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知報身者,乃報法身也,化身者,乃化法身也。
何故報化身悉是法身?因爲報化二身,悉是因緣所現,因緣現法,法性必空,若法性不空,勿須待因緣而有。今報化二身法性實空,空即法身,故報化二身者,實即法身也。
然菩薩如實知法性空,卻于性空不取相心著。若菩薩于空取相心著,便是邪見。若如實觀空,不取相心著,是隨順佛道。取相心著,便是偏空者流。故佛對鈍根者說一切法空,佛對利根人說諸佛相好光明。因爲法身即報化,報化即法身。若壞報化,即壞法身也。
所以而實無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對絕。此言法身無相,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凡一切眼對之相色,悉空寂無有,以一切法性空故,所以說,一切有相眼對絕。
無相之相有相身,是言法本無相,而能現諸相。猶如法身本來無相,然由法身起報身,由報身起化身,故能現報化身相。故曰無相之相有相身。
衆生身相相亦然,衆生之身相,悉是因緣而有,其性實空。故與諸佛法身原無有異。所以《維摩诘經》雲,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能令衆生歡喜禮 虔心表敬誠殷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 成就如是妙色軀
我等八萬之等衆 俱共稽首鹹歸命
善滅思想心意識 象馬調禦無著聖
稽首歸依法色身 戒定慧解知見聚
稽首歸依妙幢相 稽首歸依難思議」
能令衆生歡喜禮以下,是言佛具相好,是爲了度化衆生,令衆生歡喜禮敬,虔誠殷勤向于佛道。如此則可除衆生之我慢。爲了這種原因,所以佛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大莊嚴菩薩摩诃薩與八萬菩薩,稽首歸命于佛。思想心意識,前已解釋。象馬調禦無著聖,贊佛功德,觀文易明。
歸依法色身者,歸依佛之法身也。歸依色身,實即歸依法身也。戒定慧解知見,是言五分法身也。
妙幢相與難思議,皆贊佛之辭也。
「梵音雷震向(響)八種 微妙清淨甚深遠
四谛六度十二緣 隨順衆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衆結斷
有聞或得須陀洹 斯陀阿那阿羅漢
無漏無爲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或得無量陀羅尼 無礙樂說大辯才
演說甚深微妙偈 遊戲澡浴法清池
或躍飛騰現神足 出沒水火身自由」
如來具八種音聲,即一、極好音,二、柔軟音,叁、和適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誤音,七、深遠音,八、不竭音。此八種音聲,微妙清淨甚深遠。
四谛是苦谛、苦集谛、苦滅谛、苦滅道谛。四谛又名四聖谛,因爲是聖者所修,故名聖谛。如果無有修德,僅具其相,則僅名四谛,不名聖谛。
四谛之相者,苦是逼惱相;集是招感出生相;滅是寂滅相可證涅槃;道是出離相可修相,由此能出生死證涅槃。苦聖谛者,以知見苦故而修于道。集聖谛者,以斷煩惱集故而修道。滅聖谛者,以證寂滅故而行道。道聖谛者,修行于道。
雲何見四谛?經雲,若見一切法不生,即見苦谛。若見出生一切法消滅故,即見集谛。若見最上涅槃,一切寂靜法相,即見滅谛。若見究竟一切法性,即見道谛。此是約大乘義說。
經雲,有苦有谛有實。直論其苦事,例如一切逼惱之事,即名之苦。于苦中因緣有無,其相不謬,名之曰谛。例如造苦因即受苦報,不造苦因即無苦報。法相不差不謬,名之曰谛。然若窮其本性,諸法悉畢竟空寂滅相,于畢竟空中,一切法非有非不有,名之爲實。
六度者,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禅度、般若度。六度攝于叁學,布施、戒、忍辱,此叁度爲增上戒學。禅是增上心學。般若是增上慧學。精進一項遍于諸度。
六度各叁種差別,布施有叁種差別:法施、財施、無畏施。戒有叁種差別:離諸惡行戒、修諸善行戒、利益衆生戒。忍辱有叁種差別:于諸惡忍、于諸苦忍、于諸法忍。精進有叁種差別:發起精進、修行善法精進、利益衆生精進。禅有叁種差別:對治煩惱受樂行禅、起諸功德禅、利益衆生禅。般若有叁種差別:觀世谛般若、觀第一義谛般若、觀利益衆生般若。
十二因緣如前釋,不再重複。
隨順衆生心業轉,此四谛六度十二因緣法,皆隨衆生之心業而轉。對下根人轉四谛法,對中根人轉十二因緣法,對上根人轉六度法。令衆生聞法後,莫不心開意解,斷除生死之結。
有的聞法後,得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叁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此是聲聞乘人,因聞四谛法而得道者。
無漏無爲緣覺處,是言緣覺乘人。緣覺乘人,因十二因緣而得道。聲聞乘人循乎理教,緣覺乘人因于教理。而理者,有佛無佛其理不異,理不因有佛而增,亦不因無佛而減。緣覺乘人因理悟道,生于佛世固可悟道,生于無佛世亦可悟道。以有佛無佛理不異故。
生于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法而悟道者,名爲緣覺。生于無佛世,因理而悟道者,號曰獨覺。
無生無滅菩薩地,是言大乘菩薩,聞佛說六度而悟道者也。
或得無量陀羅尼下,系贊菩薩之功德也。或得無量陀羅尼,或得無礙辯才,或能演說甚深妙法,悉皆遊戲無礙于甚深法海。
最後兩句是贊菩薩之神通。聲聞緣覺止于自度,而菩薩功德在于度衆生。自無量陀羅尼,以至于出入水火身自由,皆是贊菩薩度生之功德也。
諸大菩薩,具足六通,以神通力普現十方,于十方世界普度一切衆生。此是諸大菩薩之所能,非聲聞緣覺乘人之所能也。
「如是*輪相如是清淨無邊難思議
我等鹹複共稽首 歸依*輪轉以時
稽首歸依梵音聲 稽首歸依緣谛度
世尊往昔無量劫 勤苦修習衆德行
爲我人天龍神王 普及一切諸衆生
能舍一切諸難舍 財寶妻子及國城
于法內外無所悋 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淨戒 乃至失命不毀傷
若人刀杖來加害 惡口罵辱終不瞋
曆劫挫身不倦惰 晝夜攝心常在禅
遍學一切衆道法 智慧深入衆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 于法自在爲法王
我等鹹共俱稽首 歸依能勤諸難勤」
此贊佛德也。言佛轉*輪,能度叁乘人,其相如是。清淨功德,難思難議。我等八萬菩薩衆,歸依*輪轉以時。轉以時者,佛轉*輪度衆生,猶及時之雨也。
梵音聲、緣谛度,皆贊佛*輪也。菩薩稽首歸依于法也。
世尊往昔無量劫下,贊佛往昔修菩薩道時,難舍能舍,難行能行,勤苦修行諸波羅蜜也。
于法內外無所悋,內舍頭目髓腦,外舍財寶妻子及國城。悉爲濟度衆生,無有悋惜。此布施波羅蜜也。
爲度衆生而受持諸佛淨戒,縱至失命,猶不毀犯于戒。此言淨戒波羅蜜。
若人刀杖來加害,惡口罵辱終不瞋,是贊佛具足忍辱波羅蜜。曆劫挫身不倦惰,是贊佛具足精進波羅蜜。晝夜攝心常在禅,是贊佛具足禅定波羅蜜。遍學一切衆道法,智慧深入衆生根,是贊佛具足般若波羅蜜。
由于佛具足諸波羅蜜,是故今得自在之力,于法得大自在爲法中之王。是故我等歸依能勤諸難勤。
《無量義經略解 德行品第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