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P51

  ..續本文上一頁經,吾人根性還不及二乘人,又如何領略華嚴經呢?佛初成佛時,世界上根本沒有佛,所以人不能接受太深奧的道理。現在一切人都知道有佛法了,曉得有大乘、小乘佛法,我們的自性本來已種下大乘的種子,所以現在得聞大乘佛法。

  佛又謂舍利弗,因爲衆生不能完全接受大乘妙理這因緣,你應知十方諸佛及釋迦如來都是用這方便權巧的法門,在這唯一佛乘法上,分別說爲叁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實沒有叁乘、一乘之分,乃因衆生的根性不及而說叁乘,叁乘最終目的乃是希望衆生早成佛道。

   佛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長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複頓弊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棟傾斜 基陛隤毀 牆壁圯坼 泥塗池落

  覆苫亂墜 椽梠差脫 周障屈曲 雜穢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鳥鵲鸠鴿 蚖蛇蝮蠍 蜈蚣蚰蜒

  守宮百足 鼬狸鼷鼠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蜣螂諸蟲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幹 咀嚼踐踏

  哜齧死屍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競來搏撮 饑羸幛惶

  處處求食 鬥诤擄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變狀如是

  處處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惡鬼 食啖人肉 毒蟲之屬

  諸惡禽獸 孚乳産生 各自藏護

  佛悲心切切,唯恐衆生仍未明白其道理,故再以偈頌重說一遍。

   偈頌有四個字、五個字、六個字或七個字各種,以偈頌把前文所載的道理重說一遍,或未詳說者再以偈頌詳說一遍:

  “譬如長者,有一大宅”: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是一大宅。叁界無安,猶如火宅。猶如我們的身體,有偈雲:“人身好比一間房,口爲門戶眼爲窗,四肢好比房四柱,頭發譬如山房草,趁著好時勤修補,莫待倒塌著了忙。”人身好比房子,要趁身體健康時修道,常參禅打坐、禮佛、誦經、持咒。一生之計在于勤,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應早起,四時起床,漱洗後就應打坐,早上萬籁俱寂,在這時候打坐很容易與道相應。坐禅完畢,拜佛是最佳的運動,使血液運行。拜佛後念經,使呼吸氣調和。繼而持咒,心中默念是金剛持咒,一切已辦,即開始一天的工作。下午下班後,又來佛教講堂,學習中文,實在獲益匪淺。

  “其宅久故”:叁界從無始以來已存在故謂“久”,叁界亦非現在新造成的,故謂“故”。“而複頓弊”:譬喻人身會衰老,各器官功能衰退。“堂舍高危”:“堂”譬喻色界,“舍”譬喻欲界,在叁界中易失人身。從色界、欲界中隨時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道,故謂“高危”。“柱根摧朽”:“柱根”譬喻人的兩條腿,如柱支撐整個身體。“摧朽”即生老病死四相遷變,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有四相遷變。“梁棟傾斜”:譬喻我們的脊背,已彎曲不中用了。“基陛隤毀”:言這造業的人身,終會敗壞。

  “牆壁圮坼,泥塗阤落”:譬喻人的皮膚衰老,皮膚如泥塗,會變壞。“覆苫亂墜”:“覆苫”是用以蓋房子的草,譬喻須發,須發都已亂墜。“椽梠差脫”:“椽梠”譬喻骨節,骨節差脫。“周障屈曲,雜穢充遍”:即人體內小腸、大腸等屈曲,充滿糞便汙穢之排泄物。

   人身體爲四大假和合而成,身體敗腐則四大分散,地、水、火、風各有所還,歸于變滅。人應認清人生,不爲此身作奴隸,而不知覺悟。我曾說:“人生七十古來少,先除少年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一半睡著了。”人初出生到十歲時,少不更事;六十歲以後,年紀老邁亦不中用了;中間光景,還有一半時間是睡覺的,人生實際有作爲的時間實在不多。以上是人生的真理,曉得人生的真理,身心有所寄托,便會樂而忘饑。

  “有五百人,止住其中”:即五道衆生(天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住在這叁界火宅中。

  “鸱枭雕鹫”:鸱枭是不孝鳥,初出生即反食其母。這母鳥被其子所噬,可算是果報,因它宿世中不孝順父母,所以今生被其子所食。“鸱”以老鼠爲食。中國人認爲見到這種鳥是不吉祥的預兆,此鳥亦叫貓頭鷹,所謂:“野貓進宅,無事不來”,所以人人都不歡迎這種鳥。人如果自尊自大,在家不孝順父母,果報就是轉生爲“鸱枭”。“雕鹫”都以動物屍體爲食,這些鳥前生爲人時,都是好高骛遠,一無所成,在世上毫無貢獻,由于他好高骛遠,故轉生爲飛禽。

   “鸱、枭、雕、鹫、烏、鵲、鸠、鴿”等八種鳥譬喻五鈍使:“貪、嗔、癡、慢、疑”中之“慢”,這些鳥前生爲人時,常恃勢淩人,或恃財富,或恃才幹,或恃智慧,自視甚高,而輕視他人。“雕”是一種體形龐大的鳥,能飛到高空,嘴巴紅色,以小動物如兔、雞等作食物。“鹫”身爲黃色,常吃腐壞之物,如已腐化的動物屍體。“烏”即烏鴉,是孝鳥,烏鴉反哺,雖是孝鳥,但性驕傲。“鵲”是喜鵲,烏鴉身是全黑色,而喜鵲身是半黑半白色。中國人認爲喜鵲是吉祥鳥,見有喜鵲飛來,就是吉祥之兆,有喜事臨門,所以人人都歡迎這種鳥。“鸠”不食蟲,而只食糧食。“鴿”自以爲最漂亮、自作多情。以上八種鳥譬喻貢高我慢。有八種驕傲:(一)“鸱”譬喻逞強驕傲。(二)“枭”譬喻性驕傲,它爲人時自恃生于大姓之家門。(叁)“雕”譬喻爲富驕傲,自以爲比別人富有。(四)“鹫”譬喻自在驕傲,覺得自己能無拘無束,無挂無礙,吃的盡是壞東西,他認爲這樣是修苦行,覺得很自在,其實是無益苦行而已。(五)“烏”譬喻壽命驕傲,雖然壽命不很長,但自覺長壽,故有此壽命驕傲。(六)“鵲”譬喻聰明驕傲。(七)“鸠”譬喻行善驕傲,以吃素而自傲。(八)“鴿”譬喻美色驕傲。以上八種驕傲譬喻五鈍使中之“慢”使,即是常存我慢心,自以爲比旁人更勝一籌。

   “蚖、蛇、蝮、蠍、蜈蚣、蚰蜒”:“蚖”是黑蛇,有劇毒。“蛇”的毒氣很厲害。“蝮”身寬叁寸,長叁至四寸,形如蜘蛛,頭如人的大拇指,也是一種毒蛇。“蠍”也是一種會螫人的蟲子。“蜈蚣”頭部赤紅色,頭不是紅色,則爲“蚰蜒”,是有劇毒的蟲。在中國北方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時,五月初一到山上采艾草,用以塞在耳孔,防止蚰蜒鑽進耳朵中。若被蚰蜒鑽進,人會喪命。蚰蜒年久,會化成精魅。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是民間采藥的時間,所采的草藥可作藥材用。“蚖、蛇、蝮、蠍、蜈蚣、蚰蜒”都是譬喻五鈍使中的“嗔”,“嗔”有劇毒,故人不可有嗔恨心。

   “守宮、百足”:“守宮”即蝦蜒,在牆壁上住的爲“守宮”,在水邊住的爲“蝦蜒”。傳說中國古時,皇帝爲防止妃嫔不忠于他,有不軌行爲,用“守宮”的血,塗于妃嫔的臂上,若妃嫔無不淨行,血點是不會脫掉的,故這種蟲叫“守宮”。“百足”身有多足長叁至四寸,呈黑色,有毒的蟲。

   “鼬、狸、鼷鼠”:“鼬”是一種身長叁尺的動物,若被野狗襲擊,身便放出臭味,而得脫身,免被狗所噬。這種動物有大尾巴,人常用它尾巴上的毛製毛筆。中國有狐仙和黃仙,“鼬”是黃仙,身黃色,壽命到一千年,身變黑色,一萬年,身變白色成仙。一百年壽命,就會有神通。“狸”是一種野貓,以雞鴨爲食。“鼷鼠”又叫甜口鼠,人被這種鼠咬也不痛。以上篾種動物譬喻五鈍使中的“癡”。“守宮、百足”是無智慧的蟲,譬喻獨頭無明。“鼬狸、鼷鼠”譬喻相應無明。

  “諸惡蟲輩,交橫馳走”:以上所述的幾種蟲鼠譬喻獨頭無明及相應無明,于叁界中的惡相,此起彼落,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不淨流溢”:譬喻人縱使把外表修飾得整潔,但身體內仍載著糞便,人還是愚癡地執著這臭皮囊,視之如珍寶。以上的蟲鼠就是譬喻人的愚癡。人在不淨處仍貪著不淨而不自知,而這些不淨物到處流溢。

  “蜣螂諸蟲,而集其上”:“蜣螂”是活在牛糞中的一種蟲,它活在糞便中怡然自得,甚至以糞便供佛,但因爲誠心可嘉,佛亦慈悲接納。由于它能供佛,來生得以轉生爲人,可是宿世業障深重,就算生得人身,只可作聾殘闇啞等下賤人。蜣螂聚居在糞堆中,若你想把它搬到香油缸中,即不能適應而死。我們人學習佛法,要學真正的道理,不可像“蜣螂”活在糞便中,仍不知醒覺。

  “狐狼野幹”:“狐”即狐狸,中國人對狐狸精都耳熟能詳,狐狸精能使人意亂情迷。中國人常以狐狸精譬喻壞女人,常誘惑男人。狐狸天性多疑,初冬水結薄冰,狐狸走于冰上,每走一步,聽一聽,若無聲音即冰已堅固到可以走于其上,故說狐狸多疑。“狼”性凶殘,形狀如狗,狼能吞噬一百斤的豬。當我在南京的空青山住時,一夜,從龍潭歸途中,遇見一群狼,它們沿途跟著我,但並沒有向我襲擊,我便爲它們授皈依,所以我的弟子中,亦有二十多頭狼弟子。“野幹”是狐狸的混種,狐狸已夠聰明,它比狐狸更聰明,住于懸崖或高樹上,行動時郁是成群而出,並且發出特別的怪聾,使人聞聲喪膽,其它獸類也不敢接近。

  “咀嚼、踐踏”:“咀嚼”,有少量食物時慢慢咀嚼。“踐踏”,有大量食物時,不知愛惜加以踐踏。我們對物件應珍惜,否則,本來多也會變少。“哜齧死屍,骨肉狼藉”:用手扯開死屍大嚼,狼吃東西後一片狼藉,到處都肮髒汙穢。

  “由是群狗,競來搏撮”:狗群亦來爭食骨肉,你爭我奪,互不相讓。

  “饑羸慞惶”:不懂佛法爲“饑”,法身不圓滿爲“羸”,一般未聞佛法的人都可謂之“饑羸”。

  “處處求食”:狗群互相爭食骨肉,譬喻五鈍使中之“貪”使。

  “鬥诤擄掣”:發言論判決是非之理。

  “啀喍嗥吠”:怒目而視爲“涯”,動物露齒以示威勢爲“ 喍”,“嗥”即大叫,“吠”是狗吠,譬喻五 鈍使中“疑”使。

  “其舍恐怖,變狀如是”:五蘊宅中,狀甚恐怖。

  偈頌開始到此爲止,仍是說及五鈍使:貪、嗔、癡、慢、疑,把人都支配得顛倒是非,難以自拔。故修道必須除去五鈍使。

  “…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