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义经略解 德行品第一▪P4

  ..续本文上一页不知报身者,乃报法身也,化身者,乃化法身也。

  

  何故报化身悉是法身?因为报化二身,悉是因缘所现,因缘现法,法性必空,若法性不空,勿须待因缘而有。今报化二身法性实空,空即法身,故报化二身者,实即法身也。

  

  然菩萨如实知法性空,却于性空不取相心着。若菩萨于空取相心着,便是邪见。若如实观空,不取相心着,是随顺佛道。取相心着,便是偏空者流。故佛对钝根者说一切法空,佛对利根人说诸佛相好光明。因为法身即报化,报化即法身。若坏报化,即坏法身也。

  

  所以而实无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对绝。此言法身无相,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凡一切眼对之相色,悉空寂无有,以一切法性空故,所以说,一切有相眼对绝。

  

  无相之相有相身,是言法本无相,而能现诸相。犹如法身本来无相,然由法身起报身,由报身起化身,故能现报化身相。故曰无相之相有相身。

  

  众生身相相亦然,众生之身相,悉是因缘而有,其性实空。故与诸佛法身原无有异。所以《维摩诘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能令众生欢喜礼  虔心表敬诚殷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  成就如是妙色躯

  

  我等八万之等众  俱共稽首咸归命

  

  善灭思想心意识  象马调御无着圣

  

  稽首归依法色身  戒定慧解知见聚

  

  稽首归依妙幢相  稽首归依难思议」

  

  能令众生欢喜礼以下,是言佛具相好,是为了度化众生,令众生欢喜礼敬,虔诚殷勤向于佛道。如此则可除众生之我慢。为了这种原因,所以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稽首归命于佛。思想心意识,前已解释。象马调御无着圣,赞佛功德,观文易明。

  

  归依法色身者,归依佛之法身也。归依色身,实即归依法身也。戒定慧解知见,是言五分法身也。

  

  妙幢相与难思议,皆赞佛之辞也。

  

  「梵音雷震向(响)八种 微妙清净甚深远

  

  四谛六度十二缘  随顺众生心业转

  

  有闻莫不心意开  无量生死众结断

  

  有闻或得须陀洹  斯陀阿那阿罗汉

  

  无漏无为缘觉处  无生无灭菩萨地

  

  或得无量陀罗尼  无碍乐说大辩才

  

  演说甚深微妙偈  游戏澡浴法清池

  

  或跃飞腾现神足  出没水火身自由」

  

  如来具八种音声,即一、极好音,二、柔软音,三、和适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误音,七、深远音,八、不竭音。此八种音声,微妙清净甚深远。

  

  四谛是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四谛又名四圣谛,因为是圣者所修,故名圣谛。如果无有修德,仅具其相,则仅名四谛,不名圣谛。

  

  四谛之相者,苦是逼恼相;集是招感出生相;灭是寂灭相可证涅槃;道是出离相可修相,由此能出生死证涅槃。苦圣谛者,以知见苦故而修于道。集圣谛者,以断烦恼集故而修道。灭圣谛者,以证寂灭故而行道。道圣谛者,修行于道。

  

  云何见四谛?经云,若见一切法不生,即见苦谛。若见出生一切法消灭故,即见集谛。若见最上涅槃,一切寂静法相,即见灭谛。若见究竟一切法性,即见道谛。此是约大乘义说。

  

  经云,有苦有谛有实。直论其苦事,例如一切逼恼之事,即名之苦。于苦中因缘有无,其相不谬,名之曰谛。例如造苦因即受苦报,不造苦因即无苦报。法相不差不谬,名之曰谛。然若穷其本性,诸法悉毕竟空寂灭相,于毕竟空中,一切法非有非不有,名之为实。

  

  六度者,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度、般若度。六度摄于三学,布施、戒、忍辱,此三度为增上戒学。禅是增上心学。般若是增上慧学。精进一项遍于诸度。

  

  六度各三种差别,布施有三种差别:法施、财施、无畏施。戒有三种差别:离诸恶行戒、修诸善行戒、利益众生戒。忍辱有三种差别:于诸恶忍、于诸苦忍、于诸法忍。精进有三种差别:发起精进、修行善法精进、利益众生精进。禅有三种差别:对治烦恼受乐行禅、起诸功德禅、利益众生禅。般若有三种差别:观世谛般若、观第一义谛般若、观利益众生般若。

  

  十二因缘如前释,不再重复。

  

  随顺众生心业转,此四谛六度十二因缘法,皆随众生之心业而转。对下根人转四谛法,对中根人转十二因缘法,对上根人转六度法。令众生闻法后,莫不心开意解,断除生死之结。

  

  有的闻法后,得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此是声闻乘人,因闻四谛法而得道者。

  

  无漏无为缘觉处,是言缘觉乘人。缘觉乘人,因十二因缘而得道。声闻乘人循乎理教,缘觉乘人因于教理。而理者,有佛无佛其理不异,理不因有佛而增,亦不因无佛而减。缘觉乘人因理悟道,生于佛世固可悟道,生于无佛世亦可悟道。以有佛无佛理不异故。

  

  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法而悟道者,名为缘觉。生于无佛世,因理而悟道者,号曰独觉。

  

  无生无灭菩萨地,是言大乘菩萨,闻佛说六度而悟道者也。

  

  或得无量陀罗尼下,系赞菩萨之功德也。或得无量陀罗尼,或得无碍辩才,或能演说甚深妙法,悉皆游戏无碍于甚深法海。

  

  最后两句是赞菩萨之神通。声闻缘觉止于自度,而菩萨功德在于度众生。自无量陀罗尼,以至于出入水火身自由,皆是赞菩萨度生之功德也。

  

  诸大菩萨,具足六通,以神通力普现十方,于十方世界普度一切众生。此是诸大菩萨之所能,非声闻缘觉乘人之所能也。

  

  「如是*轮相如是清净无边难思议

  

  我等咸复共稽首  归依*轮转以时

  

  稽首归依梵音声  稽首归依缘谛度

  

  世尊往昔无量劫  勤苦修习众德行

  

  为我人天龙神王  普及一切诸众生

  

  能舍一切诸难舍  财宝妻子及国城

  

  于法内外无所悋  头目髓脑悉施人

  

  奉持诸佛清净戒  乃至失命不毁伤

  

  若人刀杖来加害  恶口骂辱终不瞋

  

  历劫挫身不倦惰  昼夜摄心常在禅

  

  遍学一切众道法  智慧深入众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  于法自在为法王

  

  我等咸共俱稽首  归依能勤诸难勤」

  

  此赞佛德也。言佛转*轮,能度三乘人,其相如是。清净功德,难思难议。我等八万菩萨众,归依*轮转以时。转以时者,佛转*轮度众生,犹及时之雨也。

  

  梵音声、缘谛度,皆赞佛*轮也。菩萨稽首归依于法也。

  

  世尊往昔无量劫下,赞佛往昔修菩萨道时,难舍能舍,难行能行,勤苦修行诸波罗蜜也。

  

  于法内外无所悋,内舍头目髓脑,外舍财宝妻子及国城。悉为济度众生,无有悋惜。此布施波罗蜜也。

  

  为度众生而受持诸佛净戒,纵至失命,犹不毁犯于戒。此言净戒波罗蜜。

  

  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是赞佛具足忍辱波罗蜜。历劫挫身不倦惰,是赞佛具足精进波罗蜜。昼夜摄心常在禅,是赞佛具足禅定波罗蜜。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是赞佛具足般若波罗蜜。

  

  由于佛具足诸波罗蜜,是故今得自在之力,于法得大自在为法中之王。是故我等归依能勤诸难勤。

  

  

《无量义经略解 德行品第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