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本經▪P4

  ..續本文上一頁生者,則老現、則病現、則死現也。”

  十二

  諸比丘!爾時,槃頭王如是思惟:“勿使毗婆屍太子舍棄王位……[參照本第二誦品第四節,]……諸比丘!毗婆屍太子,具圍繞于五欲樂分。

  十叁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太子,經多年、數百年、數千年之後,告禦者……[參照本誦品第一節,]……往遊樂園。

  十四

   諸比丘!毗婆屍太子往遊樂園,見一光頭之出家者,身著袈裟。見已,問禦者曰:

  “好禦者!此人爲何人耶

  彼之頭不如他人;彼之衣服亦不如他人。”

  “太子!彼稱謂出家者。”

  “好禦者,何以稱謂出家者耶

  ”

  “太子!彼出家者,善行正法,善行正業、善業、福業,不殺害,善憐憫有情。”

  “好禦者!彼稱謂出家者實善哉!好禦者!出家者善行正業、善業、福業,不殺害,善憐憫有情實善哉!好禦者!駕近彼出家處。”

  諸比丘!禦者應諾毗婆屍太子:“唯然,太子,”而駕近彼出家者,諸比丘!毗婆屍太子言彼出家者曰:

  “友!汝爲何人耶

  汝之頭不如他人,汝之衣亦不如他人。”

  “太子!我是出家人。”

  “友!出家者何謂耶

  ”

  “太子!我出家善行正法、善業、福業,不殺害,善憐憫有情。”

  “友!爲出家之身實善哉!善行正法、善業、福業,不殺害,善憐憫有情實是善哉!”

  十五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太子言禦者曰:

  “好禦者!汝由此車駕還內宮。我則于此剃除須發,著袈裟衣,出家而過無家之生活。”

  諸比丘!禦者應諾毗婆屍太子:“唯然,太子!”而駕車還內宮。毗婆屍太子,于此則剃除須發,著袈裟衣,出家而過無家之生活。

  十六

  諸比丘!槃頭婆提之王城,八萬四千大衆聞:“毗婆屍太子剃除須發,著袈裟衣,出家而過無家之生活。”聞已,如是思惟:“毗婆屍太子,剃除須發,著袈

  裟衣,出家而過無家之生活;則彼法、律不劣,彼出家不劣也。毗婆屍太子尚且剃除須發,著袈裟衣,出家而過無家之生活,何以我等不出家耶

  ”

  諸比丘!爾時,八萬四千大衆,則剃除須發,著袈裟衣,隨毗婆屍太子出家,過無家之生活。諸比丘!如是毗婆屍菩薩被彼大衆所圍繞而遊行村裏、市鎮、王城。

  十七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于寂靜獨坐時,心起如是思惟:

  “我被[大衆]圍繞雜亂而住,對我甚不相應,然我應離群單獨而住。”

  諸比丘!于是,毗婆屍菩薩其後,遠離s衆,單獨一人而住。彼八萬四千之出家者行一方,毗婆屍菩薩亦別行一方。

  十八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于寂靜處獨坐時,心起如是思惟:“實然!此 世間陷于苦惱;生而老、死,死而又生:于此,世人不知此苦聚之出離。如何得知此老、死苦聚之出離耶

  ”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者死

  緣何故有者死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而觀察:“有生故有老死,由緣生兩者死。”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生

  緣何而有生耶

  ”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有故有生;緣有而有生。”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有

  緣何而有有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取故有有;緣取而有有。”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取

  緣何而有取耶

  ”諸

  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愛故有取,緣愛而有取。”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愛

  緣何而有愛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受故有愛,緣受而有愛。”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受

  緣何而有受耶

  諸比 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觸故有受,緣觸而有受。”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觸

  緣何而有觸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有六處故有觸,緣六處而有觸。”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六處

  緣何而有六處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名色故有六處,緣名色而有六處。”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名色

  緣何而有名色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識故有名色,緣識而有名色。”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有何故有識

  緣何而有識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有名色故有識,緣名色而有識。”

  十九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此識由名色而還,不更上進。于其處生、老、病、死、殁而又生也。則緣名色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處,緣六處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死、愁、悲、憂、

  惱,如是而有此等全苦蘊之集也。”

  諸比丘!于“集起,集起”之思惟,諸比丘!毗婆屍菩薩,于諸前未曾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二十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老死

  何滅則老死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生時則無老死,生滅則老死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生

  何滅則生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有時則無生,有滅則生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有

  何滅則有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取時則無有,取滅則有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取

  何滅則取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愛時則無取,愛滅則取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愛

  何滅則愛滅耶

  ”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受時則無愛,受滅則愛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受

  何滅則受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觸時則無受,觸滅則受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觸

  何滅則觸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六處時則無觸,六處滅則觸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六處

  何滅時則六處滅耶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名色時則無六處,名色滅則六處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名色

  何滅則名色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識時則無名色,識滅則名色滅。”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無何時則無識

  何滅則識滅耶

  ”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以種種方便而思惟,則依智慧觀察:“無名色時則無識,名色滅則識滅。”

  二一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如是思惟:“此正覺之觀道,由我所證悟:名色

  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受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此等全苦蘊滅。”

  諸比丘!于“滅盡!滅盡”之思惟,毗婆屍菩薩,于諸前未曾聞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二二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菩薩于後,以觀察五取蘊生滅而住:“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滅盡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滅盡如是;想如是,想之集如是,想之滅盡如是;行如是,行之集如是,行之滅盡如是;識如是,識之集如是,識之滅盡如是。”

  彼觀察五取蘊之生滅而住,不久則由無取著,心解脫諸煩惱。”

  第叁 誦品

  一

  “諸比丘!爾時,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思惟:“然,我宣說法!

  我宣說法!”諸比丘!爾時,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如是思惟:“我得證之比法,實是甚深、難見、難覺、寂靜、殊勝,超越尋、伺,微妙、博學者所能知解也。此人人歡樂愛欲,染著愛欲,喜悅愛欲;由于人人歡樂愛欲,染著愛欲,喜悅愛欲,則難見勝緣性及緣起法,因此,亦則難見一切行之寂靜、舍棄一切依、滅盡渴愛、離欲、滅盡、涅槃也。然而,若我宣說法,但彼等不能知解我之所說,我唯是徒勞、辛苦也。”

  二

  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則顯現此等前所未曾聞不可思議之偈:

  “苦勞我所證 我今何宣說

  貪嗔所製者 不易覺此法

  逆流行微妙 甚深極難見

  微細此正法 愛染暗所蔽

  蔽者不得見”

  諸比丘!如是,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心向平適,不宣說法。

  諸比丘!于此,大梵天神,知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心之所念,而如

  是[憶歎:]“嗚呼!此世間實滅亡,嗚呼!此世間實消失。今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心向平適,不宣說法故。”

  叁

  諸比丘!爾時,大梵天猶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間,由梵天界消失,現于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前。諸比丘!爾時,大梵天偏袒上衣,右膝著地,合掌向毗婆屍世尊、阿…

《大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緣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