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比較、照對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爲:“此確實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爲第二大教法。
十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于某處有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衆多長老比丘等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我親從其長老比丘等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等長老比丘等之所說,不應贊歎、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爲:“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等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爲:“此確實彼世尊之教言,彼長老等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爲第叁大教法。
十一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于某處有多聞通達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一長老比丘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所說,我親從彼長老面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贊歎、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爲:“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爲:“此確實世尊之教言,彼長老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此第四大教法。
諸比丘!當受持此爲四大教法。”
十二
爾時,世尊住負彌城阿難廟,爲諸比丘宣說種種法語。即: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修戒成就,定則有大利益、大果報;修定成就,慧則有大利益、大果報;修慧成就,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十叁
爾時,世尊于負彌城隨意住已而告阿難曰:
“然,阿難!我等往赴波婆城。”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波婆城,至已,世尊住波婆城鐵匠子准陀之庵羅林。
十四
鐵匠子准陀聞:“世尊確實到達波婆城,住我庵羅林。”時,鐵匠子准陀謂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世尊向坐于一面之鐵匠子准陀宣說教誡、教示之法要,令之歡喜,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世尊明日清晨與大比丘衆俱,受納我家之供養食。”世尊默然允許。
十五
于此,鐵匠子准陀,受世尊法語之訓戒、教誡、踴躍、歡善而白尊言:
“世尊!明日與大比丘衆俱,允許受納我家之供養食。”世尊默然允許。
十六
時,鐵匠子准陀知世尊已允許,起座敬禮世尊,右繞而去。
十七
時,鐵匠子准陀,于夜間備調美味之嚼食、啖食及甚多菌茸7,往告世尊:“世尊!食事已備,請知時宜。”
十八
爾時,世尊于清晨著下衣,持缽、衣,與比丘衆俱,往鐵匠子准陀之住居。至已,坐于所設之座席,坐已,世尊告鐵匠子曰:
“汝所備辦之栴檀樹菌茸供奉與我,備辦其他之嚼食、啖食,供奉與諸比丘!”
鐵匠子准陀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從所備辦之栴檀樹菌茸,供奉世尊,其他之嚼食、啖食供奉諸比丘。
十九
爾時世尊言鐵匠子准陀曰.
“准陀所剩余之菌茸,應埋藏于洞穴。准陀!我于天界、魔界、梵天界,或沙門、婆羅門及天、人之間。除如來之外,不見有人食此茸物能消化者。”
鐵匠子准陀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從剩余之栴檀樹菌茸,埋藏洞穴。諸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鐵匠子准陀坐于一面時,世尊以法語教示、教誡,令之歡喜,則從座起而離去。
二十
爾時,世尊食鐵匠子准陀之供食時,患重症之[痢]疾,痢血痛極,幾近于死。其時,世尊攝正念、正智,忍耐而令苦痛消除。
爾時,世尊言阿難曰:“然,阿難!我等往赴拘夷那竭。”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我聞于如是
食准陀供食
賢者患重疾
激痛幾瀕死
因進旃檀茸
尊師起重症
世尊痢瀉後
我往拘那竭
二一
爾時,世尊離道路,往一樹下,至已,言阿難曰:
“然,阿難!汝從我上衣疊爲四重,我極爲疲倦,我宜稍息。”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從[世尊之]上衣疊爲四重。
二二
世尊坐于所敷之座,坐已。世尊告尊者阿難曰:“然,阿難!我甚渴,阿難!我想飲水,汝去取水與我!”
如是言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今有五百車乘渡河,水被車輪所攪,流水既成混濁。世尊!彼腳俱多河離此不遠,其水清涼澄潔,得水甚易,令人喜悅。世尊既可飲水,亦可涼冷四肢。”
二叁
世尊再度告阿難曰:“阿難!我甚渴,阿難!我想飲水,汝去取與我!”
尊者阿難再度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今有五百車乘渡河,水被車輪所攪,流水既混濁。世尊!彼腳俱多河離此不遠,其水清涼澄潔,得水甚易,令人喜悅。世尊既可飲水,方可涼冷四肢。”
二四
世尊叁度告尊者阿難曰:“阿難!我甚渴,阿難!我想飲水,汝去取水與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持缽往彼河,彼河水少被車輪所攪,水流混濁。尊者阿難去時,水流澄清不混濁。
二五
時,尊者阿難如是思惟:“實然!如來之大威神力,真不可思議!真是稀有。此河水少,實爲車輪所攪,水流混濁,我去時,水流轉爲澄清不混濁。”則取于缽,詣世尊處。詣已,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實是如來大威神力!世尊!實不可思議,實是稀有哉。世尊!今彼河水少,被車乘所攪,水流混濁,我去時,水流轉爲澄清不混濁。世尊請飲水,善逝請飲水。”
爾時,世尊則飲水。
二六
其時,阿羅羅迦羅摩之弟子福貴,由拘夷那竭來至波婆之大道上。
未羅子福貴見世尊坐于一樹下,見已,則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末羅子福貴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彼諸出家者如是平靜心境而住,實不可思議,世尊!實是稀有。
二七
世尊!往昔,阿羅羅迦羅摩行于大道,離開道路不遠,于一樹下,爲日晝之坐息。世尊!其時,通五百車乘通過阿羅羅迦羅之附近。世尊!其時有一人隨商隊車乘之後而行,來阿羅羅迦羅摩處,至已,如是言阿羅羅迦羅摩曰.
“尊者!汝曾見五百車乘之駛過耶
”
“友!我未曾見。”
“然,尊者!汝曾聞其聲音耶
”
“友!我未曾聞其聲音。”
“然,尊者!汝是在睡眠耶
”
“友!我未曾在睡眠。”
“然,尊者!汝有無知覺。”
“友!我有知覺。”
“然者,尊者,汝既清醒有知覺,五百車乘逼近駛過,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尊者!灰塵實蔽覆汝之上衣耶
”
“友!唯然。”
世尊!爾時彼人如是思惟:“彼諸出家者如是平靜心境而住,于其處清醒有知
覺,五百車乘逼近駛過,不見又不聞其聲音,甚至灰塵覆蔽其身上,實不可思議,實稀有哉!”彼述對阿羅羅迦羅摩之甚深信仰而去。”
二八
“福貴!汝如何思惟耶
清醒有知覺,五百車乘逼近駛過,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困難;或是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時,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困難耶
二九
“世尊!若以五百車乘、六百車乘、七百車乘、八百車乘、九百車乘、一千車乘、一萬車乘比較:是有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時,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實更困難。”
叁十
“福貴!爾時,我住阿頭菩沙迦羅家。其時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菩沙迦羅之二農夫兄弟及四頭牛,皆受[雷]所擊殺。福貴!其時,由阿頭出來大群衆,至近被殺之二農夫兄弟及四頭牛之處。
叁一
福貴!其時,我由菩沙迦羅出,行來菩沙迦羅門外之露地。福貴!其時,彼大群衆來至我居住之處,至已,敬禮我,卻立一面,我問立于一面之彼等曰:
叁二
“友!何故,集來大群衆耶
”
“世尊!今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擊殺二農夫兄弟及四頭牛,故集來大群衆。然,世尊居住于何處耶
”
“友!我居住此處。”
“然者,皆不見甚麼耶
”
“友!不見。”
“然者,世尊曾聞何聲音耶
”
“友!我不聞何聲音。”
“然者,世尊在睡眠耶
”
“友!我不在睡眠。”
“然者,世尊清醒有知覺耶
”
“友!唯然。”
“然者,世尊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時,不見亦不聞其聲音耶
“友!唯然。”
叁叁
福貴!爾時,彼等如是思惟:“出家者如是平靜心境而住,于其處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時,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實不可思議,實稀有哉。”彼深信我所述,敬禮、右繞我而去。”
叁四
如是言已,末羅子福貴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對阿羅羅迦羅摩之信仰,如大風吹飛,如奔流之逝去。世尊之言最佳最殊勝。世尊!猶如扶起倒者,揭露被覆者,于迷者示之以道,如暗中揭來油燈,
使其眼者得見諸色。世尊如是種種次第宣示諸法。世尊!我歸依世尊,歸依法及僧伽。世尊!請攝受我,自今日起,以至命終,歸依爲優婆塞。”
叁五
于是福貴語其隨從者曰:
“汝爲我持來一對柔絹金色衣。”
彼隨從者應諾末羅子福貴:“唯然,尊者。”則持來兩件柔絹金色衣。
于此,未羅子福貴,則將此兩件柔絹金色衣,奉供與世尊曰:“世尊!請世尊慈愍我,世尊!純愛此兩件柔絹金色衣。”
“福貴!然者,我著一件,一件與阿難。”
“末羅子福貴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彼則爲世…
《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