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當日向輪番之時,檀越波木井氏,主張廢除交替輪值製,而由日向永遠留任看守祖塔之職。日昭與日朗等人,同意了,日興則以有違祖師遺命,遂與他們絕交而去,至駿河(靜岡縣)另開大石寺。這是初次分裂。

  

  日與的門流中出有日目,主張本門與迹門的勝劣有別義,故稱勝劣派。日朗的法孫,則對勝劣之說而主張本迹一致義,故稱爲一致派。

  

  六老會中的日持,離開本島,于永仁叁年(一二九五)自奧州輕津,越松前,經桦太而至鞑靼地方(今之沿海洲)。因此而爲日本史家認爲日持是往海外弘法的第一偉人。

  

  日蓮宗的弘布

  

  日蓮宗在京都的開發,是從日朗開始。日蓮寂後第十叁年忌日,日朗門下的九鳳之一,也是八祖之一的日像,西上至京都,但卻經過了叁度驅逐。在這叁度進退之間,得到真言宗的賢賢及妙實兩人的改宗,助力極大,故于元亨元年(一叁二一),首先得到許可在京都建立了日蓮宗的第一座寺院,稱爲妙顯寺。此後接引公家(朝廷)及武家(幕府)者,也就是此寺之力。日像(一二六九──一叁四二)後來被尊稱爲龍華尊者。他的弟子妙賢,于曆應四年(一叁四一)將妙顯寺遷至四條栉笥(也是京都的),故稱爲四條門流。

  

  尚有日朗的另一弟子日印,也有弟子日靜,由于他與將軍足利尊氏的俗緣關系,而獲幕府的保護,故于貞和元年(一叁四五),將鐮倉的本國寺,遷至京都的六條,所以稱爲六條門流。

  

  另有一位,本系比睿山的學僧,康曆二年(一叁八○)當他六十七歲時,因閱及日蓮遺著開目鈔及如說修行抄等,大受感動,遂改宗而自號日什(一叁一四──一叁九二)。往來于京都與東國之間,宣揚宗義。因他接近了將軍足利義滿,保護了當時的妙顯寺未受睿山徒衆破毀。他在室町建有妙滿寺,在遠江、鐮倉、會津等地,亦建有寺院。他的派下稱爲妙滿寺派或稱日什門流。

  

  (叁)禅宗的輸入及其發展

  

  早期禅者

  

  在奈良時代,法相宗的道昭,除了親近玄奘外,又在相州的隆化寺,谒見禅宗二祖慧可的弟子慧滿,並聽其宣講楞伽等諸經。道昭返日之後,即于元興寺別建禅院,天下的禅者因之風從。

  

  另有唐文宗開元年間去日本的道璇,曾從玉泉神秀系下的普寂,傳受禅法,這是北宗禅,或稱爲漸悟的如來禅。道璇自己也說:“我有心法,名如來禅。”

  

  到了平安時代,與禅最有關系者,是最澄。他在入唐之先,嘗就行表受禅法。在華期間,又向行滿重受禅要,另依禅林寺的翛然參學。根據最澄帶同去的章疏考察,他傳的是南宗禅的旁支

  

  牛頭禅。

  

  此後有唐僧義空東渡,他是馬祖道一的法孫,所以日本古來均以義空爲日本禅宗的首傳。北宋時來華的日僧奝然,亦曾學禅。另有比睿山的覺阿,聞南宋的禅宗盛行,便與奮然于承安元年(南宋孝宗乾道七年)來華,就杭州靈隱寺的佛海慧遠禅師嗣法,東歸。

  

  臨濟宗的榮西

  

  日本禅宗雖于奈良時代已經流傳,但其獨立成宗並且影響深遠者,則有待榮西的出世。

  

  榮西(一一四一──一二一五)號明庵,十一歲落發,學顯密兩教于比睿山,特別精通臺密,而成爲葉上流之創祖。仁安叁年(一一六八,南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八歲,入宋求法,曆遊天臺山及育王山等,于同年即攜天臺章疏二十余部東歸。文治叁年(一一八七)再度入宋,參訪天臺山萬年寺的虛庵懷敞,傳受臨濟法脈。因爲虛庵是黃龍派下的第七代祖的法孫。

  

  榮西第二次來華,住了五年,于建久二年(一一九一)返日,在博多建聖福寺,在鐮倉開壽福寺,在京都立建仁寺,鼓吹禅宗。但對南都北嶺的舊宗派,妨害很大,因之起而抗議。榮西遂著興禅護國論叁卷,分述禅之由來以及國家于禅法之不可或缺。另作有出家大綱,以說明出家之天職爲何。榮西非僅傳禅,禅則由他而盛,故被推爲日本禅宗的開山祖師。他也精于醫術,尤其注意茶的養生方法。建保二年(一二一四),因將軍源實朝罹病,榮西獻上所作之吃茶養生記,說明

  

  茶的功能,有遣困、消食、快意之效,是爲日本之有“茶道”的開始。

  

  榮西之後的諸師

  

  榮西的弟子有榮朝、行勇、明全等。榮朝門下出圓爾辨圓(一二○二──一二八○),辨圓于嘉祯元年(一二叁五,南宋理宗端平二年)來華,參徑山的無准師範而嗣其法。在宋六年,東歸後,受藤原道家之召,開創東福寺及普門寺等,而集公家及成家之皈依于其一身,奠定了鐮倉禅宗勢力的基礎。花園天皇賜聖一國師之號,此爲日本之有國師尊號之嚆矢。門下二十余人,而以湛照爲嫡嗣。

  

  辨圓門下尚有一位無關普門,來華留學十二年,歸國後,龜山上皇舍其離宮爲南禅寺,以普門爲該寺初祖。

  

  無住一圓,也是辨圓的門人,著有沙石集十卷、雜談集十卷等。

  

  湛照門下則出虎關師煉(一二七八──一叁四六),他有一部叁十卷的名著“元亨釋書”,是受了中國梁、唐、宋各高僧傳的啓發,編成了一部日本的高僧傳,迄今仍爲日本佛教史學史上的重鎮。

  

  與辨圓同興禅宗的另一人是南浦紹明(一二叁五──一叁○八),紹明初學禅要于東渡之宋僧蘭溪道隆座下。正元元年(一二五九,南宋理宗開慶元年)來華,參于虛堂智愚之門。文永四年(一二六七)歸日,受後宇多上皇之召,嘉元二年(一叁○四)住萬壽寺。辨圓是禅密戒並修兼行的人,紹明則始

  

  終是純粹的禅者。其門下有通翁鏡圓及宗峰妙超。妙超受到花園上皇的皈依,是京都大德寺的開山。妙超門下出關山慧玄及徹翁義亨,慧玄則奉花園上, 皇之命改其離宮爲妙心寺。

  

  中國禅師東渡

  

  鐮倉時代,日本的禅師輩出,由中國前去的禅師亦複不少。其中以蘭溪道隆、兀庵普甯、無學祖元、大休正念、西澗子昙、一山一甯等最爲有名。

  

  蘭溪道隆(一二一叁──一二七八)是西蜀人,十叁歲于成都大覺寺落發,後參曆浙江諸山。南宋理宗淳佑六年叁十叁歲東渡,因當時日本的舊派諸宗,逞私營利,腐敗墮落,純中國的禅家風骨則寡欲樸質,不重寺院之宏大莊嚴,不拘泥于文字經典,主張苦修力行,不思居室之美,不貪衣食之富,這些都與源賴朝開創鐮倉幕府以來,所提倡的武士精神相吻合;又以禅寺所行百丈清規之嚴正,亦爲重禮節尚志氣的鐮倉武士所欣悅。同時,此時掌握政權的北條時賴,亦想脫離舊都的諸宗,樹一新的宗教于鐮倉,使鐮倉成爲政治及宗教的新的中心。故決采中國化的禅宗,邀道隆至鐮倉,開建長禅寺。弘安元年示寂,谥號大覺禅師,此爲日本之有禅師號的創例。

  

  普甯是受道隆之敦勸而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東渡,先至京都,後受北條時賴之請,繼道隆而住建長寺。時賴屢就普甯修禅,熱心參究,卒得普甯的印可。時賴死後,因舊派的誹謗,乃留一偈:“無心遊此國,有心複宋國,有心無心中,通天路頭活。”遂于南宋度宗鹹淳元年(一二六五)歸宋。

  

  無學祖元(一二二六──一二八六)是明州慶元府人,出家後參于徑山的師範之門,南宋恭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他在溫州的能仁寺,因元兵至,衆皆逃避,獨祖元端坐堂中,元兵白刃加頸,他仍神色自若,並說一偈:“乾坤無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