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4

  ..續本文上一頁上,觀察十二因緣,躲到深山去修道,就是辟支佛。爲諸菩薩說六度萬行,通過六度萬行才能進入佛的境界,這是文殊菩薩說的。介紹過去佛說的,不就在講法華經麼?不講聲聞乘,一些衆生不得度,現在人剛發心修,你就給講菩薩乘,他還能修了麼?

  過去有尊日月燈明佛,兩萬名都叫一個名字“日月燈明佛”,十號具足。開始講的法、中法、後法都一樣,但是各尊佛有各尊佛的正法住世時間,過去佛最後出家時有八個王子,這八位王子也都各領四天下,這八位小王子聽說他父親出家也都舍去王位。天王有這本事,我們普通人做到很難。順治皇帝出家,中國鬧的沸沸揚揚。天上的天王出家容易,因爲天王是菩薩,他有一些知見;人世間的俗人俗世阻力太大。日月燈明佛也給他的兒子講大法,也教菩薩法。凡是讀誦受持《法華經》的人諸佛護念。那個時候佛在講這部經的時候,身心不動,天女散花,六種振動,和今天的境界一模一樣。文殊菩薩說過去佛就是這樣,今天這樣也不奇怪。你要知道當時有二十億菩薩,二十億菩薩也都願意聽聞佛法,當時佛弟子也像今天一樣也在請法。

  當初有一尊妙光菩薩給解釋說,佛要講大法,叫《妙法蓮華經》也好,叫“無量義”也好,就是這個意思。過去是這樣,今天也是這樣。過去佛六十小劫不起于座,叫重法不輕講,聽法的無一懈怠。這位過去佛講完《法華經》,當夜就入了無余涅槃。文殊菩薩知道釋迦牟尼佛今天講完這部經也要示現涅槃。無余涅槃就是叁身合一。當時佛要給一位德藏菩薩摩頂授記,告諸大衆,德藏菩薩次當做佛。就像釋迦牟尼佛說的,彌勒菩薩將來要做佛,佛給摩頂授記。佛家的事業將來要由哪尊菩薩承當,選定誰就是誰。日月燈明佛囑托這個事情以後,當夜就入無余涅槃。妙光菩薩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八十小劫爲人演說,日月燈王佛的八個王子也都尊其教化。

  講到這《妙法蓮華經》妙在哪裏?這個世界的佛和過去佛一模一樣,過去講《妙法蓮華經》入涅槃,釋迦牟尼佛也入涅槃,他滅度以後這些佛子也要依他的教化去修行,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日月燈明佛的八個王子也都供養過百千億諸佛,最後也都能成佛道,所以也都各有其名號,也都當說《妙法蓮華經》。這部經就是教菩薩法,唯一佛乘。

  【方便品第二

  這時,釋迦牟尼佛從叁昧安祥而起(佛出定神態非常自在)。他告訴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佛的智慧沒法測度,十地菩薩測度不了。佛的智慧太深奧,其智慧門難解、難入,就是進入佛的智慧門太難。十地菩薩還有五個品位。爲什麼成就佛,在十地還得和佛的報身去學,取得報身成就,否則不能成佛?報身成就了,像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還得去和衆生結緣,報佛恩去度衆生。就是因爲佛門難入,真佛難成,佛的智慧咱們沒法比。

  爲什麼佛講完這部經就要入涅槃?佛講經四十九年,很多弟子成了羅漢、辟支佛,給少數弟子講了菩薩乘,如《金剛經》,但沒有給大多數弟子講菩薩法。你要想成佛,從菩薩乘開始,才能究竟,否則辟支佛、四果羅漢不得究竟。這時他肉身度脫衆生的任務完成,可以進入涅槃。

  咱們有些人總覺得學佛來得及,有佛住世。告訴你釋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要想修行,必須從人身開始。這個世間人身難得,失去人身就無從談起。就像我跟你們說,要找到轉身處。哪裏去找轉身處,沒有退路就是轉身處。人的惰性十足,有一點轉身他都不轉,轉身苦呀。什麼時候到了懸崖峭壁、萬丈深淵,前面沒路了,才想我好好學佛吧。很多人都是如此,你提個佛字,他就受不了,直喊“哎呀,別提了,我不信。”我就見過這樣的人,大難臨頭要死時,看到要帳鬼來了,才說“不信不行了。我不念地藏王菩薩不行呀,不念我睡不著覺。”那時候見人就說,“我造業了”,找到轉身處,開始信了。

  現在的人拿學佛當副業,享受人生是主業。學佛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寺廟商業化,僧人職業化,在家人閑著也是閑著,生活工作都不耽誤,混著學吧。有位居士從十六歲開始信佛,信了幾十年,吃淨口素,沒幹壞事,但是沒真正修行。生死來了阻擋不了時才發心說“我可好好修呀,再給我幾年壽吧”。衆生都這樣,到了生死相逼,才知道精進。學菩薩行,難涉難入,不好懂。只有佛和佛的弟子到這個世間引導,共同學習,才能引領衆生共同進入菩薩乘。否則的話,菩薩乘不好學。

  有人說六度萬行太難了,一些學辟支佛法的、四果羅漢以下的,還認爲可以進入涅槃呢。八萬四千大劫是聲聞、緣覺都可以進入的小涅槃,怎麼又來了不究竟?很多人不敢相信。諸弟子有一些是化身出家的,一定要知道佛身邊有一些化身菩薩,隨他出家,有大願力,這些菩薩示現是羅漢,實則是化身菩薩,所以轉的特別快。而剛出家這些後經釋迦牟尼佛教育的有緣弟子,沒發大乘心,沒有成就,一聽就害怕,說佛今天講的怎麼又變化了呢?怎麼又講菩薩乘了?怎麼又不能入涅槃了呢?辟支佛認爲:我比他還高,我怎麼不行了呢?佛講:我也供養過百千萬億佛,諸佛都這樣,我也不能例外。佛有無量法,只有你勇猛精進,才知道佛家微妙甚深之法,但是微妙之法難解難入,是小乘人難以了解的。

  佛說,過去佛是這樣,我也是這樣,我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提個問題給大家,釋迦牟尼佛需要別人授記不?不需要,因爲佛久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有其它佛國土的佛來贊歎,其它的外道被佛製住。你想魔想現個假佛都不行,那個時候佛的智慧力量比他強。佛住世還有一個好處,他的這些弟子證得果位的時候,佛直接就告訴他們了。正法時代修行不需要認證,因爲那時魔事太少。你看佛說末法時衆生如何如何。從像法時開始證得果位必須有認證,你的師父或者善知識,說你證幾果了,你現在走到哪一階段上,你的道業是什麼樣子。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就直接告訴弟子,你證得四果羅漢了,有神通不能說。現在哪個是四果羅漢呀?想修成不容易,有幾個是童貞入道的,有幾個真修實幹的?

  我成佛以來,種種因緣,種種比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衆生。是說我成佛以來,我看衆生的因緣,衆生因緣不同,我所用的比喻也不同。言教方法是方便引導,令這些衆生離各種貪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貪著六塵。方便就是方便知見,根據衆生知見不同,佛比喻的法就不同,讓你脫離你的知見,入佛的知見,到達彼岸,具足佛家智慧。如來知見,廣大甚遠,無量無礙,力無所謂。這樣來講,只是佛的智能廣大甚遠,沒有邊際。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礙,能戰勝一切魔事。佛講法,你一定要注意,要看到“禅定解脫叁昧,身如如地,未曾有法”。佛贊歎的就是“禅定”。你看《楞嚴經》告訴你隨佛多聞。你累劫隨佛多聞,不如一日修無漏法。讓你去參禅打坐、靜坐念佛。再比如《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深”即行入深禅次定。不都是從禅定開始麼?

  咱們學佛講,一定要從靜坐念佛開始,離開這個東西,不督攝六根,光講理論,很難使自己思維不放逸。只有靜坐念佛的人,而且要持六字洪名,身體才能有所轉化。特別是“南無”二字,它是打開我們心靈之窗的一把鑰匙,舍棄不得。念“南無”時,這個聲音似在我們喉輪之下,我們胸部位置發出的,而念“阿彌陀佛”四字洪名,是在我們腦袋裏發出的,你自己體會一下。靜坐念佛的人都知道這個事情。不靜坐念佛,光思維在念,還是五蘊織盛,打不開心靈之窗。靜坐念佛是佛怎麼做,我們怎麼做。佛提倡禅定,不打坐能進入禅定麼?佛給他弟子講法的時候就提倡禅定,佛住世時,開始時轉五比丘,講完理論後,怎麼做啊?怎麼成羅漢啊?聽完佛法就能成羅漢麼?現在人就愛聽這話。一聽說哪裏有法師是某佛轉世,聽完他講法就成四果羅漢了,那可真好,都去攀緣。不是這麼回事。佛給你講法也得你自己坐。那時候的人修行就容易。佛在雪山苦坐六年,都不例外。只有打坐才能轉變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的身體和佛的身體吻合上,適應于化身佛弘法。佛給弟子講也是如此,參禅的從禅定開始,學淨土的從靜坐開始,密行的人告訴你一些修持秘法。告訴完弟子後,他就不管了。看《維摩诘經》不是講了麼,舍利弗打坐達到什麼程度,吃飯時候都宴坐。那時候就有修行人晚上住在山間、樹下或墳地打坐。自己內心精進,外有佛的加持,所以說他們修行特別快。

  佛住世時,他的弟子可不是依佛混吃混喝,聽完佛講法就成四果羅漢的,而是全靠自己苦修實證來的。大迦葉菩薩的頭陀行,八十歲開始學佛,照樣成就。所以我跟你們說四十歲的、五十歲的、七十歲的,都好好學你的,你要真發心好好學的話都會成就。你要是真發心,“我今生成就了還想去弘法,也可以滿你願。”有些弟子歲數很大時想出家,師父一看,這個弟子將來可以接替他,做這個廟的住持,但是年齡太大,便說,你去換一個身吧,我等你換一個身再回來。這個歲數大的出家人立刻就做脫立亡,秉承願力轉身去了。等他長到二十多歲時來找老和尚,老和尚都八十多歲了還等他呢,教他幾年,由于他根器好學的快。原則上沒有這個任務的,不需要換身,有成就就可以。

  佛住世時,佛的弟子沒有研究經文,他們就有證悟,因爲他們不怕吃苦,勇猛精進。不像現在的我們這樣安逸,有好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有的學佛人,平時講…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