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要度你得先替你承擔業報,他要給他弟子擔七分業報。你看《布袋和尚傳》就會知道,爲了救你一人少救千百億人。所以不度你是慈悲多數人。所以千萬要記住,不要謗佛謗法,業報不可思議,我講這話都是真實的。由于佛住世時有神通,一些婆羅門人就說佛是妖通。婆羅門人也做了很多善事,但業報不可思議。現在信仰天主教的那些人,讓他上車不買票他不幹;做買賣你不讓他繳稅他不幹;哪有災民他們立刻就捐款,但是有的天主教徒攻擊佛教是崇拜偶像等,業報不可思議。現在我們講佛法、聽聞佛法,對其他教派怎麼看待啊?他們的教理、教義沒毛病,我不評論他們的教衆,只說不同評價有不同的果報。學佛人切記啊,不要講法師的是非,不要講同修是非。只講境界不同,知見不同,不講對錯,妄起差別心。

  長者諸子在叁界火宅裏嬉戲不止,就是在那貪著五欲。有錢的被錢支的溜溜轉,不想修道;沒錢的天天想著掙錢,修道是別人的事。今天對我有利我就念佛,念佛又不是一日之功的事,有的需要多少生多少世,讓他修苦行他不幹。有兄弟二人,哥哥出家修行,弟弟做買賣。哥哥勸弟弟皈依學佛,弟弟推說來得及,再掙兩年錢。可是在一次做買賣時發生意外,年紀輕輕就死了。哥哥在定中觀察到弟弟死後,脫生成一頭牛,他就跑到牛跟前,喊他弟弟的名字,說“當初讓你修道你說來得及,現在你成牛了,多可憐。你還是跟我修道吧,說到這,對著牛耳朵念誦“地藏王菩薩”名號七聲,不一會牛死了。趕車的把這和尚抓住,和尚據實以告並拿錢賠償了車夫損失。

  長者子嬉戲時不知不覺,等你有知覺了,就來不及了。苦具有逼迫性、強迫性,沒有一點的商量余地。這個世間有生老病死苦,佛家講八種痛苦,天天有不順心的事。世人自己給自己寬心丸,還覺得不錯,還不知出離呢。因爲這些都是佛在講法,“大山不過廣長舌”,讓你生忏悔心,讓你生出離心。可是這些人愚昧無知,還認爲人不都這樣麼。佛講比喻,唯一佛乘可以出離,而且這一門非常嚴格,包括修到辟支佛,神識出離肉體,就想“我這肉體不要了,太苦了。”這個神識想去極樂世界,可是當它走到佛界時,把守的天神會攔住問你幹什麼去。你說想去極樂世界,天神說,得有佛接引,否則去不了。爲什麼辟支佛四果羅漢那麼大的神通走不了?功德不具足,佛菩薩不來接你,你哪也去不了,必須佛來接你,你才能超越叁界火宅。當你往生極樂世界,當你報身在極樂世界有成就時,化身再往返這個世界,一路暢通,沒人阻攔,那時宇宙任你遨遊。我們這個肉體需要的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貪著世間一切。

  長者說“我應該把這著火的事告訴孩子”。這就是佛以憐憫之心慈悲之心勸導這些衆生,可是這些衆生連什麼是火,什麼是舍都不知道。火是欲,舍是肉體,叁界火宅衆生的肉體是。這個世界是這樣,我們的肉體也是這樣,爲什麼不驚不怖?大地獄小地獄,衆生一點不知道害怕,“我還沒死,那我不知道。”你神識去過地府一次之後,再讓你說一句錯話辦一件錯事你都不幹。你甯可舍去一切,也不造作一件惡事,因爲地獄的罪遭不起,時間又久遠。而這些衆生貪著身體、貪著欲火又非常重,所以佛沒辦法,只好講叁乘。但是這些弟子又不理解,說你怎麼不早說呀?所以佛用叁界火宅作比喻,用叁車比喻叁乘。那有沒有淨土呀?有,聖人的肉體是。極樂世界有什麼享受,聖人就有什麼待遇。叁界火宅是功德不一樣,境界不一樣,也叫業報不一樣,我們的業報之身已經感召到這個世界,感召到這個身體,極樂世界是環境不同,境界不同。首先是境界不同,才感召到環境不同,果報不同,佛說這些人若不講方便必定被火燒,但是這些衆生還樂著于這個世界,活八十歲了說“我還要看新鮮事呢”。這個世界對他有什麼用他不知道,你再多看十年你不最終也得死麼?所以佛想得順著衆生,用引導的方式,讓這些衆生離開這危險的叁界火宅。告訴衆生你不用害怕,外面有叁車。

  所以說佛用比喻的方式把真話講給我們,故事裏面含著故事,我們要知道目的,而不是記佛經、背佛經,而要知道佛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事,告訴我們從小乘開始,要厭離生老病死,然後用修辟支佛的方法去行菩薩道,才能徹底出離叁界火宅。否則聲聞、緣覺出離不了叁界火宅。這時諸子聽說外面有這些好東西,就爭相出離。我們聽完佛法後也要知道厭離其身,其身不淨,當神識離體時看到自己這個肉體很可憐,百蟲之窟,百蟲之軀太沒意思了。一些人執著五欲之樂,其不知修行人真實的意圖在哪裏,肉身的成就在哪裏,一些法師在這都不說破。人的五欲之樂,在欲火焚燒的時候,男女這種快感産生的是低級趣味。聖人的肉體也是離此而生起的,叫法喜充滿,而且超越五欲之樂的千百萬倍。我講的都是過來人的實話,你不靜坐念佛,你肉體沒有轉化,肉體不轉化哪來的童身、童心?沒有童心怎麼去童貞入道。什麼是道?一些法師講,平常心是道。他說的不錯,就是沒直接告訴你果位是道。一果羅漢是道,一地菩薩是道。你證道、他證道,道是證得的,不是自己說的。叁界火宅不好出離,但能出離。

  出離叁界火宅,必須以叁乘教化衆生。佛教化衆生是佛的願力,當初度脫這些有緣業報衆生,各乘有各乘的修行方法。佛講牛車是菩薩乘,菩薩乘的修行是車好牛大,牛的體力強,車是修你所行之乘,車是你的功德,功德具足者是菩薩,叁界火宅的宅主是佛,長者是佛,父親是佛,諸子是衆生,乘牛車的是菩薩,七寶蘭循。

  而鹿車是緣覺乘也叫辟支佛乘,大家對修辟支佛了解的甚少,由于各種經典介紹的很少。緣覺乘聽完佛法後進入山洞修行,開始是這樣,後來由于他善根所著,不值佛住世時他觀察十二因緣,發現世間無常,生老病死等八苦,並知其所以然。爲什麼?由于他往昔修行善根的積累,辟支佛修行特別能吃苦,他們有的叁日或七日下一次山,有的躲過多少劫。辟支佛是修行的必經之路,掌握辟支佛乘的方法叫受持辟支佛乘。知道苦的根源是十二因緣,六出六入,從這開始解,這非常重要,這就叫辟支佛的修行。現在吃苦耐勞的,包括大迦葉菩薩頭陀行都是辟支佛的修行方法,大迦葉菩薩八十歲剃度出家隨佛修行,一百五十歲雲南雞足山入定。佛度完五比丘後度的他,那個時候佛才叁十幾歲,大迦葉菩薩就能以謙下心禮佛,很了不起。佛入涅槃後,他承載佛的衣缽,雖然他歲數大,但能苦修頭陀行,真修實幹。佛把後世傳給他,給修行人做一個榜樣。不管你什麼時候、多大歲數,不肯吃苦你就沒有成就,你肯吃苦、肯修行你就有成就,壽命是活的,成就也是當下的。你要想少投入、慢慢來,那沒辦法,你要想“盡此一報身”,那就要好好修行,別耍花樣,靜坐修你自己。辟支佛這一乘鹿車就這麼修。

  羊車是聲聞乘,小乘人的根基。佛一說“離生老病死”就修行,他入的這個涅槃是有余涅槃,所以小乘人修到叁果羅漢時兩條路,一條是通往佛國土發菩提心,到佛國土去成就四果羅漢,有的直接修到四果,這是叁果的後期還不是叁果的初期。廣義的佛法在《華嚴經》上介紹,伊斯蘭教、道教、婆羅門教,這都是低層次的佛教,因爲他們的根基功德不夠,需要培養善根,等具足功德時機成熟的時候才能修學佛法。所以他們先修學做人,然後去做天人。我講先做好人,超越天人。否則,你人都沒做好,天人做不成,你能成佛道麼?有一學佛人跟我談修行境界,看到天特別藍特別晴,我說你這是天人的境界,你人的境界得圓滿,天人的境界得超越,然後你才能進入聲聞境界,才能證果。中國道教爲什麼入不了聖人流,因爲他們只有天人功德有神通,但是他們執著身體而不往前走,執著于天人的境界,入不了聖人流,所以佛講叁乘叁車,而無其他。

  佛要順著衆生的習性,否則的話,直接告訴他,他不信。對于貪著的人,就得用小乘來引導方便說,舍利弗授記也是這樣,先告訴你只有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人才能成佛,講叁乘時順著衆生講身邊的人和事。普賢王菩薩十大願王中有恒順衆生,順著去勸然後加以方便指導,學到哪算到哪別強求。勸親人不能急,說學佛好讓人一下子就相信。你把嘴皮子說破了他可能也不信,有時你不勸還好,一勸就反目,背地裏再說些謗法的話,業報一來就生病。所以要學會順著說,在順當中勸他學佛,或者以身作則,他看你學佛後一切變好了,主動跟你學。不順著去勸不行,直接讓他學菩薩乘,他學不了。佛講《法華經》還有五千比丘離席,這部經不是誰都聽得了的。其他經典都廣布流傳,唯有這部經不請不講,能聽就聽、不聽不勸,五千人離席佛都不挽留。一個人請法,我也給講,一人成熟一人得度,而且我會認認真真的講。這部經難信、難解、難懂,因爲故事裏套著故事,沒有一定的證悟,看故事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難信是因爲菩薩乘太大太久遠,一聽說時間長或菩薩乘難修,小乘根基的人就害怕。讀這部經可以,因爲讀這部經有功德,讓他去行可就難了。怎麼來理解?我講個小事,有個好心人見雪大,路不好走,就冒雪把路上的雪掃了。一個過路人看見了,對他說:“你雪掃完倒是給清出去呀,堆路邊多礙事呀。”你們看,衆生的期望值多大呀,你能全滿足麼?一般人當時就得來脾氣,“我義務掃雪就不錯了,你一個路過的,這麼多事呢?”修菩薩行的人默默地再把雪清出去,不惹路人煩惱。學佛人就得這麼恒順,讀《法華經》別圖功德,把握實意去真修行,才是真懂法華。

  佛勸他的弟子以叁乘教化,設以方便。只有這些方便,根據因緣不同…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