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P51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說的不是你法、我法、他法,這叫一心聽說。講經一開始我就說,“諸位仁者,我們共同讀誦、受持”,一定要聽明白,咱們是一樣的,我只是看的多一點,我不敢說我是法師,證悟多高,我的證悟還不如你們,在證悟上我還得向你們學習。這裏有很多隨喜功德,我們把握得住,不犯一些違逆佛法的事情。我們學佛做人是基礎,這個人口德非常好,從不說別人缺點毛病,好人你也對他挺好,壞人你對他也挺好,說到《法華經》時你自然不會犯這個毛病。你這人在習性上就沒有,有的人專門愛看事非,愛說是非,是習性,你說我也知道《法華經》好,但是忘了,被習性所轉,走慣腿了,說慣嘴了,看那個好,擡腿就往那跑,我說世間法怎麼去做,非常重要。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我們受持、讀誦、跟別人講《法華經》,都有功德。但是做功德事,無有功德想,是真功德。做了一點小事,揚了滿天下,沒有功德。或者把這功德背起來,裝在腦袋裏,溶到血液裏,那你就背著去吧,人天福報,咱們共勉

  這時,佛對常精進菩薩說,若有受持《法華經》當得功德。你讀誦叁千遍、一萬遍那還是念,不如你受持一點多。當得八百眼功德,宇宙衆生有十二類,眼看前不能看後,不具足功德,看前叁百,左右各二百五十,共八百功德。我們耳朵可聽四面聲音,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我們的舌頭也具足一千二百功德,什麼味都會嘗,什麼話都會說,功德就是它的功能。鼻子也是八百功德,順風能聞著,逆風聞不著,等等這叫六根具足,六根都具足,六根都健康。有人說我念了叁遍了,我怎麼什麼也看不著,佛爲什麼還說呢?這裏有一個問題,佛說的對,凡是得到法空的人,一定是禅定高手,就是有一定禅定功夫,他在一定禅的基礎上,得到法空後知道《法華經》的真實內容,所以不用他的肉眼,可知上至有頂天,下至地獄,他全都觀見了,名義是肉眼去觀,實際是自性的法眼去觀。所以講《法華經》你光圖功德,給人造地獄去怎麼辦?這是佛說的,你有過失呀,你可以生天,可以成佛道,但是正面和反面是同時的,也可以讓這個人墮落阿鼻地獄,永劫不複,千佛出世沒人度。功德有多大,業報就有多大,它倆是相輔相成的。我和大家說的意思是知道事實,佛講不要輕說《法華經》,不要隨意說《法華經》,知道多少,簡單的說一說,別說懸了,別說大了,說懸了、說大了不能解釋迦牟尼佛的意思,貪求功德,不知實際內容,不了解法空。你看沒有一定禅定功夫,容易讓人起疑惑,一起疑惑這人的業報不可思議,一旦墮地獄怎麼辦?你成佛你去度,怎麼去度?你得承擔他的地獄之罪,他才能出來。所以學佛的人不得不慎,不要貪求功德,一定要根基成熟,給有功德的人,修到法空的境界,把佛經講的一聽就明白。我在講法時,爲方便故,把佛經上語句直接解釋爲佛說或菩薩說,可理解爲按佛或菩薩的法意說。如果有業報,我背著,與你們一點關系也沒有。你講《法華經》你得有這個誓願,一切的業報都你背著,功德都回向給諸位,你這才敢講,得有這個決心。如語者、實語者,說出佛的本來之意,聽法的光是這些衆生麼?人天還有呢,還有一些菩薩擁護道場呢,不得不慎,不是不讓你講,不讓你輕易講。不帶有功德想去講,貪求功德就有業報跟著,這種貪念很可怕,這種貪念不去除,給自己帶到哪裏去了?能不能成就?能,但是得把你的業報先報完了。天地無瑕疵,有瑕疵不叫天地;佛法無瑕疵,有瑕疵不叫佛法;極樂世界沒有瑕疵,有瑕疵去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不叫極樂。這個事情非常公道,不是人用思維想出來的,不是用思維度量的。這一品是法師品,我講我自己的感受,我要以此自勉,不針對任何人。

  耳功德在哪裏,修行人進入深禅次定,耳界先開,耳界打不開,你自性的法耳不開,同樣不是指肉耳聽,讀千遍萬遍我耳朵還是聽不見,必須是自性耳朵。開耳界之後,才聽得到,開耳界的人,人間私語,若天之雷,自己的呼吸,若江河奔騰,狂風暴雨。佛說的功德在哪呢?你好好修,你必然具足耳功德一千二百,修到那六根功德具足。佛說我們若有人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者,成就八百鼻功德。鼻功德是什麼香味都知道,這些功德是我們自性具足的東西,表現在我們身上時,爲八百功德到一千二百功德,一千二百功德爲圓滿,可是我們自性當中的功德都是具足的,而且都是一千二百功德,眼睛缺四百功德,耳朵缺四百功德。心是八識田,心不是我們的思維意識,八識統稱爲心。一般修禅的找到這就算行了。我們名義上叫修心,實則是修性,性可稱第九識,或叫真正的你,它具足一切,萬徹萬能,沒有它辦不到的。我們修來修去就是讓它去成就,脫離叁界成佛做主,在宇宙中永恒,是它永恒,我們這個性在心裏埋著,在第八阿賴耶識裏藏著。我們這第八阿賴耶識裏善報、惡報全有,善、惡相報都得去報,取消八識田裏的惡報,讓善業增長,善業充滿時,第九識出現,也叫我們的自性出現,自性圓滿才是佛的圓滿,自性不圓滿或圓滿的程度不一樣,就是你果位的不一樣。什麼叫“菩提道上來”,菩提分一果羅漢、二果羅漢,道是果位,沒有果位的人哪來的菩提,到你成佛那天,都是成就不同層次的道,所以我們自性當中本來就具足這些功德,落到我們人身上就有這些功德。具有這些功德幹什麼?凡是能講這部經的人,必是證得法空之人,證到法空之人,他肯定具備鼻、耳、眼、舌功德,你沒證得這些功德,你沒證到法空,講不出實相,只能以文解義,知道多少說多少可以,但不能解決你的證悟問題。若有讀誦受持《法華經》者得一千二百舌功德,吃東西有的能吃到東西的本味,味覺神經在舌根上,酸甜苦辣你能嘗出來,實際上每一種食物都有一種天香,吃出它的本來味道不容易,修行人確實能吃出來,感到一種天香。有的人舌根處常發奇香,不是說來的,是他修證來的。是世間一切香味不可得到的,這種香是修證過程中自然得到的,所以既是自性中的東西,也是自身當中的東西,你看人是看色相的東西,人家看人是看周圍的氣態、氣質、氣色是什麼樣子。若有讀誦受持《法華經》者得八百身功德,人和人能一樣不?有的人是人在娑婆,身在極樂,身體每時每刻處在極樂狀態。有的人還不服,你修到那了麼?人家累劫修行你知道麼?咱們在座的有多少世出過家,今生還在白衣道上成就道業呢,你才出家幾世。老天最公平,有的人憑腦袋聰明,聰明不是智慧,不等于出世間的智慧,要是聰明能得到智慧,專家、教授、科學家、研究生早都證得果位了。所以行到哪,得到哪,分毫不差,沒得到,就沒行到那,你就得好好修行,用中醫的話說:“人身體比大腦聰明。”如果你說他得到,我沒得到,你是嫉妒心犯了,小心,地獄門開啦,這不是嫉妒的事,你要好好修。也一定能得到。若有讀誦受持《法華經》者,得二百意功德,意根就是我們的思維,成功的人意根無漏,一惡念不起,念念是善念,念念是佛號,念念是佛法。六祖大師說,我心常生智慧,說他意根無量智慧,從自性流出,無量修行的結果,主宰他的思維,你能說他沒有智慧麼?你說六祖一個大字不識,什麼經到他那就會講,具備意功德,累劫修行的結果。你說我怎麼不行,他怎麼行,你累劫沒具備那個功德,必須老老實實從當下入手,必然成功。所以我們讀誦《法華經》,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分別有功德,只要去受持,老老實實去行做,我們都有成就。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這是釋迦牟尼佛開始講自己怎麼受持《法華經》的,自己說的到,自己一定做的到。釋迦牟尼佛講的法是什麼?是自己的修證過程。把自己的修證過程和度衆生的過程,用度衆生的形式說出來,阿難記錄下來爲經。不要認爲佛隨意說法,隨意說法是無量劫修行遇到的問題,怎麼對治的,遇到什麼樣衆生,說什麼法。不是佛法的全部,哪部經都不是它的全部,包括《大方廣佛華嚴經》,可不是我們人類所知,還有無量寶藏,是我們肉身的人無法想象的,你無法理解佛家的秘藏,因爲它超越你的思維。哪個佛國土的菩薩都有願力,隨佛度衆生。得大勢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這位菩薩是非常勇猛的,將來極樂世界佛菩薩來接你的時候,大勢至菩薩是手捧蓮臺,你念著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進入蓮臺,觀世音菩薩是來鑒證,接的是不是你,觀世音菩薩說是你,阿彌陀佛說把你接走,大勢至菩薩的蓮臺立刻打開,你淨念六字弘名立刻被吸進蓮臺。你淨念用不到十念的時間,就進入蓮臺,淨念是你神識在念。有人說佛國土離我們十萬八千佛國土這麼遠,怎麼能去了?佛不來接,誰也去不了,只要佛來接,怎麼去不用你操心,超光速,而是須臾之間就到,就像串門,東家上西家,用現在科學測知不了神通,神通可以超越科學,佛家不否認科學,世間法科學是正確的,要相信科學。現在一些人把佛教當成知識教、當成哲學統統不全面。

  常不輕菩薩品就是釋迦牟尼佛講自己怎麼受持《法華經》的,釋迦牟尼佛說自己過去生中,曾出家修行,那時正處末法時代,末法不是法末而是人心末,那個時侯多一些增上慢比丘,增上慢比丘有一夥人,這時有一位常不輕菩薩受持《妙法蓮華經》,他爲引導這些衆生,怎麼辦的呢?因爲不能直接對他們說你別增上慢了,所以他見到出家人就叩頭,禮拜。說你們都是未來彿,我不敢輕慢你們,我給你們授記,然後禮拜、叩頭。但是他們卻打他、罵他,說你這個小出家人有什麼資格給我們授記,等你成佛,我早都成佛了。這些增上慢比丘,你越恭敬他,他脾氣越大,要是打他們一頓就消停了,但是常不輕菩薩受持《法華經》還不能打他們,所以還得去恭敬他們,最後讓他們知道,這世上還有這麼謙下…

《妙法蓮華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