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老病,何妨攜手上瓊樓。
△法王治化寶蓮宮,菩薩聲聞滿國中。普覆猶如天在上,大明勝似日生東。
清螺髻接浮雲嶺,白玉毫輝跨海虹。世出世間無比者,當知體性本來空。
△天人莫不證神通,一一黃金色相同。散衆妙華爲佛事,盡塵沙界起香風。
身光觸體成柔軟,樂具流音說苦空。卻倚雕欄看寶樹,無邊佛國在其中。
△幾回夢到法王家,來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寶蓋似雲霞。
鴛鴦對浴金水池,鹦鹉雙銜玉樹華。睡美不知誰喚醒,一爐香散多陽斜。
△蓮臺得坐最高層,我許凡夫願力能。頃刻人心翻作佛,斯須水觀化爲冰。
玉抽瑪瑙階前樹,金匝琉璃地上繩。無限天華滿衣襟,十方佛國任飛騰。
△衣不傷蠶食不耕,水邊林下好經行。身心快樂無諸苦,依正莊嚴在一生。
念念佛光從口發,時時天樂遍空鳴。卻嫌鞋襪沾泥滓,千葉蓮華向足擎。
△多言極樂向西尋,究竟不離清淨心。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樹盡黃金。
事如夢幻雖非實,理到圓常卻甚深。八萬四千真相好,謂君危坐扣靈襟。
△家在西頭白玉京,老來難遣故鄉情。每瞻雲際初叁月,先注華間第一名。
密密疏疏琪樹影,來來往來水禽聲。紅樓紫殿春長好,縱有丹青畫不成。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頂相圓。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結香緣。
名書某甲深華裏,夢在長庚落月邊。濁惡凡夫清淨佛,雙珠黑白共絲穿。
△無邊大士與聲聞,海衆何妨逐品分。一會聖賢長在定,十方來去總乘雲。
談玄樹上摩尼水,念佛林間共命群。坐臥經行無挂礙,天華隨處落缤紛。
△西望紅霞白日輪,仰觀寶座紫金身。一方土淨方方淨,當念心真念念真。
生極樂城終不退,盡虛空界了無塵。向來苦海浮還沒,何幸今爲彼岸人。
淨土詩二首
明古溪
△彼無惡道絕聞名,群籁都爲念佛聲。細溜通渠調錦瑟,微風吹樹奏瑤笙。
鶴從翡翠簾前下,人在琉璃地上行。行者悠然心不亂,琅琅天樂自來迎。
△修途十萬一毫端,何謂西方路渺漫。佛境不從心外見,真容多在定中觀。
寶華叢裏巢鹦鹉,玉樹枝頭宿鳳鸾。清泰故家迎海衆,風雲際會一聲歡。
淨土詩叁首
明博山
淨心即是西方土,錦繡乾坤淨業成。一句彌陀才吐出,昂藏皮袋廓然清。
淨心即是西方土,一句彌陀一佛成。大地都來銀世界,更于何處睹明星。
淨心即是西方土,口說無憑步最親。爛壞木魚輕擊著,幾多華雨亂缤紛。
淨土詩
明沈朗倩
珍羅垂網引香臺,口滑迦陵幾喚回。林下笑逢金色侶,共攜華襟候如來。
詠日觀
明妙意
一輪明鏡劫塵封,咫尺彌陀路不通。萬法唯心初約日,從知大覺即心翁。
詠水觀
冰結琉璃
俄然成水忽成冰,冰結琉璃寶地成。妙性圓明無住相,隨渠建立自心生。
寶幢光明
七寶金幢百寶成,寶珠八面寶光擎。一光八萬四千色,億日輝煌映眼明。
華幢演法
華幢臺邊樂器盈,清風八種自然生。樂音風鼓傳空谛,趺坐琉璃傾耳聽。
詠八功德池水觀
八功德池,純是由一摩尼珠王所成。成就蓮華池水者,七寶也。而成就七寶者,摩尼珠也。蓮華生于八功德水池中。而水之流注于華間,演說妙法者,亦是摩尼珠之所爲也。金色光化爲七寶之鳥,贊歎叁寶,而湧出金色光者,亦是摩尼寶珠之所爲也。
池開寶蓮
珠成七寶寶成池,池作金渠十四支。蓮華讵止車輪大,觀佛成時某在斯。
水流說法
珠水涓涓繞勝蓮,回環上下*輪圓。苦空無我聲聲出,又寫如來相好篇。
鳥聲說法
珠光化鳥鳥和鳴,鳥語嘤嘤佛法僧。功德水中無盡藏,相看總是性珠明。
詠樓閣總觀
琉璃寶地黃金界,樓閣空中天樂清。音中共奏無生曲,觀聽明時定往生。
水觀別詠
碧波深處釣魚翁,抛餌牽絲力已窮。一棹清風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宮。
鳥鳴說法別詠
拂拂山香滿路飛,百華俯仰鬥芳奇。春風無限深深意,未審黃莺說向誰。
樹說法別詠
貝葉收不盡,一句無私萬法印,千聖滿口不能宣,嶺梅漏泄春光信。
總詠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頌起自心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于蓮華中結跏趺坐二首
茫茫不識火中蓮,滿面塵埃又幾年。簸土揚沙無避處,翻身直到禦樓前。
堯舜垂衣萬國賓,撥雲見日意休陳。東方來者東方坐,遍界通沾雨露新。
懷淨土詩一首
清蓮隱
淨邦遠近沒途程,只貴專心持佛名。一念斷時忘計較,六門隨處放光明。
寶池菡萏華爭吐,珍樹頻伽鳥共鳴。來往娑婆知幾遍,者回使不負生平。
發明心地第七
《觀無量壽佛經》雲:“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善于理解佛法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毀謗大乘經典。”《妙宗鈔》雲:“上品中生者,是受持義理之人,不樂于讀誦經典,但于經典當中取得一句偈頌,深深探究其意義理旨趣。于不可思不可議深奧廣大之義理,心中不受驚動。又能夠將其心念安住于中道實相,不爲空有二邊之所驚動,了達一切的因果皆是實相,名之爲“深信”。雖然不曾普遍學習一切經典,或是聽聞世尊一藏大教之中隨應衆生根機的不同說法,知道其乃是爲了方便顯示一乘真理,因此心中不會産生懷疑毀謗。此即是禅宗門內所謂的參究無意味之語,而開發悟明心地者也。因其能夠實行大乘佛法、理解第一義谛,以此之故臨命終時得到千佛授手接引,往生後阿彌陀佛純粹爲其演說甚深第一義谛,然後七日即得不退轉于無上菩提,修一小劫即能悟得無生忍。”
若是上品上生者,一旦往生之後即能悟得無生法忍,須臾之間即能遍至十方世界,遊曆承事諸佛世尊。而探究其往生之因地,則是具足戒行,讀誦大乘經典,修行六念之人。由此可見如來重視戒律、重視學習,與重視悟解之心意,似乎是要學佛者不要偏于一端而廢止其他的修行也。
至于龍樹菩薩,釋迦如來稱贊其能夠在世間之中,開顯我無上的大乘法,此不是所謂的悟明心地嗎?又曰:“得初歡喜地。”這不就是入地之菩薩嗎?而接著又說:“往生安樂國。”此又與上品叁種往生,皆以大菩提心回向往生之左券,完全相合相符。是故雲棲大師雲:普賢菩薩爲華嚴會上之長子,雖然證得塵塵都是華藏世界,在在處處皆是極樂蓮邦,而在普賢行願品必定要拳拳服膺以往生安樂國爲開示指導。已經悟得法身之大菩薩尚且如此求生極樂世界,而未悟之凡夫衆生便可想而知了。至于說如果悟得自性之佛而便不必求生極樂世界,此乃是十地菩薩以上才可以說的。若是說已經悟得第一義谛,而實際上結使煩惱尚未斷除者,卻皆不願求生極樂世界,如此則是自誤誤人,古來的高僧大德對于這個道理已經說的非常詳細了。
念佛頌
宋慈受
樹林水鳥各宣揚,寶網金臺盡道場。會得鍾鳴並鼓響,彌陀觸處放毫光。
西方詠五首
明一元
西方不用學多端,一句彌陀在反觀。見得本來真面目,始知生死即泥洹。
西方佛號我同名,直下承當了不驚。若得一聲親喚醒,何勞十萬億途程。
西方公案早行持,寂寂惺惺著意疑。疑到情忘心絕處,元來自己是阿彌。
西方一句是單傳,不假修持已現前。諸上善人如見性,阿彌陀佛便同肩。
西方衆苦不能侵,先要當人了自心。會得目前真極樂,拈來赤土是黃金。
念佛心要頌一首
宋草庵
釋迦如來說,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天臺智者又言,實相爲體。憑玆二說以爲心要。則十萬億刹,若臨明鏡矣。
無邊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蓮華宮。蓮宮周遍遍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
阿彌陀佛不生滅,難覓難拈水中月。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
我與彌陀本不異,背覺潛生忽成異。從今掃盡空有塵,父子天然兩相值,
誓修叁福勤六念,身口意業無瑕玷。我今以此念彌陀,不見彌陀終不厭。
懷淨土叁十二首
元中峰
捏目橫生空裏花,妄將叁界認爲家。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纖塵總是遮。
愛繩牽入苦裟婆,哭到黃泉淚轉多。誰謂別離窮劫恨,通身渾是古彌陀。
迷時無悟悟無迷,究竟迷時即悟時。迷悟兩頭俱拽脫,镬湯原是蕅花池。
四十八願水投水,千百萬億空合空。法藏慈尊無面目,不須重覓紫金容。
正念阿彌陀佛時,寶池樹影日遲遲。更馳心欲歸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
萬劫死生如重病,一聲佛號是良醫。到頭藥病俱忘卻,不用重宣母憶兒。
成住壞空真淨土,見聞覺知古彌陀。但于當處忘生滅,父子相牽出愛河。
禅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禅。兩重公案都拈卻,熊耳峰開五葉蓮。
大夢宅中無一法,于無法處有千差。回觀自性離分別,念念純開白蕅華。
闇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驅盡莫貪眠。髑髅壓碎須彌枕,匝地香風綻白蓮。
故鄉易到路無差,白日青天被物遮。剔起兩莖眉自看,火坑都是白蓮華。
十萬余程不隔塵,休將迷悟自疏親。刹那念盡恒沙佛,共是蓮華國裏人。
念佛只須圖作佛,不圖作佛念何爲。但當抱識含靈者,白蕅均同有一枝。
示入泥洹記仲春,風前歌舞恨波旬。誰知自性黃金佛,常共千華轉*輪。
寒食荒郊盡哭天,有誰遙念老金仙。劫初埋向蓮華上,不要人來化紙錢。
初夏清和四月時,九龍噴水沐嬰兒。樂邦化主無生滅,只把黃金鑄面皮。
清泰故鄉無六月,從教火傘自張空。金沙地上經行處,陣陣吹來白蕅風。
誰知九月東籬菊,便是西方四色華。一個髑髅幹得盡,百千聞見自無差。
念根是一串輪珠,痛策歸鞭莫遠圖。念到念空和念脫,不知身在白芙蕖。
蕅絲縛住金烏足,業火燒開車軸華。更有一般難信法,腳尖踢出佛如麻。
才要歸家即到家,何須特地起咨嗟。門前大路如弦直,擬涉思惟路便差。
一鈎蘿月照松龛,門外無人宿草庵。萬億…
《蓮華世界詩白話淺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