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還著于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 氣毒煙火燃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回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衆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以上十叁偈,先贊觀音菩薩救苦,與長行文大略相同。
第一二兩偈,即救火水二難。
須彌峰高八萬四千由旬。金剛山,有謂即須彌山,有謂系鐵圍山。今與須彌峰分別而說,當系鐵圍山。
蚖蛇蝮蠍,皆屬毒物。
衆生無量苦,觀音菩薩皆能救拔。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智者實智,方便者權智。菩薩權實二智及神通力具足,以方便智力,無剎不現身。
依《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雲,觀音菩薩,系過去正法明如來,以大悲願力救衆生苦,現菩薩身。《悲華經》謂菩薩次阿彌陀作佛,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當亦系方便。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真觀者真實觀,即以實智如實知諸法實相。實相乃佛法身,法身清淨,智觀亦清淨,故曰清淨觀。總說真觀清淨觀,皆屬實智觀力。于實智體,起方便智用,乃有廣大智慧觀。由方便智慧,而起悲觀慈觀,悲觀以拔衆生苦,慈觀而與衆生樂。衆生常願求觀音菩薩,瞻仰尊顔也。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無垢清淨光。諸法無垢,本來清淨,實相體也。淨極發光,方便智用也。慧日者體也,由體起用,故光能破暗。菩薩由實智起方便智,故能伏風火之災,照明世間。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悲者愍念衆生苦。知衆生苦,由生煩惱造業所致。欲破惑業,首須持戒。戒者防非離過,根除惑業,爲叁乘之基礎,五乘所同遵。戒猶春雷驚蟄,萬物複蘇,故曰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慈者愛念衆生與樂也,猶大雲覆護衆生,免受驕陽之苦。妙者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謂之妙有。諸法實相,本無佛無衆生,何苦之有?何覆護之有?然衆生爲無明所蔽,于無生中,虛妄墮入生死。菩薩爲憐愍衆生故,興如幻佛事,度如幻衆生。然雖度盡無量無邊衆生,實無一衆生得度者,故曰「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以悲拔其苦,以慈與其樂,而後乃說法化度令生菩提。否則衆生爲苦所逼,何遑菩提之道?故拔苦與樂已,以甘露法雨灑之。唯無上菩提能破無明、能除熱惱,故曰能除煩惱焰。
「诤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衆怨悉退散」
此偈言菩薩救苦,能釋怨結。衆生互相結怨,致令生死不已,菩薩法雨,能令怨結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妙音觀世音。菩薩徹證實相,于無相中隨緣觀世間而救苦;雖無剎不現身無苦不救,而諸法實相還歸無相。猶一月即千江,千江只一月,故曰妙音觀世音。妙音觀世音者,極贊權實二智也。
梵音海潮音。梵音者清淨音也。清淨本無分別,方便隨緣而分別世間。應緣救苦不失時,猶如海潮,故曰海潮音。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此二句均是前二字贊菩薩實智,後叁字贊菩薩方便智。
勝彼世間音。世間者計著六塵,六塵是生滅相,故世間無非生死。菩薩方便實智,法身不動,實方便智,尋聲救苦,故勝彼六塵生滅之世間相也。是故須常念,最後勸持。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于苦惱死厄 能爲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衆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念念勿生疑,勸稱念恭敬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已徹證法身,爲憐衆生故,倒駕慈航還入娑婆,故曰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
最後一偈,總贊觀世音菩薩。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衆中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最後持地菩薩贊〈普門品〉功德。佛說是〈普門品〉時,八萬四千衆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覺也。永明大師說,無上者,豎無高蓋;無等等者,橫無俦似。故知發無等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發橫遍豎窮菩提心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陀羅尼譯總持,持善不失,遮惡不起。有四種陀羅尼,即法、義、、忍。〈普門品〉乃人護難弘經,稱觀音聖號即得離難;今品以護難弘經,持即得離難。
「爾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華經者。若讀誦通利。若書寫經卷。得幾所福。佛告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于汝意雲何。其所得福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解義如說修行。功德甚多。」
藥王菩薩請問于佛,受持《法華經》得幾許福?佛答言,若人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諸佛,所得之福,不如受持《法華經》一四句偈,讀誦解義、如說修行所得功德。
「爾時藥王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與說法者。陀羅尼以守護之。即說曰
安爾一曼爾二摩祢叁摩摩祢四旨隸五遮梨第六賒咩羊鳴音七賒履椬雉反 多玮八膻輸千反帝九目帝十目多履十一娑履十二阿玮娑履十叁桑履十四娑履十五叉裔十六阿叉裔十七阿耆膩十八膻帝十九賒履二十陀羅尼二十一阿盧伽婆娑蘇奈反簸蔗毗叉膩二十二祢毗剃二十叁阿便哆都餓反邏祢履剃二十四阿亶哆波隸輸地途賣反二十五漚究二十六牟究隸二十七阿羅隸二十八波羅隸二十九首迦差初幾反叁十阿叁磨叁履叁十一 佛毗吉利帙帝叁十二達磨波利差猜離反帝叁十叁僧伽涅瞿沙祢叁十四婆舍婆舍輸地叁十五曼哆邏叁十六曼哆邏叉夜多叁十七郵樓哆叁十八郵樓哆憍舍略來加反叁十九惡叉邏四十惡叉冶多冶四十一阿婆盧四十二阿摩若荏蔗反那多夜四十叁
世尊。是陀羅尼神。六十二億恒河沙等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爲侵毀是諸佛已。時釋迦牟尼佛贊藥王菩薩言。善哉善哉。藥王。汝愍念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于諸衆生多所饒益。」
藥王菩薩,即說神護持說《法華經》者。說神已,即言此神六十二億恒河沙諸佛所說。若有侵毀說《法華經》法師者,即等于侵毀如是諸佛。佛贊歎藥王菩薩。
「爾時勇施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亦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說陀羅尼。若此法師得是陀羅尼。若夜叉。若羅剎。若富單那。若吉遮。若鸠盤茶。若餓鬼等。伺求其短無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說曰 痤誓螺反隸一摩诃痤隸二郁枳叁目枳四阿隸五阿羅婆第六涅隸第七涅隸多婆第八伊致履反柅女氏反九韋致柅十旨致柅十一涅隸墀柅十二涅梨墀婆底十叁 世尊。是陀羅尼神。恒河沙等諸佛所說。亦皆隨喜。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勇施菩薩亦說神,護持經人。
「爾時毗沙門天王護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爲愍念衆生擁護此法師故。說是陀羅尼。即說曰
阿梨一那梨二那梨叁阿那盧四那履五拘那履六 世尊。以是神擁護法師。我亦自當擁護持是經者。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患。」
毗沙門天王說,護持經者。
「爾時持國天王在此會中。與千萬億那由他幹闼婆衆恭敬圍繞。前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羅尼神。擁護持法華經者。即說曰 阿伽祢一伽祢二瞿利叁幹陀利四旃陀利五摩蹬耆六常求利七浮樓莎柅八頞底九 世尊。是陀羅尼神。四十二億諸佛所說。若有侵毀此法師者。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持國天王說護持經人。東方持國天王,領幹闼婆及毗舍遮。
「爾時有羅剎女等。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叁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六名多發。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睪帝。十名奪一切衆生精氣。是十羅剎女。與鬼子母並其子及眷屬俱詣佛所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師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說曰 伊提履一伊提泯二伊提履叁阿提履四伊提履五泥履六泥履七泥履八泥履九泥履十樓醯十一樓醯十二樓醯十叁樓醯十四多醯十五多醯十六多醯十七兜醯十八醯十九」
羅剎女一名藍婆,二名毗藍婆,叁名曲齒,四名華齒,五名黑齒,六名多發,七名無厭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睪帝,十名奪一切衆生精氣。與鬼子母等,亦說護持經人。
「甯上我頭上。莫惱于法師。若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富單那。若吉遮。若毗陀羅。若犍馱。若烏摩勒伽。若阿跋摩羅。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熱病。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熱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夢中亦複莫惱。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若不順我 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 如殺父母罪 亦如壓油殃 鬥秤欺诳人 調達破僧罪 犯此法師者 當獲如是殃」
甯上我頭,莫惱法師,若不順我,令其頭破七分。阿梨樹枝,法爾如是墮地即破爲七片。
外國壓油,搗麻使生蟲,合而壓之,多汁且肥,故得罪甚重。殺父母,調達,皆重罪人。
夜叉,捷疾鬼。羅剎,食人鬼。富單那,熱病鬼。吉遮,起屍鬼,人及夜叉皆有此鬼。毗陀羅,赤色鬼。犍陀,黃色鬼。烏摩勒伽,烏色鬼。阿跋摩羅,青色鬼。
「諸羅剎女。說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當身自擁護受持讀誦修行是經者。令得安隱離諸衰患消衆毒藥。佛告諸羅剎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福不可量。何況擁護具足受持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幡蓋伎樂。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蘇摩那華油燈。瞻蔔華油燈。婆師迦華油燈。優羅華油燈。如…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