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一▪P8

  ..續本文上一頁 其數不可量 如是諸世尊 種種緣譬喻

  無數方便力 演說諸法相 是諸世尊等 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衆生 令入于佛道」

  佛子行道已下,這是要說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叁的道理。如果我的弟子修行佛道,後來世一定都能作佛。諸佛唯說一佛乘,今此大衆皆當相信勿疑。

  「又諸大聖主 知一切世間 天人群生類 深心之所欲

  更以異方便 助顯第一義 若有衆生類 值諸過去佛

  若聞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進禅智等 種種修福慧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諸大聖主者,即諸佛也。其深心者,直至成佛之心謂深心。深心之所欲者,欲求無上佛道。

  若有衆生類,值遇過去佛修六波羅蜜,皆已成佛道。成佛道者,證諸法實相。種種修福慧者,五度修福,般若修慧。

  「諸佛滅度已 若人善軟心 如是諸衆生 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後,善軟心指二乘人。二乘人心柔軟信受佛語。善是信受佛語,軟是順佛之教。這些二乘衆生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 供養舍利者 起萬億種塔 金銀及頗梨

  車與馬腦 玫瑰琉璃珠 清淨廣嚴飾 莊校于諸塔

  或有起石廟 栴檀及沈水 木並余材 磚瓦泥土等

  若于曠野中 積土成佛廟 乃至童子戲 聚沙爲佛塔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供靈骨者名塔,供佛像者名廟。

  木並余材,音蜜,是一種香木。

  有人說童子是指童真菩薩言,似與經文不合,既曰童子戲,當知非童真菩薩。

  皆已成佛道者,一切諸法無非實相,只是衆生不自知耳。這即說明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叁。

  「若人爲佛故 建立諸形像 刻雕成衆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寶成 鍮石赤白銅 白镴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衆 若人于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幡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銅钹 如是衆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呗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鍮音偷,黃銅似金者。

  白镴,金屬似錫。

  呗音拜。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于畫像 漸見無數佛

  或有人禮拜 或複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複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衆

  入無余涅槃 如薪盡火滅 若人散亂心 入于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于諸過去佛 在世或滅度

  若有聞是法 皆已成佛道」

  皆已成佛道者,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叁,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欲度一切衆生皆成佛也。

  「未來諸世尊 其數無有量 是諸如來等 亦方便說法

  一切諸如來 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衆生 入佛無漏智

  若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未來諸佛,亦以無量方便說叁乘法。其實說叁乘法,即是密說一乘。亦可謂,說叁乘法者,只是說一乘法之方便而已。本來一切衆生,皆成佛道皆當作佛,只是二乘人不知。例如舍利弗等,未聞《法華》以前,不知自己亦可作佛。聞《法華》後,方知自己作佛。

  入佛無漏智,漏于生死謂之漏。生死是從果上說,從因上說是煩惱。漏入煩惱叫漏。煩惱有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漏入見思煩惱即是分段生死。漏入無明煩惱,即是漏于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在叁界內,所以一般說,漏是生于叁界內的漏。實在變易生死,無明煩惱亦是漏。叁界內受生叫漏,阿羅漢不生叁界,叫證無漏。阿羅漢雖不生叁界,然尚有變易生死,亦不能算漏盡。《勝鬘經》雲,阿羅漢證滅谛,是佛方便說。

  入佛無漏智,是無明煩惱破,變易生死了。

  「諸佛本誓願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衆生 亦同得此道

  未來世諸佛 雖說百千億 無數諸法門 其實爲一乘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諸佛之根本願,及我釋迦牟尼佛所行道,雖然方便說一切法門,其實都是爲顯一乘道。

  知法常無性,是說一佛乘,即是無性法。諸法緣起而無自性,無性隨緣,能圓滿成就一切法性相。圓滿成就一切法性相,謂圓成實。既然一切法性相依緣而現,故稱之爲依他起。依他起便無自性,故知依他起者,即是虛妄。若人執依他起爲實有法,即落遍計執。

  佛種從緣起,本來種是能生義,然佛種從緣起,緣起則無性,無性則無生。故曰依他起邊言,無生而生;約圓成實邊言,生而無生。此無生而生,生而無生,即一乘義。無生而生,是佛報化二身;生而無生,是佛法身。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于道場知已 導師方便說」

  法住法位,是真如異名。真如隨緣生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真如隨緣生萬法者,法相也,亦即實相諸法也;萬法無性是真如者,法性也,亦即諸法實相也。如是真如性相,有佛無佛常住不變,是萬法之根本,故名法住法位。以性相常住故,所以說世間相常住。

  「天人所供養 現在十方佛 其數如恒沙 出現于世間

  安隱衆生故 亦說如是法 知第一寂滅 以方便力故

  雖示種種道 其實爲佛乘 知衆生諸行 深心之所念

  過去所習業 欲性精進力 及諸根利鈍 以種種因緣

  譬喻亦言辭 隨應方便說」

  本來涅槃稱爲安隱,此處安隱作安樂講。經雲心無分別,名爲安隱。衆生心若不分別執著,自然不起惑造業;不起惑造業,自然不受苦報而得安樂,故名安隱。

  亦說如是法者,亦說開叁顯一之法,開方便門,顯真實義。

  第一寂滅法,即是一乘法。法住法位,即無性法。無性即隨緣,隨緣即無性。即是諸法實相,實相諸法。

  佛知衆生深著于欲念,並知其根性欲,于是應其根機方便說法。

  「今我亦如是 安隱衆生故 以種種法門 宣示于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衆生性欲 方便說諸法 皆令得歡喜

  舍利弗當知 我以佛眼觀 見六道衆生 貧窮無福慧

  入生死崄道 相續苦不斷 深著于五欲 如牦牛愛尾

  以貪愛自蔽 盲瞑無所見 不求大勢佛 及與斷苦法

  深入諸邪見 以苦欲舍苦」

  舍利弗當知,我釋迦牟尼佛亦如是,以種種方便宣示五乘法,其皆是宣示于一乘佛道。這是因爲我知衆生的根性欲,方便說法,令衆生歡喜故。

  生死險道有二,即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生死即是苦,二種生死相續不斷,故曰相續苦不斷。

  牦,音毛,牦牛是一種牛。

  「爲是衆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場 觀樹亦經行

  于叁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 著樂癡所盲 如斯之等類 雲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 及諸天帝釋 護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並余諸天衆 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 請我轉*輪

  我即自思惟 若但贊佛乘 衆生沒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墜于叁惡道 我甯不說法 疾入于涅槃

  尋念過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應說叁乘

  作是思惟時 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 得是無上法 隨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爲諸衆生類 分別說叁乘

  少智樂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別說諸果

  雖複說叁乘 但爲教菩薩」

  佛證無上菩提已,深知菩提性清淨平等寂靜無诤,故默然而住不欲說法。梵王來請,佛即思惟,但贊佛乘,衆生不信,甯不說法;又念過去佛,方便說法,我今得道,亦應方便說法。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隨一切佛,用方便力,分別說叁乘法。

  佛說叁乘法,是爲衆生根機不一,隱實用權而已。其實爲顯一佛乘故,方說叁乘也。

  「舍利弗當知 我聞聖師子 深淨微妙音 喜稱南無佛

  複作如是念 我出濁惡世 如諸佛所說 我亦隨順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羅柰 諸法寂滅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爲五比丘說 是名轉*輪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羅漢 法僧差別名」

  佛聞十方佛妙音,喜稱南無佛。喜稱南無佛,有的經本爲「稱南無諸佛」。複作是念,出濁惡世,如十方佛所說,我亦隨順行。即從座而起,往鹿野苑,爲五比丘,說四谛法。

  諸法寂滅相者,諸法實相也。實相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故不可以言宣。所以方便用因緣譬喻言辭,爲五比丘宣說。于是有苦集滅道之涅槃音,所謂滅者,即涅槃也。

  世尊爲佛寶,涅槃爲法寶,五比丘爲僧寶,至此則叁寶具足。

  「從久遠劫來 贊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盡 我常如是說」

  贊示涅槃法,有的經本爲贊「是」涅槃法。

  「舍利弗當知 我見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無量千萬億

  鹹以恭敬心 皆來至佛所 曾從諸佛聞 方便所說法

  我即作是念 如來所以出 爲說佛慧故 , 今正是其時」

  佛觀機緣成熟,志求無上佛道者衆,于是宣說《妙法蓮華經》。

  「舍利弗當知 鈍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 于諸菩薩中 正直舍方便 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

  鈍根小智人,例如五千退席者是。鈍根小智人,取著于我相,妄生憍慢,不能信此實相法。今鈍根小智人已退席,故佛歡喜無所顧慮,于菩薩中,直宣《法華經》。以諸法無非實相故,以凡所修行皆成佛道故,所以千二百阿羅漢,未來悉當作佛。

  「如叁世諸佛 說法之儀式 我今亦如是 說無分別法」

  叁世諸佛皆爲度化衆生,隨宜方便說叁乘法,最後還是說一乘法。叁世諸佛說法的儀式都是如此,我也是這樣隨宜方便而說叁乘法,最後宣說《法華》。說無分別法者,無分別法是一乘法,唯有一乘佛法是無分別法。

  何爲一乘?所謂一乘者,一切乘皆是一乘也。法不孤起,因緣而起,緣起之法,便無自性。無自性便無分別,是即爲一佛乘,故曰諸法實相。從一切乘皆是一乘邊說,曰實相無相。既然一切乘皆是一乘,當然一乘即是一切乘。所以從一乘即是一切乘邊說,曰實相無不相。實相無不相者,一生萬法;實相無相者,萬法歸一。《華嚴》稱一乘法曰法界緣起,《法華》稱一乘法曰諸法實相。法界無界,所以法界緣起者,由一生萬法說起;諸法是一切,所以諸法實相者,是從萬法歸一邊說起。

  「諸佛興出世 懸遠值遇難 正使出于世 說是法複難

  無量無數劫 聞是法亦難 能聽是法者 斯人亦複難

  譬如優昙花 一切皆愛樂 天人所希有 時時乃一出

  聞法歡喜贊 乃至發一言 則爲已供養 一切叁世佛

  是人甚希有 過于優昙花」

  雖然佛出世,說此實相法亦難。何以故?衆生根鈍,不能聽受故。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八年方說《法華經》。

  優昙花叁千年出現一次,現則金輪王出。用此形容,此法之難遇也。若人聞此《法華經》,若歡喜贊歎,則爲已供養叁世諸佛。

  過去佛系已取滅之佛,如釋迦牟尼佛;現在佛,如阿彌陀佛;未來佛,如彌勒佛。其實一切衆生,皆未來佛。供養未來佛者,即供養一切衆生。

  「汝等勿有疑 我爲諸法王 普告諸大衆 但以一乘道

  教化諸菩薩 無聲聞弟子 汝等舍利弗 聲聞及菩薩

  當知是妙法 諸佛之秘要 以五濁惡世 但樂著諸欲

  如是等衆生 終不求佛道 當來世惡人 聞佛說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 有慚愧清淨 志求佛道者

  當爲如是等 廣贊一乘道 舍利弗當知 諸佛法如是

  以萬億方便 隨宜而說法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此

  汝等既已知 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 無複諸疑惑

  心生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汝等勿有疑,對于一乘法莫生疑也。諸佛唯以一佛乘度化衆生,但教成佛因地的菩薩,無聲聞弟子。無聲聞弟子者,佛不教化取著有余滅也。

  汝等舍利弗下,贊歎《法華經》。聲聞人聞《法華經》後,自知當作佛。聲聞人未聞《法華》前,不自知作佛也。

  

  

  

《妙法蓮華經講記 卷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