂是永遠不變的,凡是會變的都是假的,那我們想想,我們待人接物,我們的心平不平等?不平等,我們對人有親有疏,換句話說,這個就是要覺悟,古德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要覺悟,我現在修的緣,不是佛的緣,不是學佛的緣,因爲佛心是平等的。

  再給諸位說,平等就是直心,菩提心裏面的直心,我們這個心,待一切人、待一切物不平等,這個在十法界的緣,佛這個緣就沒有了,佛的緣沒有了,雖然有佛的因,不會成佛、不會結果,當中沒有緣,所以諸位真正要想成佛,這一生想成佛,一定要修真慈悲,要修平等心,在一切不平等裏頭去修平等,如果境界都平等了,那還修什麼?那就成佛了,就是因爲現在這個境界,擺在面前不平等,不平等裏頭你要去修平等,這就是佛的因加上佛的緣,後來一定結成佛的果,真慈平等心是成佛之緣,你看解脫之道不是操縱在自己嗎?我在境界裏頭就是修平等心,修真正的慈悲心,那我在解脫道裏頭,是至高無上的解脫,我們修的這個。

  你看你修這個法門,有沒有人能夠障礙得了你?有沒有人能破壞得了你?沒有。障礙來了,破壞來了,你心是平等的,更顯得你平等,更顯得你慈悲,就成佛了,沒有能破壞的。第二等的是菩薩,菩薩是什麼心呢?六度普攝之心,一心一意以六度法普攝一切衆生、攝化一切衆生,這是菩薩的緣。我們阿賴耶識裏面有菩薩的種子,你修六度萬行,就是菩薩種子上加了緣了,那麼你這一生一定作菩薩,一定成就菩薩。辟支佛的緣是修十二因緣,聲聞之緣是修四谛、叁十七道品,天人是修十善、四無量心,單修十善,欲界天,十善裏面有四無量心,那就是色界與無色界,五戒這是人之緣,過去修的戒是因,現在我們繼續再修五戒,是緣,來生必定不失人身。悭貪嫉妒,是餓鬼道的緣,你想想我們阿賴耶識裏頭有沒有?有!有悭貪,也有嫉妒,我們現在如果在一切境界裏頭,悭貪嫉妒還要增長,好了,餓鬼道我們有因,現在又加上緣,那將來必定變餓鬼,那還有什麼話說?瞋恚是地獄道,我們有瞋恚心,如果現在在一切境緣上,遇到不順心的,瞋恚就起來了,這就是把地獄道的緣又加深。愚癡是對于邪正不能辨別,是非顛倒,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把它顛倒了,好人看作壞人,壞人看作好人;好事看作壞事,壞事看作好事,這是愚癡,愚癡是畜生的因緣。細說說不盡,這是我們從總綱領上,提醒諸位同修。

  所以說解脫道在此,完全看我們自己;十法界的升沈,都是在自己因果的轉變。再給諸位說,與外面的境界不相幹,外面境界是我們修行的場所,你修佛也是靠外頭境界,修菩薩你也靠這個境界,境界是一樣的,就看各人怎麼修了,境界完全相同。古德常講境緣沒有好醜,好醜就是在你自己的心。所以十法界升沈,是你自心在境界上的轉變,成佛、成菩薩、變餓鬼、變畜生統統都是你自己在變,與什麼人、什麼境界統統沒有關系。諸位要能夠覺悟到這一點,《大乘起信論》裏面的始覺四位,你就算第一個始覺了:初信的始覺,你真正覺悟了,曉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與我們的修學,確實沒有關系,修行成功與否,是在我們自己在境界裏怎麼樣去用心,所以我勸諸位取法最高的,我們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諸位要是能常常用這個心,你在境界裏訓練,當然也不是一天、兩天你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總得有個十年、八年,爲什麼呢?煩惱、習氣太重了,至少也得十年、八年,在境界裏,心真正平了,真正的清淨了,對待一切人就如同自己一樣,確實沒有分別了,這樣才能夠漸漸入佛的境界,這樣念佛,才能夠有把握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作佛了,圓教初住以上:分證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是從因緣果上★★★★,而且在人身裏頭又能聞佛法,而且聞到如來正法,這個給諸位說,這是善根深厚之人,確確實實有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了。不要以爲我們現在貪窮,我們在社會上也沒有地住、也沒有財富,實際上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那些有地位、有財富的人,要好得太多。

  今天在世界上,我們要是以佛法來講類似轉輪聖王的:美國總統,自由世界的領導人,他沒有聞到佛法,他享的是人天福報,福報享盡了,還得叁塗去輪轉,換句話說,解脫之道他沒有聽到,解脫的機緣至少他這一生沒有。那麼我們在這一生如果能夠超越叁界了,美國總統那個地位怎麼能跟我們相比?這個果報之差,那真是天壤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相差太大、太大了,不能比!所以我們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過去世有善根,但是今天我們所得到的人身,單就這個身體來說,身是無記性的,沒有好醜,果報是這個身,如果你說這個身相貌好醜,身體健康狀況不一樣,那是屬于滿業,單單就身來講這是引業、這是果報,果報是無記性,每個人都一樣,今天科學家的分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原子、電子、基本粒子組合而成的,這都是一樣的,沒有兩樣,所以這個就是屬于無記性。這是講造業因的時候,有善有惡,你所得到的果是無記性,第叁個意思就是變,變是講過程,變化,前面說了從生到熟,從因至果剎那剎那在那裏變化,這個變化在唯識裏面講,一個是業力,一個是願力,所以把這個果報它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期限,所謂一定就是願力與業力,一般凡夫是業力。

  再給諸位說明,世間人常講,這個人出家修道命相都轉變了,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也有點道理,不能說它沒有道理,可是也並不是完全如是,那就是你出家得有道才行,如果沒有道,還是受命運的擺布,還是受業力支配,如果你真正修道,你不出家也改變,由此可知,出家與不出家實在沒有分別,分別在你有道沒有道,分別在這個地方。真正有道之人,確實是能夠隨心所欲的,爲什麼呢?願力住世,他不是業力,願力住世這個裏面也有因緣,願力住世說明這個不是業力,業力就是佛法常常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是屬于業力,如果你的恩怨債償完了,這個業力就沒有了,就報盡了,這一報盡又投胎轉世作另一次的報償,所以它不自在,不能隨心所欲,是爲業力所支配,乘願再來的人則不一樣,那麼他有緣,他這個願就是緣,與那些衆生有緣,在佛法裏面講得度因緣,得度的因緣沒有了,他就不住世了,爲什麼呢?他的願就是在度衆生,而衆生不願意跟他它,不想得度,那他住世沒用,所以他就要走,這個是自在的,這種人你如果去求他,我要跟你學,爲了一個人,他也要住世,所以他的來去是自由的。

  說到這個地方,過去我在臺中的時候,民國五十叁年,李老師那個時候是講圓覺經,楞嚴講完之後,講圓覺,圓覺經講圓滿了,有些同修們跟我說老師七十多歲,快到八十歲了,怕他走,他要是走了,我們沒有人領導了,沒有善知識可以親近了,有些同修找我商量怎麼辦?我說我們請老師講經。諸位曉得,講經有時限的,有期限的,如果講一部小經,兩年、叁年就圓滿了,圓滿,可能就會走了,我說我們請他講一部大經,講什麼經呢?講《華嚴經》,大家都希望把《華嚴經》聽圓滿,《華嚴經》要是講不圓滿,他就不能走。所以你到臺中去看,臺中講《華嚴經》,聽經的人有叁、四百人,講堂坐得滿滿的,果然把他留住了,所以他在臺中宣布,一定要把《華嚴經》講圓滿。他還有個願,《華嚴經》講圓滿之後,最後講一部《阿彌陀經》,臺中同學聽到這個事情,又跑來問我:「大概還要多久時間?」我就告訴他:「放心,至少要叁十年。」從五十叁年開始講《華嚴》,講到現在十八年了,才講到第二回向,大概叁分之一,後面還有叁分之二,我算算至少要叁十年,我說:「你們大家放心就是了,至少有叁十年。」這就是願力,我們大家求他,我們希望把這部經聽圓滿,這一部經不圓滿的時候,那是有違背他的願。

  由此可知,乘願再來是可以在一生當中辦得到的,我們自己發願,願的力量超過了你的業力,現前就是乘願再來,所以佛法是要啓請的,沒有人請,佛菩薩善知到沒有理由住世,因爲他的業已經完了,沒有業力,沒有理由住世,釋迦牟尼佛當年能不能多住世呢?能!可惜的是弟子的的疏忽,沒有人請他老人家住世,沒有請。弟子們沒有請,魔王波旬來啓請,怎麼請法?請釋迦牟尼佛入滅:「你老人家說法已經四十九年,夠了,說了這麼多了,不必再說了,你可以入般涅槃了。」魔王一來請,諸位要曉得,佛菩薩大慈大悲,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就一口答應了。弟子們以後曉得了,再來啓請,那不行,先已答應人了,先答應他了,佛沒有妄語、沒有戲論,既然答應你了,那就得要做到。弟子的疏忽。這個示現,也就是告訴我們,諸佛菩薩、善知識再來的人住世,是有因緣的,有人請他就住世,沒人請他不住世。有人真正來學,那一個人也得要教,也得幫助他成就;沒有人來學,他方世界因緣多的很,不守在一個地方。這都是講異熟、變異、解脫之道在此。

  第叁個意思就是先來去後,這是指六道凡夫,投胎阿賴耶識先來,人舍報之後,人命終最後去的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離開人身體了,這個人身體僵硬就冷了,阿賴耶識沒有離開,這個人身體有溫度,所以它是來先去後,投胎第一個它來,來投胎的是阿賴耶識。

  

《《百法明門論》講解 第六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