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常讲,「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经里面又常讲到什么?「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这是说什么?说小大不二。不二怎么样?不二就是一,一才是真,这些境界都要一心才能证得。所以我讲《弥陀疏钞》、讲《华严经》,给诸位说《弥陀经》里面教我们修一心不乱,是能入;《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讲一真法界,是所入。《华严经》好像是个大花园,《弥陀经》就是花园大门的一把钥匙,你拿到这把钥匙,这花园就是自己的,你就可以入进去,所以是一不是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一心不乱?因为华藏世界太美了,我们希望自己亲自能够证得,我们一定要修一心不乱。一心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六根门头修,六根互用,可是修是活修,不是死修,不是个呆板的修。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说到,活修的是什么?恒顺众生的修,就是在境界里面修修一心。一心怎么个修法?《金刚经》上说得最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就一心不乱吗?佛教给须菩提的!
我们这个所以说不会修的什么?我们不修,不修是什么?我们在相里取相,取相就执著,取相就打妄想,你心里头就乱七八糟,就不是本来无一物,你心就随著境界动。不动心要在动中修不动,不是在不动里头修不动,不动里面修不动那是修无想定,修外道,要在动中修不动。所以大经处处给我们讲,我们修净,清净,净怎么修?是即染而净,这叫真净;绝不是离了染求净,那就错了。离了染修净是小乘的净,小乘净有没有用处?没有用处。为什么?回到染地方他又乱了。所以佛法自始至终先说的是正信,我们有没有信?没有信,我们的信不是正信。为什么?正信是建立在正知见上的信,我们对佛法知见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见。怎么叫邪知邪见?你固执法,死在字里行间就不是正知见;你是离开了法,离开了经典也不是正知见。正知见你就晓得,不即不离这是正知见,不即是什么?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离是什么?天天用它,一天到晚时时刻刻也少不了它,在这里面得大自在。这个地方讲的:
【空中住者。住中道也。】
这个『空中住』的就是『住中道』的意思。
【以中道不碍权实。】
这一句说得多好!
【依权实则不废应化之事。】
这些话,就是清凉在《华严》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佛法一般讲它的目的是离苦得乐,它有障碍就是苦,就不是乐;如果能事事无碍那当然是只有乐,没有苦。这个问题都是在我们知见上的问题,用心上的问题;果然你用的是清净心,忍辱、慈悲、法空,都是清净心里面才有;心不清净,决定没有这些东西。心清净了,我告诉诸位,没有生死,这是我说的最现实的一句话,没生死,生死从哪里来的?生死从生灭心里面来的,生灭心不是真心,所以生死不是真的事情。你还用生灭心;换句话说,你一定有生死果报。你要没有生灭心你生死就了了,生死了了以后在十法界的示现,就是此地所说的『依权实则不废应化之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像《楞严》里面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有没有这些事情?再告诉诸位,非有非无,这个话不是模棱两可的话,这个话是事实。有这个身相在,不能说无;但是即相离相,不能说有。如果你说有相这是常见,你说无相这是断见,都叫邪见。有无这一念不生,这就叫实相现前,清净心;有个有无,心就不清净。修行在这个地方修,功夫在这个地方锻炼。
所以大乘法教你历事炼心,历是经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经历,什么事、什么人、什么境界都经历。佛法他经历,外道也经历,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外道有五位。善人经历,恶人也经历,你们要读甘露火王,甘露火王那一章比什么还残酷,要经历,我们一般人肉眼看那简直不人道,他经历。在这里面锻炼过来,心清净平等,不生分别、不生执著、不起妄念,这叫真清净。不经过锻炼的那怎么叫修行?那简直叫纸上谈兵,没有经过考验。你说你不贪财,你根本没有钱你谈什么不贪财?黄金、美钞堆成山一样的都给你,你真的把它看成像粪土一样,如如不动,这才叫真不贪。没有经历怎么能叫不贪?你说不瞋恨,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是印度语,翻成中国叫暴君,歌利王就是暴力之王,惨无人道这么个国王。把仙人凌迟处死,一块一块的肉割下来,他心里如如不动,这叫忍辱。如果不通过这一关那叫什么忍辱?他为什么能够忍?他晓得诸法空义,我这个身是空的,你歌利王也是空的,那个刀也是空的,割也是空的,本来无一物,没有这些事情,所以叫忍辱都圆满!
今天是说你几声不好听的就要气几天,你得要修忍辱,不修不行。为什么?你还没有一点儿功夫,你怎么能证得一心?不但说事情到自己临头了,自己难过、不高兴,看到别人自己还不服气,这就更糟糕,别人根本不关自己的事情。所以问问我们修行在什么地方修?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正知见?知见不正,修行就没有方向,不知道修清净心,修行就没有目标。好比我们走路一样,我们不认识方向,没有目的地,这很苦,到底走到哪里?有目的地知道方向,自己就能够预算,我多少时间可以到达,这时候你走路是心开意解,心是自在快乐的,知道什么?一步一步接近。所以我给诸位说明,往生极乐世界决定可靠,这一生决定可以办得到。我也常常给大家讲,需要多少时间来修?我们讲普通人,像我们这一般普通人,三年就成功。你们看看《高僧传》、《净土圣贤录》,三年修成功的人有多少?那些都是普通人,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他们能够修成,我们为什么不能修成?诸位要晓得,人家有目标、有方向三年做到。我们今天学佛怎么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三十年连个消息都没有,这真是可怜!为什么没有?天天管别人闲事,天天心为境界转,所以搞不成。人家三年搞成什么?他不管别人的闲事,自己事情也不管,他求的什么?就是一心,他念佛目的就是求一心,目标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事、他的工作他也没耽误,该做什么他还做什么。
像圆瑛法师记载的,衡州的王打铁,他是靠打铁为生的,一家四口一天不做工一天没饭吃。天天工作不碍他修行,每天赚钱维持这个家里生活,他天天干这个工作,天天在境界里头求一心、求清净,所以到三年他成功了。他不认识字,他给他太太讲他要回家去了,他太太说这不是你的家,你家在哪里?他笑一笑,念了一首偈子说「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站著往生的,又没有害病,这叫真修行,这种人叫真念佛!太平将近是什么?他的太平日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太平日子,那个地方没有战争、没有斗争,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所在,不是五浊恶世,所以他的太平境界现前他去了。我们想想,他为什么他三年能成就?要想这个道理,他是在境界里面修清净心,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修这个。这句佛号就是修行的工具,我们在境界里头心才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动的心压下去。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多念一句佛,少说一句话」,道理就在此地!讲义诸位自己要细看,重点我给大家说出来。这里面讲:
【明悟自心。在破无明。】
这是经里面讲这个地震动裂开,菩萨从地中涌现出来,就是表『明悟自心,在破无明』。
【无明既破。则刹那超於五阴。自心知见。了证根尘皆即实相。】
所以你心清净,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实相』是什么?就是实报庄严土,就是《华严》里面讲的一真法界现前。这是要自己亲证得;换句话说,「明悟自心」就是叫你一定要证得理一心。一心是光明,一心是觉悟的,决定不迷的,迷不是一心,二心才是迷,一心不迷,心愈多迷得就愈重,心不可以多。我们世间一般也常讲多心病,你看多心是病,可见得多心不是正常的,一心是正常,多心是病态,这个话说得都有很深的道理在。多心所见到的是虚妄相,妄相,一心所见到的是真相。下面就扣到前面一番开示而说的了。
【菩萨虽广多无数。不出四种安乐。】
『四种安乐』就是纲领,这个底下我们又在此地温习了一遍。
【身居三业之先。故名上行。】
身安乐,学佛的人身不能够安乐,那就要检讨我们的修行有了障碍,修行一定不如法;如果如法,我们的身一定安乐。
【口能说法。言有方分。】
我们世间人讲方寸,『方分』就是方寸的意思。
【理无穷尽。故名无边行。】
这是口安乐,『口』是言语,我们言语说话有方寸,什么叫有分寸?世间人也常说,佛法更重视,叫爱语。爱语诸位要记住,不是光是讲说人家好听的,人家喜欢听的话,这叫爱语,那你就把这爱语意思错会了。爱语是什么?是智慧之语,是令他觉悟之语这叫爱语。说的不好听的话也是爱语,为什么?能够叫他觉悟,佛说经四十九年,句句都是爱语,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口要利益一切众生,要叫众生觉悟,要叫众生断烦恼;如果叫众生生起烦恼,那这个言语就过失。所以佛戒妄语,而妄语里面包括,就是第一个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包括这四大类。这四类妄语是欺骗人,存心骗人这是妄语。两舌是什么?是挑拨是非,没有的事情,造谣生事挑拨是非,叫人生烦恼,叫人斗争,叫人造罪业。小的是挑拨两个人不和,大的是挑拨两个国家战争,这个罪业都很重。恶口是口出秽言,纵然是无心,障碍了自己的清净心。绮语是花言巧语,那正是我们此地所讲的爱语,很好听的语,可是什么?目的都是在欺骗人,像这些我们都要晓得。
口里面这些言语,譬如现在有些,我们所讲的黄色的、灰色的这些歌曲,一般人喜欢听,为什么?他是为了赚钱。还有些小说,小说流通的量比经典大得多,他写一本小说他赚很多钱,目的为什么?目的为赚钱。那小说就是绮语,花言巧语,根本就没有事实,别人喜欢看、喜欢听,喜欢在这上花钱,这是在…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