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120

  ..續本文上一頁科技人才,他能夠造福於社會。這個造福是一時的,是一個地區的,縱然有很大的影響,往往也只能夠影響個幾十年,甚至於影響到我們全世界這是最大的。如果在大乘佛法裏面能培養一個法師,他的影響力空間來說是盡虛空遍法界,時間上來講是超越叁際,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絕不是世間的人才能夠比得了的;換句話說,我們是幫助一個人、護持一個人叫這個人成佛,叫這個人成菩薩,這是大功德事。這樣的人你看看底下講:

  【從久遠來。發阿耨菩提之意。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可見得能夠修這種大功德的人,不簡單,他有大福報,他有大智慧,所以他的見地愈圓,他才能夠做出『大功德事』。那個眼光短小,斤斤兩兩計較這人沒福,他怎麼修福修的福也很有限,只修那麼一點點。爲什麼說只修那麼一點點?他沒有『阿耨菩提之意』。「阿耨菩提」是什麼?就是無上覺,阿耨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菩提是覺悟;換句話說,他沒有最高的智慧,沒有無上的覺悟。他這個心是迷惑顛倒,所以他做事情,他就做不了這樣的大功德事。人家的智慧覺悟是『從久遠來』,養成的,所以他有這麼深遠的眼光。這些文字我們不能夠把它含糊籠統就那麼看過去!由此可知,就從福報上來說,福報的大小,與你的智慧也是成正比例,你智慧愈高你修的福也愈大。爲什麼?沒有智慧你沒有認識,就是我們一般佛法裏講福田。好比農夫種植一樣,有智慧的農夫他有經驗,他一看這個土壤他就曉得這個土肥不肥,他就曉得這個地應該種什麼東西,種哪一種東西這個利潤很大,收獲會多,他一看就曉得。像我們這個外行人,到那個地方我們看不出來,我們不能夠辨別這個地應該種什麼,那個地應該種什麼不知道。從這個淺顯的道理,就能夠明了世間一切事理。

  我們世間人要種福到哪去種去?經上常給我們說「佛門當中好修福」,這句話大家懂得。可是佛門裏頭究竟怎麼個修福不曉得,就好像什麼?我們要種植到哪植?地上可以種植,大家都曉得地上可以種東西,究竟哪塊地應該種什麼東西不曉得。佛門裏頭修福,佛門廣大,在佛門裏以什麼修最大的福?給諸位說,佛門裏面修最大的福是培養人才,這是佛門裏最大的福。你在佛門裏頭爲佛門培養一個法師,培養一個祖師,那的確像梁武帝蓋四百八十座寺院的功德,都比不上,沒法子比。要培養什麼樣的法師?要培養一個真正開悟修行證果的法師。這就是什麼?幫助一個人成佛,在我們淨土裏面講,就是這個人在自己的成就,已經證得一心不亂,弘法利生,你能夠成就這樣一個人,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佛門裏頭第一等的功德,最大的福報。這最大的福報,要有最大智慧的人他才會做,他曉得,這個做並不據爲己有。我們在近代所看到的,就是在我們現前所看到的沈家桢,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沈家桢要求李老師辦個佛學院,培養八個學生。他拿了叁百萬無條件的,叁百萬就做爲辦學的經費,培養八個人,臺中蓮社拿了一百萬一共四百萬,培養八個人。這在福報裏面說,這是第一等的福報,別人不會做,沈家桢會做,爲什麼?沈家桢通達佛法,他曉得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培養的人才是不是他要用?沒有,八個人都不是他要用,是爲一切衆生培養人才,不是爲我培養人才。這是我們在近代所見到的第一個人,這是一等功德。我們這個地方圖書館建立也有這個機緣,可惜怎麼樣?沒有福報。我們圖書館建立,很想能夠招幾個學生,幾個研究生在這個地方來培養人才。大家曉得,我們這邊,就是圖書館裏頭沒有多余的房間,沒有宿舍,那個時候我們這邊,隔壁的房子還沒有賣掉,他要一百二十萬大概有四十坪。見如法師就商量天乙法師,天乙法師同意,天乙法師想把它買下來借給圖書館用。我那時候跟天乙法師講我們不要你東西,你買下來借給我用,我辦叁年學你借給我叁年,我辦四年你就借給我四年。我學生畢業不辦了,我房子還給你,你修無量功德,你修第一等功德。我這個做法叫修功德的人,比沈家桢還要放心,沈家祯這叁百萬拿不回去。我這個,你在此地一百二十萬買這個房子,今天如果我們不辦了,房子收回來價值也高了,至少你可以保值,錢沒有損失,還賺,功德又多了,這種便宜事情到哪去找去,這個事情到哪去找去!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曉得我能夠幫助大家做。

  很可惜天乙法師那時候病了,一病就不起,連大樓一次都沒來過,她就想身體好一點,她到這來看一看,哪裏曉得她死了。這是什麼?沒福報,沒福,天乙法師沒有這個福報;換句話說,衆生也沒有這個福報。衆生如果真有這個福報的話,佛菩薩對天乙法師會延年益壽,確實延年益壽。問題就是什麼?她要真發心,她發這個心也不見得堅定,她也沒見過,順口答應並不很堅定。如果她要真正堅定的話延年益壽,爲什麼?這個身體等於說是爲佛菩薩工作,你自己的壽命已經到了,已經結束,沒有了,向後這個身體還留在世間是爲佛菩薩工作。換句話說,佛教需要你,雖然你壽命到了,你還是不能走。這個不一定說是死了以後,再倒駕慈航再來,不是的,不是如此,就佛教需要你,像現在李老師這個情形。我給諸位說,我自己的感應也是如此,這就是說住世是願力住世,自己業力已經報盡,已經到了頭,現在這是願力住世。畢竟天乙法師她還是不通佛法,她在佛門是個辦事的人,她自己有五個廟,五個廟的住持。所以她的死是累死,五個廟規模都相當大,你說是一個月五個廟都要去走一趟,北部的在臺北市,南部的在高雄,嘉義、彰化各地方都有,所以每個月都要這樣子輪流跑一趟,人累死了,所以這個廟不能多,一個就夠了,多就把人累死。多的時候你到處跑,每個地方都要去應付信徒,去處理這些事情,哪有時間修行、哪有時間讀經?我們一般人講,某人福報大,有那麼多地方害死人!

  第二等福報就是弘法。所以你們諸位要曉得,我們自己今天弘法利生,修的是第二等福報;第一等的是培養人才,就是普賢菩薩的護法。這二等講經,你自己講經福報當然是殊勝;自己不能講,就是請法師講經,這功德殊勝。特別是在我們臺灣這個地區,現在大專學生學佛的風氣很盛,有力量來舉辦大專講座,這給諸位說這是修第二等的福報,雖然不能夠修第一等,這是第二等。第一等要機緣,這個機緣不可多得,爲什麼?有真正去學的人!否則你一切設備也有老師,一切都不缺乏,但是沒有學生來你有什麼用處?真正肯學的學生這也是可遇不可求。所以第一等福不容易,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等福容易了,每年寒暑假都可以舉辦,如果你自己有錢,你可以借個地方,借個寺院、借個道場,我們自己拿出一筆經費來,禮請法師,請幾位法師排定課程,我們來辦講座,時間不長七天到十天,一個星期到十天的時間。這要是修一次福,那要照從前的比例來講,你大概將來要享一百世的福報,最低限度,你享一百世的福報。幾個人曉得這個事情?我跟諸位講的是真正的福田,這是佛門裏頭最大的福田,自己有力量自己做,沒有力量隨喜功德。這樣修福不但你後世的福報殊勝,現前就得福、就得感應。所以這些經的句子,我們要在這裏頭體會到甚深的義趣,我們才會得受用。底下這講普賢菩薩發的願:

  【汝以神力守護是經。我亦以神力守護持普賢名者。】

  你看佛也歡喜,所以說是諸佛菩薩之所護念,這一點都不假。下面說:

  【普賢即是自己思惟之念也。能信自心思惟之念。是普賢行。】

  這個幾句特別重要,什麼是『普賢行』?這個幾句話把「普賢行」的要領給你提出來,普賢行就是自己的正思惟,能信自心正思惟這就是普賢行。能夠相信自己有能力受持大經,有能力弘揚大經,有能力培養人才,教化衆生,這就是普賢行,所以對於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你自己有信心:

  【即得如來神力所加。】

  佛就保佑你,佛的力量就加得上。佛力對於我們,今天說加不上,加不上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爲我們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有什麼辦法?什麼力量對你都沒用處,爲什麼?你自己不相信自己。譬如現在我們講世間的競選,競選選舉諸位要曉得,投票的時候,你自己一定要投自己一票,相信我自己才能當選。大家統統都投你的票,你自己投一個不信任票,我不相信我自己,那還是枉然。你自己不相信自己,全國的人都擁護你,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還是枉然,還是沒用處。所以頭一個就是要相信自己,一切衆生都不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成就了,你自己還一樣成佛作祖。所以自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一個人一生成敗的關鍵,就在你的信心上。

  【如是信解了知。即念非念。是爲持經。】

  這個『持經』,這個地方也是一句給你說明白什麼叫「持經」。像前面所說的,第一個信心建立,對自己有決定的信心。像我們今天受持淨土法門,我們對自己取理一心不亂有決定的信心,我們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生實報莊嚴土有決定的信心,這個人他怎麼不去!他當然辦得到,爲什麼?因爲他有信心。他的信心怎麼建立?他充分的理解,對於這個一切事理他『解了』,「解」是理解,「了」是明了,『知』就是以智慧智照,這是他成就的因素。『即念非念』,念而無念,這才叫做受持,這叫持經!

  【如是持經。即從佛口親聞。善解實相。則不漏落六塵。即供養佛。如是供養。深契佛心。故爲佛贊歎摩頂衣覆也。】

  這個幾句話下面再給你做詳細的解釋,什麼叫『善解實相』?「善」是善巧,非常之巧妙,理解凡所有相皆是實相。這個時候連六塵都沒有了,怎麼還會『漏落六塵』!像這些道理,佛在《楞嚴》、《圓覺》上講得非常詳細,所以這個讀誦大乘非常的重要。我們佛門裏頭還有個用功的人,現在在美國,過去在我們臺灣福嚴精舍,有個法師,我是聽別人說,我跟他只見過兩次面。別人告訴我,他用功用到什麼程度?上洗手間跑步,爲什麼?怕耽…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