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P13

  ..續本文上一頁大寺者,尚有二百叁十部四百五十卷。凝然即出于其門。

  

  凝然大德,十五歲依東大寺的圓照落發,從宗性學華嚴。又嘗于睿山及京都等地,探究各宗奧義,自聲明、音律、國史乃至神書,無不精通。蒙後宇多上皇之眷顧,繼圓照而住東大寺戒壇院。他的著述,都達百廿七部一千二百余卷,卷數之多,堪稱空前。他因特別敬仰聖德太子,于六十年之間,研究聖德太子的叁經義疏,著注釋達一百十卷,故以叁經學士自稱。最有名的是著有佛教入門書八宗綱要二卷,以及繼承宗性的佛教史學而著叁國佛法傳通緣起叁卷、傳法傳章通十八卷、諸宗傳通錄六卷。華嚴學因到凝然而集大成,成爲華嚴的中興之祖,元亨元年(一叁二一)八十二歲示寂,加國師號。門下有禅爾、湛睿、盛譽等。

  

  法相宗的複興

  

  法相宗是奈良六宗之教學的核心,平安時代其雖式微,仍可維持教學之傳統。至平安末期,出有藏俊及覺憲等名匠。覺憲門下的貞慶出來,始爲法相的中興。貞慶號爲解脫上人,十一歲依覺憲出家,他是覺憲的俗侄。其後入興福寺專究法相宗義,建久二年(一一九一),

  

  因列席宮中的最勝會,目觀衆僧競以美服爲尚,殆念佛陀嘗有頭陀行之遺訓,慨歎時下僧風之墮落!遂于次年叁十八歲時,隱遁竺置山,達十六年之久。寂于建保元年(一二一叁),享壽五十九歲。他的代表作是注釋唯識論的唯識同學鈔六十二卷。他的思想結晶,則可從其愚迷發心集、心要鈔,一窺全貌。

  

  貞慶在理想上,求生彌勒的兜率淨土,在實際生活上,重視律儀的嚴格操守。因此他又是關系南都律宗之複興的重要人物。

  

  律宗的複興

  

  平安時代的初期,由鑒真所傳的南都律宗,尚保持其傳承,平安中期之後,法脈遂告中絕。其原因有二:一爲僧風之頹廢,一爲受了比睿山大乘戒壇之興隆的影響。嗣由于末法思想的醒覺,即有實範起而作了複與律宗的先驅。

  

  實範出身于興福寺,號蓮光,又稱爲少將上人,保安叁年(一一二二)著東大寺戒壇院受戒式。大治四年(一一二九)創建成身院于奈良之東郊,努力于戒律之複興。繼其後者,有法相宗的藏俊、覺憲、貞慶、戒如,相承弘律。戒如門下則有覺盛、有嚴、圓晴、睿尊,號稱戒如門下之四傑。

  

  覺盛字學律(西紀一一九叁──一二四九),先于興福寺學唯識及俱舍,因概于律門不振而發心以扶律爲己任。並于嘉祯二年(一二叁六)與圓晴、有嚴、睿尊,同在東大寺以瑜伽及占察所說的自

  

  誓受戒法,求受比丘大戒,上接已經中絕的律統。後于寬元元年(一二四叁),移住唐招提寺,盛弘戒律,深受朝野之尊信,譽爲鑒真之再來,寂後谥號大悲菩薩。

  

  睿尊號思圓(一二○一──一二九○),十七歲出家,先學密教于醍醐及高野等處。叁十五歲時因自戒如及圓晴聽聞四分律行事鈔之講義,故于次年自誓受戒。自此之後,即獻身于興教利生之大業,遊化各地,爲民衆受戒。又因仰慕聖德太子的社會教化及救濟事業,而爲乞丐及癞病患者授戒,並供給食物,施以沐浴。同時他也深受皇室及武家的崇敬,嘗爲後嵯峨、後深草、龜山、後宇多、伏見等五代天皇的戒師。在他一生之中,鼓勵戒殺,不遺余力。于全國各地,設立放生所,計達一千叁百余處。寂後由伏見天皇谥號興正菩薩。門下有信空及良觀,特別是良觀。

  

  良觀(一二一七──一叁○叁)十六歲出家,二十叁歲投入睿尊門下,從事社會救濟,建立療病、施藥、悲田諸院;又因愛護動物而造馬病舍及動物病院。叁十六歲,即得執權北條長時及北條業時兩兄弟之皈依,並稱之爲生身的如來。寂後由後醍醐天皇谥號忍性菩薩。

  

  北京律的興起

  

  日本史上站在平城京的立場,稱奈良爲南都或古京,又稱爲南京。上來說的是古京律的複興,由于另一律宗新支,從中國輸入,在北方的京都弘揚,故被分別稱爲南京律與北京律了。

  

  北京律的興起,歸功于俊芿及昙照。俊芿(一一八六──一二二七)又號不可棄法師,先學臺密,

  

  後悟叁學之根柢在于戒律,故于叁十四歲時,正治元年(一一九九,南宋甯宗慶元五年)入宋,在中國留學十二年。自明州景福寺的如庵了宏受學南山律,同時也在華亭縣超果院學了天臺宗,又至臨安與禅教律諸師論道。東歸時攜去大小部律文叁百廿七卷,天臺教觀文字七百十六卷,華嚴章疏百七十五卷等。故在回國之後,重興京都東山的仙遊寺,改名泉湧寺,大張臺律之講筵。寂後,後小松天皇賜號大興正法國師,明治天皇加賜月輪大師號。

  

  昙照(一一八八──一二六○)曾兩度來華,第一次于南宋甯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宋,與俊芿同在了宏門下學律。居留十四年後返日,建戒光寺,大振律風。宋理宗紹定六年(一二叁叁)再度來華,居八年回國,又建西林寺及東林寺。

  

  (二) 淨土宗與日蓮宗

  

  源空與淨土宗的獨立

  

  平安時代,雖已有了淨土教的流行,但仍未脫寓宗的地位,到了鐮倉初頭,由于源空的出現,淨土宗始告獨立。

  

  源空,亦名法然上人(一一叁叁──一二一二),十叁歲登比睿山,學天臺教。後又遊曆諸方,參訪碩學,頗有才學之譽。仁安叁年(一一六八)以後,隱居睿山之黑谷,尋覓出離之要道,披閱源信的往生要集,又見善導的觀無量壽經疏中所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

  

  久近,但能念念不舍,是名正定之業。”因而歸命,專修念佛。是年源空四十叁歲,後人即以之爲淨土宗的開教之年(一一七五)。

  

  自此之後,源空即下睿山,大弘專修念佛之教,發展極爲迅速。在平安時代的淨土行者,尚修其他諸法,源空則排除一切雜行,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此爲淨土教之純化及簡化。六十五歲時,嘗受關白九條兼實之請,著有選擇本願念佛集二卷,說明他的宗教思想。

  

  源空的新宗既能受到衆多人們的歡迎,其他各宗包括南都及北嶺(睿山)的徒衆,即起而反對。睿山一派于元久元年(一二○四)集議製止專修念佛之流行;南都方面則以源空輕忽佛戒,好謗他宗,排斥余行的理由,于元久二年向朝廷奏請糾彈。故到建永二年(一二○七),朝廷即宣令取締,並處源空師徒以重刑:計判死刑者四人,流刑者源空等八人。至建曆元年(一二一一),源空蒙赦歸京都,住于東山大谷,但他已是七十九歲的人了,第二年即示寂于彼。在他死後,他的自由教團,雖仍屢受舊派的迫害摧殘,然他畢竟是成功了。寬元二年(一二四四)賜號通明國師,元祿元年(一六八八)東山天皇谥號圓光大師。滅後五百年,又由中禦門天皇賜號東漸大師。

  

  源空門下的諸流

  

  源空的門下很多,並且各自成派立宗。例如:聖光房辨長上人開出淨土宗鎮西派,善慧證空上人開出淨土宗西山派,皆空房隆寬律師開出長樂寺流,覺明房長西上人開出九品寺流,成覺房幸西上人倡導一念義,尤其又有親鸾聖人開出了淨土真宗的新興宗教。由西山

  

  流又分出了一遍上人所創的時宗。

  

  淨土宗、淨土真宗、時宗,乃由源空系下分張設教的叁大流,迄今仍爲日本佛教最大的宗派者,也唯源空系下的門流而已,可見源空之對日本佛教的影飨之大了。

  

  辨長的鎮西派

  

  辨長…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