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無生行品第叁

  無生行品第叁    

  

  

  

  「爾時心王菩薩。聞佛說法出叁界外不可思議。從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問曰

  

  如來所說義  出世無有相  可有一切生  皆得盡有漏

  

  斷結空心我  是則無有生  雲何無有生  而得無生忍」

  

  爾時心王菩薩,聞佛所說出叁界不可思議之法。于是從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

  

  如來所說義,出世無有相,可有一切生,皆得盡有漏?

  

  心王菩薩以有所得心問佛。凡有所得,皆有生法,故佛以無生法回答。

  

  偈中意謂,若如佛所說義。出叁界不思議法,無相無爲。如果無相之法,應無所得。如此說來,可有一切衆生得于漏盡法嗎?若得于漏盡法,其所得漏盡之法,豈非有相?

  

  

  

  

  皆得盡有漏,有漏者,欲有、色有、無色有等叁有。故生于叁界者,謂之有漏。出叁界者,謂之無漏。「盡有漏」者,謂得于無漏也。如果得于無漏,仍是有相,何故佛說出世無有相呢?

  

  斷結空心我,是則無有生,雲何無有生,而得無生忍?

  

  如果斷于結使,空其心我,若如是者,便是無生。既然無生,雲何而得無生法忍呢?若得無生法忍,豈非心我不空嗎?

  

  總之,心王菩薩以有所得問佛。當知般若正觀,應以無所得爲方便也。經雲:無所得爲佛法,有所得爲外道法。心王菩薩爲衆生故,如是問佛,非心王菩薩有所得也。

  

  「爾時佛告心王菩薩言。善男子。無生法忍法本無生。諸行無生非無生行。得無生忍即爲虛妄。」

  

  爾時佛告心王菩薩言,善男子!所謂無生法忍者,是言一切法本來空寂,本來無生,非謂有無生法忍可得也。當知諸行皆因緣無性,無性則無生,非謂有無生行可得也。所以若謂得無生法忍,便是虛妄。以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故。若有所得,便是虛妄。

  

  「心王菩薩言。尊者。得無生忍。即爲虛妄。無得無忍應非虛妄。佛言。不也。何以故。無得無忍是則有得。有得有忍是則有生。有生于得。有所得法。並爲虛妄。」

  

  心王菩薩言,如果說得無生忍,即是虛妄,那麼無得無忍,應該不是虛妄了?

  

  佛回答說,不是的。無得無忍者,知諸法性空,心無所住,乃得心法相應,是則有得于真如法性。如果有得有忍,便是心有所住,執著諸法實有,于是虛妄見于法生。見于法生,于是起有所得心。如是以心取法,惑業乃生。應知有所得法,並皆虛妄也。有所住心,亦是虛妄也。

  

  「忍」者,安忍也,安住也。

  

  「心王菩薩言。尊者。雲何無忍無生心。而非虛妄。佛言。無忍無生心者。心無形段。猶如火性。雖處木中。其在無所決定性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欲诠其理假說爲名。名不可得。心相亦爾。不見處所。知心如是。則無生心。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無生。何以故。緣代謝故。緣起非生。緣謝非滅。隱顯無相。根理寂滅。在無有處。不見所住。決定性故。是決定性亦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離諸四謗言語道斷。無生心性亦複如是。雲何說生不生有忍無忍。若有說心有得有住及以見者。即爲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般若是爲長夜了別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無生。無行。」

  

  心王菩薩問言,雲何無忍無生心而非虛妄?

  

  佛言,無忍無生心者,心無形段。

  

  無忍即無住也。無住無生之心,無有形段。形者形色也,段者起滅也。無住無生之心,無有形色,亦無有起滅也。

  

  猶如火性,雖處木中,其在無所定性故。

  

  猶如火性,本是真空,因緣而現。雖現不得謂火性定有,雖空不得謂火性定無。因爲火現是因緣現,既然現屬因緣,是知其性本空,故不得謂有。火性真空,空故方能隨緣現相,故不得謂無。

  

  例如木中之火性不得謂有,若木中有火性者,木應自燃,不必待緣。但亦不應謂木中無火性,若木中無火性者,因緣具足時,木亦不應燃燒。

  

  故火性雖處木中,若無因緣,則不能自燃,知其非有也。因緣具時,則木能燃火,知其非無也。故火性雖處木中,然而無有決定性。正如無忍無生之心,以緣起無性,無性緣成故,所以無形無段也。

  

  是知火性但有名字,無性不可得也。爲了诠釋其理,假說名字罷了。其實名字無有實體,不可得也。

  

  心相亦複如是,爲诠釋其理,假說心之名字。而心無處所,無實體可得也。如果如是知心無體,緣生無性,無性緣成,便知無生心了。

  

  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無生。

  

  若依《中論》,法有四種生:即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然一切法無生,故曰法不自生,不從他生,不自他共生,不無因生。所以「不因生不無生」,應爲不無因生。

  

  此段經文,在明心性相無生的道理。阿摩勒果者,不過隨處舉例而已,無特殊意義。

  

  一切法不自生,生必假乎因緣。既假因緣生,故知法不自生。如果法自生者,應自還生自。那麼初果還生初果,不生二果。二果還生二果,不生叁果四果。衆生還生衆生,永不生佛。人還生人,天還生天,地獄還生地獄。如是則無六道輪回、因緣果報了。所以法不自生。

  

  法不從他生,此有二種理由。第一,諸法若從他生,則牛應生馬,馬應生羊。第二,既然法不自生,故知「他」亦不生。因爲他對他而言,猶是自也。

  

  法不從自他共生。既然自不生,他不生,自他和合當然不生,故曰不共生。

  

  法不無因生。「因」即是生義。如果法無因生,當是汲水爲油,煮砂成飯。無如是道理,故曰不無因生。

  

  既然此心性相,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當知此心性相無生也。

  

  何以故?緣代謝故,緣起非生,緣謝非滅。

  

  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生滅皆是因緣,其中無有體性可得,故曰因緣代謝,緣起非生,緣謝非滅。因爲緣生緣滅,皆一法界故。于一法界,緣起非增,緣謝非減,非增非減,不生不滅。

  

  隱顯無相,根理寂滅,在無有處,不見所住,決定性故。

  

  既然生滅是一法,故知生是滅之生,滅是生之滅。如是則生而非有,滅而非無。非有而有,則理透事表;非無而無,則事達理源。

  

  理不礙事,則不異而異;事不礙理,則異而不異。故生時正是滅時,滅時正是生時。見生則生顯滅隱,見滅則滅顯生隱。然顯而非生,以顯以隱成故;隱而非滅,以隱以顯成故。

  

  顯以隱成,則顯全是隱,故顯無相,亦無根本。隱以顯成,則隱全是顯,故隱無相,亦無根本。所以說隱顯無相,根理寂滅。

  

  根者本也,理者體也。若有根本,法應生滅。若有理體,法應有相。今心無心相,法無法相,故曰根理寂滅。

  

  所以雖在而無有處所,亦不見所住處,以決定性故。決定性者,畢竟空也。

  

  是決定性,亦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

  

  此畢竟空性,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

  

  離諸四謗,言語道斷,無生心性,亦複如是。

  

  四謗者,四句也。四句者,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無生心性者,離有,離無,離亦有亦無,離非有非無。因爲執有,則有常過;執無則有斷過;執亦有亦無,則有二邊過;執非有非無,則有無因過。如是言說,皆謗正法,故曰四謗。

  

  若離四謗,便是言語道斷。言語道斷者,非是無言說也。而是雖有言說,而口離四謗。如是則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是宣說正法也。

  

  無生心性,亦複如是。無生心性者,心無所住也,不生我見也,如是則是心行處滅。

  

  雲何說生不生,有忍無忍。

  

  爲何說生即無生?有忍即是無忍呢?因爲于「生」無所得,便是不生;于「忍」無所住,便是無忍。

  

  若有說心有得有住及以見者,即爲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般若。是爲長夜。

  

  如果有人說,心有所得,心有所住,心有所見者,即不得無上菩提智慧了。般若二字,應譯爲智慧。譯者直以音譯,未作義譯耳。是人則處生死長夜,不見光明。

  

  了別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無生無行。

  

  似應爲「知心如是,性亦如是。」

  

  若人以正智慧了別心性者,即知心無生無行,性亦如是無生無行。

  

  「心王菩薩言。尊者。心若本如無生于行諸行無生生行不生不生無行。即無生行也。佛言。善男子。汝以無生。而證無生行也。心王菩薩言。不也。何以故。如無生行。性相空寂。無見無聞無得無失無言無說無知無相無取無舍。雲何取證。若取證者。即爲诤論。無诤無論。乃無生行。」

  

  心王聞佛所說,便說自己心得曰,尊者!心若本如,無生于行。諸行無生,生行不生,不生無行,即無生行也。

  

  心若本如者,謂心若保持本來無變異,無住著,無執見,無取無舍也。則無生于行,無生于造作行也。

  

  諸行無生,生行不生,不生無行。

  

  如果諸造作行不生,則生行不生。生行不生者,雖行而非造作也。行非造作,則雖行而非起心動念。不生無行者,既無造作,便是無行。

  

  如果依十二因緣解釋,若心本如,是無無明也。既無無明,便不生于行。諸造作行無生,于是行不以無明爲因緣,便不成業。其行不生于業,自然不受業果報,故曰不生則無行。

  

  即無生行也,心王菩薩結論說,這便是無生行了。

  

  佛言,善男子!汝以無生,而證無生行也(耶)?

  

  佛進一步問言,汝以無生證無生嗎?若以無生證無生,便是造作也,便是以心取心,以菩提證菩提,頭上安頭了。

  

  心王菩薩言,不是的。因爲無生行者,性相空寂,無一法可…

《金剛叁昧經一波記 無生行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