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講記(智谕法師)▪P24

  ..續本文上一頁藥王。汝見是大衆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于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欲以《妙法華經》,憑寄藥王菩薩使其領受,告八萬菩薩流通之,故曰因藥王菩薩。此以根未熟菩薩,付囑根熟菩薩。

  聞一偈一句,表示聞《法華》最少部分。乃至一念隨喜,表示最少時間起隨喜心。此輩皆當成就佛道。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不但佛世如此,縱然佛滅後,若人聞此經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亦當成就佛道。

  「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于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于諸佛所成就大願。愍衆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衆生于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于未來世必得作佛。」

  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乃至一偈,並供養此《法華經》,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深植善根,舍于淨土,生此人間。

  若有人問,何等衆生當得作佛?應示是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者,當來必得作佛。

  「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哀愍衆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若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一切六道世間,皆應瞻奉供養。當知此人是大菩薩,爲愍衆生故,來生此間。何況于全部經卷,盡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者?

  「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于我滅度後。愍衆生故。生于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爲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于大衆中廣爲人說。」

  此人舍于清淨報土,愍衆生故,生于惡世,廣演此經。

  竊爲一人說《法華經》者,此人少聞少解,未可處衆廣說,只堪竊爲一人說《法華經》。

  《法華經》是實相法,是如如之理。佛以如如智,說于如如理。今行人秉如如教,宣說如如理,即是如來所使。今行人依如如教,行如如理,無有乖違,即是行如來事。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現于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佛以自身校量,惡人毀呰持經者的罪過。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爲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肴馔。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

  福慧兩足,是佛莊嚴。其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者,亦以福慧莊嚴。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並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衆生」

  自然智、一切種智,即佛之智慧。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舍于清淨土  愍衆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于持經法師,應行供養。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馔衆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于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來事   若于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複過彼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複過彼   于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于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佛滅後于惡世中,應恭敬供養持經法師。大意均如長行。

  以《法華經》宣說實相法,故于諸經中最爲第一。

  「爾時佛複告藥王菩薩摩诃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于其中。此法華經最爲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佛言我所說經典中,已說、今說、當說諸經中,此《法華經》最爲難信難解。因爲《法華》所說系諸法實相,究竟了義,是諸佛秘要之藏。

  不可輕易分布,妄授與人。因爲劣智者,不信不解,妄生毀謗,致獲罪報。諸佛守護,昔未曾顯說者,世尊四十余年雖說般若、方等,但未說五乘作佛。如來現在雖說,猶有五千退席。何況末法時期,弘經益難也。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爲他人說者。如來則爲以衣覆之。又爲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爲如來手摩其頭。」

  如來滅後,有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者,如來以衣覆之。如來衣者,柔和忍辱也。末法時期弘實相法,當須柔和忍辱。又爲他方諸佛所護念,令不失實相智也。

  是人于上求佛道中,有信力、願力,及過去善根力。于實相有如是信力、願力、善根力,與佛不殊,故曰與如來共宿。如來手摩其頭者,示護念意也。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複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璎珞缯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法華經》是佛法身舍利,應起塔供養。若有人禮塔供養,皆近無上菩提。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行六度也。《法華經》是實相法,實相無相叁輪體空,即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得般若波羅蜜多,即善行菩薩道。未得般若波羅蜜多,即未善行菩薩道。

  「其有衆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于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幹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菩薩亦複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先贊功德,次舉譬喻。若得聞解思惟修習《法華經》者,便得近無上菩提。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爲開示。」

  此經宣說實相,故一切菩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屬此經。

  此經開方便門,開叁乘也。過去雖說叁乘法,但未說叁乘是方便,今經說叁乘是方便,故曰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者,示諸法實相,顯一乘義也。實相深固幽遠,故無人能到。佛爲教化成就菩薩,最後八年方說。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爲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爲增上慢者。」

  若人聞此《法華經》驚疑怖畏,于菩薩則是新發意菩薩,于聲聞則是增上慢人。聲聞人未得實相謂得實相,妄生我慢,故曰增上慢人。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爲四衆說是法華經者。雲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爲四衆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衆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爲諸菩薩及四衆廣說是法華經。」

  佛滅後衆生根機日劣,所以弘經益難。弘經法師應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如來室者,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末法時期弘《法華經》之法師,應具備大慈悲心、柔和忍辱心、入一切法空理。一切法空理者,般若智慧也。

  《金剛叁昧經》所說稍異。《金剛叁昧經》說:「入涅槃宅(《法華經》曰入如來室),心越叁界。著如來衣,入法空處。坐菩提座(《法華經》曰坐如來座),登正覺地。如是之人,心超二我。」

  「藥王。我于余國遣化人爲其集聽法衆。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閑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幹闼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于此經忘失句逗。我還爲說令得具足。」

  若佛在其他國土度生,即遣化人來法師處,助弘《法華》。《法華經》是佛法身,弘經法師即見佛法身。弘經人若忘句逗,佛威神力故,還令複得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欲舍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窄鑿于高原  猶見幹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谛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重頌長行,文義皆同。

  窄鑿于高原,「窄」爲「穿」字之誤。

  佛于空知…

《妙法蓮華經講記(智谕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