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处处皆有,魑魅魍魉,夜叉恶鬼,食啖人肉L:“处处”可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可谓人本身。三界都充满夜叉、恶鬼、魑、魅、魍、魉,或五欲中充满色、受、想、行、识,或四谛(苦、集、灭、道),都充满魑魅魍魉。“魑”是山精,住于山中的妖怪,“魅”是居于宅中尽做怪事的妖怪,即鬼魅。“魍、魉”由树木或石头化成的精怪,人的中指出血,滴到石头上,石头借着人的精气,就会化为精怪。“魍魉”巨大如高山,晚间才出现,到鸡鸣破晓,才会退没。魑魅是矮小的鬼,大约高三尺。但魍魉则很高大,高三、四丈甚至三四十丈高。“魑、魅、魍、魉、夜叉恶鬼”都是譬喻五利使,五利使使人颠倒,执着胡作妄为:(一)身见:执着自己的身体,注重修饰这个臭皮囊,误认这假身为真我,其实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才是“真我”,亦即如来藏性都是“真我”。“真我”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修行人切勿认假作真,要除“身见”,看破放下。(二)边见:执断执常,这是外道知见,或认为人死如灯灭,拨无因果。或认为人如草木,生者自生,死者自死,即断见。常见是生而为人,则生生世世为人,生而死,死而复生为人。“边”即不合乎中道,强词夺理。(三)戒禁取见:是外道所修的一种戒,非因计因,非果计果;他妄称修无益苦行可得涅槃。其实是有些旁门外道,因修苦行而得天眼通,见畜生都可往生天道,便学习畜生的生活习惯,为修行法门,例如:牛戒,谓牛所以能生天,皆因以草为食,以为食草是最清洁的斋戒,故持牛戒,亦以草为食。持狗戒者,以狗为人看守门户是有功劳,故效法狗的行动及住在狗屋中。以上是持牛、狗戒的外道,因修这无益苦行,其中亦可生天,即法华经中所说的“离地一尺、二尺”。离地一尺即生欲界天,离地二尺即生色界天。这外道修戒,但有所执着,非佛家之无漏净戒。另一种外道是以猪作典范,躺在地上,用灰涂遍全身,教人认不出他的本来面目。又有另一种外道睡钉床,认为就算被钉刺破皮也不怕,是难得的苦行。又有一种苦行,以绳子倒悬身体而睡。还有一种苦行,以泥土为食,认为这样才是天然生活。以上都是戒禁取,所行是无益的苦行。(四)邪见:违反正道的知见,例如修道人应孝顺父母,邪见的人认为生儿育女是为人父母的本份,故不用孝顺父母。正道主张不杀生,他则鼓励杀生。偷盗是不合法,他则教人家偷盗。邪淫是不正当的行径,他则教人邪淫。人不应该妄语,他则教人打妄语。五戒中不饮酒戒,他却认为饮酒是无可厚非。亦有谓五戒中戒酒,没有戒烟,故可抽烟。邪见人反对吃素,认为马、牛、羊等畜生天生而被人作食,何必暴殄天物呢!总而言之,邪见者尽是邪知邪见,一切知见皆违反正道。(五)见取见:对外物见而生自私心,欲据为己有。以上的五利使把人真正的智慧遮盖,故学佛人士必须以智慧剑断五利使,始可超出三界。以上只是略说五利使,若要详说之,则说之不尽。
何以牛、狗、猪、鸡等畜生可生于天呢?牛耕田,为庙上工作,而立功,故可生天。狗忠心为主,救主立功,故可生天。猪和鸡都是被人送到庙上放生,而得生天。外道人有天眼通者,只见此等畜生生天,而不明其生天之因缘,误会学它们的行径和日常生活习偿就可生天,故效法它们。修道人必须具足择法眼,明辨是非,择善而从。“夜叉恶鬼”譬喻五利使之邪见,如夜叉恶鬼只可暗中行事。“人肉”譬喻善报,行善者可得善报。“食啖人肉”譬喻邪见人拨无因果,引导别人尽可为所欲为,做尽坏事也不会受恶报所加。“毒虫之属,诸恶禽兽”,即前面所述之虫类及禽兽。“孚乳产生”:“孚”由卵孵化而生,“乳”即胎生。“各自藏护”譬喻世间的因果,必得不失。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盘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夜叉竞来,争取食之”:夜叉是一种捷疾鬼,行动快速,互相争先恐后地争取食物。因食物少,而夜叉多,不够分配,故争取食之。譬喻拨无因果。“食之既饱”:譬喻邪见成就。“恶心转炽”:譬喻邪见增长。“斗诤之声,甚可怖畏”: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诤”是胜负之心,背道而驰,起争心就会生“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生此四相又何以得三昧呢?譬喻拨无因果的邪论,是甚可怖畏。又譬喻一般人听闻邪论被迷惑,而致造业,堕至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很难出离。“鸠盘荼鬼”:形如冬瓜,无手无脚,叫魇魅鬼,常在人睡着时压在人身上,使人喘不过气,甚至把人压死。譬喻五利使中戒禁取见。“蹲踞土埵”:虚坐即“蹲”,实坐即“踞”,土埵是地势高的地方。譬喻欲界的六天,外道持牛、狗、鸡、猪戒,依戒取修十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以上属身业。不贪、不嗔、不痴,属意业。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语、不两舌,是属口业),得生欲界六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高处。“或时离地一尺二尺”.“或”意不确定,外道依戒取修行得四禅,生到色界天即“离地一尺”,依戒取修四空定生到无色界天,即“离地二尺”。“往返游行”:“往”譬喻生到色界、无色界中。“返”譬喻生回欲界中。譬喻人如微尘,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在三界火宅造善业,则生天;造罪业,则堕地狱,转饿鬼,或生为畜生,人随业风飘荡,而迁徙住处。“纵逸嬉戏”:譬喻人不明白真理,则不能得究竟之乐,所得者都是假快乐。“捉狗两足,扑令失声”:是持狗戒的狗,夜叉把这狗两脚抓着,把狗抛到远处。譬喻外道妄想修苦行可成就道业,其实持牛戒、狗戒、猪戒、鸡戒乃无益苦行,苦行外道非因计因。“以脚加颈”:譬喻外道非果计果。以为行苦行可得涅槃之乐。“怖狗自乐”:夜叉以使狗惊怖而乱吠为乐,譬喻外道欲以外道只可暂时降服现前的烦恼。或譬喻得味禅;证得离喜妙乐地(初禅),又叫味禅。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身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髼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复有诸鬼”:除夜叉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鬼。“其身长大,身形黑瘦,常住其中”:譬喻五利使中“身见”,认为其身充满三界,故谓“长”,遍满五阴(色、受、想、行、识),故谓“大”。自觉满足,无惭无愧,不修善法,故谓“身形”。因罪恶遍体,故谓“黑”。无德行,故谓“瘦”。“常住其中”:常住三界中不求出离。“发大恶声”:譬喻修外道者执重我相,修各种苦行。“叫呼求食”:譬喻外道妄想以执着我相而得涅槃。“复有诸鬼,其咽如针”:另有一种腹大如鼓,咽细如针,譬喻五利使中“见取”,错认非非想处天之境界为涅槃。非非想处天寿命虽有八万大劫,寿终仍要堕落。“复有诸鬼,首如牛头”:譬喻偏见和身见,生断、常二见。“或食人肉”:“人肉”譬喻善根,譬喻断常二见,断出世善根。“或复啖狗”:譬喻断世间善根。
何谓出世善根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具足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功德,是为出世善根。世间善根即持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五戒;再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嗔、不痴、不绮语、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共为十善。有断常二见者,则会断世、出世善根。“头发髼乱”:譬喻外道。“非常计常”:认为生而为神,则永远是神;生而为人,则永远是人;生为禽兽,永远是禽兽,永无改变。外道亦有一死永灭之谬论。这些理论皆过犹不及,未能合乎中道,互相矛盾,故谓“头发髼乱”。“残害凶险”:譬喻“常见”,破无常真理,而“断见”则破因缘真理。“饥渴所逼,叫唤驰走”:三国时曹操领兵出征,中途缺水,曹操为士兵打气说:前面十至二十里处有一默林,各人听闻酸梅即顿时止渴,故有成语云:“望梅止渴”。单是望梅可止渴,但画饼却不能充饥。“饥渴”是对智慧的饥渴,修道人要有智慧食,禅定饮;不听经,则无智慧食;不打坐,则无禅定饮,故谓“饥渴所逼”。“叫唤驰走”:“叫唤”譬喻宣唱“断”见邪论,“驰走”譬喻在六道轮回中生死不息。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夜叉饿鬼,诸恶鸟兽”:譬喻欲界中五利使和五钝使之烦恼。欲界众生都是有漏,故不知修道,更不能得禅悦的滋味。“饥急四向”:譬喻外道所修之邪观无法领悟真理,而他们却仰慕道果及禅味。“窥看窗牖”。“如是诸难,恐畏无量”:这样诸难,实在可怕之极。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宅舍
忽然火起
“是朽故宅”:譬喻无始故有的三界无安之所。“属于一人”:佛以应身到此三界教化众生,故“属于一人”。从佛发心到成佛,经三大阿僧祇劫,他发无量无边之誓愿:愿度一切众生,了生脱死。故我人身为佛教徒,应效法佛陀,发无量无边大誓愿,度一切众生。佛教徒应度父母信佛,所谓:“身得离尘垢,此道方成就”,若能度父母信真理,才是真正孝顺,然后度兄弟姊妹,明白真理,远离邪知邪见。释迦牟尼佛成佛后,还到忉利天为母说地藏经,可见佛陀已成佛,仍不忘度其母。
“其人近出,未久之间,于后舍宅,忽然火起”:释迦牟尼佛于大通佛时,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降伏五浊,完结一切业感,佛遂入涅槃。佛入涅槃后,一切众生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复现。亦可譬喻佛所教化的众生已得无生法忍,所谓:“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不再生…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