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處處皆有,魑魅魍魉,夜叉惡鬼,食啖人肉L:“處處”可謂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亦可謂人本身。叁界都充滿夜叉、惡鬼、魑、魅、魍、魉,或五欲中充滿色、受、想、行、識,或四谛(苦、集、滅、道),都充滿魑魅魍魉。“魑”是山精,住于山中的妖怪,“魅”是居于宅中盡做怪事的妖怪,即鬼魅。“魍、魉”由樹木或石頭化成的精怪,人的中指出血,滴到石頭上,石頭借著人的精氣,就會化爲精怪。“魍魉”巨大如高山,晚間才出現,到雞鳴破曉,才會退沒。魑魅是矮小的鬼,大約高叁尺。但魍魉則很高大,高叁、四丈甚至叁四十丈高。“魑、魅、魍、魉、夜叉惡鬼”都是譬喻五利使,五利使使人顛倒,執著胡作妄爲:(一)身見:執著自己的身體,注重修飾這個臭皮囊,誤認這假身爲真我,其實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才是“真我”,亦即如來藏性都是“真我”。“真我”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修行人切勿認假作真,要除“身見”,看破放下。(二)邊見:執斷執常,這是外道知見,或認爲人死如燈滅,撥無因果。或認爲人如草木,生者自生,死者自死,即斷見。常見是生而爲人,則生生世世爲人,生而死,死而複生爲人。“邊”即不合乎中道,強詞奪理。(叁)戒禁取見:是外道所修的一種戒,非因計因,非果計果;他妄稱修無益苦行可得涅槃。其實是有些旁門外道,因修苦行而得天眼通,見畜生都可往生天道,便學習畜生的生活習慣,爲修行法門,例如:牛戒,謂牛所以能生天,皆因以草爲食,以爲食草是最清潔的齋戒,故持牛戒,亦以草爲食。持狗戒者,以狗爲人看守門戶是有功勞,故效法狗的行動及住在狗屋中。以上是持牛、狗戒的外道,因修這無益苦行,其中亦可生天,即法華經中所說的“離地一尺、二尺”。離地一尺即生欲界天,離地二尺即生色界天。這外道修戒,但有所執著,非佛家之無漏淨戒。另一種外道是以豬作典範,躺在地上,用灰塗遍全身,教人認不出他的本來面目。又有另一種外道睡釘床,認爲就算被釘刺破皮也不怕,是難得的苦行。又有一種苦行,以繩子倒懸身體而睡。還有一種苦行,以泥土爲食,認爲這樣才是天然生活。以上都是戒禁取,所行是無益的苦行。(四)邪見:違反正道的知見,例如修道人應孝順父母,邪見的人認爲生兒育女是爲人父母的本份,故不用孝順父母。正道主張不殺生,他則鼓勵殺生。偷盜是不合法,他則教人家偷盜。邪淫是不正當的行徑,他則教人邪淫。人不應該妄語,他則教人打妄語。五戒中不飲酒戒,他卻認爲飲酒是無可厚非。亦有謂五戒中戒酒,沒有戒煙,故可抽煙。邪見人反對吃素,認爲馬、牛、羊等畜生天生而被人作食,何必暴殄天物呢!總而言之,邪見者盡是邪知邪見,一切知見皆違反正道。(五)見取見:對外物見而生自私心,欲據爲己有。以上的五利使把人真正的智慧遮蓋,故學佛人士必須以智慧劍斷五利使,始可超出叁界。以上只是略說五利使,若要詳說之,則說之不盡。
何以牛、狗、豬、雞等畜生可生于天呢?牛耕田,爲廟上工作,而立功,故可生天。狗忠心爲主,救主立功,故可生天。豬和雞都是被人送到廟上放生,而得生天。外道人有天眼通者,只見此等畜生生天,而不明其生天之因緣,誤會學它們的行徑和日常生活習償就可生天,故效法它們。修道人必須具足擇法眼,明辨是非,擇善而從。“夜叉惡鬼”譬喻五利使之邪見,如夜叉惡鬼只可暗中行事。“人肉”譬喻善報,行善者可得善報。“食啖人肉”譬喻邪見人撥無因果,引導別人盡可爲所欲爲,做盡壞事也不會受惡報所加。“毒蟲之屬,諸惡禽獸”,即前面所述之蟲類及禽獸。“孚乳産生”:“孚”由卵孵化而生,“乳”即胎生。“各自藏護”譬喻世間的因果,必得不失。
夜叉競來 爭取食之 食之既飽 惡心轉熾 鬥诤之聲
甚可怖畏 鸠盤荼鬼 蹲踞土埵 或時離地 一尺二尺
往返遊行 縱逸嬉戲 捉狗兩足 撲令失聲 以腳加頸
怖狗自樂
“夜叉競來,爭取食之”:夜叉是一種捷疾鬼,行動快速,互相爭先恐後地爭取食物。因食物少,而夜叉多,不夠分配,故爭取食之。譬喻撥無因果。“食之既飽”:譬喻邪見成就。“惡心轉熾”:譬喻邪見增長。“鬥诤之聲,甚可怖畏”:所謂“诤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叁昧?”“诤”是勝負之心,背道而馳,起爭心就會生“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生此四相又何以得叁昧呢?譬喻撥無因果的邪論,是甚可怖畏。又譬喻一般人聽聞邪論被迷惑,而致造業,墮至叁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很難出離。“鸠盤荼鬼”:形如冬瓜,無手無腳,叫魇魅鬼,常在人睡著時壓在人身上,使人喘不過氣,甚至把人壓死。譬喻五利使中戒禁取見。“蹲踞土埵”:虛坐即“蹲”,實坐即“踞”,土埵是地勢高的地方。譬喻欲界的六天,外道持牛、狗、雞、豬戒,依戒取修十善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以上屬身業。不貪、不嗔、不癡,屬意業。不惡口、不绮語、不妄語、不兩舌,是屬口業),得生欲界六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的高處。“或時離地一尺二尺”.“或”意不確定,外道依戒取修行得四禅,生到色界天即“離地一尺”,依戒取修四空定生到無色界天,即“離地二尺”。“往返遊行”:“往”譬喻生到色界、無色界中。“返”譬喻生回欲界中。譬喻人如微塵,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在叁界火宅造善業,則生天;造罪業,則墮地獄,轉餓鬼,或生爲畜生,人隨業風飄蕩,而遷徙住處。“縱逸嬉戲”:譬喻人不明白真理,則不能得究竟之樂,所得者都是假快樂。“捉狗兩足,撲令失聲”:是持狗戒的狗,夜叉把這狗兩腳抓著,把狗抛到遠處。譬喻外道妄想修苦行可成就道業,其實持牛戒、狗戒、豬戒、雞戒乃無益苦行,苦行外道非因計因。“以腳加頸”:譬喻外道非果計果。以爲行苦行可得涅槃之樂。“怖狗自樂”:夜叉以使狗驚怖而亂吠爲樂,譬喻外道欲以外道只可暫時降服現前的煩惱。或譬喻得味禅;證得離喜妙樂地(初禅),又叫味禅。
複有諸鬼 其身長大 身形黑瘦 常住其中 發大惡聲
叫呼求食 複有諸鬼 其咽如針 複有諸鬼 首如牛頭
或食人肉 或複啖狗 頭發髼亂 殘害凶險 饑渴所逼
叫喚馳走
“複有諸鬼”:除夜叉外,還有各種不同的鬼。“其身長大,身形黑瘦,常住其中”:譬喻五利使中“身見”,認爲其身充滿叁界,故謂“長”,遍滿五陰(色、受、想、行、識),故謂“大”。自覺滿足,無慚無愧,不修善法,故謂“身形”。因罪惡遍體,故謂“黑”。無德行,故謂“瘦”。“常住其中”:常住叁界中不求出離。“發大惡聲”:譬喻修外道者執重我相,修各種苦行。“叫呼求食”:譬喻外道妄想以執著我相而得涅槃。“複有諸鬼,其咽如針”:另有一種腹大如鼓,咽細如針,譬喻五利使中“見取”,錯認非非想處天之境界爲涅槃。非非想處天壽命雖有八萬大劫,壽終仍要墮落。“複有諸鬼,首如牛頭”:譬喻偏見和身見,生斷、常二見。“或食人肉”:“人肉”譬喻善根,譬喻斷常二見,斷出世善根。“或複啖狗”:譬喻斷世間善根。
何謂出世善根呢?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具足四谛、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等功德,是爲出世善根。世間善根即持五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爲五戒;再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不嗔、不癡、不绮語、不妄言、不惡口、不兩舌,共爲十善。有斷常二見者,則會斷世、出世善根。“頭發髼亂”:譬喻外道。“非常計常”:認爲生而爲神,則永遠是神;生而爲人,則永遠是人;生爲禽獸,永遠是禽獸,永無改變。外道亦有一死永滅之謬論。這些理論皆過猶不及,未能合乎中道,互相矛盾,故謂“頭發髼亂”。“殘害凶險”:譬喻“常見”,破無常真理,而“斷見”則破因緣真理。“饑渴所逼,叫喚馳走”:叁國時曹操領兵出征,中途缺水,曹操爲士兵打氣說:前面十至二十裏處有一默林,各人聽聞酸梅即頓時止渴,故有成語雲:“望梅止渴”。單是望梅可止渴,但畫餅卻不能充饑。“饑渴”是對智慧的饑渴,修道人要有智慧食,禅定飲;不聽經,則無智慧食;不打坐,則無禅定飲,故謂“饑渴所逼”。“叫喚馳走”:“叫喚”譬喻宣唱“斷”見邪論,“馳走”譬喻在六道輪回中生死不息。
夜叉餓鬼 諸惡鳥獸 饑急四向 窺看窗牖 如是諸難
恐畏無量
“夜叉餓鬼,諸惡鳥獸”:譬喻欲界中五利使和五鈍使之煩惱。欲界衆生都是有漏,故不知修道,更不能得禅悅的滋味。“饑急四向”:譬喻外道所修之邪觀無法領悟真理,而他們卻仰慕道果及禅味。“窺看窗牖”。“如是諸難,恐畏無量”:這樣諸難,實在可怕之極。
是朽故宅 屬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間 于後宅舍
忽然火起
“是朽故宅”:譬喻無始故有的叁界無安之所。“屬于一人”:佛以應身到此叁界教化衆生,故“屬于一人”。從佛發心到成佛,經叁大阿僧祇劫,他發無量無邊之誓願:願度一切衆生,了生脫死。故我人身爲佛教徒,應效法佛陀,發無量無邊大誓願,度一切衆生。佛教徒應度父母信佛,所謂:“身得離塵垢,此道方成就”,若能度父母信真理,才是真正孝順,然後度兄弟姊妹,明白真理,遠離邪知邪見。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還到忉利天爲母說地藏經,可見佛陀已成佛,仍不忘度其母。
“其人近出,未久之間,于後舍宅,忽然火起”:釋迦牟尼佛于大通佛時,教化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降伏五濁,完結一切業感,佛遂入涅槃。佛入涅槃後,一切衆生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複現。亦可譬喻佛所教化的衆生已得無生法忍,所謂:“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不再生…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