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无生行品第三

  无生行品第三    

  

  

  

  「尔时心王菩萨。闻佛说法出三界外不可思议。从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问曰

  

  如来所说义  出世无有相  可有一切生  皆得尽有漏

  

  断结空心我  是则无有生  云何无有生  而得无生忍」

  

  尔时心王菩萨,闻佛所说出三界不可思议之法。于是从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问佛。

  

  如来所说义,出世无有相,可有一切生,皆得尽有漏?

  

  心王菩萨以有所得心问佛。凡有所得,皆有生法,故佛以无生法回答。

  

  偈中意谓,若如佛所说义。出三界不思议法,无相无为。如果无相之法,应无所得。如此说来,可有一切众生得于漏尽法吗?若得于漏尽法,其所得漏尽之法,岂非有相?

  

  

  

  

  皆得尽有漏,有漏者,欲有、色有、无色有等三有。故生于三界者,谓之有漏。出三界者,谓之无漏。「尽有漏」者,谓得于无漏也。如果得于无漏,仍是有相,何故佛说出世无有相呢?

  

  断结空心我,是则无有生,云何无有生,而得无生忍?

  

  如果断于结使,空其心我,若如是者,便是无生。既然无生,云何而得无生法忍呢?若得无生法忍,岂非心我不空吗?

  

  总之,心王菩萨以有所得问佛。当知般若正观,应以无所得为方便也。经云:无所得为佛法,有所得为外道法。心王菩萨为众生故,如是问佛,非心王菩萨有所得也。

  

  「尔时佛告心王菩萨言。善男子。无生法忍法本无生。诸行无生非无生行。得无生忍即为虚妄。」

  

  尔时佛告心王菩萨言,善男子!所谓无生法忍者,是言一切法本来空寂,本来无生,非谓有无生法忍可得也。当知诸行皆因缘无性,无性则无生,非谓有无生行可得也。所以若谓得无生法忍,便是虚妄。以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故。若有所得,便是虚妄。

  

  「心王菩萨言。尊者。得无生忍。即为虚妄。无得无忍应非虚妄。佛言。不也。何以故。无得无忍是则有得。有得有忍是则有生。有生于得。有所得法。并为虚妄。」

  

  心王菩萨言,如果说得无生忍,即是虚妄,那么无得无忍,应该不是虚妄了?

  

  佛回答说,不是的。无得无忍者,知诸法性空,心无所住,乃得心法相应,是则有得于真如法性。如果有得有忍,便是心有所住,执着诸法实有,于是虚妄见于法生。见于法生,于是起有所得心。如是以心取法,惑业乃生。应知有所得法,并皆虚妄也。有所住心,亦是虚妄也。

  

  「忍」者,安忍也,安住也。

  

  「心王菩萨言。尊者。云何无忍无生心。而非虚妄。佛言。无忍无生心者。心无形段。犹如火性。虽处木中。其在无所决定性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欲诠其理假说为名。名不可得。心相亦尔。不见处所。知心如是。则无生心。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从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无生。何以故。缘代谢故。缘起非生。缘谢非灭。隐显无相。根理寂灭。在无有处。不见所住。决定性故。是决定性亦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灭。离诸四谤言语道断。无生心性亦复如是。云何说生不生有忍无忍。若有说心有得有住及以见者。即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是为长夜了别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无生。无行。」

  

  心王菩萨问言,云何无忍无生心而非虚妄?

  

  佛言,无忍无生心者,心无形段。

  

  无忍即无住也。无住无生之心,无有形段。形者形色也,段者起灭也。无住无生之心,无有形色,亦无有起灭也。

  

  犹如火性,虽处木中,其在无所定性故。

  

  犹如火性,本是真空,因缘而现。虽现不得谓火性定有,虽空不得谓火性定无。因为火现是因缘现,既然现属因缘,是知其性本空,故不得谓有。火性真空,空故方能随缘现相,故不得谓无。

  

  例如木中之火性不得谓有,若木中有火性者,木应自燃,不必待缘。但亦不应谓木中无火性,若木中无火性者,因缘具足时,木亦不应燃烧。

  

  故火性虽处木中,若无因缘,则不能自燃,知其非有也。因缘具时,则木能燃火,知其非无也。故火性虽处木中,然而无有决定性。正如无忍无生之心,以缘起无性,无性缘成故,所以无形无段也。

  

  是知火性但有名字,无性不可得也。为了诠释其理,假说名字罢了。其实名字无有实体,不可得也。

  

  心相亦复如是,为诠释其理,假说心之名字。而心无处所,无实体可得也。如果如是知心无体,缘生无性,无性缘成,便知无生心了。

  

  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从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无生。

  

  若依《中论》,法有四种生:即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然一切法无生,故曰法不自生,不从他生,不自他共生,不无因生。所以「不因生不无生」,应为不无因生。

  

  此段经文,在明心性相无生的道理。阿摩勒果者,不过随处举例而已,无特殊意义。

  

  一切法不自生,生必假乎因缘。既假因缘生,故知法不自生。如果法自生者,应自还生自。那么初果还生初果,不生二果。二果还生二果,不生三果四果。众生还生众生,永不生佛。人还生人,天还生天,地狱还生地狱。如是则无六道轮回、因缘果报了。所以法不自生。

  

  法不从他生,此有二种理由。第一,诸法若从他生,则牛应生马,马应生羊。第二,既然法不自生,故知「他」亦不生。因为他对他而言,犹是自也。

  

  法不从自他共生。既然自不生,他不生,自他和合当然不生,故曰不共生。

  

  法不无因生。「因」即是生义。如果法无因生,当是汲水为油,煮砂成饭。无如是道理,故曰不无因生。

  

  既然此心性相,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当知此心性相无生也。

  

  何以故?缘代谢故,缘起非生,缘谢非灭。

  

  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皆是因缘,其中无有体性可得,故曰因缘代谢,缘起非生,缘谢非灭。因为缘生缘灭,皆一法界故。于一法界,缘起非增,缘谢非减,非增非减,不生不灭。

  

  隐显无相,根理寂灭,在无有处,不见所住,决定性故。

  

  既然生灭是一法,故知生是灭之生,灭是生之灭。如是则生而非有,灭而非无。非有而有,则理透事表;非无而无,则事达理源。

  

  理不碍事,则不异而异;事不碍理,则异而不异。故生时正是灭时,灭时正是生时。见生则生显灭隐,见灭则灭显生隐。然显而非生,以显以隐成故;隐而非灭,以隐以显成故。

  

  显以隐成,则显全是隐,故显无相,亦无根本。隐以显成,则隐全是显,故隐无相,亦无根本。所以说隐显无相,根理寂灭。

  

  根者本也,理者体也。若有根本,法应生灭。若有理体,法应有相。今心无心相,法无法相,故曰根理寂灭。

  

  所以虽在而无有处所,亦不见所住处,以决定性故。决定性者,毕竟空也。

  

  是决定性,亦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灭。

  

  此毕竟空性,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灭。

  

  离诸四谤,言语道断,无生心性,亦复如是。

  

  四谤者,四句也。四句者,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无生心性者,离有,离无,离亦有亦无,离非有非无。因为执有,则有常过;执无则有断过;执亦有亦无,则有二边过;执非有非无,则有无因过。如是言说,皆谤正法,故曰四谤。

  

  若离四谤,便是言语道断。言语道断者,非是无言说也。而是虽有言说,而口离四谤。如是则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是宣说正法也。

  

  无生心性,亦复如是。无生心性者,心无所住也,不生我见也,如是则是心行处灭。

  

  云何说生不生,有忍无忍。

  

  为何说生即无生?有忍即是无忍呢?因为于「生」无所得,便是不生;于「忍」无所住,便是无忍。

  

  若有说心有得有住及以见者,即为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是为长夜。

  

  如果有人说,心有所得,心有所住,心有所见者,即不得无上菩提智慧了。般若二字,应译为智慧。译者直以音译,未作义译耳。是人则处生死长夜,不见光明。

  

  了别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无生无行。

  

  似应为「知心如是,性亦如是。」

  

  若人以正智慧了别心性者,即知心无生无行,性亦如是无生无行。

  

  「心王菩萨言。尊者。心若本如无生于行诸行无生生行不生不生无行。即无生行也。佛言。善男子。汝以无生。而证无生行也。心王菩萨言。不也。何以故。如无生行。性相空寂。无见无闻无得无失无言无说无知无相无取无舍。云何取证。若取证者。即为诤论。无诤无论。乃无生行。」

  

  心王闻佛所说,便说自己心得曰,尊者!心若本如,无生于行。诸行无生,生行不生,不生无行,即无生行也。

  

  心若本如者,谓心若保持本来无变异,无住着,无执见,无取无舍也。则无生于行,无生于造作行也。

  

  诸行无生,生行不生,不生无行。

  

  如果诸造作行不生,则生行不生。生行不生者,虽行而非造作也。行非造作,则虽行而非起心动念。不生无行者,既无造作,便是无行。

  

  如果依十二因缘解释,若心本如,是无无明也。既无无明,便不生于行。诸造作行无生,于是行不以无明为因缘,便不成业。其行不生于业,自然不受业果报,故曰不生则无行。

  

  即无生行也,心王菩萨结论说,这便是无生行了。

  

  佛言,善男子!汝以无生,而证无生行也(耶)?

  

  佛进一步问言,汝以无生证无生吗?若以无生证无生,便是造作也,便是以心取心,以菩提证菩提,头上安头了。

  

  心王菩萨言,不是的。因为无生行者,性相空寂,无一法可…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无生行品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