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老病,何妨携手上琼楼。
△法王治化宝莲宫,菩萨声闻满国中。普覆犹如天在上,大明胜似日生东。
清螺髻接浮云岭,白玉毫辉跨海虹。世出世间无比者,当知体性本来空。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却倚雕栏看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
鸳鸯对浴金水池,鹦鹉双衔玉树华。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多阳斜。
△莲台得坐最高层,我许凡夫愿力能。顷刻人心翻作佛,斯须水观化为冰。
玉抽玛瑙阶前树,金匝琉璃地上绳。无限天华满衣襟,十方佛国任飞腾。
△衣不伤蚕食不耕,水边林下好经行。身心快乐无诸苦,依正庄严在一生。
念念佛光从口发,时时天乐遍空鸣。却嫌鞋袜沾泥滓,千叶莲华向足擎。
△多言极乐向西寻,究竟不离清净心。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理到圆常却甚深。八万四千真相好,谓君危坐扣灵襟。
△家在西头白玉京,老来难遣故乡情。每瞻云际初三月,先注华间第一名。
密密疏疏琪树影,来来往来水禽声。红楼紫殿春长好,纵有丹青画不成。
△吾身念佛又修禅,自喜方袍顶相圆。曾向多生修福果,始依九品结香缘。
名书某甲深华里,梦在长庚落月边。浊恶凡夫清净佛,双珠黑白共丝穿。
△无边大士与声闻,海众何妨逐品分。一会圣贤长在定,十方来去总乘云。
谈玄树上摩尼水,念佛林间共命群。坐卧经行无挂碍,天华随处落缤纷。
△西望红霞白日轮,仰观宝座紫金身。一方土净方方净,当念心真念念真。
生极乐城终不退,尽虚空界了无尘。向来苦海浮还没,何幸今为彼岸人。
净土诗二首
明古溪
△彼无恶道绝闻名,群籁都为念佛声。细溜通渠调锦瑟,微风吹树奏瑶笙。
鹤从翡翠帘前下,人在琉璃地上行。行者悠然心不乱,琅琅天乐自来迎。
△修途十万一毫端,何谓西方路渺漫。佛境不从心外见,真容多在定中观。
宝华丛里巢鹦鹉,玉树枝头宿凤鸾。清泰故家迎海众,风云际会一声欢。
净土诗三首
明博山
净心即是西方土,锦绣乾坤净业成。一句弥陀才吐出,昂藏皮袋廓然清。
净心即是西方土,一句弥陀一佛成。大地都来银世界,更于何处睹明星。
净心即是西方土,口说无凭步最亲。烂坏木鱼轻击著,几多华雨乱缤纷。
净土诗
明沈朗倩
珍罗垂网引香台,口滑迦陵几唤回。林下笑逢金色侣,共携华襟候如来。
咏日观
明妙意
一轮明镜劫尘封,咫尺弥陀路不通。万法唯心初约日,从知大觉即心翁。
咏水观
冰结琉璃
俄然成水忽成冰,冰结琉璃宝地成。妙性圆明无住相,随渠建立自心生。
宝幢光明
七宝金幢百宝成,宝珠八面宝光擎。一光八万四千色,亿日辉煌映眼明。
华幢演法
华幢台边乐器盈,清风八种自然生。乐音风鼓传空谛,趺坐琉璃倾耳听。
咏八功德池水观
八功德池,纯是由一摩尼珠王所成。成就莲华池水者,七宝也。而成就七宝者,摩尼珠也。莲华生于八功德水池中。而水之流注于华间,演说妙法者,亦是摩尼珠之所为也。金色光化为七宝之鸟,赞叹三宝,而涌出金色光者,亦是摩尼宝珠之所为也。
池开宝莲
珠成七宝宝成池,池作金渠十四支。莲华讵止车轮大,观佛成时某在斯。
水流说法
珠水涓涓绕胜莲,回环上下*轮圆。苦空无我声声出,又写如来相好篇。
鸟声说法
珠光化鸟鸟和鸣,鸟语嘤嘤佛法僧。功德水中无尽藏,相看总是性珠明。
咏楼阁总观
琉璃宝地黄金界,楼阁空中天乐清。音中共奏无生曲,观听明时定往生。
水观别咏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饵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鸟鸣说法别咏
拂拂山香满路飞,百华俯仰斗芳奇。春风无限深深意,未审黄莺说向谁。
树说法别咏
贝叶收不尽,一句无私万法印,千圣满口不能宣,岭梅漏泄春光信。
总咏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颂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二首
茫茫不识火中莲,满面尘埃又几年。簸土扬沙无避处,翻身直到御楼前。
尧舜垂衣万国宾,拨云见日意休陈。东方来者东方坐,遍界通沾雨露新。
怀净土诗一首
清莲隐
净邦远近没途程,只贵专心持佛名。一念断时忘计较,六门随处放光明。
宝池菡萏华争吐,珍树频伽鸟共鸣。来往娑婆知几遍,者回使不负生平。
发明心地第七
《观无量寿佛经》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善于理解佛法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毁谤大乘经典。”《妙宗钞》云:“上品中生者,是受持义理之人,不乐于读诵经典,但于经典当中取得一句偈颂,深深探究其意义理旨趣。于不可思不可议深奥广大之义理,心中不受惊动。又能够将其心念安住于中道实相,不为空有二边之所惊动,了达一切的因果皆是实相,名之为“深信”。虽然不曾普遍学习一切经典,或是听闻世尊一藏大教之中随应众生根机的不同说法,知道其乃是为了方便显示一乘真理,因此心中不会产生怀疑毁谤。此即是禅宗门内所谓的参究无意味之语,而开发悟明心地者也。因其能够实行大乘佛法、理解第一义谛,以此之故临命终时得到千佛授手接引,往生后阿弥陀佛纯粹为其演说甚深第一义谛,然后七日即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修一小劫即能悟得无生忍。”
若是上品上生者,一旦往生之后即能悟得无生法忍,须臾之间即能遍至十方世界,游历承事诸佛世尊。而探究其往生之因地,则是具足戒行,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之人。由此可见如来重视戒律、重视学习,与重视悟解之心意,似乎是要学佛者不要偏于一端而废止其他的修行也。
至于龙树菩萨,释迦如来称赞其能够在世间之中,开显我无上的大乘法,此不是所谓的悟明心地吗?又曰:“得初欢喜地。”这不就是入地之菩萨吗?而接著又说:“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品三种往生,皆以大菩提心回向往生之左券,完全相合相符。是故云栖大师云:普贤菩萨为华严会上之长子,虽然证得尘尘都是华藏世界,在在处处皆是极乐莲邦,而在普贤行愿品必定要拳拳服膺以往生安乐国为开示指导。已经悟得法身之大菩萨尚且如此求生极乐世界,而未悟之凡夫众生便可想而知了。至于说如果悟得自性之佛而便不必求生极乐世界,此乃是十地菩萨以上才可以说的。若是说已经悟得第一义谛,而实际上结使烦恼尚未断除者,却皆不愿求生极乐世界,如此则是自误误人,古来的高僧大德对于这个道理已经说的非常详细了。
念佛颂
宋慈受
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放毫光。
西方咏五首
明一元
西方不用学多端,一句弥陀在反观。见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即泥洹。
西方佛号我同名,直下承当了不惊。若得一声亲唤醒,何劳十万亿途程。
西方公案早行持,寂寂惺惺著意疑。疑到情忘心绝处,元来自己是阿弥。
西方一句是单传,不假修持已现前。诸上善人如见性,阿弥陀佛便同肩。
西方众苦不能侵,先要当人了自心。会得目前真极乐,拈来赤土是黄金。
念佛心要颂一首
宋草庵
释迦如来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天台智者又言,实相为体。凭玆二说以为心要。则十万亿刹,若临明镜矣。
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
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
我与弥陀本不异,背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
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
怀净土三十二首
元中峰
捏目横生空里花,妄将三界认为家。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纤尘总是遮。
爱绳牵入苦裟婆,哭到黄泉泪转多。谁谓别离穷劫恨,通身浑是古弥陀。
迷时无悟悟无迷,究竟迷时即悟时。迷悟两头俱拽脱,镬汤原是蕅花池。
四十八愿水投水,千百万亿空合空。法藏慈尊无面目,不须重觅紫金容。
正念阿弥陀佛时,宝池树影日迟迟。更驰心欲归清泰,又是重栽眼上眉。
万劫死生如重病,一声佛号是良医。到头药病俱忘却,不用重宣母忆儿。
成住坏空真净土,见闻觉知古弥陀。但于当处忘生灭,父子相牵出爱河。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
大梦宅中无一法,于无法处有千差。回观自性离分别,念念纯开白蕅华。
闇室中藏大黑蚖,未曾驱尽莫贪眠。髑髅压碎须弥枕,匝地香风绽白莲。
故乡易到路无差,白日青天被物遮。剔起两茎眉自看,火坑都是白莲华。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刹那念尽恒沙佛,共是莲华国里人。
念佛只须图作佛,不图作佛念何为。但当抱识含灵者,白蕅均同有一枝。
示入泥洹记仲春,风前歌舞恨波旬。谁知自性黄金佛,常共千华转*轮。
寒食荒郊尽哭天,有谁遥念老金仙。劫初埋向莲华上,不要人来化纸钱。
初夏清和四月时,九龙喷水沐婴儿。乐邦化主无生灭,只把黄金铸面皮。
清泰故乡无六月,从教火伞自张空。金沙地上经行处,阵阵吹来白蕅风。
谁知九月东篱菊,便是西方四色华。一个髑髅干得尽,百千闻见自无差。
念根是一串轮珠,痛策归鞭莫远图。念到念空和念脱,不知身在白芙蕖。
蕅丝缚住金乌足,业火烧开车轴华。更有一般难信法,脚尖踢出佛如麻。
才要归家即到家,何须特地起咨嗟。门前大路如弦直,拟涉思惟路便差。
一钩萝月照松龛,门外无人宿草庵。万亿…
《莲华世界诗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