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爾時忉利諸天。先爲彼佛于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坐。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衆天華。面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于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爲供養佛。常擊天鼓。其余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于滅度。亦複如是。
佛告訴會上的比丘,大通智勝佛的壽命,有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
當大通智勝佛端坐其道場,破除一切魔軍之後。凡是修道證果的人,都要經過魔考的一關。釋迦牟尼佛如何成無上正等正覺呢?就是要經過魔考。當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魔王派了一群變化成美豔的少女,來擾亂佛的禅定。這時,佛已斷一切欲念和妄想,遠離諸系縛。觀宇宙間萬事萬物如夢如幻,何況面對著這一群美女?更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佛即時對她們說:“你們現在雖然長得青春美麗,但是當你們年老時,就會發白面皺,像老太婆一樣,而容貌醜陋不堪,你們只不過是一些盛滿汙穢的臭皮囊!”當魔女一聽佛這麼說,便知道她們的美人計用不上,于是她們互相看看自己的形貌,果然,變得又醜又老,于是嚇得拔腿就跑。
所有一切佛成道之前,都要經過這一種的考驗,故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才能達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時,大通智勝佛結跏趺坐,身心不動,入甚深禅定,但還未成佛道,故佛法還未出現于前。如此經過了一小劫,乃至十個小劫,佛法還未現前。
當爾之時,忉利天上的天人,爲此佛准備了天衣敷設菩提樹下,師子之座,座高一由旬(四十裏)。佛即時坐到此座上,將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時諸梵天王雨諸天華,散落于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陣陣的香風把萎謝的花朵吹去,新的天華又缤紛而下,繼續不停的滿了十個小劫,如此供養于佛。乃至佛滅度以後,他們還是照常的雨下天華。
同時,四王諸天常擊天鼓鳴天樂供養佛,甚至于其它的諸天也常作種種諸天之樂,如此滿十個小劫,乃至佛滅度,無有停止。
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諸比丘們說:大通智勝佛經過十個小劫,佛法才出現于前,他才真正的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廣爲衆生,轉大*輪。
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日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舍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其祖轉輪聖王。與一百大臣。及余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隨至道場。鹹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當這位佛還未出家之前,他有十六個兒子。第一個長子,名叫智積,他具足大智慧。每一個兒子都有他種種不同功德寶福德貴,具足奇異的享樂珍玩。可是當他們聽到其父親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立刻舍去所有珍貴的舒適寶玩,前往佛成道之處(菩提樹下)。其母親心愛不舍故痛哭流涕,和他們一起去見佛。爲什麼其母如此傷心呢?因爲她的十六個兒子,皆要離開她而去跟佛修道。
當時,其祖父是一位轉輪聖王,帶領著一百個大臣及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而至佛的道場,來親近大通智勝佛,恭敬供養,尊重贊歎佛。他們到達佛所,五體投地,頭面接足,恭敬頂禮,向佛圍繞叁匝,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然後,以一首偈頌來贊歎佛。
大威德世尊 爲度衆生故 于無量億劫 爾乃得成佛
諸願已具足 善哉吉無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體及手足 寂然安不動 其心常憺怕 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 安住無漏法 今者見世尊 安隱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稱慶大歡喜 衆生常苦惱 盲瞑無導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衆
從冥入于冥 永不聞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隱無漏道
我等及天人 爲得最大利 是故鹹稽首 歸命無上尊
世間上有最大威德的世尊,爲救度十方一切六道受苦衆生,而經過無量億劫,莊嚴萬行才能得成佛道,具足圓滿從前所發的誓願。所以說,若人真正要發心修道,必須要發大誓願,若能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發大誓願,那是最好的。因爲十方諸佛成就佛果皆發無上的誓願及廣大的菩提心,爲什麼我們在修道上耐不得苦?或者生退轉心?原因是我們沒有真正拿出真心來修道,未曾發金剛堅固般若波羅蜜的誓願心。我們不能堅持自私自利,趣向小乘法,那就不能作一個出類拔萃的受人尊敬者了。
佛是最善、最無上的吉祥殊勝者,世間上很希有的。佛能入甚深禅定,如此,經過十個小劫那麼長久的時間,但是他的身體手足,仍靜然安住不動。他的心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沒有一點汙染的塵垢,故無散亂。佛畢竟得到永恒的圓覺,安住在常寂光中,以無漏的法,開示二乘。如今我們得見世尊,安隱的成就佛道,故得到良善的利益,所以表露我們的慶祝和大歡喜。
一切六道衆生常受盡苦惱焦迫,如一盲人,失去指引的導師,不認識離苦的要道,不知如何出生死輪回,在漫長的歲月中,造盡許多罪業。在惡趣中顛倒沈淪的衆生被無明業縛遮蓋了智慧佛性,罪業所障,故不能聽聞佛的洪名。
如今佛得到最無上、安隱的佛道,我等及一切天人衆如暗有燈,皆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我們五體投地,頭面接足的一心歸命無上世尊。
當我們一心皈依佛法僧叁寶,即是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首先要學習如何去除“我相”。譬如要舍己爲人,不存損人利己的心等等...。一切煩惱,皆由執著我相貪欲而起,但是要做到無我相,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身心性命皈依叁寶,依著佛所說的法去修行、去吃苦、去做。必定能舍離我執及叁毒諸煩惱,得永恒的無爲快樂和不受後有的自由。
爾時十六王子偈贊佛已。勸請世尊轉于*輪。鹹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重說偈言。
當十六位王子贊歎佛之後,他們又再請佛轉妙*輪。何謂轉*輪呢?演說四谛十二因緣,乃至六波羅蜜經典教義,解說佛法的義理,皆是轉大*輪;還有多方面的離苦得樂、四禅八定等等。轉大*輪,例如護持叁寶、贊歎叁寶、宣揚佛教、勸他人信仰佛教等等,這都是在轉利益衆生*輪。 十六位王子又異口同聲的說:“世尊!請您爲我們說無上的佛法,令我們一切衆生得到安隱。請您憐愍和饒益一切諸天人。”接著,又說出偈頌贊佛:
世雄無等倫 百福自莊嚴 得無上智慧 願爲世間說
度脫于我等 及諸衆生類 爲分別顯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衆生亦複然 世尊知衆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樂及修福 宿命所行業
世尊悉知已 當轉無上輪
佛爲出世聖雄。世間的大雄主,無能比的大聖尊!以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福田,萬德莊嚴相好,圓滿威儀。佛是世間無上的大聖雄,故能稱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因爲佛在叁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百劫中栽培圓滿莊嚴的相好,佛所得到的智慧是無上的,故祈佛能爲世間一切衆生說出微妙法,令我等速離苦海,早登覺岸。爲十二種類各種因緣所生衆生,都顯示分別明嘹,令我等得到無上的智慧,佛果菩提。
若我等皆成佛道,一切六道衆生悉皆如是。世尊深深明了一切衆生心所念和所願,佛能全知他們有多少的智慧力,想要得多少的善樂,積集多少的福德,造了多少的罪業,故佛悉知悉見,現在應知是他當轉大*輪的時候。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衆生各得相見。鹹作是言。此中雲何忽生衆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諸比丘:“當大通智勝佛初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都現六種震動。這時,所有國土中間凡是幽暗的地方,日月常不能照射到的範圍,如今都現出光明,在此處的衆生,皆得明見一切,他們即說:“從何來的衆生呢?”(其實,他們從前在黑暗中,有亦不見,故說沒有衆生存在。現在有了光明,才見到旁的衆生。)
又在這些國土的範圍內,所有天宮乃至梵天宮殿,皆現六種震動,得到光明普照,遍滿了整個世界。這種的光明超勝所有天人光、日月光幾千萬倍。”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當爾之時,東方有五百萬億國土中的梵天宮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勝過通常的光有幾千萬倍。這時所有諸梵天王,都生出疑念:“如今我們的宮殿有如此的光明,這是往昔所未曾有的,是何因緣,能現出如此的瑞相呢?”
因此,所有的諸梵天王各自互相詢問,共同討論這放光照耀的一件事。這時在諸梵天王衆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叫救一切,爲所有的諸梵天衆,而說出一首偈頌: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我們所有的宮殿,得到光明普照,此不可思議的光明是從未曾有的,這是什麼因緣呢?我們都共同去找尋這光明的來源。依我推測,這也許是某一位大德聖人出世了,或者有佛出現于世,因而有如此的光明,遍照十方國土。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襟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輪。
當爾之時,東方五百萬億國土的諸梵天王,都隨身帶著他們的宮…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