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常講,「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經裏面又常講到什麼?「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這是說什麼?說小大不二。不二怎麼樣?不二就是一,一才是真,這些境界都要一心才能證得。所以我講《彌陀疏鈔》、講《華嚴經》,給諸位說《彌陀經》裏面教我們修一心不亂,是能入;《華嚴經》裏面給我們講一真法界,是所入。《華嚴經》好像是個大花園,《彌陀經》就是花園大門的一把鑰匙,你拿到這把鑰匙,這花園就是自己的,你就可以入進去,所以是一不是二。我們爲什麼要學一心不亂?因爲華藏世界太美了,我們希望自己親自能夠證得,我們一定要修一心不亂。一心在哪裏修?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在六根門頭修,六根互用,可是修是活修,不是死修,不是個呆板的修。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說到,活修的是什麼?恒順衆生的修,就是在境界裏面修修一心。一心怎麼個修法?《金剛經》上說得最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就一心不亂嗎?佛教給須菩提的!
我們這個所以說不會修的什麼?我們不修,不修是什麼?我們在相裏取相,取相就執著,取相就打妄想,你心裏頭就亂七八糟,就不是本來無一物,你心就隨著境界動。不動心要在動中修不動,不是在不動裏頭修不動,不動裏面修不動那是修無想定,修外道,要在動中修不動。所以大經處處給我們講,我們修淨,清淨,淨怎麼修?是即染而淨,這叫真淨;絕不是離了染求淨,那就錯了。離了染修淨是小乘的淨,小乘淨有沒有用處?沒有用處。爲什麼?回到染地方他又亂了。所以佛法自始至終先說的是正信,我們有沒有信?沒有信,我們的信不是正信。爲什麼?正信是建立在正知見上的信,我們對佛法知見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見。怎麼叫邪知邪見?你固執法,死在字裏行間就不是正知見;你是離開了法,離開了經典也不是正知見。正知見你就曉得,不即不離這是正知見,不即是什麼?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離是什麼?天天用它,一天到晚時時刻刻也少不了它,在這裏面得大自在。這個地方講的:
【空中住者。住中道也。】
這個『空中住』的就是『住中道』的意思。
【以中道不礙權實。】
這一句說得多好!
【依權實則不廢應化之事。】
這些話,就是清涼在《華嚴》裏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法一般講它的目的是離苦得樂,它有障礙就是苦,就不是樂;如果能事事無礙那當然是只有樂,沒有苦。這個問題都是在我們知見上的問題,用心上的問題;果然你用的是清淨心,忍辱、慈悲、法空,都是清淨心裏面才有;心不清淨,決定沒有這些東西。心清淨了,我告訴諸位,沒有生死,這是我說的最現實的一句話,沒生死,生死從哪裏來的?生死從生滅心裏面來的,生滅心不是真心,所以生死不是真的事情。你還用生滅心;換句話說,你一定有生死果報。你要沒有生滅心你生死就了了,生死了了以後在十法界的示現,就是此地所說的『依權實則不廢應化之事』,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像《楞嚴》裏面所說的,「隨衆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有沒有這些事情?再告訴諸位,非有非無,這個話不是模棱兩可的話,這個話是事實。有這個身相在,不能說無;但是即相離相,不能說有。如果你說有相這是常見,你說無相這是斷見,都叫邪見。有無這一念不生,這就叫實相現前,清淨心;有個有無,心就不清淨。修行在這個地方修,功夫在這個地方鍛煉。
所以大乘法教你曆事煉心,曆是經曆。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就是經曆,什麼事、什麼人、什麼境界都經曆。佛法他經曆,外道也經曆,五十叁位善知識裏面外道有五位。善人經曆,惡人也經曆,你們要讀甘露火王,甘露火王那一章比什麼還殘酷,要經曆,我們一般人肉眼看那簡直不人道,他經曆。在這裏面鍛煉過來,心清淨平等,不生分別、不生執著、不起妄念,這叫真清淨。不經過鍛煉的那怎麼叫修行?那簡直叫紙上談兵,沒有經過考驗。你說你不貪財,你根本沒有錢你談什麼不貪財?黃金、美鈔堆成山一樣的都給你,你真的把它看成像糞土一樣,如如不動,這才叫真不貪。沒有經曆怎麼能叫不貪?你說不瞋恨,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是印度語,翻成中國叫暴君,歌利王就是暴力之王,慘無人道這麼個國王。把仙人淩遲處死,一塊一塊的肉割下來,他心裏如如不動,這叫忍辱。如果不通過這一關那叫什麼忍辱?他爲什麼能夠忍?他曉得諸法空義,我這個身是空的,你歌利王也是空的,那個刀也是空的,割也是空的,本來無一物,沒有這些事情,所以叫忍辱都圓滿!
今天是說你幾聲不好聽的就要氣幾天,你得要修忍辱,不修不行。爲什麼?你還沒有一點兒功夫,你怎麼能證得一心?不但說事情到自己臨頭了,自己難過、不高興,看到別人自己還不服氣,這就更糟糕,別人根本不關自己的事情。所以問問我們修行在什麼地方修?我們如何才能得到一個正知見?知見不正,修行就沒有方向,不知道修清淨心,修行就沒有目標。好比我們走路一樣,我們不認識方向,沒有目的地,這很苦,到底走到哪裏?有目的地知道方向,自己就能夠預算,我多少時間可以到達,這時候你走路是心開意解,心是自在快樂的,知道什麼?一步一步接近。所以我給諸位說明,往生極樂世界決定可靠,這一生決定可以辦得到。我也常常給大家講,需要多少時間來修?我們講普通人,像我們這一般普通人,叁年就成功。你們看看《高僧傳》、《淨土聖賢錄》,叁年修成功的人有多少?那些都是普通人,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他們能夠修成,我們爲什麼不能修成?諸位要曉得,人家有目標、有方向叁年做到。我們今天學佛怎麼樣?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叁十年連個消息都沒有,這真是可憐!爲什麼沒有?天天管別人閑事,天天心爲境界轉,所以搞不成。人家叁年搞成什麼?他不管別人的閑事,自己事情也不管,他求的什麼?就是一心,他念佛目的就是求一心,目標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事、他的工作他也沒耽誤,該做什麼他還做什麼。
像圓瑛法師記載的,衡州的王打鐵,他是靠打鐵爲生的,一家四口一天不做工一天沒飯吃。天天工作不礙他修行,每天賺錢維持這個家裏生活,他天天幹這個工作,天天在境界裏頭求一心、求清淨,所以到叁年他成功了。他不認識字,他給他太太講他要回家去了,他太太說這不是你的家,你家在哪裏?他笑一笑,念了一首偈子說「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站著往生的,又沒有害病,這叫真修行,這種人叫真念佛!太平將近是什麼?他的太平日子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太平日子,那個地方沒有戰爭、沒有鬥爭,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所在,不是五濁惡世,所以他的太平境界現前他去了。我們想想,他爲什麼他叁年能成就?要想這個道理,他是在境界裏面修清淨心,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修這個。這句佛號就是修行的工具,我們在境界裏頭心才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動的心壓下去。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裏面告訴我們,「多念一句佛,少說一句話」,道理就在此地!講義諸位自己要細看,重點我給大家說出來。這裏面講:
【明悟自心。在破無明。】
這是經裏面講這個地震動裂開,菩薩從地中湧現出來,就是表『明悟自心,在破無明』。
【無明既破。則刹那超於五陰。自心知見。了證根塵皆即實相。】
所以你心清淨,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實相』是什麼?就是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裏面講的一真法界現前。這是要自己親證得;換句話說,「明悟自心」就是叫你一定要證得理一心。一心是光明,一心是覺悟的,決定不迷的,迷不是一心,二心才是迷,一心不迷,心愈多迷得就愈重,心不可以多。我們世間一般也常講多心病,你看多心是病,可見得多心不是正常的,一心是正常,多心是病態,這個話說得都有很深的道理在。多心所見到的是虛妄相,妄相,一心所見到的是真相。下面就扣到前面一番開示而說的了。
【菩薩雖廣多無數。不出四種安樂。】
『四種安樂』就是綱領,這個底下我們又在此地溫習了一遍。
【身居叁業之先。故名上行。】
身安樂,學佛的人身不能夠安樂,那就要檢討我們的修行有了障礙,修行一定不如法;如果如法,我們的身一定安樂。
【口能說法。言有方分。】
我們世間人講方寸,『方分』就是方寸的意思。
【理無窮盡。故名無邊行。】
這是口安樂,『口』是言語,我們言語說話有方寸,什麼叫有分寸?世間人也常說,佛法更重視,叫愛語。愛語諸位要記住,不是光是講說人家好聽的,人家喜歡聽的話,這叫愛語,那你就把這愛語意思錯會了。愛語是什麼?是智慧之語,是令他覺悟之語這叫愛語。說的不好聽的話也是愛語,爲什麼?能夠叫他覺悟,佛說經四十九年,句句都是愛語,要曉得這個道理。所以口要利益一切衆生,要叫衆生覺悟,要叫衆生斷煩惱;如果叫衆生生起煩惱,那這個言語就過失。所以佛戒妄語,而妄語裏面包括,就是第一個妄語、兩舌、绮語、惡口,包括這四大類。這四類妄語是欺騙人,存心騙人這是妄語。兩舌是什麼?是挑撥是非,沒有的事情,造謠生事挑撥是非,叫人生煩惱,叫人鬥爭,叫人造罪業。小的是挑撥兩個人不和,大的是挑撥兩個國家戰爭,這個罪業都很重。惡口是口出穢言,縱然是無心,障礙了自己的清淨心。绮語是花言巧語,那正是我們此地所講的愛語,很好聽的語,可是什麼?目的都是在欺騙人,像這些我們都要曉得。
口裏面這些言語,譬如現在有些,我們所講的黃色的、灰色的這些歌曲,一般人喜歡聽,爲什麼?他是爲了賺錢。還有些小說,小說流通的量比經典大得多,他寫一本小說他賺很多錢,目的爲什麼?目的爲賺錢。那小說就是绮語,花言巧語,根本就沒有事實,別人喜歡看、喜歡聽,喜歡在這上花錢,這是在…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