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候,即時,就是當時,什麼時候?就是在你稱名那個時候。下面經文有講,你掉到大火裏,你念觀世音菩薩,那能等時間嗎?等時間不就燒死了,一念,耶!火就熄滅,所以說它是即時。爲什麼感應道交這麼快?觀世音菩薩有大智慧,他觀察到了,我們得有感觀世音菩薩。感應兩個字,我們有沒有感應?感應是感在衆生,應在佛菩薩。念佛,佛應;念菩薩,菩薩應。感是在我們,我們怎麼感?就是一心稱名感的。「即時觀其音聲」,是菩薩的應,感應道交了,一念,當時解脫苦惱。
觀世音菩薩只有一位,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衆生可是無量數,怎麼有的念有感應,有的沒有感應呢?這一個人念有感應,那一個人念也有感應,怎麼你念了沒有感應?你就怪菩薩待你不好,菩薩偏心,你這不是毀謗菩薩嗎?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的,他會偏心嗎?那爲什麼有感應呢?那個有感應的,他是一心稱名。你是亂七八糟的心念的,怎麼有感應呢?你怪菩薩偏心,是你自己沒有好好的用功,沒有至誠心。
講了一大段道理,你要記清楚,用功下手的方法在至誠兩個字,你要至誠,你用不著解那麼多的道理,講經要講那麼多道理,不懂得經的老太太,他聽說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救他的苦難,他的感應很快,他也不懂得什麼叫做八識田中的種子起現形,他不懂得什麼有能、有所,他怎麼感應快?至誠,你記著這兩個字,你要求感應嗎?求感應,至誠的念,就是一心稱名,感應很快!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這是一段問詞,普門品按文法上分兩大段,前面一大段是長行,第二大段是偈頌。在長行文中有兩個問答,這是第一個問答,問這位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取這個名字,怎麼叫做觀世音?下面佛就答複他:「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這是總說,衆生無量數,受的苦惱,是諸多的苦惱,叁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包括在「受諸苦惱」的「諸」字裏面,這受苦惱的衆生,他的苦惱現前了,他怎麼辦?「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你聽到了,前面講過,聞就是善根,你有善根,你能聽到觀世音菩薩這位大菩薩的名字,你就念,要一心稱名,一心就是至誠之心。「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你一心稱名:「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救你的苦惱了,「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觀世音菩薩智慧廣大,用他的智慧觀察你的音聲,怎麼叫做觀世音?就這一句解釋,世音,是世間衆生一心稱名的音聲,觀世音菩薩觀到,「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你所有的苦惱,皆得解脫。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下面是別講、別說,就是分別說明觀世音菩薩的救苦救難,前面那一段文是總說,受諸苦惱,一切苦惱都包括在裏邊,無不解脫。下面是別說,有七種災難都可以救。
第一、救火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假若有一個人,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一下子進入大火裏面,火稱爲大火,不是小的火,那決定會喪身失命,可是火不能燒,爲什麼呢?「由是菩薩威神力故」,有觀世音菩薩威德神通之力加被你,你不會被火燒死的,這是救火難。
這段經文很好解釋,但是有一個字要注意,「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這個「持」字要注意,怎麼叫做持呢?憶念不忘曰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是念在嘴裏,要記到心裏,常常想到,不會忘記。注意持字,就是這個人不是臨時念的,是平常就念觀世音菩薩,每天念有定課,一天念多少聲,念出功夫來,口裏不念,心裏還在念著,不會忘記,那麼遇見大火,結果沒被火燒到,這是平常持念功夫的感應。
若爲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是第二、救水難,「若爲大水所漂」,假若大水把你沖走了,自己做不了主,被大水漂流去了,這時你就用口稱名,稱是口裏念,「稱其名號」: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淺處」,耶!水一沖,把你沖到淺的地方,就不會淹死,自己可以上岸了,這就脫離了水難。這地方「稱其名號」,是臨時念的,遇到大水把你漂流走了,就要淹死,只有求觀世音菩薩了,這是臨時念。前面那個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平常念。
這兩段文,前後對照,臨時念,一念就有感應,你要知道,平常你不念,臨時你想不起來念,要注意這個問題,被大水所漂,自己做不了主,要被水淹死,這個性命交關的時候,你怎麼想起來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呢?是因爲平常就在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遇到災難就想起來了。
我們說一個譬喻,譬如剛剛會走路的小孩子過門檻,栽了跟鬥,自然而然他就叫一聲:媽媽!爲什麼會叫媽媽?因爲小孩子自己剛學會走路,他做不了主,跌倒了,只有求媽媽來救,這是臨時念的,這小孩子被門檻絆到,一跤跌倒,怎麼脫口叫一聲媽媽?因平常學說話就先學叫媽媽,叫習慣了,所以他一有難,自然而然脫口而出,就叫一聲媽媽。你遇見災難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怎麼想起來呢?平常受持的。前面的持,是平常念,這個稱名,是臨時念的,前後互相對照著。
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入于大海」,衆生爲生活要求財,求財的方法不一,有的衆生是入海去采寶的,采寶的衆生很多,有百千萬億那麼多,到大海裏去采寶,采什麼寶呢?第一種黃金,第二種白銀,第叁種琉璃,琉璃翻成中國話叫青色寶,青顔色的寶,我們中國有一種翡翠,就是青色寶。第四種砗磲,砗磲是一種大的蚌殼,蚌殼的紋,像車輪溝一樣,所以叫做砗磲。第五種瑪瑙,是礦石之類。第六種珊瑚,過去說是海裏面長的石頭之類的寶物,現在才知道珊瑚是海裏面珊瑚蟲積起來的,長得像樹枝一樣。第七種琥珀,是松樹的汁流到地下,經過千年以後變成的寶貝。第八種珍珠,是蚌殼裏面生出來的珠子,總共有八種。「等寶」,是除了這八種寶以外其他的寶。金剛經上說的是七寶,普門品說的是八寶,不必去研究這些數目字,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說這幾種而已。「等寶」,就是一切寶貝都在裏面。
「入于大海」,到大海裏去求寶。「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黑風就是鬼風。羅剎翻成中國話,叫可畏的鬼,樣子令人畏懼害怕,因爲他是吃人的鬼。這個時候遇到黑風、鬼風,撐船的人自己做不了主,舫就是船,船舫做不了主,就隨黑風漂走了,就墮落到羅剎鬼國裏去,大家都快沒有命了,不但財寶采不了,生命都保不住了。這一艘大船載滿了人,「其中若有乃至一人」,乃至是超略之詞,要是多數的人知道念更好,乃至于只有一個人,知道觀世音菩薩能救苦救難,至誠懇切的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全船的人通通得了解脫羅剎鬼之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這一句也就是答複前面無盡意菩薩所問:「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遇見火難能救火難,遇見水難能救水難,這一條又是風難,又是鬼難。下面還有一條專門講鬼難的,這一條就配到風難上,遇見風難救風難,「以是因緣,名爲觀世音」。
羅剎鬼國再講幾句,我們在座都是佛教徒,佛經上說到哪裏,我們信到哪裏,絲毫不懷疑,因爲佛說的話還有妄語嗎?不信佛的人看見這經文就要懷疑,第一、從沒見過一個羅剎鬼,有一個羅剎鬼國呢?全國都是羅剎鬼,羅剎鬼國在哪裏嗎?世界地圖都沒有看見過?你要曉得他是鬼,而且還是吃人的鬼。六道輪回,跟我們人道相通的只有畜生道,上面兩個道:天道、阿修羅道,我們都看不見,下面還有兩個道:地獄道、餓鬼道,我們也看不見。可是佛的眼、菩薩的眼都能看到。不是人的國,是鬼的國,地理圖上怎麼會畫上呢?你要是一定要考究事實,要去羅剎鬼國參觀,你參觀了也不能回來作證明,爲什麼?你一到羅剎鬼國,就把你吃掉了,你怎麼回來作證明呢?
引證一個公案,可增加信心,古早的時候,有一位丞相,就等于現在我們的行政院院長,是最高的大官,他是信佛的,常常到廟裏找和尚師父談談佛法,這廟裏的和尚師父每天受持普門品,有一次丞相來寺廟時,這位和尚師父正在念普門品,因爲他常常來,是佛教信徒,不叫其他人去驚動師父,丞相說:「你們不要去跟師父說,等師父把經念完了,我們再講話。」大家就聽他的話不去禀報,這個丞相就走到和尚師父背後去看他念的是什麼經?念的是普門品,就念到這一段,這個丞相就起懷疑:「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有這麼一個羅剎鬼國嗎?等到和尚師父把普門品念完,和尚一看丞相在他背後,說:「很失禮!」丞相說:「不要緊!師父念完了我有個問題請問你,我剛才聽見師父念的有兩句經文:『若有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這怎麼講呢?」這位和尚是高僧,他能應機說法,丞相這樣一問,和尚師父不給他解釋經文,他就叫出丞相的名字,很大聲的叫他某某人,這一叫他的名字,這個丞相好象受了侮辱,當時臉紅起來,發怒,大發脾氣!因爲在中國爲尊敬,不能隨便叫名字,何況丞相是當朝的一品大官,沒有人敢叫他的名字,見了面都稱他丞相,突然間叫他的名字,對他是大不敬、大侮辱,所以當時就發脾氣,臉都變顔色。和尚師父笑笑:「這就是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呀!」這個丞相本來是學佛的弟子,一聽馬上就頂禮忏悔:「我懂了,我了解!」你心裏一發脾氣,一動瞋恨,這就是起了黑風,你這個人就漂墮羅剎鬼國去了,這是…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道源長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