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P14

  ..續本文上一頁(一一六二──一二叁八)十四歲出家,二十二歲登睿山學天臺。建久八年叁十六歲入源空門下,受淨土教,弘布念佛。建曆二年在其故鄉築前,創立善導寺,世稱鎮西上人。著有徹選擇集二卷、淨土宗要集六卷、念佛名義集叁卷、末代念佛授手印一卷。

  

  辨長門下極盛,最著者首推然阿良忠(一一九九──一二八七)。良忠十六歲出家,嘗學究諸宗教義。叁十八歲時,師事辨長,伴隨二年,即于京都及關東等地,弘通宗義。自他以下,又分出京都叁流及關東叁流,後世則以寂慧良曉的白旗流及尊觀良辨的名越流較盛。

  

  證空的西山流

  

  證空(一一七七──一二四七)十四歲進法然上人之門,直到源空示寂,前後二十叁年之間,未嘗離師門。源空的選擇集,實系口述,乃由弟子筆受而使證空勘文之作。證空始于洛東之小坂,弘布念佛,故稱其宗義爲小坂義。建保年間(一二一叁──一二一八),受慈圓僧正之囑,住西山之善峰寺,後退住于西山之叁钴寺,世人因而稱之爲西山上人。由其開出的宗義,稱爲西山流。他著有觀經疏觀門義鈔四十八卷、秘決鈔二十卷、自筆鈔十卷、他筆鈔十卷等。其門下也分出四流,後世之發展,則以淨音的西谷流及圓空的深草流較著。

  

  一遍的時宗

  

  源空寂後二十七年,一遍出世(一二叁九──一二八九),七歲即學佛典,十五歲出家,其後登睿山學天臺,因感與末法時機相應的唯一法門,乃是念佛,遂投聖達門下,取名智真,改學淨土教達十二年之久(一二五二──一二六叁)。聖達是西山流祖證空的弟子。又結草庵閉門稱名者叁年,以有證得,出而遊行全國,廣弘念佛之意趣。隨身所帶者爲本尊彌陀及其正依之淨土叁部經。就其偏重而言,恰與源空、親鸾,各得其一:源空以觀無量壽經爲中心,親鸾以大無量壽經爲中心,智真則以阿彌陀經爲中心。智真于文永十一年(一二七四)夏,在熊野地方的神社權現宮,齋戒祈禱一百日,而感得一偈:“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體,萬行離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好華。”感得此一所謂神敕偈之後,自覺已悟彌陀之真意,遂又改名爲一遍。

  

  此後即隨身攜帶勸進帳及念佛算,前後十六年間,遊行教化。其念佛勸進(開示化導)的方法,全同于良忍的融通念佛。當他示寂之時,入其念佛算中的,則雲:“決定往生,六十萬人。”此乃取其神敕偈的各句第一個字而成。記入勸進帳中的人名,亦達二十五萬人以上,可見其結緣之衆。他根據經說“踴躍歡喜”之義,提倡“踴躍念佛”。又以彌陀經中的“臨命終時”之句,一遍呼其同修道侶爲“時衆”,因號其派爲時宗。他的時衆在他死後,均能繼承其遺風,以度遊化生活爲原則。後來有了寺院,仍呼其住持爲遊行上人,以表不忘其創祖不住寺院的精神。

  

  親鸾與淨土真宗

  

  親鸾(一一七叁──一二六二)號爲善信房,又稱愚禿。初爲比睿山常行堂的堂僧,建仁元年二十九歲時,依源空之專修念佛。承元元年(一二○七)朝廷宣令禁止念佛,與源空同被判處流刑,配於越後國。在那裏先後住了五年之間,沈思默察,深有感悟。鑒于平安時代,有一位沙彌空也,弘揚念佛,而他自己則因蓄妻而成了非僧非俗,故稱愚禿。他于獲赦之後,移住于關東,以常陸爲其中心,弘通念佛,凡二十年。

  

  親鸾的代表作是“淨土真實教行證文類”六卷。自五十二歲起,經過不斷的修訂,到七十五歲時,始告大成。一般人以爲源空與親鸾的宗教思想,都很平易淺近,實則,他們在實踐方面固然極爲平易,是所謂易行道。但其宗教的體系,絕不平易,乃系經過信解行證的思想曆程而産生的。所以,如果缺乏准備的知識,要想理解親鸾的這部大作,殊不容易。

  

  親鸾的門下很多,由他之下開出的門流,現在已有十派,主要的團體則有下野的高田門徒,下總的橫曾根門徒,常陸的鹿島門徒,以及本願寺系統。本願寺初爲文永九年(一二七二)營建于京都大谷之本廟,是親鸾的墳墓及影堂之所在,土地是其末女覺信尼(俗名彌女)所獻。本廟則由其門弟共同管理。留守之職仍由覺信尼的子孫相續承繼。到了親鸾的曾孫覺如,始發展而稱爲本願寺。寺號的定名年代,大概是在正和及元亨之間(一叁一二──一叁二叁)。另有親鸾門弟真佛的高田派,傳至顯智而極其隆盛,以專修寺爲中心。

  

  法華信仰的獨立

  

  在源空的專修念佛成立之後約八十年,又出了一位日蓮聖人,開創了以法華信仰爲根本的日蓮宗。日蓮(一二二二──一二八二)生于漁家,故其自謂:“日蓮乃日本國東夷東條房國海邊之栴陀羅子也。”十二歲入其故鄉的清澄寺,求學內外諸典,十六歲落飾,法名蓮長。此後即曆訪南都北嶺等地的諸宗名師,深契法華經之妙理。建長五年(一二五叁)叁十一歲,歸清澄寺,同年四月二十八日之晨,登山頂,面向由海上升起的日輪,他便高唱“南無妙法蓮華經”之經題,是爲開宗的起源。他向大衆宣稱:法華是一切經的眼目,是諸宗的中心。同時他攻擊他宗之論鋒也極其銳利,因此不見容于故鄉,移居鐮倉,結一草廬,同時改名爲日蓮。

  

  受迫害

  

  但他傳道之心熱切,常于鐮倉市區,高唱經題,並向來往行人,男女老幼,勸導說法,鼓吹法華信仰,論難念佛之非。受其感化而歸從之者,道俗皆有,而且日益增加。正嘉元年(一二五七),日本適遭大地震、大風、洪水、饑馑、時疫等災難,相繼襲擊!日蓮爲了探究其因,即于次年至實相寺,閱讀藏經並作冥想,結果,以爲是由于專門弘通淨土及禅等諸宗的邪法而致正法不行的緣故。于是撰著守護國家論及災難對治鈔,以述其旨趣。到了文應元年(一二六○)七月,將其所作有名的“立正安國論”,獻于鐮倉幕府的前執權北條時賴。內謂若不容受法華信仰,也不停止念佛之教,則叁災八難不免,外寇亦自遠來襲。對于這點,卻觸犯了執權北條長時的忌諱,所以大爲憤怒,他的草廬,亦爲舊有諸宗的徒衆擊破焚毀。日蓮本人,僅以身免。

  

  受此迫害,卻更加堅強了日蓮的信心,依然猛烈地攻擊他宗,積極地倡導唱題成佛之說。于

  

  是,再度帶來了迫害!弘長元年(一二六一),幕府將他流配到伊豆的伊東地方。文永元年(一二六四),又遭反對派的伏擊,他的弟子之中,有幾位因此喪命,他亦負了創傷。

  

  到了文永五年(元世祖至元五年),由于蒙古第二次遣使至日本對馬島,並擄島民二人而去,即知強敵將至,恰好爲日蓮的預言所中。他便再度上書幕府,他說:非以法華經之功德,無以鎮護國家。並寫四句格言,分送鐮倉諸大寺,謂:“念佛者無間地獄業,禅宗天魔所爲,真言亡國之惡,律宗國賊妄說。”這種激越之論,殊違乎常情,幕府不予受理,諸寺諸山則不能置之等閑,故于文永八年,即被判處斬罪,後減爲流刑,遠配于佐渡。

  

  日蓮的成功

  

  文永十一年,因獲赦,再返鐮倉。由于波木井實長之請,隱于身延地方的山中,結草庵而居。但是慕名敬仰者,均從四方雲集而至,後來即以此處爲法華信仰的中心道場,名爲久遠寺。弘安五年,感病出身延山,移居武藏地方的池上宗仲所建之本門寺,開堂之日,他所講的就是立正安國論,但也就在這年的十月示寂了,享年六十歲。

  

  縱觀日蓮的一生,爲自己的信仰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顯出宗教家特有的生命之光輝。但是這種精神之産生,除了日本的民族及地理背景爲其根源之外,那就頗不可能了。日本佛教的強固性,就靠這一精神的維系。然也因了這一精神,宗派的門戶隔閡,也就牢不可破。唯其佛教的含融性,終能促使各宗派間,相容並存。

  

  日蓮宗的門派

  

  日蓮的門第很多,最有名的是日昭、日朗、日興、日向、日頂、日持,此六人稱爲六老僧,再加上日常與日像二人,並稱爲八祖。六老僧在身延山的日蓮祖塔之傍,各建一房舍,各率自己的弟子(稱爲中老),輪次守塔。但到弘安八年(一二八五),…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