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尊披上一件,一件亦給阿難披上。
叁六
于此世尊以法語,教示、教誡末羅子福貴,令之欣悅歡喜。末羅子福貴欣悅歡喜世尊所教示、教誡之法語,起座,敬禮世尊,右繞而去。
叁七
爾時,尊者阿難,于末羅子福貴離去不久,則從兩件柔絹金色衣,披上世尊身,當世尊披上時,見來其衣甚失光輝。
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如來之膚色,是如此清麗。世尊!我從兩件柔絹金色衣,披上世尊身,
當世尊披上時,見來其衣甚失光輝。”
“阿難!實然。阿難!如來之膚色,于二時極爲清麗。二者何耶
阿難!即如來成無上等正覺之夜,及入無余涅槃界之夜。于此二時,如來之膚色,極爲清麗。
叁八
阿難!今夜最後更,于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恕跋單林沙羅雙樹間,如來將般涅槃。然,阿難!我等往赴腳俱多河。”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兩件絹金衣
福貴所持來
衣披于尊師
金色則不輝
叁九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腳俱多河。至已,入腳俱多河沐浴,飲水已,往赴庵羅林。至已,[世尊告]尊者准陀曰:
“准陀!汝從我上衣疊爲四重而敷之。准陀!我甚疲倦,我欲臥下。”
尊者准陀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從[世尊之]上衣疊爲四重而敷之。
四十
爾時,世尊偃右脅而爲師子臥,足與拼疊。正念正知,攝心入于靜慮,其時,尊者准陀坐于世尊之前。
四一
水清麗快澄靜
佛赴腳俱多河
彼入河甚疲倦
世間無比如來
沐浴及飲水已
比丘衆隨其後
大師赴庵羅林
世尊宣說大法
告准陀比丘曰
衣疊四重敷之
准陀爲所敦促
衣疊四重敷地
尊師至爲疲倦
足拼疊師子臥
此准陀坐佛前
四二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
“阿難!若有人對鐵匠子准陀引起悔憾:“如來食汝最後之供養食,遂于般涅槃。准陀!汝是不吉不利,汝無功德”者。阿難!汝對鐵匠子准陀之悔憾,應如是排除:“友!准陀!我親如來面前聽、受:汝供養如來最後之食,遂于般涅槃,友!汝有大吉大利,汝有功德。此二供養同有異熟果等果報,比其他之供養食,更殊勝、大利益、大果報。二者何耶
食彼供養食後,如來成無上等正覺,又食此供養食, 如來入于無余涅槃界。此二供養食,同有異熟果等果報;比其他之供養食,更殊勝、大利益、大果報。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長壽;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生爲良好種族;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安樂;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善名聲;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生天界;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得君王位。”
阿難!對鐵匠子准陀之悔憾應如是排除之。”
四叁
爾時,世尊憶念此事,而說偈曰:
布施增功德
製心不積恨
善人舍諸惡
滅盡貪嗔癡
彼定證涅槃
第五 誦品
一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曰:
“然,阿難!我等往赴希連禅河之彼岸,拘夷那竭末羅族恕跋單之沙羅林。”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俱,往赴希連禅河之彼岸,拘夷那竭末羅族恕跋單之沙羅林。至已,[世尊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汝爲我敷床座于沙羅雙樹間,其頭向北。阿難!我甚疲倦,我欲偃臥。”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則遂于沙羅雙樹間敷設床座,其頭向北。爾時,世尊足與拼疊,右脅而作師子偃臥,正念正知而住。
二
爾時,沙羅雙樹忽開非時花,花朵滿開,其花爲供養如來,紛散、缤落于如來身上;天亦從虛空降下曼陀羅華,爲供養如來,紛散、缤落于如來身上;天又從虛 空降下栴檀香末,爲供養如來,紛散、缤落于如來身上;天上之铙管爲供養如來,鳴奏于虛空;天上之歌唱爲供養如來,亦演唱于虛空。
叁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沙羅雙樹忽開非時花,其花滿開,而爲供養如來,紛散、缤落于如來身上;天亦從虛空降下曼陀羅華,爲供養如來,紛散、缤落于如來身上;天又從虛空降下栴壇香末,爲供養如來,紛散、缤落于如來身上;天上之铙管爲供養如來,鳴奏于虛空;天上之歌唱爲供養如來,亦演唱于虛空。
阿難!如此對如來並非適宜之尊敬供養。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凡大小之行,皆以法隨法而住,持身正直,隨戒、法而行者,則是對如來最上之尊敬供養。然者,阿難!“法隨法而住,應持身正直,隨戒、法而行。”如是,阿難!應當學。”
四
爾時,尊者優波摩那,立于世尊前,以扇煽世尊。世尊令尊者優波摩那曰:“比丘!去,勿立我前。”
時,尊者阿難如是思惟:“此尊者優婆摩那長久以來,親奉持、常近侍世尊,然,今世尊將涅槃,不悅尊者優波摩那:“比丘!去,勿立我前,”是何因何緣,世尊不悅優波摩那而[言:]“比丘!去,勿立我前”耶
”
五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尊者優波摩那,長久以來,親奉持、常近侍世尊。然,今世尊將涅槃而不悅尊者優波摩那:“比丘!去,勿立我前。”何因何緣,世尊不悅尊者優波摩那[而言:]“比丘!去,勿立我前”耶
”
“阿難!十方世界衆多諸天雲集來瞻仰如來。阿難!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恕跋單沙羅林之周園十二由旬間,無容一免毛端,皆爲大威神力之諸天占據。阿難!此諸天埋怨:“我等從遙遠來瞻望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之出現于世是甚稀有。于今日之夜最後更,如來將般涅槃。然,此位有力之比丘,遮蔽立于世尊之前,我等于最後更涅槃之時,不得瞻仰如來。”阿難!諸天如是埋怨。”
六
“然,世尊!世尊認爲彼等是如何狀態之諸天耶
”
“阿難!于虛空界之諸天,有地上之俗念者,即散發而哭,或伸臂而哭,或如破
碎岩石展轉于地上而哭,言:“世尊之般涅槃何其速!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世間之眼目隱蔽何其速!”
“阿難!于地上之諸天,有俗念者,亦散發而哭,或伸臂而哭,或如破碎岩石展轉于地上而哭,言:“如來之般涅槃何其速!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世間之眼目隱蔽何其速!”彼離欲愛盡之諸天,即正念正知,自攝忍受,言:“諸行無常,不如是者,如何可得!”
七
“世尊!過去于諸地方住雨安居後,諸比丘皆來瞻見如來,我等得招待、見心積修行諸長老,使晤見敬候世尊。然,世尊般涅槃後,我等不能招待、見心積修行諸長老,使晤見敬候世尊。”
八
“阿難!此有四處,乃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瞻禮尊敬之處。四者何耶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于此雲:“如來是在此處出生。”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于此雲 “如來是在此處成等正覺。”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于此雲:“如來是在此處轉無上*輪。”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于此雲:“如來是在此處般涅槃。”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此等四處是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應瞻禮尊敬之處。阿難!具有信仰心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應往赴朝禮:“此是如來出生之處,”“此是如來成等正覺之處,”“此是如來轉無上*輪之處,”“此是如來般涅槃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朝禮恭敬此等聖迹,凡身滅死後,當生于善處天
界。”
九
“世尊!我等對于婦女,應如何自處
”
“阿難!勿見婦女。”
“世尊!若見了,應如何自處
”
“阿難!勿與交談。”
“世尊!若對我等攀談時,應如何自處
”
“阿難!是時當自警戒。”
十
“世尊!我等對如來之舍利(遺體)應如何處理耶
”
“阿難!汝等對于供養如來之舍利,不必煩慮。然,阿難!當自最善之勞力、善修、當自精勤不放逸,精專而住。阿難!對如來懷有信仰心之刹帝利、婆羅門、居士之智慧者,彼等當供養如來之舍利。”
十一
“然,世尊!應如何處理如來之舍利耶
”
“阿難!如處理轉輪王之舍利;應如是處理如來之舍利。”
“然,世尊,對轉輪王之舍利是如何處理耶
”
“阿難!彼等以新布包纏轉輪王之遺體。新布包已,再用真新之麻布包,真新麻布包已,再用新布包之,如此一重一重包至五百重爲止。然後置于有油之金棺,再蓋外重之金棺,再堆上諸香積,火葬轉輪王之遺體,而于大四衢道,建造轉輪王塔。阿難!如是處理轉輪王遺體之法。”
“阿難!如處理轉輪王之舍利,亦應如此來處理如來飲之舍利,而于四大衢道,建造如來之塔。若有人于彼處供養華、香、圖繪及禮拜者,當長久獲得利益、安樂。
十二
阿難!此有四種人,應該值得爲之造塔。四者何耶
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應值得造塔;辟支佛應值得造塔;如來之聲聞弟子應值得造塔;轉輪王應值得造塔。”
“阿難!雲何理由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塔”者,阿難!則可使甚多之大衆,內心清淨。彼等于其處既得內心清淨,于身壞命終之後,能生于善趣、天界。阿難!因此理由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值得造塔。
複次,阿難!雲何理由辟支佛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辟支佛之塔”者,阿難!則可使甚多之大衆,內心清淨。彼等于其處既得內心清淨,于身壞命終之後,能生于善趣、天界。阿難!因此理由辟支佛值得造塔。
複次,阿難!雲何理由如來之聲聞弟子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聲聞弟子塔”者,阿難!則可使甚多大衆,內心清淨。彼等于其處既內心清淨,于身壞命終之後,能生善趣、天界。阿難!因此理由,如來之聲聞弟子值得造塔。
複次,阿難!…
《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