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P70

  ..续本文上一页。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佛告诉会上的比丘,大通智胜佛的寿命,有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当大通智胜佛端坐其道场,破除一切魔军之后。凡是修道证果的人,都要经过魔考的一关。释迦牟尼佛如何成无上正等正觉呢?就是要经过魔考。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魔王派了一群变化成美艳的少女,来扰乱佛的禅定。这时,佛已断一切欲念和妄想,远离诸系缚。观宇宙间万事万物如梦如幻,何况面对着这一群美女?更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佛即时对她们说:“你们现在虽然长得青春美丽,但是当你们年老时,就会发白面皱,像老太婆一样,而容貌丑陋不堪,你们只不过是一些盛满污秽的臭皮囊!”当魔女一听佛这么说,便知道她们的美人计用不上,于是她们互相看看自己的形貌,果然,变得又丑又老,于是吓得拔腿就跑。

   所有一切佛成道之前,都要经过这一种的考验,故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才能达到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大通智胜佛结跏趺坐,身心不动,入甚深禅定,但还未成佛道,故佛法还未出现于前。如此经过了一小劫,乃至十个小劫,佛法还未现前。

   当尔之时,忉利天上的天人,为此佛准备了天衣敷设菩提树下,师子之座,座高一由旬(四十里)。佛即时坐到此座上,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诸梵天王雨诸天华,散落于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阵阵的香风把萎谢的花朵吹去,新的天华又缤纷而下,继续不停的满了十个小劫,如此供养于佛。乃至佛灭度以后,他们还是照常的雨下天华。

   同时,四王诸天常击天鼓鸣天乐供养佛,甚至于其它的诸天也常作种种诸天之乐,如此满十个小劫,乃至佛灭度,无有停止。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大通智胜佛经过十个小劫,佛法才出现于前,他才真正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为众生,转大*轮。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日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当这位佛还未出家之前,他有十六个儿子。第一个长子,名叫智积,他具足大智慧。每一个儿子都有他种种不同功德宝福德贵,具足奇异的享乐珍玩。可是当他们听到其父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立刻舍去所有珍贵的舒适宝玩,前往佛成道之处(菩提树下)。其母亲心爱不舍故痛哭流涕,和他们一起去见佛。为什么其母如此伤心呢?因为她的十六个儿子,皆要离开她而去跟佛修道。

   当时,其祖父是一位转轮圣王,带领着一百个大臣及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而至佛的道场,来亲近大通智胜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佛。他们到达佛所,五体投地,头面接足,恭敬顶礼,向佛围绕三匝,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然后,以一首偈颂来赞叹佛。

  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 寂然安不动 其心常憺怕 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世间上有最大威德的世尊,为救度十方一切六道受苦众生,而经过无量亿劫,庄严万行才能得成佛道,具足圆满从前所发的誓愿。所以说,若人真正要发心修道,必须要发大誓愿,若能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发大誓愿,那是最好的。因为十方诸佛成就佛果皆发无上的誓愿及广大的菩提心,为什么我们在修道上耐不得苦?或者生退转心?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拿出真心来修道,未曾发金刚坚固般若波罗蜜的誓愿心。我们不能坚持自私自利,趣向小乘法,那就不能作一个出类拔萃的受人尊敬者了。

  佛是最善、最无上的吉祥殊胜者,世间上很希有的。佛能入甚深禅定,如此,经过十个小劫那么长久的时间,但是他的身体手足,仍静然安住不动。他的心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没有一点污染的尘垢,故无散乱。佛毕竟得到永恒的圆觉,安住在常寂光中,以无漏的法,开示二乘。如今我们得见世尊,安隐的成就佛道,故得到良善的利益,所以表露我们的庆祝和大欢喜。

  一切六道众生常受尽苦恼焦迫,如一盲人,失去指引的导师,不认识离苦的要道,不知如何出生死轮回,在漫长的岁月中,造尽许多罪业。在恶趣中颠倒沉沦的众生被无明业缚遮盖了智慧佛性,罪业所障,故不能听闻佛的洪名。

  如今佛得到最无上、安隐的佛道,我等及一切天人众如暗有灯,皆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五体投地,头面接足的一心归命无上世尊。

  当我们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即是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首先要学习如何去除“我相”。譬如要舍己为人,不存损人利己的心等等...。一切烦恼,皆由执着我相贪欲而起,但是要做到无我相,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身心性命皈依三宝,依着佛所说的法去修行、去吃苦、去做。必定能舍离我执及三毒诸烦恼,得永恒的无为快乐和不受后有的自由。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当十六位王子赞叹佛之后,他们又再请佛转妙*轮。何谓转*轮呢?演说四谛十二因缘,乃至六波罗蜜经典教义,解说佛法的义理,皆是转大*轮;还有多方面的离苦得乐、四禅八定等等。转大*轮,例如护持三宝、赞叹三宝、宣扬佛教、劝他人信仰佛教等等,这都是在转利益众生*轮。 十六位王子又异口同声的说:“世尊!请您为我们说无上的佛法,令我们一切众生得到安隐。请您怜愍和饶益一切诸天人。”接着,又说出偈颂赞佛:

  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佛为出世圣雄。世间的大雄主,无能比的大圣尊!以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福田,万德庄严相好,圆满威仪。佛是世间无上的大圣雄,故能称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因为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百劫中栽培圆满庄严的相好,佛所得到的智慧是无上的,故祈佛能为世间一切众生说出微妙法,令我等速离苦海,早登觉岸。为十二种类各种因缘所生众生,都显示分别明嘹,令我等得到无上的智慧,佛果菩提。

  若我等皆成佛道,一切六道众生悉皆如是。世尊深深明了一切众生心所念和所愿,佛能全知他们有多少的智慧力,想要得多少的善乐,积集多少的福德,造了多少的罪业,故佛悉知悉见,现在应知是他当转大*轮的时候。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当大通智胜佛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都现六种震动。这时,所有国土中间凡是幽暗的地方,日月常不能照射到的范围,如今都现出光明,在此处的众生,皆得明见一切,他们即说:“从何来的众生呢?”(其实,他们从前在黑暗中,有亦不见,故说没有众生存在。现在有了光明,才见到旁的众生。)

  又在这些国土的范围内,所有天宫乃至梵天宫殿,皆现六种震动,得到光明普照,遍满了整个世界。这种的光明超胜所有天人光、日月光几千万倍。”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当尔之时,东方有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梵天宫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胜过通常的光有几千万倍。这时所有诸梵天王,都生出疑念:“如今我们的宫殿有如此的光明,这是往昔所未曾有的,是何因缘,能现出如此的瑞相呢?”

  因此,所有的诸梵天王各自互相询问,共同讨论这放光照耀的一件事。这时在诸梵天王众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叫救一切,为所有的诸梵天众,而说出一首偈颂:

  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我们所有的宫殿,得到光明普照,此不可思议的光明是从未曾有的,这是什么因缘呢?我们都共同去找寻这光明的来源。依我推测,这也许是某一位大德圣人出世了,或者有佛出现于世,因而有如此的光明,遍照十方国土。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襟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干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轮。

   当尔之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的诸梵天王,都随身带着他们的宫…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