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法無行經淺解 解經文 卷下▪P3

  ..續本文上一頁此點出諸法無行的精義。以如是故,于法性中,實無不善法可斷,亦無善法可成就。因爲真本具,又何所成就?妄本空,又何所斷?

  

  「佛告文殊師利。汝如是答者爲答何義。文殊師利言。世尊。我如是答者名爲無所答。世尊。如佛坐于道場。頗見法有所生滅不。佛言不也。世尊。若法無生無滅。是法可得說斷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不。佛言不也。世尊。若法不生不滅。不斷一切不善法。不成一切善法。是何所見何所斷何所證何所修何所得。說是語時虛空中萬天子。以天青黃赤白蓮華散佛及文殊師利上。皆下禮佛及文殊師利足。而作是言。世尊。文殊師利名爲無礙屍利。文殊師利名爲不二屍利。名爲無余屍利。名爲無所有屍利。名爲如屍利法性屍利實際屍利第一屍利上屍利。無上屍利。」

  

  佛告文殊師利,汝如是答,爲是何義?如來欲令文殊菩薩更作深入演說,故有此問也。

  

  文殊師利菩薩言,我如是答,名爲無所答。

  

  何故文殊菩薩言如是答爲無所答呢?因爲法性空,故答而無答。法性清淨,故答而無答。法性不二,故答而無答。法性無生無滅,故答而無答。法性不可得,故答而無答。法性不可思議,故答而無答。法性離文字相、言語相、心緣相,故答而無答。

  

  既然無答,雲何複作答呢?須知無答而答者,是以言遣言也。

  

  文殊菩薩宣說如是甚深之法,深恐與會大衆不信不解,有意請佛現身作證。于是上白佛言,世尊!如佛在菩提樹下證無上覺時,有沒有見法有生滅呢?

  

  須知佛于菩提樹下親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即是親證諸法寂滅相也。諸法寂滅,等同虛空,當然無有生滅。故佛言不也。

  

  于是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法無生無滅,可說斷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不?佛言不也。因爲法若無生,則無有成就。法若無滅,則無有可斷。

  

  文殊菩薩白佛言,既然如此,則有何法可知可見?有何法可滅可斷?有何法可證?何法可修?何法可得?

  

  文殊菩薩說是法時,空中有萬天子,散青黃赤白各色蓮華供佛及文殊師利菩薩。然後從空而下,禮佛及文殊菩薩言,世尊!文殊師利名爲無礙屍利。

  

  屍利者,即簡稱文殊師利也。屍利有妙首義、妙吉祥義、妙德義。

  

  無礙、不二、無余、無所有、如、法性、實際、第一、上、無上,皆稱其德也。

  

  「文殊師利語諸天子言。止止諸天子汝等勿取相分別。我不見諸法是上是中是下。不如汝說。文殊師利言。我者我是貪欲屍利瞋恚屍利愚癡屍利。是故我名文殊師利。諸天子。我不出貪欲瞋恚愚癡。凡夫人分別諸法求過出至到。諸菩薩于法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文殊菩薩製止諸天子言,諸天子!汝等莫取相分別!汝等謂我是無礙不二,乃至上無上屍利,皆是取相分別。

  

  我不見一切法,更不見一切法有上有中有下。須知若人不見一切法,即見般若波羅蜜。雲何不見一切法?不見一切法者,于一切法不生憎愛分別想也。以不生分別想故,所以不見諸法是上是中是下。故不如汝等所說也。

  

  文殊師利菩薩言,「我」者,並不如汝等所說,是無礙屍利、不二屍利,乃至上屍利、無上屍利。而「我」是貪欲屍利、瞋恚屍利、愚癡屍利。因爲一切法性空、無分別、平等、離名相故。我與叁毒,同一法性故。

  

  是故名文殊師利者,只是假名相而已。汝等不應取相分別,謂是無礙屍利、不二屍利,乃至上無上屍利。

  

  諸天子!以一切法性空平等故,所以我不出貪瞋癡性。而凡夫之人,取相分別諸法,始求超過衆生界,出離生死,至佛地,到涅槃。如是分別,皆是取相也。

  

  至于諸菩薩,通達法性空、法性清淨、法性平等、法性無生無滅。故不見有超過,不見有出離,不見有至有到。

  

  「諸天子言。菩薩不到十地不至佛法耶。文殊師利言。于諸天子意雲何。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諸天子言。幻化人尚無住處。何況從此住地至于余地。文殊師利言。諸天子。一切法如幻無去無來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諸天子問文殊菩薩言,你說無至無到,難道菩薩不到十地,不至無上佛法嗎?

  

  文殊師利菩薩言,于諸天子意雲何(應爲諸天子于意雲何)?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

  

  因爲諸法實相無相,凡所有相,皆是幻現虛妄的。一切法如幻,一切人亦複如幻,當然諸菩薩亦複如幻。既然菩薩如同幻化,幻現則無實,無實焉能到十地至佛法呢?

  

  所以諸天子言,幻化人猶如空花,尚無住處,何況能從此住地,至其余住地呢?

  

  文殊師利菩薩言,以一切法如幻無去無來,所以我說無過無出無至無到。

  

  「諸天子言。汝不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文殊師利言。諸天子。于意雲何。凡夫貪欲覆心能坐道場得一切智不。諸天子言不也。諸天子言。文殊師利。汝今貪欲覆心是凡夫耶。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我是凡夫從貪欲起。從瞋恚起。從愚癡起。我是外道是邪行人。諸天子言。以何故。自言我是凡夫。從貪欲起瞋恚起愚癡起。文殊師利言。是貪欲瞋恚愚癡性。十方求之不可得。我以不住法住是性中故。說我是凡夫叁毒所覆。文殊師利。汝雲何名外道。文殊師利言。我終不到外道。諸道性不可得故。我于一切道爲外。諸天子言。汝雲何是邪行人。文殊師利言。我已知一切法皆是邪虛妄不實。是故我是邪行人。說是法時萬天子得聞是語。皆得無生法忍。各作是言。是諸衆生皆得大利。得聞真正金剛語句。何況聞已信解受持讀誦爲人解說如說修行。當得無礙辯才一切法中得真慧照明。巧說諸法一相一門。能示衆生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諸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汝將來不得無上菩提嗎?

  

  文殊師利菩薩言,凡夫貪欲覆心,能坐道場得一切智不?諸天子言不也。

  

  此處所謂一切智者,是謂佛智,非是二乘之一切智。佛之一切智,亦名一切種智。約總相智言,則名一切智。約差別相智言,則名一切種智。

  

  凡夫與貪欲,其性本空。如此空性,焉能坐道場得一切智呢?

  

  諸天子言,汝貪欲覆心是凡夫嗎?文殊菩薩言,是的,我是凡夫,從貪瞋癡起。我是外道,我是邪行人。

  

  諸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汝何故作如此說呢?

  

  文殊師利菩薩言,此貪瞋癡實性,等同虛空,十方尋求,了不可得。所以我不住一切法,住此諸法實性之中。以住叁毒實性中,故曰我是凡夫,叁毒所覆。

  

  文殊菩薩已證貪欲實性,故說我是凡夫,貪瞋癡覆心。

  

  諸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汝何故名爲外道?

  

  文殊菩薩言,我終不到外「道」。因爲一切「道」,體性空寂,不可得故,所以我不得一切「道」。我于一切「道」爲外,故說我爲外道。

  

  因爲一切「道」皆爲幻化,法性空寂,離諸幻化,故于一切「道」爲外也。

  

  諸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汝何故是邪行人呢?

  

  文殊師利菩薩言,因爲我已證知一切法皆悉性空。凡所有法,皆是虛妄。而一切邪行,亦皆虛妄不實。而其實性,畢竟皆空。我徹證邪行畢竟空性,知諸邪行如幻,與諸邪行不相妨礙,是故我是邪行人。

  

  文殊菩薩說是法時,有萬天子得無生法忍。各作是言,今此法會聞法衆生,皆得大利益也。得聞如是金剛語句。「金剛」是形容詞、贊歎詞。贊歎文殊菩薩所說法,能破一切,不被一切所破也。

  

  何況聞已,信解受持讀誦,爲人解說,如說修行?得聞此法,已得大利。何況聞法以後,信解受持讀誦?不疑曰信,不惑曰解。承教曰受,不失曰持。看文曰讀,憶唱曰誦。信解受持讀誦爲自利,爲人解說是利他。如說修行,意兼自他,是共利也。

  

  若能以此法自利利他共利,當得無礙辯才,于一切法中,得真妙智慧,照明曉了一切,並能善巧宣說諸法,一相一門。一相者實相也,一門者不二法門也。能明示衆生,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因爲一切法性,皆悉清淨平等不二,一相一門故。

  

  「爾時華戲慧菩薩白佛言。世尊。願說入音聲慧法門。令當來菩薩聞如是法不驚不怖亦知一切音聲究竟之性不疑不悔。于諸音聲無所障礙。佛言止止。用問是事爲。是入音聲慧法門。不應于新發意菩薩前說。所以者何。新發意者不能解不能知不能思。若菩薩摩诃薩入是音聲慧法門者。假使有人于恒河沙劫惡口罵詈誹谛毀呰。是人不生恚恨。若人于恒河沙劫。以一切樂具供養不生愛心譬如漏盡阿羅漢。一切愛處不生愛心一切瞋處不生瞋心。善男子。是音聲慧法門菩薩。于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法已過心不傾動。譬如須彌山王。」

  

  爾時華戲慧菩薩白佛,請佛說入音聲慧法門。所謂音聲慧者,知一切音聲緣起性空也。菩薩聞此入音聲慧法門,知一切音聲究竟性空,故能聞諸音聲,不驚不怖。當來菩薩者,即將來之菩薩也。

  

  亦知一切音聲究竟之性,不疑不悔。一切音聲究竟之性者,音聲之性畢竟空也。不信曰疑,信而複疑曰悔。不疑不悔者,即深信不疑也。

  

  如是菩薩知一切音聲性空,不疑不悔,便能于諸音聲,無所障礙了。因爲此法門有如是功德,所以華戲慧菩薩,請佛宣說入音聲慧法門。

  

  佛言止止,你爲何問如此法門呢?要知道,如此法門,不應于新學菩薩前說。因爲新學菩薩于此法門,不能了解,不能知曉,不能思惟。

  

  若大菩薩們入此音聲慧法門者,假使有人于恒河沙劫,惡口罵詈,誹謗毀呰菩薩,菩薩終不恚恨。若人于恒河沙劫,以一切樂具供養菩薩,以一切音聲贊歎菩薩,菩薩終不生歡喜愛樂之心。何以故?入音聲慧法門菩薩,知一切音聲,性皆空故。

  

  如漏盡阿羅漢。生于叁界者曰有漏,出叁界者曰漏盡。斷見思出叁界之阿羅漢,曰漏盡阿羅漢。因爲漏盡阿羅漢見思惑斷故…

《諸法無行經淺解 解經文 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