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5

  ..續本文上一頁書本,講得一套一套的,那經書研究的才透呢,認爲衆生都是可憐憫者,到最後,他遇到點麻煩反讓衆生憐憫起他來了。你說你這道是修哪去了。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用正法的精神去學,我說你要是拿蹲監獄的一半精神去修肯定能修成;或者拿出農民幹農活一半的勁頭,你也能修成;你要是給人家打工十二個小時的,你拿出六個小時打坐,你就能修成,相對輕巧地多。可是現在人一打坐就來身障,身體疼痛。但一切的樂都是從苦中來的,所以佛在這讓從禅定入門,佛說:舍利弗如來能根據衆生的根基巧說諸法。

  佛是如語者、實語者,怎麼還加一個巧說呀?不善巧方便,度不了這些衆生。不是說了麼?像哄小孩似的,你不給他一塊糖,他哭、他鬧、他不給你學了。他和佛的緣分像一根絲,一條線,稍一崩緊就斷了,斷了他就不學了。所以佛住世時就善巧方便,根據根基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度脫。有的人修到一定程度時,有毛病一定要說破,說破後必須改,不改不行;對于初學人,只能點一點,幫他去掉習氣。否則知見一出問題,衆生增上慢一上來,心中想“讓我沒面子,你批評我兩句,我還不跟你學了。”這點緣分一下子就斷。佛說善巧方便,就起這個作用。盡量讓你的善根保持住。我們現在講法一定要善巧方便,根據衆生的根基不同,想的不同,根據不同階段講不同的法,稍有成就時,你給他講,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障礙是什麼,怎麼去解除掉、化解它,這才是他需要的。你要是不懂,你能講法麼?你要是拿著佛經給他念,他也聽不明白。所以說面對不同根基的人,講不同的法,一定要善巧方便,不是如語者就實話實說。“實話實說”是要根據不同階段用不同方法去說的,方法不當會把好事弄壞了,方法不當可能會把一個人毀掉。

  說法要言詞柔軟。佛講法時,音非常柔軟,音聲輕微悅耳,衆生都願意聽。用現在的話就是輕聲慢語,聽佛講的法不白聽,悉有成就。這叫有發心。佛稍一講就透徹,因爲來聽佛法的都有幾年靜坐的功夫,一聽佛法有的立刻就開悟。如果他一天沒靜坐,別說你給他講,就算佛給他講法,他也不能開悟。因爲他沒那個基礎。那時的人沒那麼高的文化,聽佛一講,明白人生的真相,然後他就拼命去坐,一切都可以舍棄。阿難尊者是王子,出身高貴;釋迦牟尼佛是准太子,要接替王位的;羅睺羅也是王位繼承人,都舍棄一切出家了。如果學佛沒有極大的好處,佛能讓他的親生兒子出家學佛麼?就像現在我認爲學佛最好,世間爲人一次,唯有學佛不空過。我一定會勸身邊的人學佛、修行。學佛不唐捐,佛度人也是從他身邊的人開始,五比丘護送他出家,阿難尊者是他的堂弟,羅睺羅是他的兒子。佛第一次轉*輪不是五比丘麼?這時佛跟舍利弗說:止,你不要再說,不要再問了。因爲佛成就的是第一難解之法,唯一佛乘,唯一佛家之法,唯有與佛乃能究竟。

  諸法實相,講到這人們往往不知諸法實相,光說諸法空相。我有一次說諸法實相時,有人說觀世音菩薩的《心經》說諸法空相,你怎麼講諸法實相呢?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天天面對的是諸法實相,什麼都逃避不了。空相是空性,在定中觀察是諸法空相。簡單的說,如果你家垃圾遍地,臭氣熏天,汙穢不堪,你不會邀請別人到你家來。從人的心情來講是如此;佛菩薩來到這汙濁的人世沒那麼多的分別心。油不溶于水,佛菩薩和道産生關系,和其它的不發生關系。我們這個神識出離肉體以後,到其它星球、到其它地方同樣如此。我們的人可以起瞋恨心,我們的神識不起,它什麼都明白。起分別心的只是我們的六根。諸法實相,極樂世界有沒有?有位法師講,心裏有的是精神世界。我說那位法師這樣講是方便說,因爲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一樣,都是實有的,也有很多星球圍繞,是物質世界。有人說極樂世界在地球的西邊,在這個西邊,那個西邊。其實,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銀河系的西方。因爲我們的地球天天在自轉、公轉,太陽系也在動,沒法判斷。有人問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有,在娑婆世界之西。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之西方,有個世界,蓮華藏世界海第十叁層,我們住在十叁層,同一層位。要知道諸法實相,而且是蓮花化身,那個星球是化生,不屬于胎生,而且有身體。阿惟越至菩薩金剛之身,都是物質的,諸法實相。如果極樂世界是以精神狀態存在的,那和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沒有區別。

  佛講經是諸法實相,如語者,實語者。佛講的真實的東西一點不差,那是非常真實的諸法實相。我們的肉體是顛倒的,判斷是非的標准是顛倒的,怎麼顛倒過來,諸法實相,通過禅定把它顛倒過來。是不是諸法實相,通過一步一步去證悟,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是諸法實相。所以諸法實相,千萬來不得半點假的。想騙就是騙你自己,學習佛法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真實,你吃飯你飽,你喝水你解渴,你往西走,你就離極樂世界近一點。怎麼去走?用我們的心去走,所謂的諸法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諸法實相從性上、從貌上、從多個方面說的。諸法實相哪來的,從衆生的因、衆生的緣、衆生的果報所成的,我們這個世界是顛倒的,因爲衆生的知見是顛倒的,我們修行是把顛倒的東西顛倒過來,從哪下手?從我們顛倒的身體下手。佛重溫其義又說偈語,佛的力量不可思議,一切衆生不能知佛。只有靠禅定才能入叁昧,才能明白諸法實相,不入禅定是空行。佛說不但我如此,十方諸佛都如此,佛與佛互相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有的說有極樂世界,佛都把我們拿去吧,那不行,要是把你拿去了就不是極樂了,都是娑婆了,衆生心性不夠,不把你的習氣去掉你不是到那兒搗亂麼?你把那個極樂都給破壞了,到極樂世界的人必須是心無雜念,感召到那個環境,極樂世界才能久住,就是像舍利弗這樣滿天下也不能測知佛的智慧,因爲佛的智能不是用語言、文字、言詞來解釋、或者用理論來爭論。理論是幫助你實踐的,是實踐過程當中加以驗證的東西。我修到這兒,是怎麼回事呢?別出現偏差,研究研究看看佛經對照一下。我們研究佛經,一是消消業力,二要明白佛家的真知識,諸法實相;我們聽法知道諸法實相是怎麼回事,然後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肯定不會出現偏差。我照此井挖下去肯定能出水,堅定你信心,要不然挖一尺,有沒有水,不見水不挖了,容易半途而廢,佛經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指導你的方向問題,加固你的信心。

  憍陳如這些聲聞向佛請法:像我們這些不能進入涅槃的,只有八萬四千大劫,怎麼辦呢?是不是白修行了?舍利弗知道四衆之心起了懷疑。這些人起懷疑倒不是懷疑佛教和佛法,而是對自己的果位起了懷疑—我怎麼不能進入涅槃了呢?

  佛家有大疑大悟之說,智慧不足沒有報身成就。所以禅宗讓你提出問題,在修行過程當中問你,你有問題可以互相交流。問題哪裏來的?從疑問中來的。

  這時舍利弗自己也懷疑。這部經是舍利弗請法,爲什麼不是阿難?爲什麼《楞嚴經》上讓阿難請法?因爲他不夠四果羅漢果位,叁果有學,有學可遭魔事,有漏。佛是對叁果以下的羅漢講的這個世間修行的方法,沒講一果羅漢的境界。雖遭魔事但他們都不退道。在羅漢的果位上,肯定是了七番生死以後可以到四果羅漢。你知道佛家實相以後,你靜坐一日,你一日的功德不滅失。就算你今生只坐一、兩個小時也不空過,將來你這幾個小時也照樣有用,你神識受益不可思議。你要想今生往生到佛國土,就得下功夫好好修,別起煩惱心。有的人從一果羅漢往二果羅漢修的過程中,遇到很多魔難。和生死搏鬥非常辛苦,普通人真接受不了。由于無量劫來積累的習氣,他就想放一放腳步吧,有了要停止修行的念頭。這一停止,你可能就會錯過幾萬年或幾萬劫。可能都感召不到這個世界,升到哪層天,一待多少劫,然後再回到這個世間修,再升天再回來,你想想得過去多長時間?千萬劫。可能錯過彌勒菩薩來到這個世間;錯過龍華會。你在哪層天享天福,龍華會你能來了麼?你來不了,就錯過了修行機會。所以千萬別停止,一些小乘根基修到果位的,別停止,有點波折、有點魔難,咬牙挺過去,千萬別後退,後退一點都耽誤你時間。得人身難,唯有人身修行最快,在天上修都慢。在地球上一日一夜修行等于極樂世界五百世,就相差這麼大。

  佛說聲聞緣覺只是進入佛乘的前奏曲,就像要成爲科學家,必須有基礎學習一樣,離開小學不行。但是這些人剛上一年級就想成爲科學家,能行麼?不可能,因爲缺乏過程。還得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個過程,還得經過實踐。佛家的第一智慧才是難解之法。

  舍利弗說:我今生跟佛出家從未聽您這麼講過,今天四衆弟子皆有懷疑,這是怎麼回事呢?您能給我們講一講,贊歎方便意義在哪裏?唯請佛給我們講一講。此會中如我等這樣的比丘很多,也是生生世世受佛教化,我們能夠相信,而且對以後的衆生也都有利益,舍利弗向佛連請叁次,請佛講講爲什麼贊歎方便第一。這時佛說:你已叁請我能不說麼?你們要認真思維,我爲你們分別解說。這時五千人禮佛而退出道場,他們是小乘根基,貪著小乘涅槃。佛在這說《法華經》不請不講,不爲根基淺薄的初學講。小乘人看完《法華經》認爲有功德。爲什麼說沒有功德才是功德處?由于不貪著功德,你才有成就,由羅漢進入菩薩。一旦進入菩薩,你說有沒有功德?菩薩本身就是功德。你說現在你想功…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